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电视辩论
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辩论,是香港一个现场直播节目,2012年3月16日晚上8时首播,由10个[原创研究?][1]电子传媒: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商业电台、香港电台、新城电台、凤凰卫视香港台、香港宽频电视、dbc数码电台、凤凰优悦广播联合举办,地点位于九龙九龙塘广播道香港电台电视大厦,是为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而举行的首个电视辩论节目。论坛主持为谢志峰,并由港大和岭大以抽样方式选出约100名市民出席,部分出席市民有机会提问。论坛由慈善机构龙耳提供4名手语翻译员进行即时手语传译。每名候选人各可带同2名竞选办成员入场。[2]
出席者
直播频道
由香港电台借出场地并负责现场电视制作,多间电子传媒包括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等联合现场转播。进行现场直播的电子传媒频道包括:
电视 |
电台 |
规则
- 即场实时进行辩论及介绍政纲,可以有条件插咀,电视辩论全长两小时,设4个环节:
- 开场发言,每位候选人各有1分钟。
- 记者和现场观众发问,共36分钟:每个候选人会接受1名记者、3个现场观众15秒发问,候选人可用45秒回笞,其间另外两名候选人可用15秒追问同一议题,回应的候选人则可再就每个追问以45秒回应。
- 自由辩论共24分钟:分为3节,每个候选人于3节各有2分钟、3分钟和3分钟轮流主持,可向任何一名候选人自由发问,并可决定是否容许另一人举手后插咀。
- 总结用6分钟:每个候选人各有2分钟。
收视率
辩论内容
自我介绍
辩论开始的时候,两位主持给予每位候选人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以下是各候选人的自我介绍内容[4]:
发言顺序 | 自我介绍内容 |
梁振英 | 指参选是希望与全港市民齐心为未来打拼,政纲主题是“行之正道,稳中求变”,强调对香港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表明即使要触碰既得利益集团,亦要迎难而上。 |
何俊仁 | 指今次选举充满“黑”、“金”,“黑”是指中央钦定、接受的候选人泥浆摔角、互爆黑材料;“金”则是批评唐梁为争取民望“假装公正”,但实际与地产商千丝万缕,他表明自己参选,是代表市民挑战不公义的小圈子选举。 |
唐英年 | 主动提及负面新闻,并在一分钟内两度鞠躬,向市民道歉,指自己不是一个完人,而且私生活不够检点,但强调若在特首选举选错候选人,将会把香港政治、经济推上不归路,承诺当选后会捍卫核心价值,令香港成为“有法治、有自由、无贪腐、无黑金”的社会。发言后还剩数秒的唐英年,更走出讲台再次鞠躬道歉,换来观众掌声。 |
焦点
- 在辩论中,唐英年全程直呼梁振英和何俊仁的名字(例如“梁振英你……”、“阿梁振英……”),一次也没有以“先生”称呼两人,被批评为没有礼貌和不尊重对手[5]。
- 唐英年在较早的场合称会在君子之争比政纲的同时,却在辩论中提出涉及对手梁振英的黑材料,声称梁曾在政府高层会议中提出缩短商业电台续牌的牌照时间,并在讨论《基本法》廿三条立法风波期间提到可能需要出动防暴队对付示威者,梁即时否认[6]。
唐英年指梁振英要以防暴队对付示威者
唐英年表示,时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的他在2003年时亲耳听到梁振英提及香港终有一天需要出动防暴队及催泪弹对付示威者,又披露这番言论来自当年七一50万人游行后有关二十三条立法的行政会议。梁振英否认指控,并且批评唐英年在没有任何证据下便指控他,是“罔顾事实、颠倒是非黑白、意图抹黑对手,蒙蔽七百万市民”,并认为唐英年就此事到廉署备案的做法是“贼喊捉贼”,并且保留追究权利。唐英年回应“你呃人”,指梁振英否认有讲过与事实不符,会向他发送律师信件,又表示已经向廉政公署备案,并且欢迎梁振英控告他诽谤。[7]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表示,没有印象梁振英有说过这番言论;前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及前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亦指出,当时并没有听闻有人提出以防暴队对付示威者。[8]唐英年表示在一些重大事情上,有其它价值比守则更重要。[9]
总结
会场安排
当日特首选举辩论,由大会即场抽签决定谁可向特首候选人提问,但每人提问时间只有15秒,有份提问的市民纷纷表示时间不足[10]。
采访争议
2012年3月16日晚上,经济日报摄影记者潘政祁在辩论会场外采访,打算拍摄梁振英接收团体请愿信时,突然被多名警务人员拉开[11],即使潘政祁不断重申自己是记者,仍被警方拉到港台电视大厦对面马路。潘政祁表示自己没有在事件中受伤,但在纠缠其间,外籍总督察潘毅德捉住他的双手,更把他推到电视大厦对面马路,在没有理据下数次向他说︰“You are under arrest”(你已经被捕)[12],其后由警察公共关系科解释是一场误会,最后获释。不过梁振英已经进入会场,他认为警方令他采访工作严重受阻[11][13]。
事件过后,潘政祁于2012年3月18日早上十时,联同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五个代表,带同由其他传媒提供有关他当日被阻挠采访的照片,到香港警察总部的警察投诉课投诉,指警方阻挠采访及无理拘捕。他表示今次的投诉是希望警方正视记者被阻挠采访问题,要求解释他当日被捕的原因,并不希望事件再发生,又称担心警方日后会在没有任何通知下,阻止记者采访。
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发表声明,对警方在不合理情况下阻止合法采访,表示愤慨,促请警方调查,若果事件属实的话便应道歉。
时任警务处处长曾伟雄表示得悉有摄影记者受到警方不恰当对待,警方会关注有关事件,但留意到当晚有示威者不守秩序,警方会作出跟进,强调警方有责任确保选举顺利举行[14]。
场外示威
2012年3月16日晚上,有一百多名示威者聚集在港台电视大厦门外,他们分别属于人民力量、社民连、基层住屋组织等多个团体,主要狙击两名建制派候选人梁振英和唐英年[15]。
梁振英及竞选办人员乘坐双层开篷巴士到场[16],唐英年和竞选办人员,亦乘旅游巴到场。唐梁两人到逹辩论会场时开始引起混乱,他们因示威者抗议一度无法下车,唐梁两人最后需在较远位置下车。3名特首候选人分别有与示威者握手,其间大批警员在场戒备,示威者与警方一度为架起铁马而争执[15]。
社民连曾健成带同3盘蛋送给3人:皮蛋送予梁振英,批评他“金玉其外”;咸蛋则送给唐英年,指他“咸到出汁”;鹌鹑蛋送给何俊仁,讽刺民主党是“鹌鹑”,其后三位候选人的竞选团队接过部分请愿物品[15]。另一方面,人民力量则手持“唔要狼、唔要猪,唔要一pat屎”的标语,批评今次特首选举是小圈子选举[15]。
晚上11时辩论会结束后,过百名示威者再度堵塞港台停车场出口。由于唐英年在辩论期间指控梁振英在讨论23条立法时,曾说过“始终有一次要出动防暴队还是催泪弹对付示威”,亦曾提议缩短商台牌照期,因此梁振英离场时被大批示威者包围,要求他交代,最后要由警务人员协助开路才能离开[15]。
候选人表现
专家回应
明报记者在选举辩论前邀请包括陶杰、张坚庭、蔡子强及黄桂林四人作为评判,分别就候选人在辩论期间的内容、词锋、风度、反应急才、身体语言五方面表现评分,各以20分为满分,以计算3名候选人在辩论期间的表现[17]。
四位评判表示,以平反六四、废除功能组别等敏感议题狙击唐、梁两人的何俊仁,在内容和风度得分领先,总分有71分,成为表现最佳的候选人。主动揭露梁振英负面消息的唐英年,虽然在“风度”方面失分,却在词锋和急才表现最佳,洗脱以往予人“口齿不清”的形象,被蔡子强形容表现脱胎换骨[18],因此仅次于何俊仁,总分得70.5分。梁振英虽然因表现稳打稳扎,身体语言得分比其余两人要好,但总分却是三人之中最低,只得68分[17]。
下表是四位评判对特首三位候选人的评语:
评判 | 身份 | 对梁振英评语 | 对唐英年评语 | 对何俊仁评语 |
陶杰 | 香港著名作家 | 整体表现胜算在握,回答六四事件等敏感问题时打官腔,可能担心日后要向北京政府交代,但对答思维相对清晰[19]。 | 指唐英年最难评分,但肯定比以前有明显进步,相信今次辩论有助他挽回部分民望。以前他口齿不清,答记者问题打官腔。不过今次电视辩论能看出他是抱着“哀兵心态”,敢于发言,信心比以往增强、没有背稿,例如能勇敢指出梁振英“骗人”,表现真实[19]。 | 在三位候选人当中提出的,都是市民最想从唐、梁两人口中知道的问题,攻势凌厉,成功令唐梁两人出丑。但另一方面,何其实在不少议题上,自己也没有答案,相信何本人也认为自己当选无望[19]。 |
张坚庭 | 香港著名导演 | 指梁面对唐抛出的“黑材料”的即时反应甚佳,斩钉截铁否认,而且没有任何犹豫的小动作,眼神依然坚定[20]。 | 指唐英年向梁振英抛出的“黑材料”,从内容来说绝对是满分[20]。 | 指何俊仁由于是律师出身,答辩经验丰富,没有任何包袱可言,故表现颇佳,但唯独是身材较吃亏,难以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20]。 |
蔡子强 |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 | 表现稳打稳扎,露出笑容、准备资料足,亦有风度,但结果是他比唐、何都不突出,显示民望较领先的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21]。 | 表现脱胎换骨,摆脱了过往予人词不达意的形象,而且争取机会,辩论开始便深鞠躬道歉,相信是明白自己民望处于劣势,要借此挽回分数,但不代表他的表现可得高分[21]。 针对唐英年向梁振英抛出“黑材料”的举动,明显令自己有失风度,这种做法可谓两败俱伤[21]。 |
在三位候选人当中最挥洒自如,因为辩论中唐梁大部分时间在互相批评,令他可以随心所欲发问,不用忙于招架[21]。 |
黄桂林 | 口才培训导师 | 表现在三位候选人中最淡定,以及有风度,即使多次被其他对手或观众打断发言,他的脸部都没有流露出不开心的表情,继续冷静地与对手辩论[22]。 | 指唐最大问题是,在整场辩论中直呼梁、何二人名字,予人无礼貌、不尊重的印象。这种辩论策略对强势者有利,但以唐现时的民望、辩论气氛来说,可谓弄巧反拙[22]。 | 单以辩论表现而言,何在辩论中敢讲、敢挑战对手,有助他的民望上升[22]。 |
听众回应
2012年3月17日,香港电台烽烟节目“千禧年代”特设“特首选举号外”环节,开放大气电波予市民发表意见,讨论前一天三位特首候选人在电视辩论的表现。
大部分听众对该次辩论感到失望,指候选人并没有把握时间质疑对手的政纲和团队,只顾互揭丑闻[23]。此外,也有多名市民指摘唐英年曾参与行政会议,理应遵守保密守则,但却在论坛上泄露政府高层会议谈话,是不负责任[23][24][25]。至于唐英年指责梁振英在讨论23条立法时,曾说过“始终有一次要出动防暴队还是催泪弹对付示威”,亦曾提议缩短商台牌照期,有听众相信唐英年没有说谎,认为唐是牺牲自己,保障香港利益[23],而梁振英不可信,指梁为人城府太深[25],永远只拣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言论,担心他当选后本港言论自由会进一步被扼杀[25]。有听众更呼吁投白票,因两位建制派候选人明显诚信已破产[23]。
选委回应
候选人政纲比较
传媒焦点
相关条目
参考报章
- ^ 澳门日报电子版(2012年3月13日):港特首候选人周五电视辩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于其中的凤凰卫视香港台及凤凰优悦电台由同一个机构经营,故即使绝大部分媒体都声称有11个传媒参与举办,但实际上只有10个。[原创研究?]
- ^ 电视辩论 24分钟自由搏击准插嘴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4,《明报》,2012年3月13日
- ^ 爽人物:用雙手救人 通往無聲世界. 《爽报 (香港)》. 2012-03-2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 ^ 明报:开场自我介绍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2,2012年3月17日
- ^ 黄桂林﹕何敢言狙击 梁冷静淡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12年3月17日
- ^ 唐爆两机密 梁﹕捏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12年3月17日
- ^ 唐英年称亲耳听到梁振英提及用防暴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
- ^ 李国章指梁振英没讲过缩短商台牌照及出动防暴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台
- ^ 2012年3月17日 亚视电特首选举辩论
- ^ 明报:提问市民不满时间太少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8, 2012年3月17日
- ^ 11.0 11.1 星岛日报:摄记投诉警特首论坛外阻采访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 2012年3月18日
- ^ 苹果日报:记者被箍颈今投诉 一哥:唐被威胁案查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8日
- ^ 苹果日报:投诉警方阻采访记者:已经唔系黑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9日
- ^ 明报:曾伟雄:投票日应付示威不用催泪弹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8,2012年3月18日
- ^ 15.0 15.1 15.2 15.3 15.4 明报:百示威者“恭候” 梁离场被围促交代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苹果日报:警箍记者颈粗暴阻采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7日
- ^ 17.0 17.1 明报:专家判何小胜 唐赢词锋反应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苹果日报:选举论坛 唐爆03年政府高层会议内幕 梁要用防暴队对付示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7日
- ^ 19.0 19.1 19.2 明报:陶杰﹕“哀兵上阵” 唐明显进步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20.0 20.1 20.2 明报:张坚庭:唐自杀袭击 梁回应坚定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21.0 21.1 21.2 21.3 明报:蔡子强:唐鞠躬攞分 梁但求无过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22.0 22.1 22.2 明报:黄桂林:何敢言狙击 梁冷静淡定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7,2012年3月17日
- ^ 23.0 23.1 23.2 23.3 星岛日报:市民观辩论 信唐牺牲梁狡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8日
- ^ 苹果日报:市民狂闹 唔系选八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8日
- ^ 25.0 25.1 25.2 明报:烽烟听众批唐无品 梁城府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