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屋

香港四層高戰前唐樓

蓝屋香港一座唐楼,位于香港岛湾仔石水渠街72号至74A号双数门牌,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1]其中72号、72号A及74号三幢外墙被涂上蓝色,因而被称为“蓝屋”;而74号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拥有,一直维持灰色的外墙。

蓝屋
Blue House
蓝屋(2020年)
湾仔在香港的位置
湾仔
湾仔
蓝屋在香港内的位置
位置
地址湾仔石水渠街72至74A号
座标22°16′26.2″N 114°10′27.0″E / 22.273944°N 114.174167°E / 22.273944; 114.174167
地区 香港香港岛
概要
建成年份1922年(102年楼龄)
层数4
组合黄屋橙屋
历史评级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蓝屋面向石水渠街的面貌

历史

蓝屋原址曾是一所医院,楼高两层,于1872年政府差饷征收册中名为“华佗医院”(亦称为“湾仔街坊医院”)。1886年关闭后变为用作供奉“神医华陀”的庙宇。

1920年代拆卸后兴建现在四层高建筑,于1922年建成,楼梯间的墙壁、单位内的窗户同样由木材制造,而露台部分则采用钢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数余下有露台建筑的唐楼。72号地下为“华佗庙”,1950年代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儿林祖开设的武馆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馆再改为其儿子林镇显的医馆。[2]72号一楼曾开办专为街坊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镜涵义学”,而二楼及三楼则是战前湾仔唯一英文学校“一中书院”的校址。72号A地下是“广和号”杂货店和74号地下是“联兴酒庄”,约在80年代结业。74号二楼曾经是“鲜鱼商会”的会址,而同座三楼则为商会的会议室。74号A地下原本是杂货店,战后改为住宅。

1990年代,香港政府为蓝屋外墙髹上油漆时,因物料库只剩下水务署常用的蓝色油漆,整座蓝屋便髹成蓝色。[3][4]

2017年,蓝屋获联合国颁发亚太区文化遗产保育保护奖最高荣誉的卓越大奖[5],是香港首次夺得同类奖项。

现况

 
活化后的蓝屋加设的石水渠街的公众休憩用地
 
蓝屋内林世荣后人的武馆
 
蓝屋活化工程地盘(2015年12月)

2006年,香港房屋协会宣布与市区重建局合作重新发展湾仔石水渠街及附近建筑物,包括蓝屋及邻近的黄屋橙屋,辟作以茶及医疗为主题旅游景点,于7月21日入纸城市规划委员会将重建范围的使用用途更改为“休憩用地及保留历史建筑物作文化、社区及商业用途”,最快2010年竣工。但民间忧虑蓝屋内最有特色的木制楼梯、天花和内部结构会被作出更改或拆除,而原有的居民将不会获准在原处居留,而附近的车房和小商户更会被淘汰,社区网络将会被完全破坏,重建后只是一个古迹空壳。[6]

地政总署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根据《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石水渠街、庆云街及景星街的私人土地业权,以便市区重建局联同香港房屋协会及政府进行市区更新计划。[7]2009年9月蓝屋建筑群被发展局列入第二批供活化的政府历史建筑物名单中,香港政府以巨额资助吸引非牟利机构参与活化,而日后建筑群的色调亦不设限制,但要保存露台的悬臂式混凝土外廊、几何图案熟铁扶栏及混凝土托架。[8]

2010年9月15日由圣雅各福群会提出的申请计划获得批准,将蓝屋活化成民间生活馆,并会首次采用“留屋留人”的方式,包括蓝屋、黄屋橙屋的14户居民继续留住,并获加建独立洗手间和升降机,更需要改建消防设施。原有的香港故事馆及导赏团将会保留,同时会开设小食店及糖水店,亦会有面积不少于220平方米的公众休憩用地。[9]到2012年2月8日,立法会通过拨款7,540万元活化有关项目,命名为“WE哗蓝屋”,原预计最快2014年底启用,[10]最终活化工程于2013年9月14日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启动,到2016年5月落成开放。这活化项目被香港建筑师学会评为香港史上最成功的建筑改造活化工程,并为其他市区翻新项目提供良好案例,蓝屋建筑群也因此夺得2017–18年度“全年境内建筑大奖及主题建筑奖-文物建筑”。[11]

香港故事馆

2007年,湾仔圣雅各福群会在蓝屋的地铺开设“湾仔民间生活馆”[12],以“从民间出发·汇多元文化”为宗旨,展出旧时湾仔民间的生活用品,并透过多元及互动的方式,期望引起公众人士对地区文化保育的关注。由2012年3月开始,“湾仔民间生活馆”变身成为“香港故事馆”,关注的社区文化议题由湾仔社区拉阔至全港。

附近社区场所

蓝屋附近有其他社区场所,包括圣雅各福群会总会和社区中心位于石水渠街85号。一个名为湾仔视集的非牟利艺术空间曾位于庆云街9号的唐楼内。它是由业主协利集团(Goldig Investment Group)和香港理工大学发起。代表大厦业主的吴家耀(Carl Gouw)曾是湾仔视集的董事,叶长安(Alvin Yip)是其策展人。叶长安曾任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所长,曾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并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颁获社会服务奖。这艺术空间以邻社关系为宗旨,和良心企业和学院共同研究和创作本土艺术。[13] 因为协利集团曾计划发展唐楼为精品酒店,在空档期试作其他用途令历史建筑物重新有目的,可以是一个非政府的文物保育和市区重建的参考例子。[14] [15]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参见

参考资料

  1. ^ 最近獲評級歷史建築物. 苹果日报. 2007年1月9日 [2018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30日). 
  2. ^ 活化保育. 香港房屋协会.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31). 
  3. ^ 古蹟辦揭藍屋之謎. 香港苹果日报. 2009-09-23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 
  4. ^ 搜查線:軍綠色遍香港 揭顏色背後神秘原因. 东方日报.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5. ^ 藍屋奪聯合國保育大獎. 明报新闻网 (新闻发布). 2017-11-01 [201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6. ^ 請救救灣仔藍屋群. inmediahk.net. 2006-09-15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中文(香港)). 
  7. ^ 收回土地条例 (第124章)--收回位于香港湾仔石水渠街╱庆云街╱景星街的土地以便市区重建局联同香港房屋协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施发展计划第H05-026号政府宪报,2009年4月30日
  8. ^ 藍屋活化 色調不設限. orientaldaily.on.cc. 2009-09-23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 
  9. ^ 舊建築活化五批三藍屋「留屋留人」. wenweipo.com. 2010-09-15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9) (中文(香港)). 
  10. ^ 活化灣仔 變「 We嘩藍屋」. 苹果日报. 2012-02-09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中文(香港)). 
  11. ^ 活化不失原有建築物風格 We嘩藍屋奪獎. 东网. 2018-10-25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7). 
  12. ^ 灣仔民間生活館. [200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3). 
  13. ^ 存档副本.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14. ^ 存档副本.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15. ^ 存档副本.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