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岸(?—549年),公衡京兆杜陵[1][2]南北朝南梁官员。

杜岸家世从北边归南,定居雍州襄阳,祖父杜灵启是南齐给事中,父亲杜怀宝则是南梁的骁猛将军、梁州刺史,有兄弟杜嵩、杜岑、杜嶷、杜岌、杜𪩘杜崱、杜嵷和杜幼安。杜岸年少就有军事才干,爱好合纵连横的计谋;太清二年(548年),弟弟杜崱跟随岳阳王萧詧侵犯荆州,萧绎与他及弟弟有交情,秘密邀请他们归顺。杜岸与杜崱、弟弟杜幼安、侄子杜龛连夜等夜归顺,萧绎任命他为持节、平北将军、北梁州刺史,封江陵县侯,食邑一千户[1][2]。次年(549年),杜岸请求带领五百名骑兵偷袭在襄阳的萧詧,萧绎准许,他就连夜赶路,不过在襄阳城三十里外被发现,就投靠在广平的兄长南阳太守杜𪩘。萧詧派尹正薛晖等人攻打广平,俘虏杜岸、杜𪩘和他们的家人,在襄阳城北门斩首。萧詧的母亲龚保林在众人面前数落杜岸,杜岸说:“老妇人叫自己的儿子杀叔叔,是枉杀忠良。”萧詧叫人割去他的舌头,然后脔杀煮熟,又诛杀杜氏家族,年幼者则执行宫刑,同时开挖杜氏坟墓,焚烧骸骨扬弃,头骨就造成碗。后来建邺平定,杜岸兄弟烧毁萧詧父亲昭明太子萧统的陵墓安宁陵报仇,萧绎也没有责怪他们[3][4]

引用

  1. ^ 1.0 1.1 梁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归南,居于雍州之襄阳,子孙因家焉。祖灵启,齐给事中。父怀宝……官至骁猛将军、梁州刺史。……崱兄弟九人,兄嵩、岑、嵸、岌、嶷、𪩘、岸及弟幼安,并知名当世。岸,字公衡。少有武干,好从横之术。太清中,与崱同归世祖,世祖以为持节、平北将军、北梁州刺史,封江陵县侯,邑一千户。
  2. ^ 2.0 2.1 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归南,居于雍州之襄阳,子孙因家焉,父怀宝……嶷位西荆州刺史……崱,嶷弟也。……太清三年,(崱)随岳阳王来袭荆州,元帝与崱兄岸有旧,密书邀之。崱乃与岸、弟幼安、兄子龛等夜归元帝……崱兄弟九人,兄嵩、岑、嶷、岌、𪩘、岸及弟嵷、幼安并知名。岸字公衡,太清中,与崱随岳阳王察攻荆州,同归元帝。帝以为北梁州刺史,封江陵县侯。
  3. ^ 《梁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岸因请袭襄阳,世祖许之。岸乃昼夜兼行,先往攻其城,不克。岳阳至,遂走依其兄𪩘于南阳,𪩘时为南阳太守。岳阳寻遣攻陷其城,岸及𪩘俱遇害。
  4. ^ 《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岸请以五百骑袭襄阳,去城三十里,城中觉之。詧夜知其师掩襄阳,以岸等襄阳豪帅,于是夜遁归襄阳。岸等知詧至,遂奔其兄南阳太守𪩘于广平。詧遣将尹正、薛晖等攻拔之,获𪩘、岸等并其母妻子女,并斩于襄阳北门。詧母龚保林数岸于众,岸曰:“老婢教汝儿杀汝叔,乃枉杀忠良。”詧命拔其舌,脔杀而烹之。尽诛诸杜宗族亲者,幼弱下蚕室,又发其坟墓,烧其骸骨,灰而扬之,并以为漆惋。及建邺平,崱兄弟发安宁陵焚之,以报漆惋之酷,元帝亦不责也。

参考文献

  • 梁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
  • 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