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

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英语:Hong Kong 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缩写HKRNVR),又称香港海军义勇军(英语:Hong Kong Naval Volunteer Force缩写HKNVF),或简称海军义勇军,是英属香港政府于1933年成立的香港本地军事部门[1],该支海军部队隶属于香港政府,平时由香港政府自行调动,战时则由驻港英军司令指挥,并于1941年12月参加香港保卫战[2],到1959年被编入皇家香港防卫军成为香港皇家海军后备队(英语:Hong Kong Royal Naval Reserve缩写HKRNR),至1967年因皇家香港防卫军进行改组及撤销海军部队而解散[3]

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
存在时期1933年至1967年
国家或地区 英属香港
种类后备军海军
直属香港政府
驻军/总部香港
别称海军义勇军
格言Fortiter et recte拉丁文
Boldly and rightly(英语
参与战役香港保卫战
1961年10月20日《工商晚报》报导港督柏立基前日巡视及嘉许香港皇家海军后备队

历史沿革

成立海军义勇军

香港自1841年开埠起[4],便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在东亚的主要基地之一,并常年有英国军舰驻守及巡逻,英军亦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设置炮台等设施加强香港的海防。一次大战后,欧美及日本等主要国家就裁军进行谈判,并于1922年2月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为使日本同意限制其海军规模,英国在谈判中作出让步,同意不在东亚地区建造新的海防设施,包括不兴建新的海军基地及海防炮台。香港作为英国在东亚面对日本的最前线,可是英军在香港的防卫建设却受制于条约,然而条约并未有对香港本土成立的军事部队作出限制,因此驻港皇家海军曾经提议香港自行成立一支海军,以代替英国皇家海军执行部分海上防卫任务,惟当时的香港立法局以财政负担大为理由反对香港自设海军。踏入1930年代,随着日本军力的扩张及限武条约的有效期将会届满,东亚的紧张局势正逐步升温,香港与日本爆发军事冲突的机会增加,驻港皇家海军再次考虑在香港建立本地海军部队,并且与皇家香港游艇会联系,研究在战时由业余海员及民用船只协助海军执行近岸作战任务的可能性,并由游艇会协助招募后备海军人员,同时期的欧洲局势亦因为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取得魏玛共和国的执政地位,英国和德国开始朝向再次爆发战争的方向发展,故此伦敦政府对于香港建立后备海军部队采取认同的态度,在驻港皇家海军展开筹建工作及伦敦政府表态后,港府同意建立香港本土海军部队,香港海军义勇军(英语:Hong Kong Naval Volunteer Force缩写HKNVF)于1933年9月成立,最初招募了50多位来自皇家香港游艇会的志愿成员。1934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无限期借出禾花号扫雷舰英语HMS Cornflower (1916)供香港海军义勇军使用[2]

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

1939年年初,由于纳粹德国已经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并开始染指波兰,欧洲战云密布,考虑到战时各英国领地及属土可作出互相支援,港府在伦敦政府的授意下,在1939年4月30日依据英国皇家海军后备队的模式,以香港海军义勇军为骨干组建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英语:Hong Kong 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缩写HKRNVR),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香港海军义勇军及同意可被派到海外,只愿意在香港沿海范围服务的志愿人员则留在香港海军义勇军,因此香港海军义勇军未有被解散[2]。1939年7月,由于国际局势极为紧张,欧洲即将爆发大战,香港亦需要充实防务,港府向在香港的年届18至55岁的英籍男性居民征兵,年届18至41岁且体格良好的男性会被编入香港义勇防卫军或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作为香港的后备军并定期接受军训[5]

参加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入侵香港触发香港保卫战,此时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约有1,000人,但因为开战前仍留在香港的英军舰艇不多,海军后备队的船只又只配备机枪等轻武器,所以主要负责近岸防卫及辅助防空的任务,并且在水雷控制站操控线控水雷,阻止日军从香港岛南面登陆。12月25日晚上香港沦陷,最少有3名成员与在香港的中华民国海军陈策海军中将一同使用皇家海军的鱼雷艇离开香港[6]。在战争期间有不少海军后备队成员支援陆战,并因此受伤或阵亡[7]

战后改组及解散

1945年香港重光后,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得到重建。为提升训练水平,港府工务局在1953年9月14日公布在湾仔告士打道分域码头,于水兵俱乐部大楼的东侧建造一栋楼高七层的建筑物,并批出当中的三层作为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总部,其余的楼层供则提供给不同辅助部队使用。海军后备队的新总部于1954年7月19日正式启用[2]。1959年由于后备军简化架构,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被并入皇家香港防卫军,因而更名为香港皇家海军后备队(英语:Hong Kong Royal Naval Reserve缩写HKRNR),成为皇家香港防卫军的属下部队,至1967年3月12日皇家香港防卫军裁撤海军部队,香港皇家海军后备队正式解散[2]

后续及纪念

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曾经参与二次大战并有人员受伤及阵亡,因此港府于战后订立第202章《陆军义勇军及海军义勇军恩恤金条例》[8],为参战阵亡的成员遗孀提供恩恤金及向残障的兵员提供终身津贴[9]香港游艇会每年在维多利亚港举办“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纪念杯”(HKRNVR Memorial Vase)帆船比赛[10],纪念海军后备队队员在二战中捐躯的事迹[11]

参见

参考资料

  1. ^ Objects and Reasons (PD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948-12-15: 335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1-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2.3 2.4 香港海軍志願後備軍與禾花號-義律族徽、何東捐贈與戰後重建. Watershed Hong Kong. 2021-10-09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Daniel Owen Spence. ‘The merchant has neither faith nor country’: Naval Mobilization and Colonial Loyalties in Hong Kong, 1933–1967. Taylor & Francis. [202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2). 
  4. ^ 1841年1月26日,香港開埠的第一天. 港识多史. 2021-01-26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5. ^ 香港強制兵役的歲月:1917、1939、1951. Patreon (Watershed Hong Kong). 2020-10-15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9). 
  6. ^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海軍竭盡所能 從未缺席. Watershed Hong Kong. 2020-12-22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7. ^ Hong Kong 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 — Hugh ‘Peter’ Dulley. The Battle of Hong Kong 1941: A Spatial History Projec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9). 
  8. ^ 第202章 《陸軍義勇軍及海軍義勇軍恩恤金條例》. Hong Kong e-Legislation.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9). 
  9. ^ 最後兩名二戰老兵加津貼2.4%. 信报. 2022-09-15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10. ^ HKRNVR Memorial Vase - Past Events. 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1). 
  11. ^ HKRNVR盃圓滿結束. 星岛日报. 2024-01-24 [202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