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

眼球構造的一部份

虹膜iris),古称黄仁[2]:69[3]:70,73,是眼睛内圆盘状膜,呈中空环形,具辐射状皱褶。虹膜被白色巩膜围绕,虹膜中央黑色圆形开口为瞳孔。瞳孔大小可透过虹膜内肌肉的收紧放松调整,以适应环境光暗情况,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强度,犹如相机当中的光圈。多数的脊椎动物的眼睛都有虹膜。每个人的虹膜都不同,所以可用于身份辨识,虹膜内含色素也决定了眼睛的颜色。

虹膜
亚洲人棕色虹膜(环形区域);虹膜中央黑色实心圆为瞳孔,虹膜被白色巩膜围绕;虹膜与巩膜交界之深棕色环为角膜缘环英语Limbal ring(轮部环[1]
人眼示意图(虹膜涂上绿色,标注在右上方)
基本信息
发育自中胚层神经外胚层
属于眼球前部
系统视觉系统
动脉long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
神经long ciliary nerves, short ciliary nerves
标识字符
拉丁文iris
MeSHD007498
TA98A15.2.03.020
TA26753
FMAFMA:58235
格雷氏p.1012
解剖学术语

亚洲人常见的虹膜为深棕色,尤见于东亚、东南亚、西亚,另见于非洲、美洲、欧洲。此种颜色的虹膜与瞳孔在暗光下不易区分,如信息框主图。

结构

虹膜从前到后粗略可分为两层:前部含有色素与纤维血管组织,称作虹膜基质;基质下的色素上皮细胞层,含有致密黑色素细胞,故虹膜后面呈现黑色。

基质中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色素细胞、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环形运动以收缩瞳孔的括约肌(瞳孔括约肌英语sphincter pupillae);还有一套扩大肌(瞳孔扩大肌英语dilator pupillae),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放射状牵拉以扩大瞳孔。瞳孔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其大小,称瞳孔对光反射。

基质下为重染色的双层细胞组成的上皮层(虹膜色素上皮层),以阻止光线透过虹膜进入眼睛。[4] 虹膜外缘根部附着在巩膜睫状体前部,称为虹膜根部。虹膜根部稍后方有虹膜动脉大环。虹膜与睫状体合称作前葡萄膜。 虹膜前表面放射状血管形成凹凸不平的褶皱,有凹陷的隐窝和辐射状条纹皱褶称虹膜纹理,可用于虹膜身份识别

虹膜表面距瞳孔缘约1.5mm处,有一环形锯齿状隆起,称虹膜卷缩轮(iris frill)是虹膜小动脉环所在处。以此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区域:

  1. 虹膜瞳孔部,为靠近瞳孔的内部区域;
  2. 虹膜睫状体部,为外部区域,延伸到睫状体。

虹膜的动脉位于基质层内,从虹膜边缘到中心呈放射状,提供了血液供应。[5]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部有一粗大的血管环,称为虹膜动脉大环。虹膜大环从虹膜周边发出放射状分支走向中央,在瞳孔卷缩轮处发出许多小支并改变方向呈环形走行,形成虹膜动脉小环。

组织学

从前到后,虹膜可细分为:

  • 虹膜前表面层(Anterior limiting layer):由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的突起互相吻合交错所形成,其中还有胶原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在虹膜隐窝处,该层完全缺如。
  • 虹膜基质层英语Stroma of iris
  • 瞳孔括约肌英语sphincter pupillae:位于虹膜瞳孔区的基质层后部,肌纤维呈环形平行走向,宽约0.8-1.0mm。收缩时可使瞳孔缩小,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
  • 瞳孔扩大肌英语dilator pupillae:位于虹膜深层紧贴色素上皮层处,肌纤维呈放射状排列,从虹膜根部一直延伸到瞳孔缘,收缩时瞳孔变大,受上颈交感神经节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 前色素上皮层(Anterior pigment myoepithelium):与虹膜基质层相接,并分化出平滑肌纤维,汇成瞳孔扩大肌。
  • 后色素上皮层(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um):面向后房,可在瞳孔缘处向前延伸使瞳孔缘出现一条黑边,称为葡萄膜外翻或瞳孔领。后上皮细胞的顶部朝向虹膜基质,与前上皮细胞的顶部相连接;基底部朝向后房。

颜色

虹膜有多种颜色,这并不影响视力。虹膜通常带有色素,人类虹膜中最常见的是褐色(含黑褐色和棕色)与蓝色,另外还有绿色、灰色和琥珀色。白化症患者则有粉红色、紫色的虹膜,这是由于其虹膜中没有色素,只能显示出微血管的颜色。

许多鸟类拥有鲜明的眼睛色彩,这些颜色决定于其他色素,如蝶酸嘌呤类胡萝卜素

两眼异色

两眼虹膜异色在人类是很罕见的。通常这是眼科疾病的指标,如慢性虹膜炎或弥漫性虹膜黑色素瘤,但也有可能是正常变体。

虹膜异色在一些特定的狗、猫品种身上比较常见,如西伯利亚雪橇犬澳大利亚牧羊犬边境牧羊犬、白波斯猫等,主要由于品种杂交所造成。

参考

  1. ^ 江东信; 陈资岚, 林芮宇, 林克华, 萧清仁. 隱形眼鏡學.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2: 126 [2023-08-04]. ISBN 9786263430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2. ^ 胡用霖. 祖国医学在眼科上的贡献. 中华眼科杂志. 1959, 9 (2): 68–71 (中文). 
  3. ^ 孙思邈. 《銀海精微卷下. 上海锦章书局. 1954 (中文). 
  4. ^ "eye human."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6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 DVD
  5. ^ Gold, Daniel H; Lewis, Richard; "Clinical Eye Atlas," pp. 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