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曾属典范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典范条目 |
赫伯特·冯·卡拉扬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这个条目会被重写。
优良条目评选
-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
- 赫伯特·冯·卡拉扬(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分类:演奏家及作曲家,纪念卡拉扬诞辰一百周年,准备再加补充挑战特色条目。--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2日 (五) 17:00 (UTC)dgg32
- (+)支持--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8年2月22日 (五) 17:41 (UTC)
- (+)支持—Pagan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05:56 (UTC)
- (+)支持──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14:12 (UTC)dgg32
- (+)支持—洋洋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04:19 (UTC)
- (!)意见—“他先是被命为赫里伯特·里特(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拜托。Ritter是德语的骑士好不好,赫里伯特·冯·卡拉扬骑士。看到这里我都要吐血了。-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2:34 (UTC)
- 那请问卡拉扬的全名是不是该叫做“卡拉扬的赫伯特”?舒马赫是不是该译成“制鞋佬”?施瓦辛格是不是该译成“黑蛋”?施瓦兹科普夫是不是该译成“黑头”?魏因伽特纳是不是“酒园丁”?我的物理教授该叫“制轮工人”,我该叫我植物学教授“国王”女士,还有教细胞生物的教授“棒子”先生。最绝的就是,前总理科尔是不是该叫做“大白菜”或是“瞎扯”?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3:48 (UTC)dgg32
- (:)回应-我想说的是,Ritter是头衔,不是姓名的一部分。卡拉扬、舒马赫、施瓦辛格、施瓦兹科普夫、魏因伽特纳、科尼希、科尔那都是姓。就像我,Erzherzog是头衔,Otto Eduard是名,Zöuschburg是姓,我叫奥托·爱德华·冯·邹氏堡大公,而不是艾尔茨赫佐格·奥托·爱德华·冯·邹氏堡。懂了?-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4:35 (UTC)
- 哦。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那“Ritter”是父母给卡拉扬起的,应该不是头衔(头衔是上头才能封的),而是姓名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就音译了。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5:11 (UTC)dgg32
- (+)支持,(!)意见,Ritter是否为世袭头衔?—bstle2 2008年2月26日 (二) 19:55 (UTC)
- 头衔应该位于名字之前,但这里的Ritter是夹在Heribert和von Karajan之间,不是头衔。而且也未见她的父亲和兄弟,还有他本人的两位女儿有这个Ritter。我也没听说过德奥有Ritter这个头衔(本人孤陋寡闻可能以至于此),也从没听说过卡拉扬有Ritter封号(看过的三本传记都没有此说)。加上卡拉扬改名后Ritter就不见了。更加说明这Ritter不是头衔。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0:04 (UTC)dgg32
- (:)回应-头衔一般放在“冯”的前面,比如:Alfred Graf von Schlieffen(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伯爵)。而称的上Erzherzog的德奥人,都姓哈布斯堡,所以就把Erzherzog放在名前,如Erzherzog Otto Ludwig、Erzherzog Franz Ferdinand。这位赫里伯特·冯·卡拉扬,不是指挥家卡拉扬。前面说了卡拉扬家族被封为男爵,他家族的成员出生便拥有骑士称号很正常,就像哈布斯堡家族一出生就是Erzherzog。Ritter是一个贵族头衔,参考de:Ritter,他的跨语言链接,英文是en:Knight。-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2:19 (UTC)
- (:)回应—Ritter 确实是头衔。你只要看看德文Wikipedia里面关于Ritter的文章就会知道了。假如你google一下ritter von,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带有这个头衔。英文Wikipedia "born as 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 是从Osborne著作Herbert Von Karajan: A Life in Music抄来的。你可以在google books看看书中p.851的内容,清楚说明这是一种"aristocratic"衔头,之后因为德国的政治紧张,所以改名去掉了贵族的衔头,甚至把von也去掉了。已更改。—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3:54 (UTC)
- (+)支持—小为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09:34 (UTC)
- (+)支持,该条目比英语和德语维基中都写的更丰富,希望优良条目里能够多点这样的人物志,而不是只关注那些流行音乐人。—冰热海风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05:04 (UTC)
- (+)支持,--Timothy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2:19 (UTC)
- (+)支持--ニャン ワン〒 2008年2月29日 (五) 04:38 (UTC)
-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08年2月29日 (五) 07:56 (UTC)
- (!)意见—非常欣赏作者的努力,但觉得文章有点过于冗长,比较像一篇传记多于一篇百科全书的条目,很多不必要的引述,而且部分描述带有主观成分,仍然有待修改。例子:在德文以Sie来互相称呼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文中却以此为例子显卡拉扬家教很严。也有不少形容词我觉得比较主观。—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4:12 (UTC)
卡拉扬在东亚,尤其是日本,引起的极大崇拜感,是一个值得写进去的问题。
相应的,卡拉扬80年代末访华,也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知原作者愿意写进去与否。--rogerius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2:06 (UTC)
(:)回应--对这两个国家的访问,文中已写到,请Rogerius细看。但是并没有详细的将其六次访日都写到。不是不可以写很多,只怕被人说“以地域为中心”,“为什么不写访印,访菲律宾?”。dgg32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6:22 (UTC)dgg32
Das Wunder Karajan
文中的Das Wunder Karajan的正确意思应为“卡拉扬奇迹”,而不是“神奇的卡拉扬”。
所谓神奇的卡拉扬,德语应该是der wunderbare Karajan.
Das Wunder与Karajan构成同位语。如果整个短语用来指人,其义仍为“卡拉扬奇迹”,只不过意思是:这个奇迹本身就是卡拉扬。
当然,文中的理解也不错,但为了追求更精确的意思,还是应该最大限度符合原文
另外,谢谢回复上一个话题。我不认为将访日和访华写得详细一点是违反地域均衡的原则。因为毕竟卡拉扬的访日和访华,其意义与访印、访菲律宾是不同的。这一点可以得到多方印证,也包括随团出访的团员自身的印象。例如有一位低音提琴演奏员Witt,在其回忆录性质的广播节目中,有生动的描述。--rogerius (留言) 2008年3月27日 (四) 17:58 (UTC)
(:)回应:这个短语的翻译,其实也不算完全是我的独创,这可追溯到那部记述富特文格勒战后受审的电影,里面也提及这个短语,只不过是用英文,还有不是Das Wunder Karajan而是The Wonder K。而字幕则将之写成神奇的K。Rogerius所说的其实我早先也考虑过,但找不到更好的Alternative,而且神奇的卡拉扬也不错,所以就这样了。dgg32 (留言) 2008年3月31日 (一) 07:22 (UTC)dgg32
(:)回应:我估计你看的那个电影的字幕也是错译的。即使英文The Wonder也是解作奇迹,奇妙的应该是The Wonderful。请接纳一下别人意见吧!—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4:17 (UTC)
(:)回应:有一些名称的翻译,生套会显得非常没有中文味,,就像外国人写的中文,例如The Starving of Sudan,译成苏丹的饥饿,字面上对了,但不像中文,译成饥饿的苏丹,却是文意两全,这也是目前中文维基的译法。所以我还是趋向于神奇的卡拉扬而不是卡拉扬奇迹。dgg32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54 (UTC)dgg32
特色条目重审
赫伯特·冯·卡拉扬(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音乐,提名人:7(留言) 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 投票期: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至 2015年3月10日 (二) 17:23 (UTC)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7年前入选的特色条目,现在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1、来源或脚注不足,许多段落没有足够来源(或脚注);2、同样是音乐作品或出版物,大部分有书名号,但又有部分没有,如奥赛罗、四季、纽伦堡的名歌手、南德意志报等;3、“1979年10[59][60],(11月[61]?)”这个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4、很多不必要的重复链接(以地名、人名和作品名最常见);5、“经典录音及唱片编号”章节入选标准不明,并且和首段的“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一样可能会有POV的问题;5、正文汉语文句中存在英语半角标点;6、这个地方刚读到吓了我一大跳:“数年之后,两兄弟结婚,乔治返回维也纳并于1813年逝世。他的一个儿子名为希奥多·冯·卡拉扬,是一位在历史学,语言学和政治方面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和格林兄弟是好朋友,而且还在那个欧洲的多事之秋—1848年参加过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另外,这位教授有着良好的色情鉴赏力。”由于没有来源可以看,所以我还没弄明白后面一个加粗的他到底是谁,也不知道1848年是怎么个多事之秋,这年参加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到底需要冒什么样的风险,同时这位教授又到底是谁;这一自然段后连续两个自然段开头的那个“而”字不知道究竟起什么作用。7、第90号脚注居然是“此处所提及的录音参考自http://www.karajan.org/和http://www.amazon.de/”?第76号脚注“《指挥家与总裁》 207, 208页”这个是谁写的,哪年的,哪里出版的等等都无从知晓,下面的书目中也没有列出;语言标签时有时无;100号脚注参考文献网址裸露等。--7(留言) 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 0支持,1反对,撤销。--219.129.201.88(留言) 2015年3月11日 (三) 00:11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赫伯特·冯·卡拉扬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onyclassical.com/artists/karajan/bio.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31083443/http://www.sonyclassical.com/artists/karajan/bio.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赫伯特·冯·卡拉扬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bbs.downcd.com/classic/0582509311156857.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14112109/http://bbs.downcd.com/classic/0582509311156857.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