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乐团
接吻合唱团(英语:KISS)是美国的摇滚/重金属乐团,1973年成立于纽约。以其特殊的脸部妆容、舞台服装、精心制作的现场表演闻名于世,包括口中喷火、砸吉他、吐血、吊钢丝飞天、空降、冒烟吉他、飞天吉他、爆破烟火、悬浮式鼓座等。该乐团已经经历了几次阵容变更,其中保罗·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是仅剩的原创成员。最初和最经典的阵容是保罗·史丹利(节奏吉他手)、吉恩·西蒙斯(贝斯手)、艾斯·弗利(主奏吉他手)以及彼得·克里斯(鼓手),每个成员都有负责歌唱的部分。他们的招牌脸部装扮和华丽服装独具风格,妆容也有个别主题(如恶魔、猫人、太空人、星之子、狐狸),给予世人不可磨灭的强烈印象。由于音乐创作上的意见分歧、乐团面临首次低潮,艾斯·弗利和彼得·克里斯在1982年离开乐团。
乐队 | |
---|---|
英文名 | KISS |
音乐类型 | |
出道地点 | 美国·纽约 |
活跃年代 | 1973年至2023年 |
唱片公司 | |
网站 | kissonline |
相关团体 | |
已离开成员 | |
1983年,接吻乐团放弃了因化妆带来的神秘感,决定以真面目示人,也不穿上以往夸张的戏服,使他们挽回一定程度的声势,音乐录影带也获得MTV电视台的定期播放。1991年,第二任鼓手艾瑞克·卡尔因癌症过世,由艾瑞克·辛格继任。为了回应90年代中期的怀旧风潮,乐团宣布重组原始阵容,同时也恢复招牌妆容和戏服般的舞台服装。1996年至1997年举行的团聚之旅巡回演唱会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后,乐团的外观风格也不再改变。
接吻乐团是摇滚乐史上最畅销的乐团之一,全球唱片销量累积超过1亿张,包括美国唱片业协会的2100万张认证[1][2][3]。接吻乐团也是有史以来活动时间持续最长的摇滚乐表演者之一,曲风介于重金属和硬式摇滚,对东西方的音乐发展都很具影响力,他们曾受邀在第三十三届超级杯和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演。2009年,美国电台VH1评选为“世界百大乐团”第10位。2014年4月10日,入选摇滚名人堂[4]。
接吻乐团于2019年1月开始为期四年的告别巡演,即“End of the Road”世界巡回演唱会,并于2023年12月2日在纽约市举行最后一场演出后宣布解散[5][6][7][8][9][10],结束乐队50年演出生涯,此后会以虚拟乐团的形式继续发展。
历史
成立初期(1971-1975年)
接吻乐团的历史要追溯到纽约摇滚乐团邪神莱斯特,由保罗·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共同组建。这支乐团进行过少量的现场演出,并录制了一张专辑,但是并没有发行,乐团也没获得什么成就。因此保罗·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认为需要改进音乐方向,在1972年解散邪神莱斯特,计划重新组建新的乐团[11][12][13]。
1972年底,保罗·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在美国著名的《滚石杂志》上看到了一则纽约资深鼓手彼得·克里斯刊登的广告,因此保罗·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前往他打鼓的夜总会。在听完彼得·克里斯唱歌后,他们想将他招进乐团里。之后彼得·克里斯试音并加入了他们。乐团的目标是演奏比邪神莱斯特难度更高的摇滚乐风格,他们还开始尝试透过化妆和各种服装来树立形象[14]。1972年11月,这支三人乐团为史诗唱片音乐经纪主管唐·艾利斯(Don Ellis)演奏了一次,以争取一笔唱片合约的青睐。虽然表演进行得很顺利,但唐·艾利斯不喜欢这个乐团的形象和音乐。
1973年1月初,艾斯·弗利透过广告前来面试,给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穿着一红一橘的鞋子。乐团在试听了艾斯·弗利的吉他之后,很喜欢他的技术和表演,于是就决定让艾斯·弗利担任乐团的主奏吉他手。几周后,有一次吉恩·西蒙斯和彼得·克里斯在纽约市区开车,克里斯提到他曾经在一个名为嘴唇(Lips)的乐团里,所以保罗·史丹利提议说“接吻这个名字如何?”,于是正式命名为接吻乐团[15][16]。艾斯·弗利设计了沿用至今的乐团标志,使得“SS”看起来像闪电一样。后来保罗·史丹利以手绘的方式画出了乐团标志,他并没有利用尺规,结果“SS”的形状并没有完全吻合。后来艺术部门问他是否希望重新绘制乐团标志,让图案更完美,他说:“我们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也因此才能让我们走这么远”[17]。
但是在德国,由于乐团标志被认定类似纳粹党卫队的标志,违反了《德国刑法第86条第一款》,因此自1979年以来,接吻乐团在德国发行的唱片以及周边产品都是另一种形状(两个SS不是闪电状,而是反ZZ的形状),在奥地利、瑞士、波兰、立陶宛、匈牙利和以色列中也使用变体后的标志以避免争议[18][19]。乐团的名字也被外界指控有邪恶意涵,“KISS”被解读为“效忠撒旦的骑士(Knights in Satan's Service)”、“党卫队的孩子(Kinder SS)”和“效忠撒旦的孩子(Kids in Satan's Service)”的缩写,吉恩·西蒙斯否认了所有这些说法[20][21]。
1973年1月30日,接吻乐团在纽约皇后区的爆米花俱乐部(不久后改名为考文垂)进行首次公开表演,观众只有三个人。1月30日至2月1日的前三场演出中,他们几乎没有化妆。 接吻乐团现今的招牌妆容设计是3月9日至10日在阿米蒂维尔的展览会上首次亮相。3月13日,乐团与音乐制作人艾迪·克莱默录制了一张五首歌的试听带。之后,前电视节目总监比尔·艾考在一些演出音乐会上看到接吻乐团后,希望成为乐团的经纪人。10月中旬,乐团同意了,条件是比尔·艾考要在两周内找到唱片公司签下乐团。1973年11月1日,卡萨布兰卡唱片签下了接吻乐团[22]。
1973年10月10日,乐团进入纽约市的贝尔音响工作室(Bell Sound Studios)开始录制他们的第一张专辑。12月31日,乐团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担任蓝牡蛎的暖场团。这场演唱会上,吉恩·西蒙斯在表演喷火时,意外将自己喷有发胶的头发弄到着火[23]。1974年2月5日,接吻乐团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北艾伯塔银禧礼堂作为暖场团,开始首次巡回[24]。2月8日,发行乐团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接吻》。2月19日,乐团在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音乐会现场》表演了〈无路可退〉、〈消防队〉和〈黑钻石〉(节目于3月29日播出),这是接吻乐团第一次在全美电视上露面。4月29日,乐团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麦克·道格拉斯秀》表演了〈消防队〉,节目中还包括吉恩·西蒙斯的第一次电视采访,他在与麦克·道格拉斯的谈话中宣称自己是“邪恶的化身”,引起了摄影棚现场观众不舒服的反应。另一位节目嘉宾托蒂·菲尔兹表示,如果不化妆的话,吉恩·西蒙斯“只是一个单纯善良的犹太男孩,他的宣称只是一种幽默感”。吉恩·西蒙斯问:“你怎么知道?”,托蒂·菲尔兹回答说:“我确实知道,你藏不了(犹太人的)鹰钩鼻”[25]。
尽管接吻乐团不断的演出、卡萨布兰卡唱片不断的宣传,来推销第一张专辑《接吻》,却只卖出了大约75,000张。同时,乐团和唱片公司的经费迅速面临亏损。1974年8月份,接吻乐团结束巡回演出,前往洛杉矶录制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炙热阎狱》,并在1974年10月22日发行,可惜只有〈摇滚万岁〉一首歌上榜,专辑销量最高排在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第100名[26]。随着《炙热阎狱》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迅速下滑,乐团在巡回演出中途抽空录制了一张新专辑,因经费不足,由卡萨布兰卡唱片的负责人尼尔·博格特担任制作人,他舍弃《炙热阎狱》中吵嘈失真的音色,改为追求更干净、更澎湃的表现。1975年3月19日,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大出风头》,销量比起前作稍有增长,当中的收录曲〈彻夜摇滚〉后来成为接吻乐团的经典曲目之一[27]。
虽然在当时前三张专辑没有大卖,但是他们却很快在现场表演中赢得了声誉,在摇滚界有了一席之地。接吻乐团的现场演出很受欢迎,他们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都表演着自己的特技,如吉恩·西蒙斯的“吐血(主要是生蛋清、草莓糖浆和红色食用色素的混合物)”、“口中喷火”;艾斯·弗利的吉他独奏以及他在独奏时的“吉他冒烟特效(放置在吉他内的烟雾装置)”;彼得·克里斯的“升降鼓座”、“放射火花”;保罗·史丹利的“砸吉他”、“飞行吉他”,还有现场的爆破烟火,这些都成为接吻乐团的招牌特色[28]。尽管现场表演强调了音乐表演力度,但他们的成功声誉并没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长。由于唱片销量的不理想,到1975年中期,卡萨布兰卡唱片面临几乎破产的难关,而接吻乐团也有可能失去合约、拿不到下次录音的资金。如果还想在业界生存下去,双方都迫切需要在商业收益上有所突破[29]。这种突破以一种不太可能的形式出现:一张“双重现场专辑”[30]。乐迷们告诉乐团,他们的三张录音室专辑都没有捕捉到乐团在现场演唱的魅力,因此乐团决定发行一张现场专辑。
崭露头角(1975-1978年)
现场演出是接吻乐团的招牌,因此乐团也急于发行一张现场专辑(此前还没发行过任何现场的音源作品)。1975年5月至7月,乐团在底特律、克利夫兰、达文波特和怀尔德伍德 (新泽西州)的演唱会进行了现场收音。9月10日,接吻乐团发行第一张现场专辑《经典现场!》,这张专辑果然大卖,在1974年12月4日达到了美国唱片业协会金唱片销量认证,1976年1月又达到白金唱片级别,最终卖出了超过400万张。《经典现场!》在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上最高排到第9名,并且在榜单上持续了110周。《经典现场!》被誉为是整个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现场专辑之一,其中的〈彻夜摇滚〉现场版更成为接吻乐团第一首挤进告示牌百大单曲榜前40强的歌曲,这个录音已成为最知名的版本,也是大多数音乐人翻唱的参考基础,例如1987年毒药乐团的翻唱。近年来,乐团表示后来在专辑中增加了现场观众的声音,并加录精选过的吉他声和歌声,这么做不是为了欺骗乐迷,而是为了在唱片里增加更多的“煽动性和真实感”[31]。
《经典现场!》不仅使接吻乐团大获成功,同时也避免卡萨布兰卡唱片破产。之后,接吻乐团和知名制作人鲍伯·艾思林(同时也是埃利斯·库珀的制作人)合作,在1976年3月15日发行第四张录音室专辑《摧毁者》,这是接吻乐团在音乐性上最具野心的专辑,以其相当复杂的制作(使用管弦乐团、合唱团以及众多的磁带效果)与前三张录音室专辑未经琢磨的音乐大为不同。专辑封面由肯·凯利设计,他绘制过泰山、蛮王柯南,也制作过彩虹和战士帮乐团的专辑封面[32][33]。《摧毁者》最初卖得很好,并成为接吻乐团的第二张金唱片,但它迅速跌落榜单。只有〈贝丝〉和〈底特律摇滚城〉两首歌继续获得更多电台播放,后来才使专辑的销售反弹。这两首热门曲后来重新发行成单曲,〈贝丝〉在告示牌百大单曲榜上排到第7名,成功让《摧毁者》在1976年底达到了白金唱片的销售认证,演唱会票房也因此激增。
1976年10月,接吻乐团出现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保罗·林德万圣节特别节目》上,表演〈底特律摇滚城〉、〈贝丝〉和〈夜生活之王〉。这个由比尔·艾考联合制作的节目,让更广泛的观众数认识了接吻乐团。除了三首歌曲之外,接吻乐团也是保罗·林德短剧的主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发行了另外两张非常成功的录音室专辑,《摇滚无所不在》(1976年11月11日)和《爱情枪械》(1977年6月30日)。第二张现场专辑《经典现场2》于1977年10月14日发行。这三张专辑在发行后不久就获得了白金唱片认证。1976年至1978年间,接吻乐团凭借唱片版税和音乐出版获得了1770万美元收益[34]。在一项1977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接吻乐团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乐团。同时,乐团抵达日本武道馆举办了五场售罄演出,打破披头士乐团创下的四场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年仅11岁的日本小学生林佳树(はやし よしき)也是入场观众之一,他看完演出后成为接吻乐团死忠的歌迷,长大后更以YOSHIKI为艺名,组建震撼整个日本的乐团——X JAPAN[35]。
1977年5月,接吻乐团在漫画书《霍华鸭》第12期中出现,由漫威漫画出版[36]。这是漫威漫画为接吻乐团出版刊物的前身。第一张接吻乐团精选辑《双白金精选》于1978年4月2日发行,这张专辑收录了很多混音版本[37]。在此期间,接吻乐团周边商品成为乐团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一些产品包括漫威漫画发行的一部漫画书(在第1部漫画书中,是用接吻乐团四位成员的血液和油墨混合印刷的)、弹珠台、玩偶、接吻乐团化妆工具包、万圣节面具、服饰、棋盘游戏、午餐盒、交换式卡片和其他许多纪念品。乐团的官方歌迷俱乐部接吻大军也成立了,会员数量很快就突破十万人。仅仅在1977年至1979年期间,接吻乐团周边商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包括商店内和巡回演唱会现场)达到约1亿美元[38]。
个人专辑和电影(1978年)
接吻乐团在1978年达到了他们的商业高峰。乐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以《经典现场2》拿到第四张白金唱片认证,随后的巡演也创下接吻乐团史上平均动员人数最高的纪录(平均每一场有13,550个观众)。另外,乐团的1977年度总收入为1020万美元。他们与比尔·艾考一起,试图将乐团受欢迎的程度继续推升,在1978年设计了一个雄心勃勃、双管齐下的战略[39]。首先,乐团同时发行四位成员的个人专辑。虽然接吻乐团表示这些个人专辑目的是缓解内部日益紧张的局面,但他们的1976年唱片合约实际上要求提供四张独唱唱片[40]。每张专辑都是个人独奏(没有任何歌曲出现在别的专辑中),并且都以接吻乐团专辑的形式发行和销售(具有相似的封面和内页)。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有摇滚乐团成员,在同一天里全部都发行个人专辑[41]。
对于成员来说,这是一个展示他们在接吻乐团之外的个人音乐风格和品味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与当代音乐人合作。保罗·史丹利和艾斯·弗利的专辑与接吻乐团的硬式摇滚风格最为相似,而彼得·克里斯的专辑以节奏蓝调和多首民谣为特色。吉恩·西蒙斯是四个人中风格最广泛的,其中包括硬式摇滚、民谣,受披头士乐团影响的流行音乐,还有迪士尼电影《木偶奇遇记》中的〈当你向星星许愿〉翻唱版本。吉恩·西蒙斯的许多合作者包括史密斯飞船吉他手乔·佩里、廉价把戏吉他手瑞克·尼尔森、杜比兄弟吉他手杰夫·巴克斯特、唐娜·桑默、珍妮斯·艾恩、海伦·瑞迪、巴布·席格、卡特夫·萨加尔和他当时的女友雪儿。
这四张个人专辑于1978年9月18日发行,卡萨布兰卡唱片花费250万美元在专辑的营销活动上,并宣布发行500万张,预期能达到白金唱片的成绩[42]。这四张专辑都登上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前50名内,每张专辑的销售量都与《爱情枪械》不相上下。在这四张专辑中,艾斯·弗利的作品最为成功,并且诞生了唯一的热门单曲——〈纽约律动〉翻唱版本,这首的原版是你好乐团诠释,由鲁斯·巴拉德创作[43]。
其次是按照比尔·艾考的计划,为接吻乐团拍摄电影,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以巩固他们的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摇滚英雄。电影于1978年5月开始拍摄,四名成员都上了表演课程。虽然该项目预期融合《一夜狂欢》和《星际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的方向,但最终的结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剧本经过多次重写,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由于四名成员先前没有任何的演戏经验,难以适应拍摄的需求,艾斯·弗利和彼得·克里斯更是对这部电影相当不满,艾斯·弗利在拍摄期间由于与电影导演争执而离开了电视台,彼得·克里斯甚至退出电影后期制作,以致于他的角色由另一个演员配音。
1978年10月28日,由接吻乐团主演的电影《接吻公园的幽灵》在国家广播公司上首次亮相。经过多次改动后,它在1979年以美国之外的市场改名为《幻影攻击》发行。乐团成员对完成的电影感到鄙视与不满,并在稍后采访中谈到他们制作这部电影的经验是滑稽、尴尬和遗憾。他们觉得这部电影更像小丑,而不是超级英雄。这部电影的失败导致乐团和比尔·艾考之间的裂痕[44]。目前,该部电影的版本可以在2007年发行的《接吻学第二卷 - 1978–1991》里找到。
成员轮替(1979-1983年)
1979年5月23日,接吻乐团发行了第七张录音室专辑《王朝》,依然拿下白金唱片认证。在这张专辑中的〈生来只为爱你〉是接吻乐团最受欢迎的单曲,这首歌融合了摇滚乐和迪斯可音乐,登上告示牌百大单曲榜第11名,很快在全球流行。但是在去年彼得·克里斯的手因车祸中受伤,制作人也换成维尼·庞西亚(1978年彼得·克里斯个人专辑的制作人),他认为彼得·克里斯的技术不适合制作这张专辑,因此有八首歌曲的鼓手其实是安东·辛克(1978年艾斯·弗利个人专辑中的鼓手),导致彼得·克里斯日益不满。在《王朝》中,彼得·克里斯只参与了一首〈肮脏的活着〉,他是作词者之一,并在这首歌担任主唱[45]。
被称为“接吻乐团的回归”,乐团和他们的管理层期待新展开的王朝之旅能比之前的巡回演唱会更成功,并设计了名为“接吻世界”的游乐园计划,但由于需要庞大的经费而作罢[46]。接下来,王朝之旅的观众人数有所下降[47]。参加这次巡演的观众年龄层比以前要年轻得多,许多青少年与他们的父母亲模仿乐团画着不同的妆容[48]。虽然歌迷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时候乐团内部已经产生了分歧。1979年10月31日,在汤姆·斯耐德主持的深夜访谈节目《明日咫尺天崖》中,成员间的剧烈摩擦已经浮出台面。在这集节目中,恼火的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企图遏制明显喝醉的艾斯·弗利,他在主持人与其他成员对话时不断发出笑声。彼得·克里斯还提到他收藏了大型枪支,让吉恩·西蒙斯感到恼怒[49]。
1979年12月,王朝之旅巡演结束时,彼得·克里斯和其他成员的紧张关系已经恶化到极限。他的鼓技明显不如从前,在几场演唱会中故意放慢打鼓的速度,甚至还中途停止。1979年12月16日是彼得·克里斯最后一次在接吻乐团的演出,在这场演唱会结束后,尽管名义上彼得·克里斯还是接吻乐团的正式成员,但是他实际上已经被乐团开除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六个月之久[50][51]。之前聘雇的录音室鼓手安东·辛克也在下一张专辑中录了所有的鼓声。尽管彼得·克里斯不受信任、也被实质踢出乐团,但他的肖像仍有出现在专辑封面上。在1980年5月20日发行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卸下面具》中,展现了一种流畅的当代流行音乐,不过却没有达到白金唱片销量。专辑发行后不久,接吻乐团正式对外宣布创始鼓手彼得·克里斯已经离开[52][53]。在彼得·克里斯离开后,安东·辛克也被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解雇,前者觉得他不适合乐团[54]。
为了寻找接替彼得·克里斯的新鼓手,乐团在1980年6月试音了数十人。在众多面试者中也包括蒂科·托雷斯(后来是邦乔飞的共同创始成员)。接吻乐团最终选定了一位来自布鲁克林区的素人鼓手、吉他手、钢琴家、键盘手和歌手,名叫保罗·查尔斯·卡拉维洛(Paul Charles Caravello),他取了艺名艾瑞克·卡尔,这是乐团第一次正式更换成员。这位新任鼓手的第一个化妆设计是参考老鹰,但因为保罗·史丹利觉得它看起来更像一只鸡所以作罢。艾瑞克·卡尔最终以“狐狸”为他的演出角色。化著“狐狸妆”的艾瑞克·卡尔随接吻乐团参加美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孩子也长大了!》,是他首次公开亮相。1980年7月25日,乐团新阵容在纽约市的普雷帝恩大厅举行第一次演唱会。这是接吻乐团唯一一个宣传《卸下面具》的美国演唱会。1980年底,乐团首次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唱,是他们史上声势最大的一次巡演,不但场场爆满,还获得了绝大多数新闻报导的好评[55][56]。
为了准备新专辑,乐团这次再找知名制作人鲍伯·艾思林合作,他曾帮他们缔造成功的《摧毁者》,早期的新闻报导表明,新专辑将回归最初带来乐团成功的硬式摇滚风格。1981年发行第九张录音室专辑《昔日的音乐》,这张专辑很有艺术性,是一个以中世纪号角、竖琴和合成器为特色的概念专辑。新鼓手艾瑞克·卡尔的加入,也使乐团在音乐表现上更为丰富[57]。这张专辑最初是以配乐形式搭配给一部从未制作过的电影,由于没有剧本参考,因此很难随着故事情节去创作。更糟糕的是,乐团在给唱片公司试听专辑后收到了负面评价,唱片公司改变了大多数曲目的顺序,以强调他们认为有潜力的歌曲,如〈誓言〉和〈没有英雄的世界〉。但这些歌曲无法保证能让听众了解已经混乱的故事情节。《昔日的音乐》发行后,歌迷的反应非常不好,它没有达到金唱片标准,在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上位于第75名[58]。乐团在1982年1月仅仅出场两次来宣传新专辑。其中一次是在美国广播公司深夜综艺节目《星期五》上的表演,第二次是在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期间透过卫星的现场直播表演[59]。
不过艾斯·弗利缺席了意大利卫星直播演出,他对乐团新的音乐方向感到越来越不满。在乐团当初决定《昔日的音乐》中的风格时,他便没有积极参与专辑的创作,只为一首歌曲〈黑光〉担任主唱。他也没有出现在纽约市的一场特别音乐会上,让乐团成为三人组合。他在康涅狄格州威尔顿的家庭工作室录了自己的吉他部分,并将它们邮寄给制作人鲍伯·艾思林。艾斯·弗利的另一个失望之处在于彼得·克里斯的离开,接任的艾瑞克·卡尔没有决策权、也不是乐团中地位平等的伙伴,所以艾斯·弗利的意见经常被乐团内部2对1投票否决。1982年6月,艾斯·弗利开始离团谈判,这种貌合神离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2月,他才正式离开。
吉恩·西蒙斯在他的自传《接吻和化妆》中表示埃迪·范·海伦当时想接替艾斯·弗利留下的位置。吉恩·西蒙斯和埃迪的兄弟亚历克斯一起说服埃迪留在范海伦[60]。埃迪因为与主唱大卫·李·罗斯不合而急于退出范海伦,在此后不久,大卫·李·罗斯离开了乐团[61][62]。许多著名音乐人都曾为了争取接吻乐团吉他手的位置而进行试音,包括庞基·米德斯[63]、道格·阿尔德里奇[64]、瑞奇·山伯拉[65]和英格威·玛姆斯汀[66]。
不久之后,接吻乐团对他们的商业交易做出了重大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合作九年的经纪人比尔·艾考断绝关系,并削减了他们繁杂的组织架构。尽管艾斯·弗利已经离开乐团、也没有参与录音制作,但他的肖像仍出现在1982年精选辑《杀手》和录音室专辑《暗夜生物》的封面上[67]。1982年10月13日发行第十张录音室专辑《暗夜生物》,是接吻乐团迄今为止声音最重的作品,虽然在音乐表现上比《昔日的音乐》更好,在商业上却没有以往风光,一直到1994年才达到金唱片。在缺少主奏吉他手的情况下,乐团聘雇了一些吉他手来支援,其中包括维尼尔·文森。
艾斯·弗利与接吻乐团的最后一次露面(直到1996年团聚前)是出现在维尼尔·文森合作创作的单曲〈我就爱它大声〉音乐录影带中。艾斯·弗利也出现在《暗夜生物》的专辑封面上。当这张专辑在1985年重新混音并重新发行时,封面上的成员是素颜,歌曲顺序也略有不同,这是为了反映乐团变化以及放弃化妆和华丽服装的方向,这次维尼尔·文森也没有出现于专辑封面上,因为当时的主奏吉他手已经换成布鲁斯·库利克了[68]。重新混音的《暗夜生物》将艾斯·弗利与维尼尔·文森并列为乐团的吉他手。维尼尔·文森于1982年12月正式担任接吻乐团的主奏吉他手,乐团开始了其十周年巡回演唱会[69][70]。
维尼尔·文森原本想在乐团中使用他的出生名(文森·约翰·库萨诺),但被吉恩·西蒙斯否决,理由是这个名字听起来“太像少数民族”。根据吉恩·西蒙斯具体的说法,“这名字听起来像卖水果的”。西蒙斯继续指出,“不管公不公平,形象就是摇滚乐的全部”[71]。文森后来提出以“麦克·费瑞(Mick Fury)”当作他的艺名,但这也被乐团否决掉。吉恩·西蒙斯后来建议把艺名取为“维尼尔·文森”。匆忙上阵的文森积极参与活动,尽管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都持怀疑态度,但随后仍让他正式加入了接吻乐团。保罗·史丹利设计了一个角色“巫师(The Wiz)”作为维尼尔·文森的装扮主题[72][73],也是外界所知的“埃及勇士(The Egyptian Warrior)”[74]、“安卡勇士”[71]。根据官方授权的接吻乐团传记,作者大卫·利夫和肯·沙普写的“埃及安卡勇士”是指文森的装扮和角色,而绰号“巫师”是指他身为吉他手的高超琴艺[75]。而根据吉恩·西蒙斯自传《接吻和化妆》中的看法,文森的乐团角色就只是“巫师”,该书根本没有提到“安卡勇士”或类似的角色[72][73]。
1982年到1983年期间,接吻乐团的新阵容为“恶魔”吉恩·西蒙斯、“星之子”保罗·史丹利、“狐狸”艾瑞克·卡尔、“安卡勇士”(或“巫师”)维尼尔·文森[74][72][73]。乐团这时期的角色扮演成为第一次化妆时期的最后一个版本。虽然乐团似乎重新在舞台上焕发活力,但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由于维尼尔·文森拒绝签署合约,与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的关系恶化。之后,因为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新的主奏吉他手,所以他仍然参与了新专辑录音。维尼尔·文森出现在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舔个够》的封面上,并被列为主要吉他手。在专辑收录的十首歌曲中,他贡献了八首创作功劳。个性问题再次出现,1984年3月1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的一场表演中,乐团准备将表演内容收尾时,维尼尔·文森却突然开始了即兴独奏,让其他乐团成员站在舞台上尴尬的无事可做,最后他在3月17日《暗夜生物》的巡回之旅结束时就被开除了。他被马可·圣约翰取代。维尼尔·文森的作品〈舔个够〉在1997年重新制作专辑之前,并未获得官方认可。
维尼尔·文森后来在专辑《复仇》中参与了四首作曲。但是不久之后,他第三次与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闹翻,又一次断绝了他们的音乐关系。持续不断的谣言在乐团歌迷中流传了多年,乐团成员拒绝发表维尼尔·文森被乐团开除的真实原因。几年后,吉恩·西蒙斯接受采访时表示,开除维尼尔·文森是因为他“不道德的行为”,但他没有详细说明:
“ | 我帮他取了艺名,这是他唯一允许收下的礼物。文森没有把他的名字改回库萨诺,这很有趣。为了录专辑,文森因不道德行为而被解雇。不是因为他缺乏才华,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他是因为不道德的行为被解雇[76]。 | ” |
素颜时期(1983-1995年)
经过低潮和成员变动之后,接吻乐团决定做出变革,放弃他们的招牌妆容和有如戏服一般的舞台服装。1983年9月18日,乐团出现在音乐频道MTV上,这是他们成军后第一次以真面目公开出现,同时这一天也是新专辑《舔个够》发行的日子[77]。1983年10月11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他们第一场自1973年初以来首次素颜的演唱会,展开宣传新专辑的巡回演出。《舔个够》成为接吻乐团睽违三年的第一张金唱片,但这次巡演的场次比以往还少。此时的吉他手也已经替换成马可·圣约翰[78]。
在马可·圣约翰加入后,接吻乐团于1984年9月13日发行第十二张录音室专辑《兽性化》。这张专辑在《舔个够》的基础上取得不错成绩,销售了超过两百万张,是十年来销量最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MTV频道轮播〈火烧天堂〉的音乐录影带。随着专辑成功和随后的巡演,接吻乐团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一些声势(尽管没有达到他们70年代鼎盛时期的水平)。然而,马可·圣约翰在巡演排练期间出现反应性关节炎,只有表演了几场。由于他无法继续参加巡演,于是在1984年12月退出了乐团,取而代之的是布鲁斯·库利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接吻乐团已经换了四位主奏吉他手,布鲁斯·库利克最终将会在乐团待上12年[79]。除了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之外,布鲁斯·库利克是待在接吻乐团中较为稳定的成员之一,但他从未在脸上化过乐团的招牌妆容和夸张舞台服。布鲁斯·库利克在底特律的科博中心首次以接吻乐团吉他手的身份演出。该场演出被拍摄为MTV专辑,后来发行为乐团的第一部家庭录像带。
吉恩·西蒙斯、保罗·史丹利、艾瑞克·卡尔、布鲁斯·库利克的阵容是成军以来最稳定的,在80年代后期,接吻乐团发行了一系列白金专辑:1985年的《避难所》、1987年的《疯狂之夜》和1988年的《热力四射》。《疯狂之夜》是接吻乐团在美国海外最成功的专辑之一。单曲〈疯狂之夜〉在英国单曲排行榜上位居第4,是他们在英国排名最高的歌曲[80]。接吻乐团在1989年10月发行的第十五张录音室专辑《热力四射》是这黄金十年的尾声,虽然这张专辑的销量没有达到白金唱片资格,但它产生了热门歌曲〈永远〉。这首歌是与麦可·波顿共同创作的,在美国告示牌百大单曲榜排名第8位,这是该乐团自〈贝丝〉之后的排名最高的单曲,并且是乐团的第二首十大单曲[80]。
在此期间,接吻乐团的成员挣扎着要不要发展个人活动。吉恩·西蒙斯可以说是乐团在70年代时的灵魂人物,他在80年代后追求个人活动之后,对乐团的参与程度变得更少,最显著的是电影事业。因此保罗·史丹利逐渐成为更突出的成员[81][82]。1991年2月,乐团决定再次邀请鲍伯·艾思林制作他们的下一张专辑。然而在录音开始之前,悲剧发生了。1991年3月,鼓手艾瑞克·卡尔的心脏部位出现肿瘤,很快动了手术摘除,然而4月份又在肺部发现更多的肿瘤,之后被确诊为癌症。艾瑞克·卡尔接受了化学疗法,病情稍有改善。不过在9月份的时候,因为突然脑出血被送往医院,病情严重恶化,在1991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41岁[83][84]。巧合的是,英国著名的皇后乐团主唱佛莱迪·墨裘瑞也在同一天突然过世。
尽管遭受艾瑞克·卡尔突然离世的打击,接吻乐团仍然前进著,并且找来资深鼓手艾瑞克·辛格填补位置。艾瑞克·辛格曾在1989年保罗·史丹利的个人巡演中担任鼓手。他也与黑色安息日、盖瑞·摩尔、丽泰·福特、荒原乐团、埃利斯·库珀等音乐人一起演出过。1992年5月19日,接吻乐团发行第十六张录音室专辑《复仇》。它的特点是更精细、更锋利的声音,如第一首单曲〈邪恶〉。在一个惊人的举动中,接吻乐团邀请前成员维尼尔·文森帮助完成作曲任务。这张专辑在打入告示牌前十名,并获得了金唱片认证。1992年春季开始美国巡演之旅,这次巡演记录为1993年5月14日发行的第三张现场专辑《经典现场3》。四天后,接吻乐团获选载入好莱坞摇滚大道[85]。
在此期间,音乐界对接吻乐团的怀旧情绪开始升温。1994年6月,水星唱片发行了致敬专辑《巴结我》,这是一张汇集当代音乐人的翻唱曲,包括已经在日本乐坛成名的歌迷YOSHIKI。混音采用折衷主义,例如蓝尼·克罗维兹时髦版本的〈见鬼〉(史提夫·汪达在此曲吹奏口琴)、超大声乐团演奏斯卡朋克版本的〈底特律摇滚城〉、乡村歌王葛斯·布鲁克斯的〈倒楣女〉、炭疽乐团的〈她〉、YOSHIKI弹奏了交响版的〈黑钻石〉。
1995年,接吻乐团出版了一本自传《接吻的历史》,厚达440页,重达9磅(4.1公斤),详细记载了乐团的历史,一时之间成为乐团歌迷疯狂抢购的商品。同年,乐团展开始一场独特且受到广泛欢迎的号召全球接吻之旅。这些场次都是全天活动,展示复古的乐团舞台器材、乐器和纪念品、乐团的表演实况和经销商在乐团生涯每个阶段销售的周边产品。成员还在现场进行问答环节、举行签名会。在美国的第一个场次(1995年6月17日)上,创始阵容中的鼓手彼得·克里斯出现在舞台上,合作演出了〈倒楣女〉和〈无路可退〉两首曲子,这是他近16年来第一次公开表演[86][87]。
原始阵容团聚(1995-2001年)
1995年8月9日,和很多音乐人一样,接吻乐团也在电视节目《MTV原音重现》上演出。乐团联系了两位创始成员——彼得·克里斯和艾斯·弗利,并邀请他们参加此次活动。这消息立刻引起了各界注意,两人都在舞台上演奏了几首歌曲,包括〈贝丝〉、〈无路可退〉、〈彻夜摇滚〉[86]。《MTV原音重现》播出后引发外界持续几个月的猜测,认为最原始的接吻乐团阵容可能会重组。然而,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乐团仍是以现有阵容回到睽违三年的录音室进行新专辑的工作,后至于1996年2月完成。但其发行时间推迟了近两年,直到1997年10月28日才以《心灵盛宴》为名发表。在正式发行前,新歌基本上都曝光了,导致盗版横行。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风格和以前很不一样,歌迷对这张专辑的评价褒贬不一[88]。虽然接吻乐团继续以现有阵容公开活动着,但原始阵容的重组安排正在进行。这些努力最终导致了一场公开活动,就像1983年以来乐团在MTV上曝光的一样引人注目。
“ | 你们都知道格莱美奖曾经是怎么样的,所有的人都穿西装,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累,没有惊喜。我们厌倦了这一点,我们需要不同的东西、新奇的东西,我们需要震撼人心......所以,就让我们震撼人心吧! | ” |
——吐派克·夏库尔 |
上面这段介绍词是1996年2月28日第38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中,饶舌歌手吐派克·夏库尔在介绍接吻乐团出场时说的,当他们现身时引起热烈的掌声,原来是接吻乐团的原始阵容,而且是以1977年《爱情枪械》时期的妆扮登台[89]。4月16日,乐团在纽约市的无畏号航空母舰上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组后的接吻乐团将进行大规模的全球巡演,并且还介绍了新经纪人多克·麦吉。这场发布会由康纳·欧布莱恩主持,并且在全世界58个国家进行了电视转播。4月20日,47分钟内就售罄第一场演出近4万张门票[90]。1996年6月15日,重组后的接吻乐团在尔湾KROQ维尼罗斯特上登台,进行一个小时的热身表演,当时乐团几乎把舞台给烧了[91]。6月28日,乐团的全球巡演在底特律老虎体育场展开,场内共计有39,867名观众。巡回演出历时一年,共演出192场,收入达4360万美元[92]。平均出席人数13,737人是该乐团历史上最高的[90]。
1998年9月,发行第十八张录音室专辑《疯狂马戏团》。虽然这是自1979年《王朝》之后的第一张原始阵容专辑,但彼得·克里斯和艾斯·弗利的贡献却很少,大部分主奏吉他部分都是托米·赛耶弹奏的,他将在2002年加入接吻乐团。前成员布鲁斯·库利克参与了四首歌曲。录音支援乐手凯文·瓦伦丁(Kevin Valentine)负责大部分的鼓声。尽管存在争议,这张专辑还是接吻乐团原始成员的名义发行,并且在告示牌排行榜上位居第3名,这是乐团有史以来排名最高的专辑(直到2009年的《音爆》拿到更高的第2名)[93]。主打歌〈疯狂马戏团〉还获得葛莱美最佳硬摇滚演奏奖提名[94]。
1998年万圣节,接吻乐团以洛杉矶的道奇体育场为第一站,展开疯狂马戏团巡回之旅,并在全美国的调频广播中同步联播,还首次用三维特效的方式进行舞台表演,被认为是乐团另一种成功的里程碑[95][96]。1999年1月31日,乐团在迈阿密第三十三届超级杯开幕式上表演。8月11日,乐团在“唱片业”类别中入选好莱坞星光大道。8月13日,由爱德华·福隆主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摇滚新世代》上映,描述1978年四名青少年争取接吻乐团演唱会门票的故事。
接下来的一个月,接吻乐团与世界冠军摔角联盟签署一份协议,合作推出一个以接吻乐团为主题的摔角选手,名为“恶魔”戴尔·托尔堡,其脸部化妆类似吉恩·西蒙斯。接吻乐团在也在节目上表演了〈雷神〉,当晚的一首表演就让乐团收到50万美元的演出费[97]。根据摔角选手迪恩·马连科,这次节目是有史以来评价最低的。“恶魔”摔角手这个角色也只存在很短暂的时间,与接吻乐团的所有关联最终都被世界冠军摔角联盟剪掉,当时他的负责人艾瑞克·比绍夫在当年9月份被开除。
接吻乐团于2000年初宣布,他们将在夏天展开美国接吻乐团告别之旅,巡演于2000年3月12日启动[98]。乐团很快为巡演加开了场次,巡演的最后一站为2001年4月。2000年还发行了一款电脑游戏《接吻乐团:疯狂马戏团:梦魇之子》,这是基于陶德·麦法兰制作的漫画系列《接吻乐团:疯狂马戏团》设计。
阵容团聚后(2001-2008年)
2000年10月7日,在北查尔斯顿的演唱会尾声时,彼得·克里斯摧毁了他在舞台上的鼓座[99]。虽然歌迷们认为这是表演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是彼得·克里斯的情绪爆发导致,这是他巡演中的最后一场表演。2001年1月31日,在告别巡回演唱会的日本和澳大利亚之行前夕,彼得·克里斯突然离开了接吻乐团,因为合约中的酬劳部分与乐团有纠纷。接替他的是前任鼓手艾瑞克·辛格,他继续化著彼得·克里斯的妆,这在歌迷之间引发了不满情绪。实际上,艾斯·弗利和彼得·克里斯的化妆主题都是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设计的,所以“猫人”的所有权是在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手里,因此艾瑞克·辛格装扮成“猫人”在法律上并无不妥[100]。
随着乐团将要退休,2001年11月20日发行了《接吻典藏盒组》,这套专业音乐专辑由5张光碟、94首曲目、120页的彩色小册子组成。同年夏天,又发行了可能是接吻乐团周边商品中最离谱的产品 ─ 接吻乐团棺材。在介绍这个乐团棺材时,吉恩·西蒙斯开玩笑说:“我喜欢活着,但这另类的东西看起来真是太屌了” [101]。被枪击身亡的潘特拉吉他手戴姆拜格·达雷尔,死后就是用接吻乐团棺材下葬的[102]。
2001年12月4日,接吻乐团成为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纽约分会英雄颁奖仪式的获奖者之一。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在美国各地有12个分会,因此全年共有12个仪式,每个荣誉获得者都会得到最接近其居住地的分会荣誉。透过获得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更名为“录音学院荣誉奖”的这项荣誉,接吻乐团实际上获得了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第二高的职业荣誉,该奖项仅次于葛莱美终身成就奖[103][104]。在2001年余下的时间,乐团的活动相对较少,但2002年开始引发一些争议,因为吉恩·西蒙斯与主持人泰瑞·格罗斯一起参加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一次有争议的采访[105]。2002年2月,接吻乐团在犹他州盐湖城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表演,这是艾斯·弗利最后一次以接吻乐团成员的身份出现。
2002年3月6日,乐团在牙买加崔劳尼区度假村举行了一场私人音乐会。艾斯·弗利不再与乐团续约,因此没有与随着乐团前往演出,取而代之的是支援乐手托米·赛耶,他也装扮成艾斯·弗利的“太空人”角色[106]。同月,乐团在美国情景喜剧《70年代秀》中客串演出(8月播出)[107]。托米·赛耶于2002年4月再次与接吻乐团合作演出,当时乐团在《迪克·克拉克的美国演奏会50周年纪念》表演了〈底特律摇滚城〉,节目于5月3日播出[108]。
2003年2月28日,接吻乐团前往澳大利亚,并在达克兰体育馆(当时称为澳大利亚电信巨蛋)与墨尔本交响乐团共同演出,实况后来收录在现场专辑《交响诗篇 - 经典现场4》。托米·赛耶再次担任主奏吉他手,而彼得·克里斯回到了乐团。这张专辑是透过圣殿唱片首次发行的,后来版权卖给了环球唱片,环球唱片也是接吻乐团著作版权的部分所有者。
尽管此前接吻乐团宣称2000年的告别巡演是他们退出乐坛最后的演出,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却和史密斯飞船联合巡演。而此时艾斯·弗利宣布他将永久退出接吻乐团,他认为接吻乐团告别之旅就是接吻乐团的最后一次了[109],他还表示并不想继续和史密斯飞船联合巡演[110]。随着托米·赛耶与接吻乐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他正式取代了艾斯·弗利,乐团成为新阵容,永久以托米·赛耶为“太空人”、艾瑞克·辛格为“猫人”。不过在这次巡回演出中,仍然以彼得·克里斯为鼓手,乐团推出了“白金级套票”,其中最昂贵的套票价格为1,000美元。此套装包括前五排的座位,演出后可与接吻乐团见面并交流,并与成员们合照留念[111]。2003年的接吻乐团巡回演唱会总收入超过6400万美元,在那一年排名世界第七高的票房[112]。
2004年3月,彼得·克里斯的合约到期了,而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没有和他续约。彼得·克里斯在他的网站上表示:“又来了,没有人打电话给我,也没告知我的律师有关未来巡演的延期。身为创立这支乐团的成员,这是很不尊重我的,也很不尊重让我们成为世界最大乐团之一的歌迷们”[113]。彼得·克里斯在2004年的一次电台采访中表示,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将开始经营一个新的接吻乐团,并且觉得他自己已经太老了,没办法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打鼓(彼得·克里斯在当时差不多59岁)。
2004年夏天,接吻乐团展开世界巡回演唱会,以毒药乐团担任暖场团。巡演于8月在墨西哥城举行,门票售罄。2005年12月13日,发行这次巡演的影像作品《摇滚全国现场!》[114]。保罗·史丹利在巡回中途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他的髋关节,所以行动不便[115]。摇滚全国巡回演唱会结束后,接下来的数年间,接吻乐团只有零星的表演。在2005年演出了两场节目,2006年又演出了六场。2006年的四场节目是7月的日本音乐会,其中包括7月22日和23日,作为2006年Udo音乐节的压轴乐团。2007年7月举办了四场音乐会,在7月27日的最后一次演出之前,保罗·史丹利因为心律不整住院。在他缺席的情况下,接吻乐团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台上只有三个人表演。这也是保罗·史丹利在他34年从事音乐活动期间第一次缺席接吻乐团的表演[116]。
2006年5月25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首届“VH1摇滚荣誉”活动中,接吻乐团连同皇后乐团、威豹乐团和犹大祭司一起荣获此殊荣。2006年4月9日,美联社宣布这一事件说:“摇滚名人堂看起来有了竞争对手”[117]。在“VH1摇滚荣誉”当晚的典礼上,由主唱罗伯·僵尸、吉他手史莱许、贝斯手史考特·伊恩、鼓手托米·李、吉他手吉尔比·克拉克组成一支临时的超级致敬乐团,与保罗·史丹利一起在台上翻唱了〈雷神〉,接吻乐团随后也表演了数首热门歌曲。
2006年6月,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出席了默特尔比奇的接吻乐团咖啡屋开幕仪式。2006年8月5日,大约有两百名接吻大军的会员在摇滚名人堂前游行抗议,原因是接吻乐团一直没入选摇滚名人堂,而摇滚名人堂基金会认为接吻乐团没有资格(被提名者发行的第一张商业专辑/单曲需有25年以上历史,并且对摇滚乐的发展有卓越贡献)。正因为这个标准才引起接吻大军会员的不满,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接吻乐团在1999/2000年以来便已具备入选资格,这次游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歌迷组织的,据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接吻大军也准备游行抗议,但最后取消了。对此轩然大波,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表示,摇滚名人堂对接吻乐团来说没什么意义(据说摇滚名人堂基金会曾要求吉恩·西蒙缴纳入堂费,结果被他拒绝)[118]。2006年10月15日,吉恩·西蒙斯、保罗·史丹利和彼得·克里斯成为长岛音乐名人堂的首次入选者[119]。 保罗·史丹利在2006年10月24日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天生赢家》,并进行了简短的个人巡回演出。同年10月31日,乐团发行了《接吻学第一卷 - 1974–1977》,这是预计发行十部影像套装作品中的第一部,包括完整的演唱会录影、访谈和未曾公开过的剪辑片段[120]。这部影像作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到2007年1月为止,仅在美国的销量就达到5×白金唱片的销量级别[121]。2007年8月14日,发行《接吻学第二卷 - 1978–1991》,在10月24日获得美国唱片业协会6×白金唱片认证[122]。2007年12月18日,发行《接吻学第三卷 - 1992–2000》,获得8×白金唱片认证[123]。保罗·史丹利在2008年夏天接受挪威的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将会出版更多的套装作品,但没有提供任何细节。
2007年4月5日,前任吉他手马可·圣约翰因明显的脑出血死亡,享年51岁[124]。在1984年被迫离开接吻乐团之后,马可·圣约翰组成了华丽金属乐团白虎,但三年后就解散。1990年,他与彼得·克里斯在一个名为翼庇(Keep)的乐团中进行短暂的合作,该乐团只演出过一次,也没有录制作品。马可·圣约翰晚年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偶尔会出现在接吻乐团的歌迷见面会上。
接吻乐团在2008年加快了步伐,开始了近十年来第一次的欧洲巡演之旅。2008年1月30日,保罗·史丹利证实乐团将展开35周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办体育馆和体育场级别的大型表演。2008年3月16日,乐团在亚伯公园赛道的澳洲大奖赛闭幕式表演,并在布里斯本和雪梨演出,作为本次巡演的一部分。2008年3月22日和23日在新西兰惠灵顿表演,同场演出的还有奥兹·奥斯本、白蛇乐团、毒药乐团、埃利斯·库珀、妖怪乐团,以及由维塔工作室提供的特效。
整个2008年的夏天,接吻乐团以音乐节压轴和自己的专场演出,创下了约40万人观赏的记录[125]。作为这次巡回演出的一部分,乐团于6月13日在英格兰多宁顿公园的下载音乐节担任压轴。三天后,他们在荷兰奈美根的阿罗摇滚音乐节担任压轴。6月28日,在比利时德塞尔的金属会议音乐节担任压轴,这是接吻乐团35周年欧洲巡回演唱会的最后一场表演。作为巡演的一部分,8月4日在美国斯特吉斯摩托车集会上演出,南达科他州州长迈克·朗兹宣布2008年8月4日为南达科他州的“接吻摇滚乐日”。2008年9月,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都证实有关35周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于2009年初继续广泛的巡回北美各大城市。后一次巡回演出包括4月5日阿根廷、4月7日和8日巴西、4月14日秘鲁,以及委内瑞拉和智利。那年夏天,接吻乐团回到北美继续巡演,7月18日从哈利法克斯开始[126][127][128]。
《音爆》和《怪兽》(2008-2012年)
距离他们发行上一张录音室专辑十多年、长期以来一直否认想要制作新专辑后,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改变了主意。在2008年11月,保罗·史丹利向摇滚摄影师罗斯·哈尔芬表示,一个新的接吻乐团专辑在制作中。保罗·史丹利本人将成为制作人,这张专辑将有一种“接吻乐团真正70年代的音色”。同月稍晚的时候,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都公开证实接吻乐团将有新专辑,而且已经有4首歌曲录好了[125]。2009年5月,乐团在电视节目《美国偶像》中亮相,并和亚当·蓝伯特一起表演了〈底特律摇滚城〉与〈彻夜摇滚〉[129]。
2009年7月,保罗·史丹利宣布将于2009年10月6日发行新专辑[130],包括一张全新曲的光碟、2008年日本独家专辑中著名的精选辑(《地狱列传》的重新录制版本)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录制的现场影像[131]。新歌〈摩登戴利拉〉于2009年8月19日公开并在电台首播,成为这张新专辑的首支单曲。这首歌是接吻乐团自1998年发行的《给你最好的》后十一年来的首支单曲。这首歌得到了评论家和歌迷的好评,并与乐团70年代的作品相提并论[132][133]。为了宣传这张新专辑,乐团于2009年10月6日在《大卫深夜秀》参与录影,同一天发行了第十九张录音室专辑《音爆》,登上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第2名,是接吻乐团成军后的最高名次。10月7日参加《吉米夜现场》的现场直播。《音爆》在发行的第一周内卖出了108,000张。
2009年9月25日,接吻乐团35周年北美巡回演唱会在底特律的科博中心开幕,两晚演出都拍摄成DVD版本。这是乐团在那里的最后一次表演,因为该场地后来为了翻新工程而关闭。万圣节当晚,乐团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的2009巫毒艺术音乐节登场[134]。在2009年11月9日温尼伯MTS中心演出时,其中一个照明桁架被烟火点燃,必须降下桁架才能扑灭火势。乐团也在此时突然表演了歌曲〈消防队〉,大约五分钟后就扑灭了火灾。现场无人受伤,演出继续进行[135]。
接吻乐团于2010年5月开始了欧洲巡演的行程。2010年6月28日,66岁的前任经纪人比尔·艾考因癌症过世时,乐团遭遇了第三次悲剧。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说:“他就像接吻乐团的第五名成员”。这次巡演包括他们十一年来首次参加英国舞台表演,并首次在斯洛伐克演出。乐团于2010年7月在美国的两个城市(夏安及迈诺特)登台演出。他们还参加了印第安纳州博览会和9月份的明尼苏达州博览会。他们也于2010年8月17日在纽约的萨拉托加表演艺术中心短暂露面。7月23日,乐团开始了地表最轰动巡回演唱会,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演出了很多场次。
2011年4月13日,乐团开始录制新专辑,预计在同年稍晚的时候发行[136],吉恩·西蒙斯表示,这张专辑“将成为《音爆》的延伸,非常相似,直白的摇滚歌曲,没有情歌、没有键盘、没那些有的没的,只有摇滚”[136]。乐团还使用了老式的类比设备,而不是更现代化的数位录音设备。吉恩·西蒙斯说:“科技是一个蛊惑人心的婊子,她会勾引你,你按下这个钮就不必再做任何事了。但类比是你生命中的真爱,你可以努力突破极限,而且总是会得到意外的回馈。这张新专辑的实际录制过程是24轨录音带和一个古老的三叉板,尽可能多的真空管,你需要真空管、电力和厚木材来制造这么厚的音色”[137][138]。
2011年3月,吉恩·西蒙斯在访问以色列时宣布他有计划带着接吻乐团到该国表演[139]。2011年夏天,乐团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表演,去参加他们很久没有去过的音乐节活动,它被称为“失落的城市之旅”。 2011年8月21日,乐团官方网站宣布,下一张专辑将被称为《怪兽》[140]。新专辑原定于2011年秋天发售,但后来推迟到2012年1月,并且一直延期到2012年6月至7月,于2012年10月正式发行。2012年3月,怪兽迷你高尔夫在拉斯维加斯开幕,该设施是一个18洞的室内小型高尔夫球场,设有街机游戏机台、礼品店和众多乐团的纪念品展示,接吻乐团全员也参加了盛大的开幕仪式[141]。
2012年3月20日,乐团在《吉米夜现场》节目中出现。同一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夏季北美巡演计划,名为接吻小丑之旅,与克鲁小丑联合巡回演出。巡演从7月20日开始,到10月1日结束。单曲〈地狱或哈利路亚〉于2012年7月2日在国际市场上发行,7月3日在北美发行。第二十张录音室专辑《怪兽》于2012年10月9日在北美发行,引起关注和歌迷的好评,登上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第3名,在许多国家的专辑排行榜上也挤入前十名。
乐团于2012年11月7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纪念碑球场开启了怪兽巡回演唱会,并在圣地亚哥、亚松森、阿雷格里港、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加开了六个南美洲场次,一直排到11月18日。澳大利亚行程开始于2013年2月28日,并邀请了克鲁小丑、瘦李奇担任嘉宾。六月至八月期间,乐团在欧洲和加拿大进行了大量的巡演,然后在十月份进行了日本巡演。
成立40周年、摇滚名人堂与国际合作(2013年-2015年)
2013年8月15日,有消息称接吻乐团购买了室内美式橄榄球联盟扩展专营权的一部分,于201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安那翰的本田中心开始比赛。吉恩·西蒙斯、保罗·史丹利和经理麦吉联合拥有这支球队,称为洛杉矶之吻。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都是室内美式橄榄球联盟的球迷[147]。
2014年3月17日,接吻乐团宣布与威豹乐队合作。吉恩·西蒙斯在南美洲与乔·埃利奥特巡演后,两人谈到了他们的乐团合作。2014年6月23日至8月31日,两支乐团在42个城市巡回演出,每张门票的收益都捐给非营利组织伤兵援助计划等军事慈善机构[148]。在乐团41年的历史中,接吻乐团首次出现在2014年4月10日(第1206期)的《滚石》杂志封面上。2014年4月10日,接吻乐团入选了摇滚名人堂。 虽然乐团没有在典礼上表演,但最初的四名创团成员(吉恩·西蒙斯、保罗·史丹利、艾斯·弗利和彼得·克里斯)都出席了布鲁克林区的第29届年度仪式上,接受他们的乐坛荣誉[149][150]。
2015年1月28日,接吻乐团与日本女性偶像团体桃色幸运草Z合作发行了单曲〈在梦之浮世盛开吧〉,这是接吻乐团第一次与另一位音乐人合作发行唱片[151]。在日本,它发行了桃色幸运草Z版和接吻乐团版两个版本[152][153]。在合作之前,接吻乐团的成员观看了桃色幸运草Z的演唱会影片,后来在采访中评论道:“壮观的表演!伟大的编舞!我们以前从未听过这种音乐。这是两种世界的碰撞,做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用音乐的力量震撼世界”[154]。
2015年9月15日,美国唱片业协会宣布接吻乐团在该协会63年的历史中,获得的金唱片数量超过所有的美国乐团,共有30张金唱片奖(包括1978年的四张乐团成员的个人专辑)。美国唱片业协会首席执行长兼董事长凯里·谢尔曼评论道:“对于一支老牌乐团来说,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四十年后,乐团仍在摇滚。祝福接吻乐团在他们的金唱片里程碑中继续取得成功”[155]。
在2016年,接吻乐团宣布了一个夏季巡回演唱会,命名为自由摇滚之旅,以不常去的城市和更小的场地为主。巡演在整个夏季进行,并邀请迦勒·约翰逊和雏菊之死暖场[156]。2016年12月13日,接吻乐团在《美国好声音》第11季冠军赛结尾演出。
关于接吻乐团是否会录制另一张专辑也有相互矛盾的报导。吉恩·西蒙斯在采访中表示肯定,并表示他有为新专辑创作了歌曲。然而保罗·史丹利和托米·赛耶却对此表示异议,并透露他们无法承诺会推出新作,而且乐团可以在没有新歌的情况下继续前进[157][158]。2016年,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在美国喜剧电影《恼爸偏头痛》中客串饰演自己,并在片中表演接吻乐团的歌曲[159]。
最后巡演(2016-2023年)
解散后与虚拟乐团(2023年-至今)
音乐风格
接吻乐团通常被归类为硬式摇滚、惊悚摇滚[160]和重金属音乐[161][162][163][164][165][166]。他们70年代的大部分录音室专辑,特别是1974年至1977年发行的前六张以及1982年的《暗夜生物》,都以硬式摇滚或传统重金属风格为特色。1979年的《王朝》和1980年的《卸下面具》则以更多的迪斯可音乐和流行摇滚为特色,而1981年《昔日的音乐》则具有前卫摇滚的特征。1983年,乐团从《舔个够》开始素颜、抛弃了招牌妆容,在他们的声音和视觉形像中融入华丽金属元素[167][168]。后来,到了90年代初期,他们的音乐方向越来越厚重,并放弃了华丽金属的主流音色[169]。90年代中期,乐团新歌又回到成军之初的音乐风格[165]。
他们的音乐被描述为“在商业性上有力的融合了流行歌曲,拳头猛击般的硬式摇滚,由响亮吉他、甜腻旋律、清晰弦乐、动人的流行记忆点和抒情歌组成,这是一种招牌音色,为体育场摇滚和具有流行特色的金属乐奠定了基础,并在80年代后期主导了摇滚乐发展”[165]。1973年,《滚石》杂志首次评论接吻乐团时,将他们描述为“美国版的黑色安息日”[170]。《滚石》杂志在对《炙热阎狱》的评论中指出,“用双吉他敲击可爱的即兴重复段,贝斯和鼓很可靠的撑起低音部分,接吻乐团发出了一种迷惑人心、控制狂、雷鸣般的歇斯底里”[171]。与此同时,《摇滚音乐》杂志的班宁顿·布朗说:“由于其成员的诡异、如同歌舞伎般的妆容,镶满铆钉的黑皮衣和致命的舞台火力——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字——接吻乐团在1974年代表了最极端的摇滚乐”[172]。
影响
接吻乐团受到埃利斯·库珀和纽约玩偶的强烈影响[173],以及猫王、滚石乐队和何许人。吉恩·西蒙斯则表示“他们的音乐灵魂来自英格兰”[174],披头士乐团、特别是庭中鸟三位吉他手吉米·佩奇(后来组成齐柏林飞船)、艾瑞克·克莱普顿和杰夫·贝克之间的三重奏是他称颂的英国音乐团体之一。吉恩·西蒙斯表示:“我们有那么多英式乐句,如果不是英国乐坛的影响力,这里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彻夜摇滚〉其实是史莱德乐团〈我们现在都疯了〉的私生子”[174]。在他的自传《接吻和化妆》中,吉恩·西蒙斯针对史莱德乐团表示:“我们喜欢他们与人群互动的方式、他们写歌的方式...我们想要跟他们同样的能量,同样不可抗拒的坦率”[175]。
接吻乐团自己也成为许多著名音乐人和乐团的启蒙或典范,特别是日本摇滚/重金属乐团X JAPAN,他们是接吻乐团最著名的名人歌迷之一。其他受影响的还包括妖怪乐团、塔肯乐团、枪与玫瑰、克鲁小丑、铁娘子、潘特拉、毒药乐队、史奇洛、滑结乐团、范海伦、黑纱新娘、金属制品、麦加帝斯、炭疽乐团、珍珠果酱乐团、九寸钉乐团、声音花园[176]。
巡回演唱会的旧规则也被接吻乐团所改变,他们设计的舞台建立了独特性。巡回规模变得更大,运载了更多的工作人员和设备,包括机组、服装,音响、灯光和烟火装备,这些物品都需要更多的货车运输,总成本增加数百万美元。接吻乐团还创新了演唱会周边商品,使销售额大幅扩张,向演唱会观众销售商品的金额,对填补演唱会成本的开支有很大助益,更为乐团带来了利润,并且能在不依赖收音机的情况下,让他们具有更多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其他的乐团纷纷效仿接吻乐团,也透过在演唱会现场销售他们自己的周边商品,这种做法在80年代变成是必要的,而且音乐界也开始愿意提高巡演的成本[173][177]。
招牌妆容设计
保罗·史丹利在1996年承认:“我们总要历经一番折磨才能完美的将招牌妆画到脸上。我被黑色眼妆弄瞎好几次,我记得发生了好多次......一开始,白色颜料是用可以在随便一家药房买到的氧化锌乳霜,当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麻,只是想把整张脸涂成白色,所以就把超多的氧化锌拍打涂抹在脸上,最后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研发出专属的‘小丑白’。Stein's和蜜丝佛陀制造的最好用。......一开始,黑色是用媚比琳防水眼线笔画的,但它会龟裂,因为它只能用来在眼睛周围划线,想画成一个大星星就不行了,现在我们改用黑色的油脂棒,这是一种更持久的颜料,彼得·克里斯和艾斯·弗利涂的银色是Stein's制造的,而且它还有金属金或金属银......有一次气温太高,导致我们出了问题,我记得那次表演的现场超级热、超级潮湿,脸妆就像下雨似的奔流,我们只能趁在歌曲之间的空档,跑到舞台旁边抹上更多的小丑白!”[178]
马可·圣约翰和布鲁斯·库利克是在乐团素颜时期才加入的,所以他们两人没有化过招牌妆。这些招牌化妆设计已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注册版权,两位在籍的创始成员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持有“星之子”、“恶魔”、“猫人”、“狐狸”、“安卡勇士”的所有权和许可权。“太空人”的化妆设计版权则由艾斯·弗利持有,租赁给吉恩·西蒙斯和保罗·史丹利使用。
成员列表
- 参见主条目:接吻乐团成员列表
解散前的成员
|
离任成员
|
获奖与提名
- 参见主条目:接吻乐团获奖与提名列表
作品
- 参见主条目:接吻乐团作品列表
录音室专辑
现场专辑
|
精选辑
套装盒组
影像作品
|
参见
参考来源
- ^ Reporter, The Age. Gene Simmons shows his Family Jewels. 世纪报. December 11, 2007 [May 1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4).
- ^ Christopher, Michael. Rock Music Menu: Kiss hits new milestone in albums sold. Delaware County Daily Times. September 17, 2015 [May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 ^ RIAA Top Selling Artists. [June 13,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 ^ Kiss.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13 [201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 ^ It's Official: KISS To Launch Farewell Tour, 'End Of The Road'. Blabbermouth.net. S2018-09-19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 ^ GENE SIMMONS Says KISS's 'End Of The Road' Tour Could Last More Than Three Years. Blabbermouth. 2018-11-12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 ^ KISS To Launch Three Year Tour In January 2019, Says GENE SIMMONS. Blabbermouth. 2018-06-04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2).
- ^ Kielty, Martin. Kiss Reveal 75 New 2020 'End of the Road' Tour Dates.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9-11-03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 ^ PAUL STANLEY On Why 'End Of The Road' Is KISS's Final Tour: 'It's Just Not Possible To Continue Doing This The Way We Do It'. Blabbermouth.net. 2020-01-05 [202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 ^ Graff, Gary. Paul Stanley Reveals New Plans for the End of Kiss' Farewell Tour.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21-10-06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英语).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p. 14.
- ^ Gill, Focus, pp. 68–71.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20–21.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33, 57–58.
- ^ Artist bio: Ace Frehley. Kayos Productions. [January 6,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吉恩·西蒙斯. Exposed (VHS). Mercury Records. 1987.
- ^ Van Luling, Todd. Paul Stanley Shares Stories You Didn’t Know About KISS. The Huffington Post. [22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 ^ Gebert and McAdams, Kiss & Tell, pp. 41, 42.
- ^ Apfelbaum, Sue. Iconic New York Music Logos Explained – KISS. Red Bull Music Academy: 12. April 29, 2013 [June 1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Article also hosted by Sue Apfelbaum he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immons, Gene (2001). Kiss and Make-up. Crown. ISBN 0-609-60855-X. p. 119
- ^ Snopes.com. Snopes.com. [October 11, 2011].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145–146.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7.
- ^ Kiss Chronology. kissonline.com. [June 22,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 ^ Kissology Volume One: 1974–1977 (DVD). VH1 Classic. October 31, 2006.
- ^ Gill, Focus, pp. 140–141.
- ^ Prato, Greg. Review Dressed to Kill. AllMusic. [January 6, 2010].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62–64.
- ^ Young, Charles. Kiss: The Pagan Beasties of Teenage Rock. Rolling Stone. April 7, 1977 [August 26,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 ^ Prato, Greg. Review Alive!. AllMusic. [January 6, 2010].
- ^ Gill, Focus, pp. 169–172.
- ^ Mark Voger. Criss eager to meet television idol Zacherley. Asbury Park Press. October 22, 2006: 6E.
- ^ Manowar truck to make its debut in Austria this weekend. Austria Today. September 8, 2006.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65–66.
- ^ 小松成美 2010,第78页
- ^ Howard the Duck 1-32 + Extras - First KISS in Comics. Worthpoint.com. July 14, 2010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3) (日语).
- ^ Gill, Focus, pp. 272–273.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162.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88–89.
- ^ Gill, Focus, p. 271.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92.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94.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95.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91–92.
- ^ Gill, Focus, pp. 346–347.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102–105.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98.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 100.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170–171.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p. 97–98.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150–151.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109.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101–102.
- ^ KISS Legend Ace Frehley - 'Wikipedia: Fact or Fiction?' (Part 2). [2018-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113.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 102.
- ^ Gill, Focus, p. 460.
- ^ Gill, Focus, pp. 462–463.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117.
- ^ Simmons, Kiss and Make-up, p. 186.
- ^ Gill, Focus, p. 514.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243–244.
- ^ Prato, Greg. The Guitarist Who Turned Down KISS, Aerosmith & New York Dolls. alternativenation.net. [March 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 ^ Nikas, Sakis; Dolas, Yannis. Interviews - Doug Aldrich. rockpages.gr. [April 2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 ^ Richie Sambora - Kiss Reject, Pop Rock Hero. guitar.com. [April 2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1日).
- ^ Ochoa, Hugh. Yngwie Malmsteen Interview: Strats, Shreds and Sweeps. guitarinternational.com. [April 2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2).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255–256.
- ^ Saulnier, Jason. Bruce Kulick Interview. Music Legends. March 14, 2011 [May 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1).
- ^ Gill, Focus, pp. 493–495.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p. 118–120.
- ^ 71.0 71.1 Simmons, Kiss and Make-up, p. 187.
- ^ 72.0 72.1 72.2 Simmons, Gene (2001). KISS AND MAKE-UP. Arrow Books. ISBN 978-0-09-943614-0 (Page 187 lines 17-18)
- ^ 73.0 73.1 73.2 Simmons, Gene (2001). KISS AND MAKE-UP. Arrow Books. ISBN 978-0-09-943614-0 (Page 192 lines 3-4)
- ^ 74.0 74.1 Leaf, David; Sharp, Ken. Kiss: Behind the Mask: the Official Authorized Biography. Warner Books. 2003: 103. ISBN 0-446-53073-5.
- ^ Leaf, David; Sharp, Ken. Kiss: Behind the Mask: the Official Authorized Biography. Warner Books. 2003. passim. ISBN 0-446-53073-5.
- ^ Pore-Lee-Dunn Productions. Interview With Gene Simmons. Classicbands.com. [August 2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6).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289.
- ^ Lendt, Kiss and Sell, p. 294.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p. 139–140.
- ^ 80.0 80.1 Singles Chart Action. The Kiss FAQ. [July 30,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7).
- ^ Lendt, Kiss and Sell, pp. 311–312.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 360–363.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 107.
- ^ Eric Carr, 41, Is Dead; Rock Band's Drummer.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6, 1991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7).
- ^ Guitar Center's Hollywood Rockwalk. Rockwalk.com. [October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8).
- ^ 86.0 86.1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108–110.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17.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p. 403–404.
- ^ Grammy Flashback 1996. MTV. [July 30,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2-22).
- ^ 90.0 90.1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24.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25.
- ^ Kiss is top concert draw of 1996. USA Today. December 30, 1996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 ^ Caulfield, Keith. Michael Buble Beats Kiss On Billboard 200. Billboard. October 14, 2009 [December 23,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 ^ 41st annual Grammy nominees and winners. CNN. [July 30,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8).
- ^ Leaf and Sharp, Behind the Mask, p. 112, 115.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45.
- ^ Fighting Spirit Magazine – Article. Fightingspiritmagazine.co.uk. [October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 ^ Rosen, Craig. Kiss 'Farewell' Tour Dates Announced. Yahoo! Music. February 14, 2000 [July 30,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7).
- ^ Peter Criss Destroys Drum Kit. Youtube.com. October 7, 2000 [October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 Rosen, Craig. Peter Criss Leaves Kiss, Eric Singer Steps In. Yahoo! Music. January 31, 2001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4).
- ^ Kiss Introduce Their Latest Merchandising Endeavor: The Kiss Kasket. NYRock. [July 30,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0).
- ^ "Dimebag" Darrell Was Buried In A Kiss Kasket With Eddie Van Halen’s Bumblebee Guitar. FeelNumb.com.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0).
- ^ Kiss Honored At Heroes Award Event To Benefit N.Y.C. Rescuers' Families.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6).
- ^ The Official Site of the GRAMMY Awards.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 ^ Terry Gross interview with Gene Simmons. Internet Archive. [August 13, 2009].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69.
- ^ About Tommy Thayer. [January 2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2).
- ^ Gooch and Suhs, Kiss Alive Forever, p. 270.
- ^ (July 25, 2003). Infoplease. Retrieved April 17, 2006.
- ^ YouTube – Broadcast Yourself.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1).
- ^ KissOnline Presale and Ticket Package Details. [January 2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2003 Top 20 Concert Tou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foplease. Retrieved April 17, 2006.
- ^ Peter Criss - The Official Site. petercriss.net. March 2, 2004 [April 17,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11).
- ^ Prato, Greg. Kiss Keeps Rocking With Live DVD. Billboard. November 8, 2005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 ^ Kiss frontman needs more hip surgery. The Rock Radio. December 14, 2005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Paul Stanley Hospitalized Prior To California Gig; Kiss Performs As Three-Piece. Blabbermouth.net. July 28, 2007 [July 2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 ^ Cohen, Jonathan. VH1 Rock Honors To Salute Kiss, Queen. Billboard. April 6, 2006 [April 1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 ^ Kiss fans protest Rock Hall of Fame snub. August 6, 2006 [August 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18).
- ^ Kiss Members To Be Inducted Into LONG ISLAND MUSIC HALL OF FAME. Blabbermouth.net. April 22, 2006 [April 23,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 ^ Kiss To Continue Raiding Vaults For DVD Series. Billboard. November 16, 2006 [December 7,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 ^ American video certifications – Kiss – Kissology Volume 1.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英语).
- ^ American video certifications – Kiss – Kissology Volume 2.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英语).
- ^ American video certifications – Kiss – Kissology Volume 3.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英语).
- ^ Prato, Greg. Ex-Kiss guitarist Mark St. John dies. ABC News. April 8, 2007 [April 9,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6).
- ^ 125.0 125.1 > News >. Kissonline. Com.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7).
- ^ KISS To Play Peru For First Time In April.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3, 200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 ^ KISS To Play Venezuela For First Time.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7, 200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 ^ Kissonline.com. Kissonline.com. [October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 ^ Montgomery, James. Adam Lambert Gets Glammed Up With Kiss. MTV. May 20, 2009 [October 17,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8).
- ^ > News > Pre-Order Sonic Boom Now!. Kissonline. Com. September 1, 2009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1).
- ^ Kiss to release new album at Wal-Mart, Sam's: Album will only be available through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Associated Press. August 17, 2009 [August 17,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8).
- ^ Appleford, Steve. Kiss 'Born Again' With Walmart's 'Sonic Boom': Band Talks New LP. Rolling Stone. August 17, 200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0).
- ^ Kreps, Daniel. Kiss "Days From Finishing" New Album, Walmart Deal In the Works. Rolling Stone. June 22, 200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2).
- ^ Eminem to headline New Orleans' Voodoo Experience | News. Nme.Com. June 30, 2009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3).
- ^ Sterdan, Darryl. Kiss by the numbers. Winnipeg Sun. November 10, 2009 [November 1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 ^ 136.0 136.1 KISS: Basic Tracks For Five New Songs Laid Down. Blabbermouth.net. April 18, 2011 [April 1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2).
- ^ Kiss Going Retro for 'Monster' Recording Sessions. Ultimate Classic Rock. [November 1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 ^ Online, KISS. KISS Online :: News. www.kissonline.com.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Themusiccycle.com. Themusiccycle.com. April 4, 2011 [October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4月8日).
- ^ KISS' new album is a "Monster!. Kissonline.com. [November 1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2).
- ^ Monster Mini Golf presents Kiss. monsterminigolf.com. [April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 ^ ももクロ vs KISS、大型コラボの"キーマン"が明かす制作秘話を独占公開. BARKS.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0) (日语).
- ^ ももクロ、初のAKB超え タレントパワーランキング. Nihon Keizai Shimbun. 24 June 2013 [26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7) (日语).
- ^ タレントパワーランキング トップ100. Nikkei Entertainment (Nikkei BP). 2013-05-04, (June, 2013): 48–49 (日语).
- ^ タレントパワーランキング トップ100. Nikkei Entertainment (Nikkei BP). 2014-05-02, (June, 2014) (日语).
- ^ タレントパワーランキング トップ100. Nikkei Entertainment (Nikkei BP). 2015-05-02, (June, 2015) (日语).
- ^ Arena Football League, KISS Bring Pro Football Back to Los Angeles. 室内美式橄榄球联盟. August 15, 2013 [August 15,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9日).
- ^ Elavsky, Cindy. Celebrity Extra. King Features. March 22, 2014 [June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rockhall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Kiss founders set aside feud to take stage at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ion. nydailynews.com.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ark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Momoiro Clover Z are teaming up with KISS!. SBS PopAsia. 2014-11-1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 ^ Momoiro Clover Z vs. KISS, collaborative single in effect. Barks. 2014-11-19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 ^ 2015/01/19 21:54. Momoiro Clover Z Official Ustream. [January 19,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 KISS - AMERICA'S #1 GOLD RECORD AWARD WINNING GROUP OF ALL TIME. RIAA. September 15, 2015 [September 21,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 ^ bravewords.com. KISS - Freedom To Rock Tour Commercial.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 ^ Gene Simmons Vows Kiss Will Make Another Album.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 ^ Kiss New Album To Be Recorded In 2016? Paul Stanley Feels Band Can Move Forward Without New Music!. 8 March 2016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 Online, KISS. KISS Online :: News. www.kissonline.com.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1).
- ^ "Kiss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lling Stone. Retrieved September 22, 2017
- ^ KISS To Close Out Download Festival 2015; Three More Names Announced. Rock Sound.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2).
- ^ Kerekes & Slater 1995,第153页.
- ^ Lefcowitz & Preiss 1997.
- ^ KISS - Profile of Theatrical Hard Rock Band KISS. 80music.about.com.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 ^ 165.0 165.1 165.2 Thomas, Stephen. ((( Kiss > Biography))). allmusic. [July 28, 2010].
- ^ Heavy Metal Hall of Fame – Kiss. metal-reviews.com. [January 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4).
- ^ Steveson, Jane. Canoe – Jam! Music - Pop Encyclopedia - KISS, but no tell. JAM!. [April 1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2, 2012).
- ^ Crocker 1993, pg. 8, "In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ies, glam-metal rockers like Queen, Sweet, T. Rex, Slade, and later, KISS, would keep the world safe for flamboyant clothes and makeup, androgyny, bizarre theatrics and powerful riffing."
- ^ Franck, John. allmusic (Revenge - Review). AllMusic. [May 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 ^ Article - Kiss - New Years 1973 Review - KissFAQ-Wiki. Kissfaq.com.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 ^ Article - Kiss - Hotter Than Hell RS Review - KissFAQ-Wiki. Kissfaq.com. January 23, 2009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 ^ Article - Kiss - Hotter Than Hell 2 - KissFAQ-Wiki. Kissfaq.com. January 23, 2009 [Jul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 ^ 173.0 173.1 Konow, David. Bang Your Head: The Rise and Fall of Heavy Metal. Crown/Archetype. 2009: 48 [2018-04-03]. ISBN 97803075656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 ^ 174.0 174.1 Kiss Founder Gene Simmons Says Band’s ‘Heart and Soul Lies in England’. Ultimate Classic Rock. September 22, 2017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 ^ Simmons, Gene. Kiss and Make-up. Three Rivers Press. 2002: 85. ISBN 0-609-81002-2.
- ^ Leaf & Sharp 2004, s. 172–173.
- ^ Van Buskirk, Eliot. Music Won't Feed The Band – But Merch Might. Wired. February 23, 2010 [May 2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 ^ Kitts, Jeff: 'Kiss 'N' Makeup', Guitar World, September 1996, p73
参考书目
- Criss, Lydia (2006). Sealed with a Kiss. Lydia Criss Publishing. ISBN 0-9786558-0-X.
- Galbraith, Richard (2009). Richard Galbraith Photography Presents KISS. Richard Galbraith. ISBN 0-5780307-7-2.
- Gebert, Gordon G.G. and McAdams, Bob (1997). Kiss & Tell. Pitbull Publishing LLC. ISBN 0-9658794-0-2.
- Gebert, Gordon G.G. (1999). Kiss & Tell More!. Pitbull Publishing LLC. ISBN 0-9658794-1-0.
- Gill, Julian. The Kiss Album Focus, Volume 1 (3rd Edition). Xlibris Corporation. 2005. ISBN 1-4134-8547-2.
- Gill, Julian (2005). The Kiss Album Focus, Volume 2 (3rd Edition). Xlibris Corporation. ISBN 1-59926-358-0.[自述来源]
- Gill, Julian (2006). The Kiss Album Focus, Volume 3 (3rd Edition). Booksurge Publishing. ISBN 0-9722253-5-8.
- Gill, Julian (2005). The Kiss & Related Recordings Focus: Music! the Songs, the Demo, the Lyrics And Stories!. Xlibris Corporation. ISBN 1-59926-360-2.[自述来源]
- Gooch, Curt; Suhs, Jeff. Kiss Alive Forever: The Complete Touring History. New York: Billboard Books. 2002. ISBN 0-8230-8322-5.
- Leaf, David; Sharp, Ken. Kiss: Behind the Mask: The Official Authorized Biography. New York: Warner Books. 2003. ISBN 0-446-53073-5.
- Lendt, C.K. Kiss and Sell: The Making of a Supergroup. New York: Billboard Books. 1997. ISBN 0-8230-7551-6.
- Moore, Wendy (2004). Into the Void... With Ace Frehley. Pitbull Publishing LLC. ISBN 0-9658794-4-5.
- Prato, Greg (2011). The Eric Carr Story. Createspace. ISBN 0-5780742-4-9.
- Sherman, Dale (1997). Black Diamond: The Unauthorized Biography of Kiss. Collectors Guide Publishing Inc. ISBN 1-896522-35-1.
- Simmons, Gene. Kiss and Make-Up. New York: Crown. 2001. ISBN 0-609-60855-X.
- Simmons, Gene, Paul Stanley, and Waring Abbott (2002). Kiss: The Early Years. Three Rivers Press. ISBN 0-609-81028-6.
- Tomarkin, Peggy (1980). Kiss: The Real Story, Authorized. Delacorte Press. ISBN 0-440-04834-6.
- Lefcowitz, Eric; Preiss, Byron. The Rhino History of Rock 'n Roll the 70s. Pocket Books. 1997. ISBN 9780671011758.
- Kerekes, David; Slater, David. Critical Vision: Random Essays & Tracts Concerning Sex, Religion, Death. Critical Vision. 1995. ISBN 9780952328803.
- (繁体中文)小松成美. YOSHIKI/佳樹. 台湾角川. 2010. ISBN 978-9-86-237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