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奉公会

皇民奉公会,是台湾日本时代末期为配合皇民化运动,于1941年(昭和16年)4月19日所成立的组织。

主席长谷川清
成立1941年4月19日 (1941-04-19)
解散1945年6月17日 (1945-06-17)
总部台湾总督府
党报《新建设》
文学组织台湾文学奉公会
意识形态皇民化运动
政治立场极右翼
宗教信仰神道教
国内组织大政翼赞会
口号“台日一家”、“内台一家”
台湾政治
政党 · 选举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皇民奉公会
假名こうみんほうこうかい
平文式罗马字Kōmin Hōkōkai
皇民奉公会
汉字 皇民奉公會
白话字 Hông-bîn Hōng-kong-hōe
台语罗马字Hông-bîn Hōng-kong-huē

该会以全岛居民为对象的属地组织[1]:171,在“台日一家”、“内台一家”的口号下贯彻“皇民精神”,以对应紧迫的国际局势,其性质相当于日本内地的大政翼赞会[1]:177-180。根据学者许雪姬的推测,后终于1945年6月17日,唯独留下国民义勇队之组织(后改编为国民义勇战斗队)。[1]:181-183

组织概要

皇民奉公会,是台湾日本时代末期为配合皇民化运动所发起的。1941年1月台湾总督府在局部长会议中决定组织名称,并由军、官、民三方面担任皇民奉公会的准备委员,于同年4月19日于总督府举行成立大会。成立大会中决定皇民奉公会的运动要项、规约与实践纲要,台湾皇民奉公会正式宣告成立。[2]

该会对象包含在台日本人的全岛居民[1]:171,在“台日一家”、“内台一家”的理念下贯彻“皇民精神”以对应紧迫的国际局势,其性质相当于日本内地大政翼赞会[1]:177-180

其组织可分为中央本部、地方组织、外围团体,三个部分。奉公会的总裁由台湾总督长谷川清担任,中央总部设于台湾总督府,设有部长一名。部长由总务长官担任,奉行总裁的命令。总部底下设有事务局、营运委员会、中央实践协力会议、地方事务局联络会议等。[3]

地方上,各级地方官兼任奉公会地方组织之首长,如,各州支部、各厅支部、市郡分会、街庄分会、部落会、奉公班;再加上既有的保甲制度,以及外围团体,如:以年龄层分区的奉公青年团、少年团、壮年团;以职业区分的海洋训练队[4]、台湾宣传美术奉公团等旗下组织。[3]

根据学者许雪姬的推测,台湾皇民奉公会应是随着日本国内大政翼赞会的解散(1945年6月13日)及为了取悦台湾本岛人以凝聚向心力,后终于1945年6月17日,唯独留下国民义勇队之组织(后改编为国民义勇战斗队)。[1]:181-183

结束日本统治后,紧接而来的是陈仪主政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简称长官公署),其主要任务为行政组织的接收与重建工作的推展。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长官公署对于曾参与皇民奉公会组织之经历视为非法行为,担任公职者一经查举予以免职。为了有效控管,长官公署档案中有专卷“调查曾任皇民奉公会工作者”,记述各单位查举曾任皇民奉公会组织人员及处理情形。至1947年228事件结束后,行政长官陈仪多次指出皇民奉公会人员是背后的煽动者,因此特别制发“台湾省各县市不良份子及流氓调查表”暨“台湾省各县市过去皇民奉公会职员及其他日本御用绅士调查表”造册控管。因此,战后台湾本岛人才被大量排除在公部门之外,使政府顺理成章的大量举任“外省人”。[5]

工作内容

皇民奉公会的工作内容是多面的,大致上可分为三种:(一)由上而下,加强官方的资讯传递及统领,(二)加强战时所需的精神、劳力(含征兵)、物资及经费等等之劝献,(三)重建战时职场上的新规范,以提高作业效率。[1]:180-181

另外,为传达战时的各种规范,皇民奉公会的宣传活动有两种方式,(一)发行印刷物,例如发行机关刊物《新建设》杂志,以同化政策为主轴,并广邀读者投稿以加强宣传效果。[6](二)指导者至各处进行实体宣导的活动。[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许, 雪姬. 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99-06-01, (31期): 167-211. doi:10.6353/BIMHAS.199906.0167. 
  2. ^ 李文卿. 台灣皇民奉公會台北支部.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3. ^ 3.0 3.1 蔡锦堂. 皇民奉公會.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0-04-1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4. ^ 陈柏棕. 長谷川清總督統領下的海軍訓練:皇民奉公會海洋訓練隊. 中央研究院 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5. ^ 邱欣怡. 從「皇民」到「走狗」.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6. ^ 《新建設二》.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网. 2021-02-25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