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C2873293821/沙盒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一部分

斯摩棱斯克战役
日期1941年7月6日–1941年8月5日
地点
结果 纳粹德国获胜
参战方
纳粹德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费多尔·冯·博克
海因茨·古德里安
赫尔曼·霍特
阿道夫·施特劳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京特·冯·克鲁格
阿尔伯特·凯瑟琳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费奥多尔·库兹涅佐夫
安德烈·叶廖缅科
兵力
581,600人[1]
700辆坦克
伤亡与损失
45,000伤亡 280,000人被俘
50,000人伤亡[2]
损失所有坦克

斯摩棱斯克战役(德语:Kesselschlacht bei Smolensk,斯摩棱斯克包围战;俄语:Смолен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Smolenskaya strategicheskaya oboronitelnaya operatsiya,斯摩棱斯克战略防御行动)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属下的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的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及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的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苏联红军的由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指挥的西方方面军、由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库兹涅佐夫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及由安德烈·叶廖缅科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场大型包围战,战役中苏军第16、第19及第20集团军被包围在斯摩棱斯克以南,但第19集团军之主力却逃出了包围圈,结果大部分苏军冲破了包围,阿道夫·希特勒声称数场包围战的结果已代表苏联已经战败,及集中力量从经济上摧毁苏联。

背景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于6月26日攻占明斯克,将第3、10集团军主力和第4集团军一部包围,重创第4、13集团军。与此同时,第24摩托化军向东继续前进,于28日攻占博布鲁伊斯科。但德国第2、9集团军被苏军在明斯克地区,只有第2、3装甲集群得以向前。

第3装甲集群的第57摩托化军在7月4日于齐斯纳西北渡过别列津纳河,但是未能扩大桥头堡;第7装甲师于攻占勒佩尔,但由于道路不佳停止了前进。[3]在南侧,经过激战,德军于7月2日攻占鲍里索夫并夺得别列津纳河畔的桥梁,但是苏军摧毁了前往第聂伯河的桥梁,第2装甲集群推进缓慢。[4]7月6日,苏军第5、7机械化军对德军在先诺附近的防线发起进攻,但是损失惨重。7日,第3装甲集群越过乌拉河,并于9日占领维捷布斯克。第2装甲集群推进至第聂伯河西岸。

战役过程

第1阶段:德军越过第聂伯河和苏联的反击

第2装甲集群的进展

7月10日,第47摩托化军、第46摩托化军、第24摩托化军依次从科佩西什克洛夫贝霍夫渡河。次日,德军成功建立3个桥头堡。第47摩托化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第46摩托化军向波奇诺克方向,第24摩托化军向罗斯拉夫尔方向前进,而莫吉廖夫被绕过了。[5]第47摩托化军于14日攻占奥尔沙和格拉斯尼,15日就逼近斯摩棱斯克。在经历了3天的战斗后,第29摩托化师突破苏第129、152步兵师的防线,占领斯摩棱斯克,但是损失惨重,无力向东封锁包围圈。第46摩托化军于14日攻占戈尔基,15日占领索日河畔的姆斯齐斯拉夫并继续向东,于19日攻占叶利尼亚[6]第24摩托化军从14日从桥头堡达成突破,次日,第3装甲师攻占乔瑟,包围了莫吉廖夫;第4装甲师攻占斯拉夫哥罗德。苏军约12个师被包围在莫吉廖夫,包括第26和第28装甲师。[7]

但是,在13日,苏第21集团军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发动了反击。13日,苏军收复罗加乔夫日洛宾,其中第232步兵师前进了近80公里并攻占格卢斯基。但是苏军很快被德军第2集团军的第53军阻击,并且在一周之内,德军重新攻占罗加乔夫和日罗宾。[8]

第3装甲集群的进展

第3装甲集群的进攻沿着两条轴线展开:维捷布斯克—涅韦尔和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 第39摩托化军向斯摩棱斯克进攻。第7装甲师于13日晚占领杰米多夫,苏第25步兵军仓皇而逃,其指挥官被俘虏。15日,第7装甲师占领杜霍夫希纳,并随后沿着公路迅速攻占亚尔采沃,渡过沃利河,封锁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第20装甲师则向北,于15日攻占博尔,并封锁了别雷南部;第18摩托化师向北攻占乌斯维亚特,掩护着第7装甲师的侧翼;第20摩托化师则留在维捷布斯克。但是,由于没有步兵师的支援,第39摩托化军长达194公里的防线十分脆弱。[9]

而对于第57摩托化军而言,由于第16集团军占领奥波奇卡德里萨谢别日,苏第27集团军的防线被洞穿,迫使第22集团军回撤,暴露了侧翼。7月13日,第57摩托化军从桥头堡出发,向波洛茨克以北发起进攻。第19装甲师击垮了苏第62步兵军的防御,疾驰68公里,于15日推进至涅韦尔城郊,并在16日击败苏第48装甲师,攻占涅韦尔。第16集团军的第12步兵师也在向涅韦尔方向前进,试图将第22集团军包围在涅韦尔西南。而随着第9集团军第23、51军的到来,波洛茨克于15日被攻占,第22集团军的西德维纳河防线被彻底摧毁,第22集团军本身也被切为两截。[10]

=第2阶段:莫吉廖夫陷落,包围圈封闭

1941年7月19日,希特勒下达第33号元首令,要求在清理被包围的苏军之后,用步兵向莫斯科推进,而让第2装甲集群向第聂伯河东岸包抄。但是古德里安希望以叶利尼亚作为跳板向莫斯科发起进攻。此时,包围圈只在索洛维耶沃地区未能闭合。但是,德第18装甲师仍被牵制在斯摩棱斯克,其可用坦克数仅有12辆,无法继续向东前进。[11]17日,罗科索夫斯基少将抵达西方方面军指挥部,着手组建亚尔采沃集团,试图夺回亚尔采沃。

包围圈的关闭

在包围圈西侧,17日,第12装甲师占领利奥兹诺;18日,第5军的第5步兵师赶到利奥兹诺,并对斯摩棱斯克包围圈西部的苏军施加压力。20日,第5军占领鲁德尼亚,第39摩托化军得以将第12装甲师调去支援坚守亚尔采沃的第7装甲师。在包围圈南侧,苏第16集团军在22日发动了对斯摩棱斯克的反攻,最终失败。而由于第9军的到来,第2装甲集群得以将第17装甲师东调。在包围圈东侧,亚尔采沃集团军成功在19日重占亚尔采沃并度过沃丕河。但是数日之后,亚尔采沃再次易手。

第3阶段:罗斯拉夫尔、大卢基方向的攻势

战役之后

由于德军未能及时封闭空隙,令200,000苏军士兵逃脱,希特勒因而放弃包围战术理念,巴巴罗萨行动已进行了4个星期,令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清楚认识到,虽然遭到人员及物质的巨大损失,但苏联仍未崩溃,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在苏军反攻下遭到削弱,希特勒决定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应被调往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因为德国应通过在经济上的打击来打败苏联,表示德军应快速攻占列宁格勒及南方的农产品基地及油田,而几乎整个斯摩棱斯克在战役中被摧毁,1985年,斯摩棱斯克被颁发英雄城市称号。

附录

  1. ^ The Battle for Moscow - Part II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7-04.
  2. ^ The Battle for Moscow - Part II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7-04.
  3. ^ Glantz 2010,第63-64页.
  4. ^ Glantz 2010,第65-70页.
  5. ^ Glantz 2010,第99-100页.
  6. ^ Glantz 2010,第121页.
  7. ^ Glantz 2010,第122页.
  8. ^ Glantz 2010,第128页.
  9. ^ Glantz 2010,第115页.
  10. ^ Glantz 2010,第116-117页.
  11. ^ Glantz 2010,第160-161页.

参考资料

  • Glantz, David M. Barbarossa Derailed, Volume 1: The German advance to Smolensk, the encirclement battl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Soviet counteroffensives, 10 July-24 August 1941. Helion and Company. 2010. ISBN 9781906033729. 
  • Heinz, Guderian. Panzer Leader. Dutton. 1952. 
  • Hoth, Hermann; Lyons, Linden. Panzer Leader. Casemate. 1952. ISBN 9781612002699. 
  • Glantz, David M. Barbarossa Derailed: The Battle for Smolensk 10 July-10 September 1941 Volume 2: The German Offensives on the Flanks and the Third Soviet Counteroffensive, 25 August-10 September 1941. Helion and Company. 2012. ISBN 9781906033903.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