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是近代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杂志,由梁启超戊戌变法流亡日本后所筹办。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出版[1],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后终刊[2]。其内容广博,包括政治、经济、时事、道德、军事、法律、学术、宗教、思想、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杂说、笔记及古今中国知识。初期以介绍西方政治体制、支持变法维新、抨击满清政府为主,后期改为保皇立宪,反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立场[2]

新民丛报
类型保皇会政论机关刊物
版式半月刊杂志
持有者维新立宪派
出版商横滨新民丛报出版社
编辑冯紫珊
主编梁启超
作者群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
创刊日1902年2月8日
光绪二十八年
停刊日1907年11月20日
光绪三十三年
语言中文(繁体)
总部日本横滨
发行量共96期;高峰期时达一万六千册

历史

 
《新民丛报》主要负责人梁启超

清议报》遭遇大火停刊后,梁启超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办起了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在创刊号上刊登的《本报告白》中宣布:

1902年《新民丛报》共出版24期,卷首插图80幅;

与《民报》论战

1904年后,由于革命思想的蔓延,持改良观点的《新民丛报》与其发生冲突,为了中国未来的命运前途,与革命报刊——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展开长期论战。梁启超主张新民,认为中国人民程度不够,不能行共和制,如行共和必引起多年的内乱和军阀割据。[4]《民报》创刊后,陆续有小规模论战。《民报》第三期发表《<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一文,列举双方在12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认为这些是攸关中国存亡的大问题,并表示“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后代史学界归纳两报论战的三大议题:

  • 是否推翻清政府,实行反清民族革命。《民报》认为满人统治是对汉人压迫,只有实行民族革命方能“推翻民族牢狱,才能达到真正爱国的目的”而《新民丛报》认为革命必将带来内乱和亡国。
  • 是否实行民主共和制。
  • 是否实行民生主义,土地国有。

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终刊。

编辑

编辑人员

《新民丛报》刚创刊时,编辑人员缺乏,具体事务几乎由梁启超一人操办,“每日属文以五千言为率”[5]

版面编排

早期《新民丛报》共分四大栏目:

  1. “图画”
  2. “论著门”
  3. “批评门”
  4. “丛录门”

影响

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首提中西航海与现代化比较研究。不仅宣扬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也为近现代中国研究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方向[6]

对梁启超个人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一生中办得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系统阐释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新民说》(连载34期),号召树新民是中国第一要务,此外还发表阐述其办报思想的《敬告我同业诸君》。同时梁本人文章较维新时期更为成熟,有“新民文体”之称。《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启超被称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

参考/注释

  1. ^ 影印《民报》《新民丛报》再现昔日报刊革命保皇之争. news.sina.com.cn.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2. ^ 2.0 2.1 1902年2月8日 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 news.sohu.com.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3. ^ 刘家林. 中国新闻通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195. ISBN 7-307-02122-6 (中文). 
  4. ^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5. ^ 丁文江等编. 梁启超:《与夫子大人书》,光绪二十八年十月,载于:《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上册. 台北世界书局. 1972: 149 (中文). 
  6. ^ 专家分析:梁启超为何写《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mil.news.sina.com.cn.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