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争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本条目为日本自古以来对外或内部的战事列表。表中左方一切战事名称以日方说法为准,右方时间则为战事进行时间(内战)或日方参战时间(对外战争),每一合战名词下方为该战役简介。
绳纹时代(公元前16000-5000)
- 高砂贝冢集团间战斗 (公元前?) 出土受损严重的遗骨。
弥生时代(公元前1000-300)
- 青谷上寺地遗址的大屠杀(公元前4世纪-2世纪)
- 鹤见川流域的激烈战乱(公元前4世纪-1世纪)
- 倭国大乱(公元前2世纪后期)
- 邪马台国与狗奴国的战争(公元前2世纪后期)
古坟时代(250-538)
飞鸟时代(538-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 虾夷征讨(780年-811年)
- 弘仁韩寇(813年-)
- 弘仁新罗之乱(820年-)
- 贞观韩寇(869年-)
- 元庆之乱(878年)
- 寛平・延喜东国之乱(889年)
- 寛平韩寇(893年-)
- 承平天庆之乱(936年-941年)
- 天庆出羽俘囚之乱(939年)
- 藤原是助之乱(947年)
- 长德入寇(997年-)
- 刀伊入寇(1019年)
- 平忠常之乱](1028年-1030年)
- 前九年之役(1051年-1062年)
- 黄海之战(1057年)
- 延久虾夷合战(1070年)
- 后三年之役(1083年-1087年)
- 源义亲之乱(1107年-1108年)
- 保元之乱(1156年)
- 平治之乱(1159年)
- ツホカミ山之战(1179年)
-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 以仁王举兵(1180年)
- 石桥山之战(1180年)
- 波志田山合战(1180年)
- 衣笠城合战(1180年)
- 镇西反乱(1180年)
- 熊野动乱(1180年)
- 市原合战(1180年)
- 结城浜之战(1180年)
- 钵田之战(1180年)
- 富士川之战(1180年)
- 金砂城之战(1180年)
- 美浓源氏举兵(1180年)
- 近江攻防(1180年)
- 伊予河野氏蜂起(1180年)
- 南都烧讨(1180年)
- 墨俣川之战(1181年)
- 横田河原之战(1181年)
- 养和北陆出兵(1181年-1183年)
- 野木宫合战(1183年)
- 火打城之战(1183年)
- 般若野之战(1183年)
- 俱利伽罗峠之战(1183年)
- 志保山之战(1183年)
- 篠原之战(1183年)
- 水岛之战(1183年)
- 福隆寺縄手之战(1183年)
- 室山之战(1183年)
- 法住寺合战(1183年)
- 宇治川之战(1184年)
- 粟津之战(1184年)
- 三草山之战(1184年)
- 一之谷之战(1184年)
- 三日平氏之乱(1184年)
- 藤户之战(1185年)
- 苇屋浦之战(1185年)
- 屋岛之战(1185年)
- 志度合战(1185年)
- 坛之浦之战(1185年)
- 河原津合战(1185年)
- 河尻之战(1185年)
- 衣川之战(1189年)
- 奥州合战(1189年)
镰仓时代(1190-1333)
南北朝时代(1333-1392)
室町时代(1336-1573)
- 明德之乱(1391年)
- 应永之乱(1399年)
- 大塔合战(1400年)
- 飞騨之乱(1411年)
- 上杉禅秀之乱(1416年)
- 上总本一揆(1418年)
- 应永外寇(1419年)
- 大和永享之乱(1429年)
- 永享之乱(1437年)
- 结城合战(1440年)
- 嘉吉之乱(1441年)
- 享德之乱(1454年-1482年)
- 第一次筒井城之战(1455年)
- 第一次足利城之战(1455年)
- コシャマイン之战(1457年)
- 长禄合战(1458年-1459年)
- 第二次筒井城之战(1466年)
-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
战国时代(1467-1568)
- 山入一揆(1407年-1504年)
- 加贺一向一揆(1473年-1580年)
- 第四次筒井城之战(1483年)
- 山城国一揆(1485年-1493年)
- 长享・延德之乱(1487年-1491年)
- 第二次毛利次郎之乱(1487年-1489年)
- 敦贺城之战(1503年)
- 第一次淀古城之战(1504年)
- 立河原之战(1504年)
- 九头龙川之战(1506年)
- 坊峰合战(1508年)
- 如意岳之战(1509年)
- 三浦之乱 (1510年)
- 深井之战(1511年)
- 芦屋河原之战(1511年)
- 船冈山之战(1511年)
- 第五次筒井城之战(1516年)
- 有田中井手之战(1517年)
- 越水城之战(1519年-1520年)
- 行人台之战(1521年)
- 宁波之乱(1523年)
- 镜山城之战(1523年)
- 高轮原之战(1524年)
- 筑前一揆(1525年)
- 六浦攻撃(1526年)
- 桂川原之战(1527年)
- 田手畷之战(1530年)
- 依藤城之战(1530年)
- 享禄错乱(1531年)
- 中嶋之战(1531年)
- 大物崩(1531年)
- 饭盛城之战(1532年)
- 山科本愿寺之战(1532年)
- 稻村之变(1533年)
- 天文内乱(1533年)
- 花仓之乱(1536年)
- 法华一揆(1536年)
- 第一次河东之乱(1536年)
- 第一次国府台之战(1538年)
- 第一次枝吉城之战(1539年)
- 安城合战(1540年-1549年)
- 吉田郡山城之战(1540年-1541年)
- 佐东银山城之战(1541年)
- 一库城之战(1541年)
- 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战(1542年-1543年)
- 太平寺之战(1542年)
- 天文之乱(1542年-1548年)
- 桑原城之战(1542年)
- 第一次小豆坂之战(1542年)
- 宫川之战(1542年)
- 神边合战(1543年-1549年)
- 布野崩(1544年)
- 加纳口之战(1544年)
- 高远合战(1544年-1545年)
- 第二次河东之乱(1545年)
- 河越城之战(1546年)
- 桥津川之战(1546年)
- 小田井原之战(1547年)
- 舍利寺之战(1547年)
- 第二次小豆坂之战(1548年)
- 上田原之战(1548年)
- 盐尻峠之战(1548年)
- 江口之战(1549年)
- 砥石崩(1550年)
- 大宁寺之变(1551年)
- 赤冢之战(1552年)
- 第一次川中岛之战(1553年)
- 黑井城攻城战(1554年)
- 三本松城之战(1554年)
- 村木砦之战(1554年)
- 折敷畑之战(1554年)
- 第二次枝吉城之战(1554年-1555年)
- 第二次川中岛之战(1555年)
- 严岛之战(1555年)
- 毛利氏称霸中国地方的关键战役。由于盟友大内氏内哄,毛利元就与叛变成功的陶晴贤决裂,并于安艺外海的严岛展开决战。因为事前万全的准备,毛利军掌握海军和地形上的优势,在暴风雨中大败大内军,迫使陶晴贤自杀而亡。战后不久大内氏灭亡,毛利氏取得中国地方主导地位。
- 防长经略(1555年-1557年)
- 长良川之战(1556年)
- 忍原崩(1556年)
- 稻生之战(1556年)
- 第三次川中岛之战(1557年)
- 石濑川之战(1558年)
- 浮野之战(1558年)
- 门司城之战(1558年-1562年)
- 合势川之战(1559年)
- 獭野原之战(1559年)
- 降露坂之战(1559年)
- 桶狭间之战(1560年)
- 织田信长崛起的关键战役。东海地方的霸主今川义元为解决与织田氏的争端,率领大军直扑那古野城。正当今川大军前线逐渐取得重大成果时,织田信长率领主力突袭今川本阵。由于今川军松懈,今川本阵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今川义元被杀死,今川军被迫撤退。此战之后今川氏一蹶不振而终趋灭亡,织田氏与德川氏则得到进一步发展。
- 长滨之战(1560年)
- 野良田合战(1560年)
- 小田原城之战(1560年-1561年)
- 善明堤之战(1561年)
-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1561年)
- 藤波畷之战(1561年)
- 川上峡合战(1561年)
- 将军地藏山之战(1561年)
- 久米田之战(1562年)
- 教兴寺之战(1562年)
- 汤所口之战(1563年)
- 白鹿城之战(1563年)
- 三河一向一揆(1563年)
- 弓滨合战(1564年)
- 第二次国府台之战(1564年)
- 山王堂之战(1564年)
- 第五次川中岛之战(1564年)
- 永禄之变(1565年)
- 第六次筒井城之战(1565年)
- 中浓攻略战(1565年-1566年)
- 第二次月山富田城之战(1565年-1566年)
- 泷山城之战(1566年)
- 第七次筒井城之战(1566年)
- 东大寺大佛殿之战(1567年)
- 明善寺合战(1567年)
- 休松之战(1567年)
- 稻叶山城之战(1567年)
- 三船山合战(1567年)
- 毛利氏出兵伊予(1567年-1568年)
安土桃山时代(1568-1603)
- 桶狭间之战后,今川氏盟友武田氏与从今川氏独立的松平氏协议以大井川为界共同瓜分今川氏领地(大井川会盟),至此名门今川氏灭亡。由于此次战役武田氏另外找上后北条氏支援,武田氏又进行了几次战役才完全掌控骏河国。
- 本圀寺之变(1569年)
- 青山・土器山之战(1569年)
- 多多良滨之战 (战国时代)(1569年)
- 八流之战(1569年)
- 尼子再兴军之云州侵攻(1569年)
- 尼子再兴军 (月山富田城之战)(1569年)
- 尼子再兴军之云州侵攻(1569年)
- 原手合战(1569年)
- 大河内城之战(1569年)
- 美保关合战(1569年)
- 大内辉弘之乱(1569年)
- 三增峠之战(1569年)
- 松仓城之战(1569年-1573年)
- 今山之战(1570年)
- 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决战。战事之初在浅井军的猛攻下织田军遭到冲散,但由于德川军奋战不懈以及冲散的织田军重整阵型,织田‧德川联军逐渐逆转局势、最后取胜。此战结果稳固了织田信长在近畿地方的主导地位,并导致浅井和朝仓两家步入衰退灭亡的命运。
- 野田城、福岛城之战(1570年)
- 长岛一向一揆(1570年-1574年)
- 志贺之阵(1570年)
- 宇佐山城之战(1570年)
- 石山合战(1570-1580年)
- 平冢原之战(1570年)
- 辰市城之战(1571年)
- 白井河原之战(1571年)
- 火烧比叡山事件(1571年)
- 木崎原之战(1572年)
- 尻垂坂之战(1572年)
- 西上作战(1572年-1573年)
- 西上作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武田信玄在上洛途中无视织田盟友德川家康笼城往织田领直进、德川家康被迫出城决战。以野战闻名的德川家康在此战对武田军毫无招架之力。
- 野田城之战(1573年)
- 石山城・今坚田城之战(1573年)
- 槙岛城之战(1573年)
- 上樱城之战(1573年)
- 第二次淀古城之战(1573年)
- 一乘谷之战(1573年)
- 小谷城之战(1573年)
- 长篠城救援战(1573年)
- 尼子再兴军 (鸟取城之战)(1573年)
- 若江城之战(1573年)
- 越前一向一揆(1574年-1575年)
- 明知城之战(1574年-1575年)
- 天神山城之战(1574年-1575年)
- 第一次高天神城之战(1574年)
- 高屋城之战(1575年)
- 长篠合战(1575年)
- 原属武田氏、位居要地长篠的奥平氏因倒向德川氏而被武田发兵征讨,织田氏与德川氏组成的大军驰援长篠城,在充分准备下与武田军开战。双方死伤惨重,但兵力较少的武田军几近被毁灭、许多重臣阵亡,被迫撤退。此战之后武田氏日渐衰退。
- 手取川之战(1577年)
- 中国征伐(1577-1582年)
- 第一次太田城之战(1578年)
- 石城合战(1578年)
- 月冈野之战(1578年)
-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1578年)
- 第一次天正伊贺之乱(1581年)
- 横山城之战(福知山城)(1579年)
- 第二次黑井城之战(1579年)
- 八木城之战(1579年)
- 花隈城之战(1580年)
- 信长第二次纪州征伐(1581年-1582年)
- 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1581年)
- 第二次天正伊贺之乱(1581年)
- 新发田之乱(1581年-1587年)
- 甲州征伐(1582年)
- 鱼津城之战(1582年)
- 织田家重臣柴田胜家进攻越中的最后一场战事。鱼津城在本能寺之变后一日陷落,随即接获事变消息。胜家放弃刚攻下的鱼津城等城池回到近畿,但此时光秀已被秀吉击破。
- 本能寺之变(1582年)
- 日本史最重大的一次叛变,直接改变日本往后发展走向。接近统一全日本的织田信长准备前往中国地方支援羽柴秀吉的战事而投宿于京都本能寺,在集结兵力前遭到重臣明智光秀背叛包围于本能寺。天下人织田信长与其继承人织田信忠一同切腹、织田家崩解。明智光秀的叛变缘由至今不明,诸说有。
- 山崎之战(1582年)
- 本能寺之变后,羽柴秀吉闻讯后立刻与毛利氏和解赶回织田领(中国大返还),并对明智光秀进行讨伐。明智光秀叛变过于突然、事变后没能确保周遭势力靠向明智家,最后败于羽柴秀吉,在逃亡途中被村民落武者狩。此战后秀吉确立自己在织田家中的主导权、拥立仍是幼儿的织田秀信,一步步侵吞织田家业。
- 神流川之战(1582年)
- 天正壬午之乱(1582年)
- 本能寺之变后,在甲斐、信浓、上野一带爆发的一系列战事,德川氏、上杉氏、后北条氏皆出兵争夺领地。最后德川氏并吞甲斐和大部分信浓、伺机独立的真田家在真田昌幸的谋略之下成功维持所领。
- 北庄城之战(1583年)
- 引田之战(1583年)
- 小牧、长久手之战(1584年)
- 岩崎城之战 (1584年)(1584年)
- 竹鼻城之战(1584年)
- 蟹江城合战(1584年)
- 末森城之战(1584年)
- 新一代天下人羽柴秀吉视德川家康为威胁、而家康和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手与之对抗。家康于一系列战事中挫败秀吉、但秀吉和信雄单独谈和,失去大义名分的家康也只得跟秀吉议和。虽然战后家康臣服于秀吉,但此战所取得的政治地位为家康日后称霸的远因之一。
- 冲田畷之战(1584年)
- 龙造寺氏当家龙造寺隆信遣大军攻打臣服岛津氏的有马氏。岛津‧有马联军利用湿地地形设伏、龙造寺军一见兵力差悬殊轻敌,龙造寺隆信本人与多位重臣战死。此战后岛津氏称霸九州。走向衰败的龙造寺氏由重臣锅岛直茂掌握实权,日后被德川氏允许夺取主家。
- 越中征伐(1585年)
- 第一次上田城之战(1585年)
- 天正壬午之乱后,德川北条之间的议和牵涉真田家,真田昌幸不满、遂倾向与德川敌对的上杉。家康发兵欲讨伐昌幸,被昌幸玩弄于股掌之间大败而归。
- 丰臣秀吉讨伐称霸九州的岛津氏的一系列战役。岛津氏无视秀吉所发布的惣无事令,接连讨灭有马氏、降伏龙造寺氏、侵攻大友氏,引来秀吉关注。岛津岁久主张臣服、但岛津义久不愿意,持续进攻大友氏,秀吉遂组织联军讨伐岛津氏。战后岛津氏降伏于秀吉,岛津岁久转为主战派吸引秀吉注意后自害、一并清除了剩余主战派。
- 丰臣秀吉号召联军讨伐关东后北条氏的一系列战役。由于后北条氏与真田氏的调解问题,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被要求上洛、同时北条家臣猪俣邦宪无视惣无事令进攻真田氏于上野的领地之事也被要求说明。北条对于丰臣秀吉的命令并不服从,且另外发兵进攻宇都宫氏,秀吉遂号召联军征讨。最后小田原城粮尽开城、北条氏政与数位重臣被下令切腹。战后奥羽地方各大名臣服,丰臣秀吉完成百年战乱以来的全国统一。
- 文禄・庆长之役(1592-1598年)
- 因丰臣秀吉对明朝的态度不满,日方再度发兵朝鲜。此战双方仍陷入胶着。战事途中丰臣秀吉在国内病逝,日方遣使和谈。
- 日本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在丰臣秀吉和五大老的前田利家死后,德川家康开始进行一连串政治操作试探各大名底线。五奉行的石田三成认为必须铲除家康以保丰家天下,遂号召反德川大名组成联军征讨家康。因主将地理位置,三成方为西军、家康方为东军。
- 会津征伐(1600年)
- 伏见城之战(1600年)
- 西军欲抢先掌控京都一带而进攻伏见城。伏见城为秀吉亲自设计的坚城、防御扎实,西军主力因此延误,预计以美浓为中心的战线后退至关原的原因之一。
- 德川家康的继承人德川秀忠率军由中山道进发,途中路过西军真田昌幸领地。迟迟未证明自身将帅之才的秀忠欲展现自身实力而选择攻城,被昌幸玩弄于股掌之间,也因此秀忠队没有赶上关原决战。决战之后,家康对于昌幸屡次挫败德川家有所忌惮,将昌幸与其次子真田幸村流放至九度山。
- 关原之战(1600年)
江户时代(1603-1867)
- 大坂冬之阵(1614年)
- 家康以方广寺钟铭事件为由向丰臣家宣战。已经难以反抗德川的丰臣家为了避免灭亡,决定以重金聘请浪人武士参阵。一系列战事之后,德川方进逼大坂城,真田信繁在大坂城南方弱点处筑起真田丸,以致大坂城在普通的攻城战中毫无死角。久攻不落之下,家康决定向大坂城以佛朗机炮(国崩し)射击。大坂城天守阁被炮击所命中,丰臣秀赖的母亲淀殿十分害怕,主导和德川方和谈。德川方在和谈后假装不注意,额外填平了大坂城的壕沟和护城河,使大坂城成为裸城。
- 大坂夏之阵(1615年)
- 家康要求秀赖解雇浪人众并离开大坂移封四国。丰臣方不同意,遂再次发兵讨伐丰臣家。在一系列战事后,丰臣方死伤惨重、多名主要将领阵亡,家康再次进逼大坂城,在大坂城南方平原进行最终决战。浪人众一度希望秀赖亲自出阵提振士气,但被淀殿所阻止。虽然真田信繁和毛利胜永最后的决死突击一度使德川本阵溃败、把家康逼入绝境,但仍然未能斩杀家康。最后秀赖和淀殿母子于城内自尽、年仅八岁的国松丸遭处死,丰臣朝臣家名断绝。
- 岛原之乱 1637-1638年
- 萨英战争(1863年)
- 下关战争(1864年)
- 禁门之变(1864年)
- 长州征伐(1864-1866年)
- 第一次长州征伐(1864年)
- 因长州藩在禁门之变中向京都御所开炮,成为朝敌,幕府组织诸藩向长州进军。长州藩内部分裂成亲幕的俗论派及倒幕的正义派,俗论派打败正义派并控制长州政局后,向幕府投降。
近代(1867年至今)
- 戊辰战争(1868-1869年)
- 以萨摩藩、长州藩为首的讨幕派对江户幕府发动的讨伐战争,也是近代日本“建国”的统一战争。战事爆发后,因幕府军向天皇御锦旗开火,使德川庆喜为首的幕府军成为“朝贼”,德川庆喜与新政府谈判后放弃抵抗(江户开城),幕府势力急转直下,之后政府军又赢得了东北战争,幕府最后的残余势力在北方组织政权(虾夷共和国),但亦在箱馆战争中遭到击溃。最后政府军赢得全面性胜利,成功将“天皇”权威推展至全国每一处土地。
- 西南战争(1876年)
- 日本近代史上最后一次内战。西乡隆盛与部分华族不满权益的削减越过能接受的底线,带领萨摩官兵对明治政府宣战,明治政府军出兵九州。开战之初西乡军占上风,相继攻占多处重镇,但政府军在数场激战中击溃兵力劣势的西乡军。最后西乡隆盛认为大势已去,自害身亡。
-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 日本近代史首次境外大规模作战。起因于朝鲜内乱,支持新党的日本出兵镇压乱事,却与支持旧党的满清发生冲突,之后清军增援,双方于陆地海上正式开战。海陆战役日军皆大胜清军,并占领清军北洋舰队主基地威海卫,清军投降。双方于和战之间签订《马关条约》,战事结束。
- 是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利益而引发的战争,自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夜袭旅顺港外俄罗斯舰队(仁川海战)开始,至1905年5月27日的对马海峡海战为止,双方至9月1日签署休战议定书停战,10月14日缔结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结束战争,日本获得胜利,得到了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力与稳固对朝鲜的统治,而俄罗斯帝国从此衰败,进而在1905年发生俄国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8年)
- 九一八事变(1931年)
- 中日史上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冲突。1931年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由,发动进攻推翻了中国东北的军阀,并占领整个满州。因中国当时正处于国共一次内战时期,在国民政府主张的攘外必先安内和针对与日本缩小冲突的相关绥靖政策等政策下,避免驻守于东北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冲突,从而采用边打边退的,直至全员撤退至长城之内。不久,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由,说服溥仪回到东北并建立了满州国。
- 一二八事变(1931-1932年)
- 又称为第一次上海事变。因在上海租界的日侨受到排日人士的袭击,日方遂出兵上海,迫使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此战中、日双方各投入大量部队参战,导致战事陷入胶着。最后,双方签订协议,日军自上海撤退。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年)
- 日本在二战中作为轴心国成员,同时出兵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进攻势如破竹,在各战线取得重大的成果。但随着美国参战,日方在中途岛战役被重挫后逐渐不敌美国强大的国力与军事力,而自各地节节败退。最后在日本持续绝死抵抗的情况下,美国将原子弹投放于长崎、广岛。日本承受过大伤害,宣布投降,由美国为首的联合国接收管理。依区域的不同,日军参与的战事可分成下列三个部分。
- 中日战争(1937-1945年)
- 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华民国。战事之初日军连战告捷,几乎完全占领中国东半部国土,迫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换取应对时间。之后战事陷入胶着,中国在战争后期于美方支援下重建军力,逐渐收复部分领土,并驰援缅甸战事。最后美国动用原子弹,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境内战事随之结束。
- 日本海军进攻中途岛,希望夺取对美国战事的主导权。但是在战事开始时密码被美国破解,日本航空母舰主力遭到重挫,集结日本最菁英飞行员的一航战、二航战全灭,海军名将山口多闻拒绝他舰救援与飞龙号一同葬身海底。此战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丧失大量主力飞行员和航空母舰的日本在此战之后对美国节节败退。
- 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
- 人类历史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航空母舰对决。日本仅存的大型航空战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大凤号、翔鹤号等大型航空母舰被击沉。此战由于日本在战争后期,飞行员已经无法进行良好品质的训练便匆匆投入战场,导致被美国飞行员嘲笑“像在进行传统的射火鸡比赛”[注 1]而有“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之名。
- 莱特湾海战(1944年)
- 人类历史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海战。日本最后能够投入实战的四艘航空母舰全灭。
- 坊之岬海战(1945年)
- 日本最后一次大型海战。以大和号为主力对美国进行最后的特攻。大和号在此战沉没后,日本已经无法再组织大规模海战。
- 台北大空袭(1945年)
- 美国在二战末期对台湾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空袭,虽然是对台湾全岛进行轰炸,但以台北大空袭最为人所知。日本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对空能力,只能想办法让民众疏散躲藏。
- 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1-2021年)
- 顿巴斯战争(2014 - 2017年)
-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