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博览馆

香港新闻博览馆(英语:Hong Kong News-Expo)位于香港香港岛中环必列者士街2号,邻近永利街,前身是在1953年兴建的必列啫士街街市Bridges Street Market)。这幢历史建筑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批落成的其中一座公共街市,楼宇部分坐落美国公理会布道所的旧址,孙中山1884年在此受洗成为基督徒[1]中区是华人报业的发源地,香港最早期的报社都在这一带设立办事处。2013年,香港新闻教育基金根据“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第三期)”的规定,获准活化必列啫士街街市,将它发展为以新闻为主题的教育中心。[2]

香港新闻博览馆
香港新闻博览馆(中文)
Hong Kong News-Expo(英文)
香港新闻博览馆
曾用名必列啫士街街市
概要
类型街市
建筑风格包浩斯风格
归类政府/公共建筑
地点 香港香港岛中环必列者士街2号
坐标22°17′00″N 114°09′03″E
兴建期1953年
开放1953年
翻新2016年至2018年
关闭2013年
翻新造价8,530万港元
托建方香港政府
所有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管理者香港新闻教育基金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砖墙、钢筋混凝土
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
层数3层
设计与建造
保护情况三级历史建筑[*]
网站
https://hkne.org.hk/en/index.html
地图
Module:Mapframe第384行Lua错误: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local 'lat_d' (a nil value)
参考
必列啫士街街市资料册
入口
大堂接待处
多用途室播放新闻历史、事件及专访,并保留原有位于街市1楼的跳飞机

2016年4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8,530万港元,资助活化必列啫士街街市。面积约一万平方尺的香港新闻博览馆,已在2018年12月6日向公众开放,设有专题展览区,介绍香港开埠以来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并透过新闻片段,带出香港百多年来政治、经济及社会变化,展示资讯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该博览馆更是亚洲第一个以新闻作主题的博览馆。

设施及活动

香港新闻博览馆拟设多个专区,展览内容包括︰

  • 透过历史片段、声音、图像、实物及文字资料,展示香港报业、电台、电视新闻及网上新闻的演变;
  • 探讨在现今资讯流通的年代,传播资讯方式的蜕变对传媒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 展出香港开埠以来重大事件的不同新闻报导,带出资讯自由流通的重要性;
  • 杰出新闻摄影作品展览;及
  • 周期专题展览,例如2008北京奥运马术比赛、2008四川汶川地震、“六四事件”三十年、“五四运动”100年、内地采访七十年及香港贸易发展。
  • 新闻体验区:让参加者体验做电视主播,尝试面对摄影镜头报导新闻;
  • 纪念品店:售卖与新闻有关的书籍及纪念品;及
  • 多用途室:举办传媒教育活动、讲座及研讨会。

举办多项活动,包括:

  • 为中小学生而设的传媒教育活动;
  • 定期新闻讲座及传媒工作坊,介绍媒体新发展;
  • 逢星期六、日向公众人士提供导赏服务;及
  • 为弱势社群、长者提供导赏服务。
地下
1楼

历史

国父孙中山先生受洗

部分必列啫士街街市原址是美国公理会布道所(现称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喜嘉理牧师于该址创立布道所。国父孙中山先生1883年来港求学,并在此领洗,登记教名“孙日新”。

报业发祥地

必列啫士街街市一带与香港报业渊源甚深,香港早期创办的报章,报馆都在这里。街市附近的城皇街歌赋街永利街,曾有多家印刷公司和相关行业在此经营,所以俗称印刷街。曾在这区设社的报章包括:

战后新街市

必列啫士街街市二次大战后由当时的市政局倡议兴建,以应付当时人口增加的需求。街市于1953年4月30日启用,地下设有26个档位,售卖鱼类及家禽,一楼则设有33个档位,主要售卖牛肉、猪肉、生果及蔬菜。1969年,一楼部分地方改建为游乐场,并加建两条连接桥接驳至永利街

活化

必列啫士街街市2011年9月列为三级历史建筑,其后被纳入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2013年2月,发展局公布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申请结果,决定采纳新闻教育基金提交的计划,把必列啫士街街市活化成香港新闻博览馆,提供传媒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及研讨会,让学生,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了解香港新闻传媒。

保育工作

保育项目

必列啫士街街市会保留原来的“包浩斯”建筑特色原貌,街市内具历史价值及意义的主楼梯、屠宰房及部分有特色的摊档结构亦会保留。博览馆将会加建一部升降机,提供无障碍通道,连接永利街,并会拆卸必列者士街旁的垃圾收集站,还原城皇街梯级以及通往半山的景观。

建筑特色

 
晚间的必列啫士街街市全景

必列啫士街街市楼高三层,是一幢以钢筋混凝土构架兴建的建筑物,设计以实用为主,属现代主义国际风格。这种建筑风格一般认为源于1920年代德国包浩斯艺术学院,而其主要特色亦能在此街市找到,包括建筑物设计布局不对称,整幢建筑物为一大立方体,墙身平滑简朴,通常髹上白漆,全无任何模塑或装饰,采用平屋顶设计,并在立面装有钢框大玻璃幕墙,以及长形流线型窗户[3]。建筑物以钢筋混凝土支柱及楼板建成,并以大小混凝土支柱架起无梁板地台和天台楼板。由于内部间隔并非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可灵活设计,在有需要的地方自由加建间隔。

街市正面面向必列者士街,正门入口设于左面,向内凹入。设计布局并不对称。正门旁边饰有上海批荡镶板,上面刻有坑纹,模仿砖石建筑。镶板上方筑有大型窗格,为室内楼梯引入阳光。街市正面其余部分为素色抹灰墙,墙上有两排流线型窗户,上面伸出横向混凝土突檐。

工程开展

香港新闻博览馆于2016年6月27日与德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工程合约,翻新中环必列啫士街街市,并会兴建连接城皇街的升降机,提供无障碍通道,与及清拆垃圾收集站,重置城皇街楼梯,工程于2018年完成。

小型展览及讲座

《新闻纸 ‧ 老香港》

2013年9月6日至10月13日,新闻博览馆于永利街G7 活动中心举办《新闻纸 ‧ 老香港》展览及讲座,展出反映六、七十年代民生的多份报纸,展示当时的香港经济、民生,并举办了3场讲座,讲者包括邵卢善先生,黄仲鸣先生,赵善真先生,郑宝鸿先生,韦基舜先生。[4]

《日占时期的香港报业》

2016年3月1日至3月16日,新闻博览馆于永利街G7 活动中心举办“日占时期的香港报业”展览及讲座,展出香港在1941年12月25日沦陷当日及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日出版的报章,与及热心市民马明昭先生捐出的多份战时出版的报章,并举办了由丁新豹博士、郑宝鸿先生、苏钥机教授及郑明仁先生主讲的讲座。[5]

开放时间

香港新闻博览馆于2018年12月5日投入服务。但开放初期只会安排团体参观,12月底才接受公众网上预约。[6]

  • 开放时间:早上10时至晚上7时
  • 休馆日:逢星期一
  • 逢星期六及星期日设有导赏团[7]

收费

  • 免费入场,参观者需事先网上登记,馆内部分设施及服务需另行收费。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手电梯系统
  • 下行方向:上午6时至上午10时、上行方向:上午10时30分至午夜(沿扶手电梯上行或下行,于士丹顿街离开电梯并向西行至必列者士街,便可抵达。)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必列啫士街街市資料冊 (PDF). 2011-10-0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亞洲首間「新聞博覽館」. 新闻教育基金. 2013-02-21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Purcell. Revitalization of Bridges Street Market: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PDF).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2014-08-18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2013.《报业与香港发展》 --《新闻纸 ‧ 老香港》展览及讲座新闻稿. 香港新闻博览馆有限公司, 香港.
  5. ^ 2016.《报业与香港发展》 ---《日占时期的香港报业》展览及讲座新闻稿. 香港新闻博览馆有限公司, 香港.
  6. ^ 新聞時光隧道 下周三上環開通. 明报. 2018-12-01 [2018-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1][永久失效链接]必列啫士街市拟活化为新闻博览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