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凤(英语:Cung Tin Fung,1916年—1954年10月5日),原名温盛轩香港粤剧文武生,妻子是粤剧艳旦陈艳侬 ,两人[1]育有一子(温棨霖)一女(温惠贤)。

冲天凤
男演员
本名温盛轩
罗马拼音
cung1 tin1 fung6
籍贯广东省顺德县
出生1916年 (1916)
逝世1954年10月5日(1954岁—10—05)(37—38岁)
职业粤剧演员
语言粤语
配偶陈艳侬
儿女温棨霖(子)温惠贤(女)

冲天凤不幸在1954年10月5日中午12时于九龙旺角西洋菜街的住宅午膳时,因醉酒导致爆血管英年早逝,享龄38岁[2]

粤剧演出

长时间专注于走埠,1930年代在南洋[3]:36而抗战后在美国[4]:224-225古巴[5][6]演出。

年份 剧团/团体 剧目 备注/来源
1953 新宇宙 女霸王三伏脂粉盗(同台,薛觉先尝试踩一个沙煲,
但陈艳侬叠高五、六个。)
薛觉先、陈艳侬、白龙珠、欧阳俭等,全剧轻松谐趣[7][8]
1945 大荣华
大光华
弃官寻母、落叶哀蝉、[9]地狱孝子、双人头卖武、
封神榜、夜半歌声、郑成功、烟精扫长堤[10]
顾天吾余丽珍郑孟霞李海泉[10]
1944 大东亚 铁臂小哪吒、地狱孝子、情泪种情花、水淹七军、
武侠金钱镖、七星骑六霸、齐侯嫁妹、少林会武当[11]
韦剑芳、白云龙、红衣女、芳艳芬(第三花旦)、小金刚、苏文侠[12]
大东亚 再折长亭柳[9] 芳艳芬(第二花旦)、苏文侠在香港高升戏院[13]
1943 乐同春 ⼥镖师、贼女武西施、新舍子奉姑[14] 与陈艳侬在澳门清平戏院领军[14]
1942 复兴 月底西厢(何非凡饰演红娘、任剑辉饰演张君瑞)、⻁啸麒麟殿、何非凡卖报纸 李醒帆、任剑辉、何非凡、陈艳侬、陈燕侬、凤凰女在澳门清平戏院[15]
人寿年
(重组)
七擒孟获、窃符救赵、罗卜救母、⻁啸麒麟殿[15] 罗家权、陈艳侬、陈燕棠、黎孟威、蔡桂清、
蔡桂萍在澳门南京戏院、清平戏院等。
乐同春
义擎天
海上女霸王、孟丽君、贼中缘、陈宫骂曹 澳门清平戏院领军[16]
乐同春由陈艳侬演出《海上女霸王》等。
与陈艳侬在广州戏院[17]
1941 兴中华 雷电出孤儿、岳家军 白玉堂、陈艳侬在广州[15]
1941 乐同春
男⼥
⼥镖师、⼥泰山、新舍子奉姑 陈非侬、陈艳侬、金擎山在省港澳[15]
1933 新马[18] 方世玉打死雷老虎[19] 与小非非、小英英、梁天保、细杞、新马师曾[18]广西南宁

参考

  1. ^ 訃聞. 华侨日报. 第二张.第二页. 1954-10-06 [2024-05-12] (中文(香港)). 
  2. ^ 1954年10月7日,香港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
  3. ^ 伍荣仲; 陈泽蕾 (编). 《粤劇六十年.陳非儂》. 1935年仰光时的“非侬剧团”班牌在当地一共演出了四个月的文武生是冲天凤。.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研究计划. 2007年. ISBN 9789628104147. 
  4. ^ 陈小梨 (编). VI 1950s:留美伶人撐起半邊天. 《粵劇百年在金山》. 1952年12月6日至12⽇拍英丽明演出的戏桥.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 有限公司. 2023年: 190–273. ISBN 9789620448935. 
  5. ^ 1953年7月31日(星期五),香港《娱乐之音》,第一版。英丽明胡家骆,昨由美返港。(两年多前,英丽明、胡家骆、冲天凤等。)
  6. ^ 1953年7月5日(星期日),香港《娱乐之音》,第一版。冲天凤归港有期,陈艶侬等候会夫,决定将赴越行期押后。(三年多...。)
  7. ^ 1953年7月31日(星期五),香港《娱乐之音》,第一版。两班,《新封神榜》“八本”,《女霸王三伏脂粉盗》全剧轻松谐趣。
  8. ^ 楚竹,2013年3月9日,澳门日报.“何为“踩沙煲”?”。
  9. ^ 9.0 9.1 1954年10月6日,香港《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三页.报导演出剧目《再折长亭柳》、《地狱孝子》。
  10. ^ 10.0 10.1 岳清. 花月總留痕:香港粵劇回眸(1930s-1970s).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 有限公司. 2019年: 133,188. ISBN 9789620445125. 
  11. ^ 岳清. 花月總留痕:香港粵劇回眸(1930s-1970s).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 有限公司. 2019年: 132. ISBN 9789620445125. 
  12. ^ 何建靑. 《紅船舊話》. 澳门: 澳门出版社. 1993年. 
  13. ^ 罗澧铭. 勝利後返廣州義演(六四). 朱少璋 (编). 薛覺先評傳. 芳艳芬第二花旦.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20年: 287. ISBN 9789620773860. 
  14. ^ 14.0 14.1 傳記. 中國戲曲志. 澳門卷.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11月1日. 澳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20154307. 
  15. ^ 15.0 15.1 15.2 15.3 機構.職業戲班、劇團. 中國戲曲志. 澳門卷.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11月1日. 澳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20154307. 
  16. ^ 岳清. 《大龍鳳時代——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年: 33. ISBN 9789888808281. 
  17. ^ 原载《广东迅报》民卅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第四版。
  18. ^ 18.0 18.1 新馬仔與他的師傅細杞. 中港电视。电影刊物数据库. 1952-01-01. 
  19. ^ 《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九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硏研究委员会. 1980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