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中国杂志)
历史
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申明“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
初期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兼发表科学研究成果,例如1928年发表了《中国第四纪人骨之发现》(翁文灏) 、《航空与天气》(竺可桢)、《在当代物理学中的确定率与因果率》(严济慈)等研究成果。华罗庚1929年和1930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两篇论文引起学界注意才进入大学毕生从事学术工作[1]。1934年《科学》杂志转变为正式的学术刊物,“其宗略规托英国《自然》周刊、美国的《科学》、德国之《自然科学》等杂志”。 [2]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1951年5月,处境艰难的《科学》被迫停刊。1957年,在当时“向科学进军”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方针的条件下,科学杂志曾经以季刊的形式复刊,任鸿隽主持复刊的《科学》编辑工作,由上海的科学技术出版社(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复刊的《科学》杂志自1957年7月的第33卷第1期至1960年4月的36卷第2期,共有4卷12期。在反右运动中,中国科学社的张孟闻和王恒守被划为右派。1959年秋,中国科学社理事会提议将社中所有资产上交政府,《科学》请全国科协接办。1960年5月4日,中国科学社完成向上海科协交接。后来,在全国的一次刊物精简中,《科学》第二次停刊。
1985年,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帮助下,组成了《科学》杂志编委会,周光召任主编,同时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了《科学》杂志编辑部。1985年10月,复刊号《科学》37卷1期出版。复刊后的《科学》杂志刊号CN31-1385/N。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刊”的新的《科学》杂志成为科普杂志,已不同于中华民国在大陆时期的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且民国时期之《科学》杂志为民间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主办之刊物,并非政府相关事业机构经营的刊物。[3]
参考文献
- ^ 《Sturm氏定理之研究》(1929年12月《科学》第14卷第14期)和《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1930年12月《科学》第15卷第2期)
- ^ 夏建白,《中国最早的科学期刊——〈科学〉》,《光明日报》2009年2月9日[失效链接]
- ^ 从《科学》杂志创刊看科学发展在中国艰难进程.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 ^ 上海出版志:大事记(1193年至1928年).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 科学社(《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90周年纪念
- 夏建白,《中国最早的科学期刊——〈科学〉》,《光明日报》2009年2月9日 [失效链接]
- 王春,《90年几起几伏 〈科学〉见证中国科学》,《科学日报》,2005年11月2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科学社离去的身影》 ,《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10日,第28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傅国涌,《大洋彼岸的 〈科学〉杂志》,《新世纪周刊》2009年3月5日,第5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尤小立,《任鸿隽和中国科学社对公共领域的拓展——读〈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10期[永久失效链接]
-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科学》(上海)2005年第1期 [永久失效链接]
- 张剑,《三个时代的中国科学社》,《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第2卷第1期
- 张剑,《蔡元培与中国科学社》,《史林》2000年第2期
- 科学社与《科学》:历史照片
- 老《科学》杂志目录 (1915-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