巴刹广场

巴刹广场马来语Medan Pasar,直译为“美丹巴刹”,又称舊市場廣場,英语:Old Market Square),位于市中心,原本是吉隆坡的开荒者-叶亚来所打造的吉隆坡最早的市集,也是吉隆坡最早开发的地段之一。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这里一直是热闹的商业市集广场,经历了百年,旧市场的痕迹已消逝带进,唯广场两侧仍保留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三层百年建筑,见证当年的风华。目前这里已成为市中心主要的巴士转运站及观光景点。[1]

巴刹广场
Medan Pasar
Old Market Square
巴刹广场全貌
基本信息
国家 马来西亚
领地 吉隆坡
位置吉隆坡
坐标
行政吉隆坡市政局
建筑详情
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
竣工1888
地图
Lua错误 在Module:Mapframe的第384行: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local 'lat_d' (a nil value)
为纪念英王乔治六世登记而建的钟楼

历史

吉隆坡最早开发的地方是巴生河鹅唛河河交汇的东岸地区,在雪兰莪内战(1867-1873年)之前,吉隆坡市中心的范围只是在巴刹广场一带。根据英国历史学者J.M.Gullick在其著作——《吉隆坡之史》(A History of Kuala Lumpur)便提出1870年代叶亚来治理时期的<吉隆坡街道图>,该地图即以舊市場廣場(即今日的巴刹广场)为中心,而叶亚来的住宅位于市场的南端,其住家前面的道路被命名为市场街(Market Square),市场街跨越至巴生河西岸(今日独立广场一带),是当时吉隆坡对外物流及连结至巴生的主要道路。市场街北边则有道路往东通往至半山芭,往北通往暗邦的锡矿场,南边则通往茨厂街,成为早期吉隆坡人口聚集之地。叶亚来在市场街一带建有一座传统市场及赌场,围绕市场周围则有鸦片馆、中药行、五金行、当铺、妓院等,是当时矿工的生活及休闲去处。

英国在1876年开始在雪兰莪实施参政,在1880年更把行政中心迁往邻近矿区的吉隆坡,初期英国殖民政府与叶亚来共同治理吉隆坡。当时的旧市场,在英国人眼里是脏乱的根源,在1882年瑞典咸(Frank Swettenham)担任参政司时,为拓展英殖民政府的势力,便向叶亚来征收市场,然而找到拒绝,于是瑞典咸以卫生问题为由,加上海峡殖民地总督的调节,判决叶亚来需交出相关土地及周边建筑,只将市场保留给叶亚来,直到他去世为止。在叶亚来去世后,英殖民政府就拆除市场及周围建筑,于1888年在距离原市场距离约150米的南边,建立了规模更大且符合卫生环境的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原本旧市场的土地保留作为广场,命名为舊市場廣場(Old Market Square),成为市区中难得的开放土地,也显示吉隆坡的历史,从华人管制至英国人的转变过程。[2]

在1907年,英国建筑师A. C. Hubback以华丽的新古典主义为舊市場廣場旁的老建筑装潢,在外墙配上各种花饰图样,更加凸显英殖民建筑的风格。广场的正中央有一座古老的钟楼,是1937年为了纪念乔治六世登基而竖立于此。钟楼下方有着旭日发光的图腾,象征着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权,也成为吉隆坡市中心的地标之一。

巴士终站

因巴刹广场位于吉隆坡市中心,距离各景点(如:独立广场占美清真寺茨厂街中央艺术坊等)及主要交通据点(如:格拉那再也线中央艺术坊站暗邦线人民广场站吉隆坡站)都在步行的距离范围内,且邻近金融机构密布,商业活动繁盛。在20世纪中叶,开始有许多穿行于巴生谷一带的市区巴士纷纷以巴刹广场作为路线的终点站,因此这里成为吉隆坡市中心主要的巴士总站之一。在20世纪初,随着吉隆坡市政局在吉隆坡市郊周围设立多个巴士转乘站,加上市区人口外移,以及美化工程导致周边道路的路幅缩小,使得巴刹广场作为主要巴士转乘中心的地位略有下降,但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短途巴士路线仍以这里作为终点站[3][4],部分也转移至新的富都口巴士终站(Hab Lebuh Pudu)。

外籍移工聚集

19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因工业化政策开放劳力市场,需要廉价劳动力,因此开始大量从邻近国家引入外劳,美丹巴刹一带得益于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加上邻近地区有许多大型建设工程,以及当地原本居住的人口及店家开始逐渐外移至蕉赖蒲种、甲洞(等外围地带,旧城区老铺渐渐式微。因此周末及假日都会有许多的外籍移工前往美丹巴刹一带,并进驻周围原本空置的店家,经营汇钞、手机通讯、服饰、美发、家乡食品等行业,也在周围的街道摆地摊。在此聚集的以孟加拉尼泊尔等地的劳工居多,因此周围一带也被吉隆坡人俗称为“孟加拉市集”。[5]

美化工程

自2013年起,为吸引观光客及增加吉隆坡旧城区的活力,吉隆坡市政局开始为旧城区进行设施提升及美化工程,美丹巴刹广场一带亦为重点塑造区域,因此在此增设不少休憩设施及绿树,提供民众及游客一个适合行走及休憩的环境,包含多条古迹步道(Heritage Trail),让市民了解吉隆坡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定期在周围与艺文团体举办一系列的艺文活动,以增加此区的活力。[6][7]

图片集

参考资料

  1. ^ 舊市場廣場. 吉隆坡旅游网.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2. ^ 守護老吉隆坡的歷史與記憶. 星洲网. 2011-09-20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3. ^ 你重組我混亂-資訊模糊怕搭錯車. 马来西亚中国报. 2015-12-01. 
  4. ^ 【大城事頭條】巴士網絡重組-減少候車時間.收費. 马来西亚中国报. 2015-11-30. 
  5. ^ 吉隆坡.大家購物中心:無所不在的隱形分界. 新活水. 2020-10-26. 
  6. ^ 即日起至21日,隆設計月體驗文化匯演. 马来西亚星洲网. 2018-10-06. 
  7. ^ 咖啡山至美丹巴刹-第6条古迹步道完成. 南洋网. 2019-03-01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