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
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法语:missile transportable anti-aérien léger « Mistral »,简称Mistral),简称西北风,又称米斯特拉尔,是一款由欧洲跨国企业MBDA导弹系统(MBDA Missile Systems,原称“马特拉英国宇航动力”,Matra BAe Dynamics)所研制和生产的被动红外线制导便携式防空导弹,用以对付1,200米(1,312.91码,3,937.01英尺,0.75英里)以下的低空或超低空,以至掠地飞行的飞机。
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 missile transportable anti-aérien léger « Mistral » | |
---|---|
类型 | 便携式防空导弹 |
原产地 | 法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88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法国马特拉电子公司(Matra Électronique) |
生产商 |
|
单位成本 | $50,000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系统发射质量:18.7千克(41.23磅) |
长度 | 1,860毫米(73.23寸) |
直径 | 90毫米(3.54寸) |
操作人数 | 1—2人 |
口径 |
|
发射模式 | 单发 |
枪口初速 | 800米/秒(2,624.67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
瞄具 | 光学瞄准镜 |
弹头 | Hexolite高爆炸药与高密度钨球 |
弹头量 | 高爆炸药:3千克(6.61磅) |
引爆机制 | 主动雷达近炸或触发两用引信 |
发动机 | 两级固体装药火箭发动机 |
翼展 | 180毫米(7.09寸) |
飞行高度 | 3,000米(3,280.84码,9,842.52英尺,1.86英里) |
升压时间 | 助推阶段:0.4秒 维持阶段:2.5秒 |
速度 | |
制导系统 | |
精度 | 93%SSKP |
发射平台 | |
运输 | 手提 |
历史
根据法国SATCP(法语:Sol-Air À Très Courte Portée,超短程便携式地对空)计划,于1974年开始研制,该便携式导弹后来成为了西北风防空导弹。1987年,第一代版本(S1)获采用后首度部署;1997年,为了装上虎式直升机而研制的第二代版本(M2)首度部署;2010年,第三代版本(M3)“翻新型”正在研制。
法国研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起步时间较晚,但却博采了各国导弹的长处,研制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高性能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设计细节及武器平台
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短程便携式防空导弹,弹体本身以两级固体装药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导弹采用被动红外线制导头。弹头重达3千克(6.61磅),采用普遍流行的破片杀伤型战斗部,Hexolite高爆炸药之中还混有1,850颗具有强大贯穿力的高密度钨合金小球,以霰弹型式杀伤目标。战斗部爆炸时,小球会以1,500米/秒(4,921.26英尺/秒)的速度贯穿目标的外壳,有效杀伤半径为3米。制导头的鼻锥罩是西北风导弹的与众不同之处,有别于FIM-92“刺针”等导弹采用的圆鼻锥形罩。西北风导弹采用多角锥形低阻力鼻锥罩,内含高性能全方位被动红外线制导头。基本型西北风导弹与大部分便携式防空导弹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把发射管装导弹与锁定瞄准装置都装设在其以三脚架为主体的便携式发射装置上,组成发射站来使用(虽然也有些手提便携式防空导弹改装为固定武器使用的例子,例如红缨-6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时,用户坐在三脚架的坐椅上进行瞄准与射击。这种方式的优点可以减少长时间警戒时的士兵的负担,也可以较简单地装设夜间瞄准装置。缺点是整体系统较沉重而且体积较大,设置时间也较长,因而容易被敌方所发现。
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基本的作战单位通常是以2人为一个发射小组:一人携带导弹,另一人则携带发射架。整组系统可在占领发射阵地后60秒以内架设完成。发射架以上配有简易型射手座位、火控单元与压缩空气存储罐(压缩空气主要用以启动弹体本身的陀螺仪与冷却红外线制导头)。此外,发射架上安装了具有望远镜功能的瞄准器,主要用以寻获目标。开始追踪目标时,还可显示敌我识别(IFF)信息,当射手看见确认信号灯亮起时,表示红外线制导头已经锁定目标,此时即可按下发射按钮。
当射手按下发射按钮以后,导弹起飞发动机点火,瞬间让导弹以40米/秒(英尺/秒)的速度冲离发射架。0.4秒以后,导弹大约离射手15米,续航发动机启动,以2.5马赫(约3,000公里/小时)的高速冲向目标,到达6,000米(6,561.68码,19,685.04英尺,3.73英里)的最大射程处只需9秒。
为了在夜间作战,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可选配热成像瞄准仪。2002年2月,法国空军机场防空部队开始装备MATIS热成像瞄准仪,大幅提升了夜间作战能力。
另外还有一些发射装置,使该导弹可装在装甲车辆、舰艇(例如乔治·莱格级)或直升机(例如法国宇航小羚羊、丹尼尔红隼,或是欧直虎式)以上发射。为了防止被成为目标的航空器(战斗机或直升机)以从后方喷出的热诱饵弹诱离目标,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比例导航采用了采用了陀螺仪作为基准,而非早期型红外制导式便携式防空系统所使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战反反制能力,西北风的制导头具有一个很窄的视域以拒绝诱饵和干扰,而制导头亦可以在+/—38°的范围内倾斜。在发射器上时,导弹在最多在2秒内使陀螺仪运转起来,而且5秒完成总反应时间。西北风导弹的全方位双色(2-4和3-5微米)冷却红外线制导头是由SAT制定,导弹采用同时具有激光近炸或触发两种功能的引信。
一款由西北风导弹衍生发展成的六联装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zh-hk:近迫武器系統版本命名为“轻型近迫防空自我防卫系统”(Système d'Auto-Défense Rapprochée Anti-aérienne Léger),法语缩写以后被命名为“萨达哈尔”(SADRAL)导弹,这系统具有稳定而且完全自动化的快速重新装填型发射器。发射器整合了一个由CSEE研制的火控系统,包括电视摄像机和前视红外能力。由两个系统所产生的影象会在甲板下方的操作员控制台屏幕上出现,而导弹在发射以前需要将目标锁定。一台满载的萨达哈尔的发射重量为1,080千克,而操作员控制台重达280千克。安装在船上的双导弹型版本被命名为“西芭”(Simbad),而新近推出的四联装版本则被命名为“脂鲤”(Tetral)。目前还提出了西芭的进化型——西芭RC型。脂鲤RC型和西芭RC型两者都可在船的甲板上作远端操作,而原来的西芭则只能利用一具简单的光学瞄准镜作手動操作。
库存盘点
1989年,西北风导弹进入大量生产,并牢牢占据了全球同类武器市场的销售量之冠。除了法国军方的大量订单以外,现在已经在25个国家的37支武装力量(八个欧洲国家、八个亚太地区、五个南美国家,和三个中东国家)中部署,包括奥地利、比利时、巴西海军陆战队、智利、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厄瓜多尔、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摩洛哥、新西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西班牙和委内瑞拉,总产量已经超过16,000枚。
战斗性能
作战中使用的西北风导弹包括发射了的2,000多枚导弹,训练中成功率达到95%。
1999年3月23日,在第二次刚果战争期间,被卢旺达部队所使用的西北风导弹击坠了津巴布韦空军的BAE鹰式教练机战斗机型。[1]
潜艇防空武器
2012年9月26日,DCNS公司在该公司的列莫希伦工厂宣布,计划设计和建造以西北风导弹为蓝本的潜艇用碳滤罐基防空武器。这个概念是基于维氏在1970年代以吹管防空导弹为蓝本而研制并在埃涅阿斯号潜艇上测试的英国潜艇发射空中飞行导弹计划。[2]
与刺针的差异
基本型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与美制FIM-92“刺针”导弹的最差异在于机动性。刺针导弹为“单兵便携式”,只需一名射手就可以在进行阵地占领、变换和发射,全系统重量较轻,在操作上也较为便利。而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则需要配备发射架,虽然是“步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但除了射手以外,还需要另外一名人员携带发射架,机动性能较为差劣;占领发射阵地以后,必需先架设好发射架,再装上导弹,才可达成备射状态,操作上不如刺针导弹般便利。
但另一方面,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战斗部重达3千克,远比刺针导弹的1千克要大,对目标的杀伤力更为强大;另外,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飞行机动能力和全向位被动红外线制导头也颇受用户的好评。
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步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成为国际武器市场上的经典之作。
使用国
- 奥地利
- 比利时
- 巴西
- 文莱
- 智利
- 哥伦比亚
- 厄瓜多尔
- 爱沙尼亚[3]
- 芬兰
- 法国
- 匈牙利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以色列
- 肯尼亚
- 黎巴嫩
- 摩洛哥
- 新西兰
- 挪威
- 阿曼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新加坡
- 塞浦路斯
- 韩国
- 西班牙
- 乌克兰武装部队装备100枚,由挪威军援。
图集
-
西北风导弹的瞄具
-
一组架设在ACMAT VLRA侦察卡车上的西北风导弹
-
一组架设在瓦曼塔装甲车上的西北风导弹
-
“西芭”(Simbad)导弹防御系统,装备两枚西北风导弹
-
西芭导弹防御系统上装备的西北风导弹
-
装在法国欧直虎式HAP直升机上的西北风导弹
参见
- ANZA-1
- FIM-92“刺针”
- PZR “雷霆”(Grom)
- 星纹防空导弹
- 9K34“箭-3”(SA-14)
- 9K38“针”/9K310“针-M”/9K338“超级针”(SA-18/SA-16/SA-24)
- 9K333“柳树”(SA-29)
- RBS 70
- 前卫-1、前卫-2、前卫-3、前卫-4
- 红缨/飞弩-6
- 91式便携地对空导弹
资料来源
- ^ Cooper, Tom. Zaire/DR.Congo 1980-2001. ACIG.org. [22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 ^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ce Review Vol 45 France revives hard-kill submarine defences, page XIV
- ^ õhutõrjepataljon - Kaitsevägi. [2015-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