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星历表

中世紀的天文作品

阿方索星历表(西班牙语:Tablas alfonsíes拉丁语tabulae alphonsinae﹚,有时会拼成Alphonsine tables,提供了用来计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相对于恒星位置的数据。

阿方索星历表

这份表格因为是在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十世的赞助下完成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它们在西班牙的托雷多编辑,包含从1252年1月1日,国王加冕日开始的天文数据。

产品

阿方索十世组建了一个学者团队,称为托雷多翻译学院。他们被要求制作新的历表,更新"托雷多星历表英语Toledan Tables"。新表是根据早期的天文作品和伊斯兰天文学的观测结果,加上阿方索聚集在托雷多的天文学家,包括犹太学者如耶胡达·本·摩西英语Yehuda ben Moshe伊萨克·伊本·西德英语Isaac ibn Sid的观测结果[1]。他还带来了来自赛维利亚(Seville﹚的阿本·拉格尔(Aben Raghely﹚、阿尔基比西奥(Alquibicio﹚和阿本·穆西奥·穆罕默德(Aben Musio y Mohamat﹚;来自来自科尔多瓦(Córdoba﹚的约瑟夫·阿本·阿莱(Joseph Aben Alí﹚和雅各博·阿本维纳(Jacobo Abenvena﹚,和50多位来自加斯科尼(Gascony﹚和巴黎的学者[2]

阿方索星历表最初是用卡斯蒂利亚西班牙文英语Castilian Spanish写成。第一版在1483年印刷出版,第二版是在1492年[3]

乔治·珀巴赫英语Georg Purbach在他的书《行星新理论》(Theoricae novae planetarum﹚中使用了阿方索星历表哥白尼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的是第二版。 天文学家是利用这些和类似的星表计算星历表,而占星术则用他们来铸造天宫图[4]

方法学

托勒密将年度划分为365天5小时49zp 16秒来计算星历表的方法,非常接近目前使用的数值。哥白尼的观察,使他的系统不超过34个圆环就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此一观点意味着,后来大量额外的本轮被引入托勒密系统使其符合观测结果是徒劳的[5]。(有一个著名的(但可能是假的﹚[6]说法,阿方索在听到需要极其复杂的数学证明,才能解释托勒密的太阳系地心模型时,他说:"如果全能的主在开始创造之前曾咨询过我,我应该会推荐一些更简单的。"﹚,然而,现在的计算[7]使用未经过修改的托勒密理论复制了出版的阿方索星历表。

普及性

阿方索星历表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天文星表,三百年来定期制作更新的版本。被称为现代天文之父的哥白尼,在克拉克夫大学时买了一本,并很关心的,很专业的用足够的木板和皮革装订妥[8]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格丹诺夫很坚持的认为,这些表构成哥白尼发展日心说的基础[9]。在1551年,Erasmus Reinhold英语Erasmus Reinhold普鲁士星历表已经出版。这份表使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日心模型。哥白尼的出版物《天体运行论》不容易使用,普鲁士星历表旨在使日心模型更容易让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使用。然而,基于阿方索星历表的新版星历表继续在出版,普鲁士星历表在德语系国家之外并没有被广泛的使用[10]。直到1627年,开普勒出版了鲁道夫星历表才有所改变。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Noah J. Efron, Judaism and Science: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7).
  2. ^ Jean Meeus & Denis Savoie, "The history of the tropical year",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992, pp.40–42
  3. ^ Vegas Gonzalez, Serafín, La Escuela de Traductores de Toledo en la Historia del pensamiento, Toledo, Ayuntamiento de Toledo, 1998
  4. ^ Owen Gingerich, Gutenberg's Gift pp. 319-28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astronomy V (Astron. Soc. Pacific Conference Series vol. 377, 2007).
  5. ^ Gingerich, Owen. The Book Nobody Read. London: Arrow. 2005: 306. ISBN 0-09-947644-4.  quotes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rticle unspecified) of 1969 as implying 40-60 epicycles per planet; in the 1974 edition no similar quantified claim can be found
  6. ^ Owen Gingerich, "Alfonso X as a Patron of Astronomy," pp. 30-45 in Alfonso X of Castile, the Learned King (1221-1284 (Harvard Studies in Romance Languages 43, 1990).
  7. ^ Owen Gingerich: The Book Nobody Read. Walker, 2004, Ch. 4 (ISBN 0-8027-1415-3)
  8. ^ Rosen, Edward. Alfonsine Tables And Copernicus. Manuscripta. November 1976, 20 (3): 163–174. doi:10.1484/J.MSS.3.851. 
  9. ^ Bogdanov, Alexander. Bogdanov's Tektology: Book !. Hull: Centre for Systems Studies. 1996: 27. 
  10. ^ 存档副本.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