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Fayhoo/Sandbox
这是Fayhoo的用户沙盒。用户沙盒是用户页的子页面,属于用户的测试区,不是维基百科条目。 公用沙盒:主沙盒 | 使用指南沙盒一、二 | 模板沙盒 | 更多…… 此用户沙盒的子页面: 外观选项: 用字选项: 如果您已经完成草稿,可以请求志愿者协助将其移动到条目空间。 |
南京东路街道
南京东路街道 | |
---|---|
街道 | |
南京东路步行街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上级行政区 | 上海市黄浦区 |
建立 | 1960年12月 |
政府驻地 | 大沽路123号3-5楼 |
村级区划单位数 | 20个
|
政府 | |
• 办事处主任 | 沈永兵 |
面积 | |
• 总计 | 2.41 平方公里(0.93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户籍人口(2011年) | 101,172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行政区划代码 | 310101002 |
邮政编码 | 200003 |
电话区号 | +86 (0)21 |
毗邻 | 黄浦区外滩街道、豫园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南京 西路街道]] |
网站 | 南京东路街道 |
南京东路街道,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黄浦区西北部。东至福建中路,西至成都北路,南至金陵西路,北到苏州河。东与外滩街道、南与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西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北与闸北区北站街道交界。面积2.4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1,172人(2011年)[1]。街道办事处驻大沽路123号3-5楼。
历史沿革
境地原为上海县城北郊田野[1][2]及水网地带[3]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今西藏中路以东境地被划入英租界[2]。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今延安东路以北境地被划入公共租界[2][3]。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今延安东路以南境地被划入法租界[3]。民国32年(1943年)7月30日,上海特别市收回法租界,改称上海特别市第八区,境地今延安东路以南属第八区。同年8月1日,收回公共租界,改称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境地今今延安东路以北属第一区。民国33年(1944年)2月,第八区并入第一区。今境地全部属第一区。同年8月1日,撤销第一区,今境地归市政府直接统治[4]。民国34年(1945年)9月[5],上海市政府将全市辖境划分为32个区(实际只管辖了30个区)[6]。今辖地西藏中路以东属老闸区,西藏中路以西、延安东路以北属新成区,延安东路以南属嵩山区。
民国38年(1949年)6月3日,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分属老闸区第一至第四办事处[7]。1950年撤销撤销4个办事处,设立4个冬防办事处,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分属老闸区第一至第四冬防办事处[7]。1951年撤销4个冬防办事处,建立4个有序号的区派出人员办事处,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分属之[7]。1953年10月,老闸区原设4个派出人员办事处,划为6个办事处,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分属第一至第六办事处[7]。1955年4月起,老闸区将有序号的办事处改以路名命名:第一办事处改名广东路办事处;第二办事处改名西藏中路办事处;第三办事处改名福建中路办事处;第四办事处改名南京东路办事处;第五办事处改名北京东路办事处;第六办事处改名贵州路办事处[7]。
1956年3月,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部分随老闸区并入黄浦区[7]。1957年10月,黄浦区对办事处的区划进行调整,今境地西藏中路以东部分分属广东路办事处、贵州路办事处、南京东路办事处、西藏中路办事处[7]。1960年1月,新成区撤销,原新成区所属成都北路以东、延安东路、延安中路以北地段划归黄浦区,随即黄浦区设立3个办事处:长沙路办事处、南京西路办事处、黄陂北路办事处,今辖地西藏中路以西、延安东路以北部分属之[7]。1960年1月,邑庙区撤销,原邑庙区龙门路办事处大部和卢湾区嵩山路办事处、淡水路办事处、长乐路办事处的金陵中路、金陵西路以北地块划归黄浦区,建黄浦区龙门路办事处,今境地延安东路以南部分属龙门路办事处[7]。
1953年建制为老闸区第四办事处。1956年老闸区并入黄浦区,改名黄浦区南京东路办事处。1960年,并入贵州路办事处,建立黄浦区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1988年8月撤销南京东路、长沙路街道,建立南京东路街道。2007年3月由原人民广场街道、原南京东路街道及
原金陵东路街道所辖的三个居委会合并设立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8]
区划代码 | 居委会名称 | 居委会地址 |
---|---|---|
310101002001 | 云南中路居委会 | 贵州路131弄16号 |
310101002002 | 龙泉园路居委会 | 浙江中路462号 |
310101002003 | 贵州路居委会 | 北京东路830弄4号 |
310101002006 | 新桥居委会 | 新闸路456弄10号 |
310101002007 | 牛庄路居委会 | 北京东路819弄6号 |
310101002008 | 厦门路居委会 | 厦门路136弄84号 |
310101002009 | 福海居委会 | 温州路41弄2号106室 |
310101002010 | 承兴居委会 | 黄河路281弄10号 |
310101002011 | 三德居委会 | 新昌路389弄9号 |
310101002013 | 福瑞居委会 | 新闸路66弄56号 |
310101002014 | 平望街居委会 | 浙江中路118弄35号 |
310101002015 | 小花园居委会 | 浙江中路188弄7号P室 |
310101002016 | 北海路居委会 | 云南中路158弄7号 |
310101002017 | 长江居委会 | 北京西路239弄14号101室 |
310101002018 | 江阴居委会 | 江阴路83弄5号 |
310101002019 | 均乐居委会 | 大沽路183弄19、21号 |
310101002020 | 新昌居委会 | 新昌路87弄14号 |
310101002021 | 振兴居委会 | 大沽路260号 |
310101002022 | 定兴居委会 | 黄河路132弄20号 |
310101002023 | 顺天村居委会 | 成都北路262弄114号 |
参考文献
- ^ 1.0 1.1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官方网站>社区概况>街道简介
- ^ 2.0 2.1 2.2 《黄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制>>第三章 街道、镇>>第二节 南京东路街道
- ^ 3.0 3.1 3.2 《黄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制>>第三章 街道、镇>>第三节 人民广场街道
- ^ 《黄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制>>第二章 建置>>第一节 隶属沿革
- ^ 《上海地名志》>>大事记
- ^ 《上海民政志》>>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第一节 解放前区划概况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黄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制>>第二章建置>>第二节 境域、行政区划
- ^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居委建设>居务公开 南京东路街道各居委会信息公开
外部链接
豫园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上海市黄浦区 |
坐标 | 31°13′45″N 121°29′15″E / 31.22917°N 121.48750°E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明至清 |
编号 | 2-39 |
认定时间 | 1982年 |
历史
豫园位于黄浦区中部,方浜中路247号,豫园商场内,其名称取“豫(与愉近音)悦老亲”之意[1]。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由于潘允端公务繁忙,无暇直接指挥园林建设,以至于豫园时建时停,直至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离任之后才全力督建豫园。万历后期时,豫园修建完成,当时占地70余亩,由明代造园家张南阳设计并参与施工[2]:2。
明末清初时,潘家开始衰落,明朝末年时,豫园的所有人是潘允端的孙婿张肇林,此时的园林已经开始荒芜。此后豫园的土地被变卖并被挪作他用,时至清朝康熙年间,豫园被同业公所占据,园内建筑全部被当做办公、集会的场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豫园被上海地方富豪绅士出面购买,院内亭台楼阁、假山林木全部重建。这次重建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时正式竣工,总共历时24年,整座园林基本恢复到了初建时的面积,并由上海老城隍庙的道士接手了整座园林的管理。由于上海老城隍庙曾在康熙年间于豫园东侧相邻的土地上建造有一座园林,因此人们也称豫园为“西园”[2]:3。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豫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军攻陷并被当做兵营,园林内部遭受严重破坏。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豫园的点春堂被小刀会用作城北指挥部,其余各建筑也被用作办公、储藏粮食和军火的地方。咸丰五年(1855年)时,清军进攻豫园,园林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咸丰十年(1867年)时,太平军进攻上海,英法联军联合抵御,豫园被法军占据并改做兵营。同治四年(1865年)时,法军才从豫园内撤出,此时的豫园已经面目全非。同治六年(1867年),豫园被21家同业公所分割,院内各楼堂全部被挪作办公场所或改作茶馆、酒楼、娱乐场所,园中空地被改建做商场,办庙会、集市。1921年时,东园也被挪用做办公用地。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豫园因被列入难民区而再次遭到毁坏[2]:3。
结构
园内景点有重峦叠嶂的大假山,高约12米;有三穗堂、万花楼、得月楼、鱼乐榭诸胜景;内园有静观厅、耸翠亭、观涛楼、打唱台;园外有荷花池、九曲桥、湖心亭。园景玲珑剔透、古朴幽静,饶有江南园林特色。园内点春堂曾为小刀会的作战指挥部[1]。
湖心亭
初名“也是轩”,继改“宛在轩”,后又改为“湖心亭”旧名。湖心亭迄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明朝潘允端建造豫园时只在池中造了座2层的小方亭,名曰小灵台。后来,布商集资将原小方亭改建成一座六角形亭台,方取名“湖心亭”,成为布商们聚会议事的场所。该亭平面近似丁字形,两翼呈多边形展开,上面是由6个大小各异的尖锥形和短脊歇山形组成的屋顶[3]。
点春堂
位于豫园东北部,与周围的快楼、假山、歇舞台、和煦堂等构成豫园著名景区。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当时福建汀州、泉州、漳州三府的花糖洋货商在这里成立“花糖洋货公所”,所以又叫做“花糖公墅”。福州人称会馆为“公馆”,这里又叫做“点春堂公馆”。这幢建筑与豫园其他建筑代表了明清江南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点春堂为单檐九脊屋顶,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与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堂宽5间,木结构承重墙、格扇门窗。整幢建筑建于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组成,柱形都是圆形直柱,内外柱柱径均为同一尺寸。室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宽敞。堂上有“点春堂”金字大匾,笔法苍劲,刚柔并济。朱红大柱、宏大斗拱和深远出檐均给人以雄壮有力的直感[3]。
清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上海小刀会起义曾在点春堂设立官署,建“大明国”,该堂曾因清军攻击而遭严重破坏。清咸丰十年又一度被清政府与美、英、法侵略者组成的“洋枪队”占领改为兵营。同治后,地产重归“花糖洋货公所”,集资重修。工程从清同治七年(1860年)开始,十一年竣工,历时四载,耗资数万[3]。
保护
1956年起,豫园开始全面整修,豫园与东园被连接起来[1]。这次维修于1961年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其中点春堂作为小刀会历史史迹陈列室对外开放[3]。1982年,豫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照片集
-
还云楼
-
积玉水廊·积玉峰·听涛阁
-
听涛阁
-
玉玲珑
-
点春堂
-
九狮轩
-
仰山堂·卷雨楼
-
鱼乐榭处隔水花墙
-
漏窗《祥凤瑞云》
-
挹秀亭·钓鱼台
-
快楼和抱云岩假山
-
快楼西北立面
-
湖心亭
-
涵碧楼
-
东看廊和古戏台
-
穿云龙
-
得月楼
-
仰山池
-
积玉水池
-
玉华堂与引玉门
-
涵碧楼前的三角枫
-
会景楼前的三角枫
-
会景池,远处为玉华堂与引玉门
注释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上海地名志·经济文化地名·文化类·公园.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7-10-15 [2015-02-09] (中文(中国大陆)).
- ^ 2.0 2.1 2.2 陈业伟著. 上海古典园林书系·豫园.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9-09-01: 239. ISBN 978-7-80740-293-0.
- ^ 3.0 3.1 3.2 3.3 上海建筑施工志·工程篇·其他重要建筑·厅原建筑、上海城墙.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7-10-15 [2015-02-09] (中文(中国大陆)).
参见
外部链接
- 豫园上海豫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