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研究团体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创立,是中国“最早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团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开拓性贡献。[1]:93

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中《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原文

称谓

因对卡尔·马克思的译名不同,有“马克斯学说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司学说研究会”三种称呼。研究会会员陈仲瑜回忆说:“为了避免反动政府的干扰,不用‘主义’而用‘学说’二字,可说是策略。”研究会启事多数情况下只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时称“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8

历史

 
亢慕义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旧址(沙滩后街59号

1918年末,李大钊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当时称为“马尔格士学说研究会”(或“马尔克斯学说研究会”)[1]:96。 到1919年12月,该组织被社会主义研究会取代,一般认为和后来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无实际关联[1]:97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2],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一文,公开宣布研究会的存在[1]:97。研究会的最初发起人共十九位:高崇焕王有德邓中夏吴汝明罗章龙黄绍谷王复生黄日葵李骏杨人杞李梅羹吴溶沧刘仁静范鸿劫宋天放高尚德何孟雄朱务善范齐韩[3]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主要活动是搜集以德语、英语、法语、日语等外语的马克思主义外文图书资料,并开展编译和整理工作[2]。为收藏这些资料,研究会设立了名为“亢慕义斋”的图书室,意即“共产主义小室”。[1]:99 1922年12月,“亢慕义斋”图书馆已藏有包括中文、英文、德文、俄文在内的数百部马克思主义著作[2]。研究会对图书馆制定有借阅管理制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发挥了作用[2]

1922年2月2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增至63人[4]。据罗章龙所著的回忆录《椿园载记》中记载,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3次统计有会员117人,1922年第4次统计有150人,1923年二七前统计有250至300人[5]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只局限于做纯粹的学术团体,还身体力行、用行动介入社会政治。1922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一文便记载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募捐援助开滦矿工罢工,此则启事中还附录有“唐山大学学生赠工会来函”和“北京开滦矿工罢工经济后援会宣言”[4]

多数学者认为研究会存在到1926年,少数学者认为研究会于1925年解散。[1]:100

评论

  • 多数学者认为:研究会是“中国最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9
  • 李丹阳认为,研究会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源头。张申府(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评价说,研究会为中国共产党打下理论、组织基础。[1]:100
  • 史华慈质疑研究会的活动仅仅只是研究马克思学说,而非宣传马克思主义。[1]:100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金梦.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 2017, (12): 93-102. 
  2. ^ 2.0 2.1 2.2 2.3 周凯. 百年回眸: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北京档案.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百年中国记忆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回忆五四运动.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7.01: 45. ISBN 978-7-5034-8068-3. 
  4. ^ 4.0 4.1 张立波. 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基于史料的重构. 哲学动态. 2014: 22-29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罗章龙. 《椿园载记》. 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19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