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Snorri/archive11

最新留言:Amnesiac10在12年前发布在话题请求指教

邀请参加生物学提升计划

 
生物学提升计划邀请函

Snorri/archive11,您好

诚挚邀请您参加生物学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本计划旨在提升生物学相关条目的质量,现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相关方面是严重缺乏的。期盼您能加入我们提升质量的行列,借由募求开放协作方式将更多的生物条目达到一定水准。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各领域的条目数量及品质,亦欢迎您参与该计划或其他子计划,或参阅 主计划。祝编安。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将此消息继续推介给你您认识的维基人,使用{{subst:生物学提升计划/邀请}} ,谢谢。

{{subst:#if: |邀请人:

邀请人: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1月8日 (六) 13:07 (UTC)回复

维基百科研究问卷

感谢您多年来在Wikipedia的努力,使得网络上有一个正向的,提供优良资讯的管道。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使用网络,也越来越多人投入Wikipedia的写作; 这种集合众人力量的合作关系,建立起庞力又坚固的网络社会。 我们很羡慕这样一群不认识的伙伴,能无私的朝共同目标而努力; 却也遗憾,现实的社会中,没有这样的团队完成这样的工作。

为了了解此种虚拟社群所建立起的关系,以便协助现实团体改进结构, 我们是中华大学资讯管理系的研究团队,在此设计了一份简单的问卷, 只要您花五分钟的时间,回答问卷中的题目, 将可以协助我们分析出虚拟社群的结构关系,与改进现实团体的方法, 越多人的投入,将可以帮助我们越正确的评估, 以下是问卷的连结 http://www.my3q.com/go.php?url=degas2010/87158 再次谢谢您的帮忙

敬祝 身体健康 诸事顺心

中华大学资讯管理学系 周菡苹 敬上
--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1月13日 (四) 09:00 (UTC)回复

关于PXE

您的英语是3阶,想一想正确的翻译吧,我不知道。 还有请不要在我还未完工时下手,会引起编辑冲突。 还有您的用户页,被共匪的GFW给XX了。 --Randy (留言) 2011年1月29日 (六) 13:12 (UTC)回复


Rio RainbowGate!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Rio RainbowGate!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Rio RainbowGate!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HW留言 -贡献2011年1月30日 (日) 00:46 (UTC)回复

通知

阁下您好,您在留言过程中造成了错误转换(见我的用户页,“𫊻”→“��”),这可能是由于阁下的系统对Unicode支持不佳造成的,望阁下检查系统环境,如可能修改系统,否则在编辑这些页面时要格外留意。—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6日 (日) 06:41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谢宜君兴扬专案琳赛·梦露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01:50 (UTC)回复

回应:导数参选优良条目

导数条目已经阅读,并提出了一点愚见。同时滨海新区正在进行特色条目评审,希望阁下审阅。——路恩 (留言) 2011年2月11日 (五) 12:28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模范尼亚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11日 (五) 18:10 (UTC)回复

回应:导数参选优良条目

有关非整数阶导数的章节,有关负阶次导数的描述不太清楚,<math>D^{-n} = \int^n</math>好像没有正常显示--Wolfch (留言) 2011年2月11日 (五) 20:02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条目质量提升活动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邀请函
您好: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量及品质,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已经重新启动,相信您的支持与参与,将有可能会成为维基成长的重要助益,若您对于一些条目品质现况感到不满,或者对于某些条目需要关注提升,携手合作才能有效率地提升人类知识的品质!。您若支持该计划可先至 “报到处”签到,以便于其他人与您连络,再前往您有兴趣的各子计划签到并提出协作事宜,您可自由弹性规划。

总之,这是自由参与与发起条目协作的平台,欢迎任何人在该计划提出协作请求或者帮忙协作,亦欢迎您成为各子计划主持人,这比起在一两个同好之间对话或条目讨论页互动性更佳。

  • 也可帮忙散发此邀请函。根据过去经验,计划的成败关键在于消息是否散布开来,若要发邀请函,可以复制以下代码:{{subst:QA/邀请}}再转贴到其他维基人对话页上,感谢您

更多候选主题


邀请人: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14日 (一) 07:19 (UTC)回复

因见您曾主编并参选导数优良条目候选,因此推荐您参与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科技提升计划,愈多人参与逾可见其功效。--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3月15日 (二) 05:53 (UTC)回复

欢迎参与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科技提升计划已创建您专属回报表格,请记得回报。 --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请加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2011年3月21日 (一) 20:10 (UTC)回复

今个礼拜大搞作

无差别的“今个礼拜大搞作”第二期已经开始募集参与者,为了补强百科上品质低落的条目而努力,本计划收录漏网条目故不限主题范围,比起草创第一期不知从何着手,第二期开始有了较明确的规划,以需要维基化需要清理 缺少来源的条目为主要对象,也扩大收录了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猛烈炮火之下仍残存下来的低品质条目,多个人多份力量,诚挚邀请您报名参与并互相交流。另外Wikipedia:互助客栈/消息有该计划之发布,阁下对计划若有任何想法欢迎前往讨论。--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14日 (一) 07:19 (UTC)回复

感谢您协助扩充过路黄,您可至该计划页报名并提出个人贡献,或许您属于默默帮助或不愿公开之善心人士,敝人亦非常乐见,并至此感谢您之义举,仅代表该计划至上无比谢意。--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19日 (六) 14:47 (UTC)回复
过路黄初步审定认为符合新条目候选标准,再过几天就会丧失资格故已紧急提案WP:DYKN,若阁下仍有大量扩充之计划,请告知敝人或自行撤销该提案。--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19日 (六) 15:42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吴海文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19日 (六) 07:51 (UTC)回复

同行评审邀请函

您好,核糖体条目已大幅扩充,开始转入同行评审阶段,欢迎您移步前往。希望您的建议能使该条目臻于完善。--I.R.A. 留言2011年2月27日 (日) 15:59 (UTC)回复

你还真的太认真了

人家根本就不是与你做学术研究,你还研究起历史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05:08 (UTC)回复

看,你考究了这么多,人家一句话就给你全部否定了。要是跟他考究下去,你就中陷阱了。他根本不是在考究问题,而是在跟你玩文字游戏。所以我就跟他玩文字游戏,既然你喜欢这样,我就随着你发展,看你怎么自己跟自己玩。要么你就引导他自己玩,要么就看着他自己玩,总之到最后,他只能够不了了之。—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3:18 (UTC)回复

感谢您

这是rekeSnorri/archive11表示的感谢:
嘉义市条目获选为台湾提升计划主题后,承蒙您的编修/材料搜集/支持鼓励/批评指教,已获选为优良条目。您的参与不但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是维基百科和台湾维基社群发展的种子。作为本次计划主持人,在此向您致上深深的感谢!也盼望您持续针对下一期的台中市提升计划给予关注。恭祝

编安

Reke (留言) 鞠躬

存废复核

尔安。本人已易之,而该易乃建基于阁下所正。未知阁下曾否参阅?又,阁下所提共识乃基于旧版,而非新版。退之以此,未觉不妥?请君详阅新版,再有不妥,请修请易,唯无共识则请勿全然退之。—J.Wong 2011年3月23日 (三) 14:47 (UTC)回复

re

感谢您的建议,但核糖体条目中的部分外文名字因未有统一官方译名,个人认为擅自翻译是不恰当的。--I.R.A. 留言2011年3月25日 (五) 05:08 (UTC)回复

拉斐尔·拿度的问题

我修改的有没有比之前,还要理想一点?--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29日 (二) 21:52 (UTC)回复

那现在总体来说,有符合优良了吗?--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00:39 (UTC)回复

罗杰·费德勒两个月前,通过优良评选,不知道你那时有没有审阅,我重新看过一次,再将一些句子加以润饰,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吗?--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02:53 (UTC)回复

费解就是“费力理解”与“费难理解”的意思吗?这是中国大陆通常的用法吧!台湾感觉比较少用!--Rivalry(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09:48 (UTC)回复

那我想大胆问一下,你没有回复的话,是不是表示罗杰·费德勒没有问题了?--Rivalry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12:26 (UTC)回复

诗默学院

抱歉带给您困扰

已经改掉了,请阁下移驾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中立观点的判断yiken (留言) 2011年4月17日 (日) 12:21 (UTC)回复

非常感谢

第一次。。完全不明白格式。能通过我都吓了一跳。非常感谢~~

snorri先生: 您好! 我编辑了三胞胎素数和孪生素数(公式)以后,您进行了修饰,完善。我发现您的水平很高。恳请您在百忙之中继续对: 1,素数判定法则。 2,四胞胎素数。 3,六素数。 4,表兄弟素数。 5,x²+1素数。 进行完善。感谢你! 王晓明

有关哥德巴赫猜想

刚刚已重新整理过了,并由英文维基中翻译了一些内容(包括陈景润的证明),不过相信该条目仍有许多可改善之处--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27日 (三) 14:16 (UTC)回复

关于Talk:文车妖妃

抱歉,我那个时候的确侵权,是我不对,是这样的,我想拿掉你在Talk:文车妖妃那里写的字,请问可以吗?我想先征求同意,不行的话你自己决定要不要拿掉好了,怎样?何邦维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04:40 (UTC)回复

对您在同行评审提供的意见表示感谢!

  校对者星章
感谢你对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首段文字的修正,抓到不少在下的盲点,使文章更为流畅可读。此外许多地方用语上的意见,虽然有些尚未能够妥善解决,但我会持续留心。 Reke(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4:13 (UTC)回复


清朝参选特色条目

你好,清朝参选特色条目,本条目内容丰富,架构完整,注解详细,图片也十分丰富,达到特色条目的下限,希望阁下能拨空评鉴,谢谢你。--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5月12日 (四) 14:28 (UTC)回复

诚邀你参加“百科网站违反知识产权批评公开信发现活动”

详情请见维基百科:2011年“百度百科违反协议及侵害维基百科编辑者权利”问题对策研讨活动。之前若已签署但未有参与活动者,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在该页面上注明用户名。-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5月14日 (六) 02:14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九次动员令

 第九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九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Snorri/archive11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九次动员令将于2011年6月25日开始,9月3日结束,我们竭诚邀请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中、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中动员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世界各地,小动员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最多语言待撰条目自然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外交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信息请您参见:第九次动员令,并欢迎您到动员令入门页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至报名页面报名参与是次动员令,唯报名仅于6月25日或之后开放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也请参考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凉州词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凉州词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2024/06/07#凉州词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An Macanese 2011年6月7日 (二) 23:16 (UTC)回复

请速断

为制止争议冗长的发展,请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你是否同意用这方式平息争议表示,并做出速断,其结果出来就会依此为争议做定局,谢谢。—yiken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12:58 (UTC)回复

Re:编辑冲突

没事没事,想到是编辑冲突了,也不是什么重要的部分--Ben.MQ 2011年6月10日 (五) 23:35 (UTC)回复

第五次管理员百无一用是书生解任议案征求联署在互助客栈/其他里面,征求联署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92%E5%8A%A9%E5%AE%A2%E6%A0%88/%E5%85%B6%E4%BB%96#.E5.AF.B9.E4.BA.8E.E7.AE.A1.E7.90.86.E5.91.98.E7.99.BE.E6.97.A0.E4.B8.80.E7.94.A8.E6.98.AF.E4.B9.A6.E7.94.9F.E8.A7.A3.E4.BB.BB.E6.8F.90.E6.A1.88.E7.9A.84.E6.AD.A3.E5.BC.8F.E8.81.94.E7.BD.B2 --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11日 (六) 05:13 (UTC)回复

请注意

 
Please do not feed the trolls.

meta:What is a troll#Not_feeding_the_trolls --Ben.MQ 2011年6月11日 (六) 13:52 (UTC)回复

反破坏性投票联署活动已经重启

联署改为谴责类似破坏活动,请参与者重新考虑再次参与。在正式投票前,大家可以自行修改内容。一旦启动投票,即所有联署者同意类似行为及参与者为社区破坏活动参与者。如投票通过,则在警告无效后建议管理员考虑对相关用户采取合理封禁。-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10:09 (UTC)回复

re.

已回应。—AT 2011年6月12日 (日) 11:56 (UTC)回复

争议的解决

以下内容抄送本次争议相关的各位,就不因人而做出有针对性的编辑了。客栈又那么长,也不知放在何处,望海涵。

关于此次闹剧,参与的各位是否有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罢免”几点理由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 关于Google Chrome一事,我看到的讨论仅限于Talk:Google Chrome#Google Chrome -> Google Chrome 浏览器 ?????,讨论持续了2天多一些便结束了。没有人,包括积极推动罢免的用户,在那段时间抑或事后提出任何相关是否违反保护方针意见或者质疑,争议仅限于命名上。Shizhao已经表示“也许自己对方针的理解有问题?”。zhxy_519早就问过“想要什么表态”。既然有用户对Shizhao的回复不满,请与他澄清方针的相关规定,若有必要可以要求Shizhao做出承诺。相信不是难事。
  • 关于Medical模板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机器人进行的移除模板的编辑本身不是有争议的(模板被删除是否反应共识是另一回事)。至于在此事上部分维基人更作出不合适的行为,比如WP:回退功能写明“这样的回退只能用于明显的非建设性的编辑”。这个方针页面几乎是我编辑的,记得一清二楚。所以一直如此要求自己,也时时建议他人。关于医疗模板显然是有争议的编辑,User:Sysywjel直接回退千个编辑,连编辑摘要也不写。是否应该提交至WP:REVOKE申请罢免其权限呢呢,涉及面如此广,方式如此粗暴,这是最明显的编辑战。
  • 一事归一事,若要讨论Shizhao两个机器人是否违规问题,先前百乐兔和Shizhao早就争执过。见Wikipedia talk:机器人,问题的本质在方针的理解上。方针的确说明所有机器人都应该被批准,也的确没有强调执行新的任务需要重新申请,也没有说明这里的机器人指的是有bot flag的账户,还是指不需要人工介入的自动化编辑程序。我个人认同Shizhao的解释,多年来的惯例一直是如Shizhao所说的。在经历了讨论页上2010年关于机器人的争执后,我没有见到百乐兔进行了(若有请指正)任何关于机器人方针的讨论。在讨论方针之前,任何关于机器人运作的争辩都不会有结果。若各位有心促进相关的改善,可以参考我在HW讨论页上关于机器人方针的留言。
  • 关于速删的问题就更荒唐了,我没有见到任何相关的沟通,直接是作为罢免的理由摆出来了。我同意Shizhao的行为明显违背方针的明文规定,但首先删除行为没有造成负面后果,更加上问题发生时无人指出。同前面说的一样,请与他澄清方针的相关规定。我不能理解为甚看到一个用户作出违反方针的行为之后不去提醒他,比如[1],而是作出更容易激化矛盾的行为。
  • 关于封禁的问题,HW也在用心阁的讨论页表明立场了,关于Codename Protector我个人看不到任何有帮助的贡献,显然账号只是为了建立起来与人吵架的。至于对User:At7002的封禁我对事情的认识有限,因为实在没有心情去查看散落在各个页面的骂仗。但是个人对以“扰乱”的理由来封禁持保留看法,对付所谓“扰乱”行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理睬,除非此人唯一的目的是来搅起分歧的。在我看来Codename Protector属于此类。
  • User: Mukdener早在第一次罢免案中便提到这点了:“[...]以至罢免shizhao的全部理据就在于不做价值判断只要求程序正义。那么我们当然要细扣一下罢免的程序是否正义了?”那么便请尊重相关管理员/行政员直接宣告无效的行为。我对管理员/行政员强行关闭罢免之后给出的解释不够详细这点并不赞同,暂且不表。
  • 所谓沟通,并非仅仅是要提出罢免之前给出通知,要求答辩。以上提到的,各位做到了吗?

会有人告诉我即使做到如上几点也要罢免Shizhao因为对他“不信任”,这点在客栈里也有人说到了。显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对事不对人,也应该求同存异。

我认为Shizhao也应该想到为何自己总成为被针对的目标,哪怕自己并未犯错,也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更为谨慎。至于他人的成见,自然有很大的一部分。

有用户指HW是“提罢免”上瘾,我认为是许多人的观念都不正确,从所谓“第五次罢免连署”到“罢免无效连署”,然后一夜之间搞出来“第六次罢免”,现在来什么“相关投票无效的连署”,还有“全保护客栈”,这样还要弄出多少个连署多少个投票?

第四次罢免之后,Shizhao提到应该“(研究)如何加强互动,对新手能够更有好,讨论更融洽?如何改善方针,让条目更可读,更能体现维基百科的理念?[...]希望这次投票不是输赢,而是改善的开端”,请各位扪心而问,是否看到了他本人在罢免时所提出问题上的改善?但是在社群对于争端的解决上,各位又有看到任何改善吗?有人表示“忍无可忍”有没有想过原因何在,遇到冲突我们有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

方针与指引存在的本意就是让维基百科能够更好的运作,但是部分维基人在讨论的时候显然忘记设立方针真正的目的了。维基百科不是玩文字游戏的地方,见到部分用户抓住基金会决议的文字问题不放,若用这样的心态来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那么好,请去罢免[2]管理员。他们的编辑全部没有在相关讨论页上进行公示。在全站公告模板上产生争议时,解决问题的方案居然是指定一套方针,管理员制度不是一个官僚制度,管理员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决定,而不是一个批准/拒绝/执行讨论结果的橡皮图章

已经有不止一人指责参与讨论的一些自称“维基人”的朋友不把礼仪放在眼里。不论是指责他人中文有问题,还是大量有针对性的言论,抑或极尽讽刺之能事(例子太多,各位看在眼里),若各位觉得合适,那我们不妨邀请“外人”来看看他们会作何感想?你可以选择拒绝与某些“不遵守礼仪”的人交流,但是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不是给自己“他要耍流氓我便陪他耍流氓”的许可。不知各位觉得在File:Graham's 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zh.png往下走了多远。例如我看不到黄先生有任何希望努力改善现状的意思,不予理睬便是,至于说Shizhao是中共的“维基奸”这种可笑的指责,各位明白就好,涉及人身攻击便做出相应的封禁便是。

再有一事,关于机器人的问题。机器人至少因为技术原因而被临时封禁2次。技术原因不是可以接受的借口,各类自动、半自动工具的运行人应当对自己的编辑负责并作出检查。若经常犯错,对相关程序作出检查(或问题不在程序而在分类),或者停止相关程序的运行才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真正应该做的还是促进有效的争议解决的方式。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废话不少,也许因为放了一年半的维基假期而导致一些认识有所偏差,请指正。若觉得我是骑墙的和事佬,对不起,实在是因为见不到这场闹剧会往好的地方发展--Ben.MQ 2011年6月13日 (一) 17:02 (UTC)回复

关于明朝选举特色

关于内容分散,没有强有力的重点,请问有没有详细的,需要修正的地方--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6月18日 (六) 00:34 (UTC)回复

2011年6月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感谢您在讨论页添加的解释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请记得在维基百科,共识是视讨论,而不是投票决定的,并且不同的观点更有价值,而不像人们支持一个观点的数量。请略微浏览删除守则中的删除程序和我们如何决定保留什么、删除什么。我们希望您决定留在维基百科并贡献得更多。谢谢合作!--Zhxy 519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3:26 (UTC)回复


你自重去……--Zhxy 519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14:16 (UTC)回复

特色候选

您好,阁下在隆美尔条目的特色候选说明未列出重点而投了反对票,麻烦请讲清楚是哪里有问题,而不要投了反对票后就没下文了,谢谢。—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8:34 (UTC)回复

马克士威方程组

您好,我前一阵子大幅扩充的条目马克士威方程组,经过Yanting999 (留言) 提名,现在正在进行优良条目评选,欢迎您前往发表意见。谢谢!--老陈 (留言) 2011年6月23日 (四) 05:32 (UTC)回复

谢谢您对于马克士威方程组的详细批评!假若您觉得这条目有任何需要改善之处,欢迎您参与修改。祝编安!--老陈(留言) 2011年6月29日 (三) 05:15 (UTC)回复

请求指教

茶壶是新手。

行销道德有没有存在中文wiki的价值?--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13:38 (UTC)回复

陈莎莉在新条目推荐,被人指出部分语句欠缺中立,不过茶壶又不知道该何拿捏,所以只好在中立的观点布告板留言,如果使君若有时间与意愿,希望能提出意见协助改善。--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6月30日 (四) 05:09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邀请函

 
历史提升计划邀请函

Snorri/archive11,您好

诚挚邀请您参加历史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本计划旨在提升历史相关条目的质量,借由募求开放协作方式将更多的历史条目达到一定水准,内容包含历史朝代、国家、文明、文化、专门史、历史事件、制度、战役等等与历史相关的条目都可以提报于此。期盼您能加入我们提升质量的行列,来改善或创建更高品质的百科条目。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各领域的条目数量及品质,欢迎您参与其他子计划,请参阅主计划说明。谨祝编安。

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可使用{{subst:历史提升计划/邀请}}语法张贴至您认识的维基人对话页,将此消息广为推介来共襄盛举,谢谢。


{{subst:#if: |邀请人:

邀请人: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6月25日 (六) 01:33 (UTC)回复

另外,阁下撰写的历史上的不列颠可以提报于历史提升计划,不知道阁下是否愿意--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6月30日 (四) 23:18 (UTC)回复

关于阁下最近纠结的几个条目

首先要抱歉,因为进不了阁下的讨论页,只好在这里发言了,请见谅。

阁下最近正在纠结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条目,那位和您争论的是不讲道理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已经在客栈里面引起了公愤的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条目被保护,这也是前几次的解决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唉。--历史研究(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2:31 (UTC)回复


收到,再借用一下这里,和那位讨论过很久,您看看他的讨论页和客栈(客栈不太好找,有点久了)记录,就知道,他是一个必须按他的来人,个人觉得,和他讨论不是不可以,但不必期望会有什么结果,最后可能还是行政手段。--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2:43 (UTC)回复

客栈中您可以查看这个存档中的“八路军条目”就会知道了,这是五月的存档,七月还有。[3] --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2:49 (UTC)回复

我这方面资料还真没什么,所以我没在这个条目上和他讨论过。不过您可以去客栈上求助,那上面高手很多。--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2:54 (UTC)回复

另 外,如果想解决目前的问题,想让他真的来和你讨论,可能只能让条目被保护,不然他是有恃无恐的。您是巡查员和回退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权限,管理员应该有 这个权限让条目被保护。这位用户,前段时间被封禁了相当一段时间,最近又回来了。目前已经算是编辑战了吧,应该已经具备保护的条件了吧。最后,保护的话, 要注意保护的版本,如果把他的版本保护了,您就别想讨论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2:56 (UTC)回复

是 啊,编辑困难,不过以往几次的经验来看,我想办法引起了一帮人关注,不过我和其他人达成了共识,此公也不认。而且似乎不惧怕3RR,不然他怎么会被封禁? 他享受了一把一个人单挑一群人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哭笑不得。他还没在你的讨论页上放警告模板吧?当心被恶人先告状,他很喜欢放这个。--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3:04 (UTC)回复

就目前来看,他的次数也快差不多了,能不保护而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就让你我继续关注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3:10 (UTC)回复

嗯,对了,最好有管理员关注这几个条目,这样他就真没戏好唱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3:13 (UTC)回复

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平型关战役条目中他增加的内容,除了那个完全不知所指的来源的内容,其他一些内容我在不违反中立原则的前提下采纳了,这下底气更足了。百团大战条目中,他涉嫌违反中立原则,“私自”一词,明显不符合用语中立,不过他应该还是会有理由,他很喜欢纠缠细节。--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3:22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科技条目提升计划

亦欢迎您一起讨论“计划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7月3日 (日) 16:48 (UTC)回复

您好,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科技提升计划需要您的兴趣或研究,恳请拨空加入,日后有什么改善意见征询或互相帮忙,才有办法最快有效找到帮手(例如我专攻机械与电控,若处理数学方面总有些力有未逮)。--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7月15日 (五) 02:27 (UTC)回复

星章和问候

  校对者星章
感谢阁下慷慨帮助修改海豚条目,订正错误等等~--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9日 (六) 15:11 (UTC)回复

请求指教

茶壶花了不少时间在汉朝,其中艺术方面是否已经足够?去图书馆翻了很多书,将那些《中国XX史》罗列出来是否适当?--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7月9日 (六) 17:42 (UTC)回复

求助

在下创建的条目舟山战役条目,最近突然被提出有版权问题,在下颇为郁闷。本条目虽然资料较少,在下主要依靠三野战史进行创建,最近正在补充资料,调整内容,却冒出这么个问题。虽然资料较少,但在下没有照抄,而是自己组织语言。最近正在等管理员的结果。不知你能不能在这方面给些建议,因为你对维基百科比我了解。--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2:06 (UTC)回复

虽然善意推定,但我还是有一个想法,因为他表达过要重写条目这方面的意思,所以我在想版权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他想重新创建条目,按自己的来,才是根本原因。--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2:12 (UTC)回复

我已经申诉了,现在在静静等待。这条目也不是一个人编辑了,让人心中不爽啊。--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2:48 (UTC)回复

百团大战内容上的问题

军事科学出版社的数据:百团中日军兵力20余万人,日军伤亡20465人,被俘281人、投降47人。按日方资讯,每个独立混成旅团可配有五个步兵大队,满额总数约为5千人(请见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建制)。日军参与百团战斗的分别为第二三四八九独立混成旅团,仅见六个大队且无一满编,另加一个在反击战中的临时第101混成旅团,即使全数满编也只有3万多人。数据差距太大,有违常识与逻辑,应将现有日军兵力、伤亡数据栏撤除,改为内文较妥,并载明日军编制制度----123.204.165.224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5:00 (UTC)回复

驳GA反对理由

Snorri,如果你要反对,那你要不看看华沙起义 (1794年)?尤其是第一段“希望摆脱俄罗斯对波兰首都控制的波兰军队也加入支援”,这一句很明显不易阅读,还有翻译问题。如果真要挑剔句法、文法,那这一篇也不该是GA了。

(:)回应,实在过于挑剔,除了最后一点战争叙述受限于资料稀少外。你说的语调文法,分段混乱,排版,标点符号使用,图片摆放以上这些,实在是强人所难的反对理由。这些问题很片面性,不够具体不说,似乎在挑剔毛病。阁下不明确的点出问题所在,反而记较文字的格式、排版、文法,并不让人接受。通篇文章已经有优良条目的质素,为了易于理解使用简单的叙述。要是再计较文字语句怎样,我看干脆那不叫优良条目,而叫优秀作文评选。--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11日 (四) 12:25 (UTC)回复

存废复核请求

您好。诚邀您关注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有关北欧舞台作品的讨论。谢谢。—AT2011年8月29日 (一) 13:27 (UTC)回复

感谢你对人事任免投票资格认定的新方案的关注

我已在该投票的讨论页上写出新方案供各位参考,如有需要进入第二阶段讨论,我希望此方案能成为讨论对象之一。目前投票对象的主要争议在方案一的第一点上,而此新方案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并加入更多限制第一种情况的过滤条件,更有利于方案通过。谢谢你的关注。-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3:32 (UTC)回复

特别通知

现就人事任免资格投票的第二阶段投票方式,将在7天内进行小型表决。请往维基百科:人事任免投票资格/最后表决页投票参与。-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00:43 (UTC)回复

请注意

基于对此前投票活动组织的不信任,我在这里重启了共识讨论。请前往维基百科:人事任免投票资格共识讨论(第二次)参与。—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13:32 (UTC)回复

恐怖分子

参加政治目的的暗杀组织的成员是恐怖分子,这点不会因为谁在历史上是胜利者而改变。高剑父是支那暗杀团的副团长,虽然他的阵营在历史上是胜利者,也无法改变高剑父做过恐怖分子的事实。 Qrfqr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8:07 (UTC)回复

你好,我看了中文维基百科关于原创研究之定义,我将取消关于日前我对于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及罪犯英雄化之编辑。另外你提到一点十分有趣:唐朝的夫妻没生小孩算是顶客族吗?我觉得若顶客族的定义没有排除西元某年前出生的人,那么依据定义,即使听起来怪,这样的人还是顶客族,除非我们去修改它的定义。我在互助客栈也提出何谓“罪犯”的问题,若有兴趣请前往讨论。Qrfqr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9:36 (UTC)回复

第九次动员令延长提报限期通知

由于较早前未能在动员令结束时通知各未提交贡献的用户,故此现特延长提报限期至9月17日,在此段期间你可以再次提报9月4日或之前作出的未提报贡献。再次感谢你支持第九次动员令,对你有任何不便,深表歉意。

至此提报你的贡献

HW DC9 2011年9月13日 (二) 13:29 (UTC)回复

反磁性与抗磁性

您好!根据国家教育研究院学术名词资讯网物理领域的资料,diamagnetism 可以翻译为“抗磁性”和“反磁性”。我个人比较偏向于采用抗磁性。因为“反”这个字的英文对应翻译为“anti”,而不是“dia”。在中文物理术语中,“反”、“倒”、“逆”、“不”、“非”,这些词素的用法很缺乏规范,很容易搞混,所以,使用“抗”应该是相当明智的选择。我又查了一下,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资料,diamagnetism在物理学领域只能翻译为“抗磁性”。所以,这种用法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规定。我前面所述这些理由,不知您意见如何?希望与我联络,谢谢!--老陈 (留言) 2011年9月25日 (日) 04:32 (UTC)回复

我觉得这样甚好。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将电脑、化学领域的繁简转换加以整修。祝编安!--老陈 (留言) 2011年9月26日 (一) 05:04 (UTC)回复

关于一个IP用户的问题

抗日战争条目那个IP112.104.30.79也在中国共产党条目活动,这种IP没法交流,怎么处理为好?光回退怕是不行。--历史研究(留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0:05 (UTC)回复

这个IP用户到处弄条目,豫东战役被搞得一片黑体字,长征中国共产党条目的中立性被破坏。最严重的,还是中国抗日战争。相对来说,他的人身攻击倒是显得比较次要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0:46 (UTC)回复

我也提请了客栈咨询这个问题,客栈给出的建议也是提出破坏、封禁。--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0:52 (UTC)回复

严重鄙视历史研究窜改史实,诬蔑孙中山!!!!

近期编辑令人大吃一惊,孙中山竟成了两个中国的分离主义者!历史研究造假出处把孙中山定罪,无耻行径令人发指!发言都是有所本,没有人身攻击的疑虑,造假出处在中国共产党内可供查询。请解释有出处的内容为何要破坏?

中国抗日战争

我知悉阁下在这个条目的编辑上出现了一些麻烦。如果阁下相信我的编辑能力,就或可暂时搁置那个条目不管,我已经通知很多朋友,我会用一年多时间重新编写(在我个人页面)。因为从现有进度和情况,直接在条目域修改已经不是最佳方案了。阁下若有兴趣修改条目,也可请直接在我页面上修改。谢谢。--Walter Grassroot () 2011年9月30日 (五) 13:30 (UTC)回复

我已经加入Wlater的这一计划,您可有兴趣?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相信我们最终能拿出一个中立客观的条目。--Gilgalad 2011年10月3日 (一) 18:55 (UTC)回复
我也在国外,在网络时代国界不是问题。从网上可以查到大量的电子书(比如新浪共享,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而且在国外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有可能查到国内罕见的西方文献。--Gilgalad 2011年10月3日 (一) 19:07 (UTC)回复
我们先交流一下手头的文献,然后讨论看看以哪些作为主要参考书。--Gilgalad 2011年10月3日 (一) 19:29 (UTC)回复

我也基本是从新浪下载,少数是从超星下的。

  • 郭汝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 ISBN 9787214030344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国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 ISBN 9787506548670
  • 强重华. 抗战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 北京出版社. 1997年. ISBN 9787200027037
  • 张宪文. 中华民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ISBN 9787305042423
  • 张宪文. 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 荣维木.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与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 2010年1月31日
  • 何应钦. 八年抗战之经过. 1946年
  • 周启干译,信夫清三郎著. 日本政治史·第4卷:走向大东亚战争的道路.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
  • 杨辉译,井上清著. 日本近代史·上册. 商务印书馆. 1972年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 华北治安战.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年
  •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田琪之译. 中华书局. 2002年
  • 波多野澄雄、庄司润一郎.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报告书:日中戦争―日本军の侵略と中国の抗戦. 日本. 2010年1月31日

--Gilgalad 2011年10月3日 (一) 21:17 (UTC)回复

人事任免投票资格

谢谢关注。表决已延长7日至2011年10月16日0时0分,同时进行讨论中间方案,欢迎参与。特此通知。--Gakmo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7:46 (UTC)回复

动员令头衔及模板通知

 
这位用户已完成 动员令 1


您好,Snorri/archive11!感谢你参与第九次动员令,经过部分点算,你可以在你的用户页中加入以下模板 (你也可因应个人风格,选择不加入):

{{User 動員令|1}}

  • 注:{{User 动员令}}中第一个参数为参与次数,由于部分用户的用户页未有标明参与次数,故作一次计算,可自行因应之前的参与次数更改次数。

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参与维基百科的活动。--Wolfch (留言) 2011年10月23日 (日) 22:12 (UTC)回复

感谢参与第九次动员令

 
维基娘,第九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感谢你参与第九次动员令
维基动员令良将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Snorri/archive11您好:

感谢您参与了第九次动员令,一个提升维基百科质素与数量的计划。因为你的劳力、付出的确提升了维基百科的质素与数量,仅向阁下致送动员令头衔,并请再接再厉,继续提升维基百科的质素与数量。

你获得的头衔是:

  • ●良将:完成三次动员令者

你可以在你的用户页上挂上以下用户框:(右面的显示效果并不是这些模板){{User 良将}}

再次感谢您参与第九次动员令,希望你能继续提升维基百科的条目质量。

解任投票事件追诉时效

阁下于数个月前曾参与改善管理员解任投票方针的讨论,故现在诚邀您参与一项与管理员解任投票方针有关的表决,为解任投票事件追诉时效是否需要修改表达立场。请于11月04日23时59分 (UTC)之前到这个投票页表态,谢谢!--沙田友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4:51 (UTC)回复

给您喝泡沫红茶!

  感谢您对破坏的迅速回退。--CHEM.is.TRY 2011年11月8日 (二) 12:49 (UTC)回复

绝对空间

绝对空间是牛顿个人想出的概念。在那时很有用,但现在大多数物理学者都不再使用这概念了。我觉得绝对空间可能不太适合用来定义惯性参考系。因此,我在惯性参考系段落做了一些修改,希望您查阅,让我知道您的意见。感谢您在牛顿运动定律条目帮助修饰语句、添加内容,使得这条目离申优的日子越来越近,祝编安!--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12日 (六) 20:11 (UTC)回复

牛顿第一定律

您好!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我有一些疑问:这定义提到了惯性参考系,但是惯性参考系是什么?定义并没有给予解释。这似乎造成了循环推理问题。因此,我在互联网查询了一些观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资料。以下是我获得的一些结果:

James Maxwell, Matter and Motion, page 54-58: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moving uniformly in a straight line, except in so far as it is made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external forces.

Ernst Mach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a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account of its development, pg 241: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except in so far a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impressed forces.

Raymond Serway, Jerry Faughn, Chris Vuille College Physics: Volume 1: An object moves with a velocity that is constant in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unless a non-zero net force acts on it.

Richard Feynman, Robert Leighton, Matthew Sands Feynmann Lectures on Physics, Vol 1. ,page 9-1 The First Law was a mere restatement of the Galilean principle of inertia: if an object is left alone, is not disturbed, it continues to move with a constant velocity in a straight line if it was originally moving, or it continues to stand still if it was just standing still.

David Halliday, Robert Resnick, Jearl Walker Fundamental of Physics, 7th ed., page 102-106, If no force acts on a body, the body's velocity cannot change; that is, the body cannot accelerate.

Paul Tipler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page 83 An object at rest stays at rest unless acted on by an external force. An object in motion continues to travel with constant velocity unless acted on by an external force.

这些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都没有提到惯性参考系。不知道您是从哪里找到的资料,是否能列出资料来源?谢谢!

从阅读这些教科书,我发觉大多数都先给予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简单易懂的定义,然后再解释参考系的概念,最后澄清牛顿第一定律只在某些参考系才成立,这些特别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不知道您的意见如何?请不吝赐教。祝编安!--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21日 (一) 06:54 (UTC)回复

我同意您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您提出的定义相当弱版──如果存在一个具有这种性质的参考系,就存在无穷多具有这种性质的参考系。参考您这些时间的相关编辑,我尝试将这定义口语化,能够朗朗上口,并且不失确切含意、不过于冗长,现想出以下定义:

在某些参考系中观察,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紧接着,称这些满足牛顿第一定律的参考系为惯性参考系,并且给予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在哪种条件下,对于哪些案例,什么样的参考系可以视为惯性参考系,等等。

对于这修改,不知您觉得如何?请与我连络,谢谢!--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23日 (三) 00:58 (UTC)回复

假设物体不受外力,则其所受合外力为零。从这论点,我觉得您给出的定义,仍旧可以更为简明:

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物体,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不知您觉得如何?多谢您的关注!--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24日 (四) 05:31 (UTC)回复

连载小说

你那篇有不少阅读时感觉赘词,很不通顺。例如“因此可以减轻出版人和读者的经济压力”这可以省略,还有“出版人从已出版的章节得到的收入可以支持以后章节的出版费用”整句读起来什么意思?一般读者似乎看不懂过多形容词的语句;“单种的发行量”是指英语连载小说类别吗?这部分希望你读读看。--侠刀行 (留言) 2011年11月29日 (二) 16:11 (UTC)回复

汉族

  欢迎莅临维基百科。我们欢迎每一位用户对维基百科作出建设性编辑,惟阁下最近编辑中至少有一项(如阁下在汉族中的编辑)并不具建设性且已被回退或移除。请使用沙盒进行编辑测试,并参阅欢迎页面以了解更多关于贡献维基百科的事宜。敬请合作。--久远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1:22 (UTC)回复

岩里政男就是李登辉

岩里政男就是李登辉,干麻分开写?小胡子 - (对话) 2011年12月16日 (五) 07:56 (UTC)回复

请求指教

我现在想翻译某个英文的词条到中文, 该从哪里开始呢? 还有我的用户页该怎样建立呢? 很抱歉这些都是入门的问题, 虽然我曾经简单的看了下帮助, 然而还是毫无头绪, 希望能给予指导, 谢谢 amnesiac (留言) 2011年12月21日 (三) 18:09 (UTC)回复

多谢回复,如何比较方便的确定与英文条目同名的中文条目:
例如AutoHotkey的条目中, 英文条目中有这个链接loops, 如果我直接翻译过来循环, 那么这个中文条目不存在, 而实际上在英文条目中与 Program loops 对应的中文条目为控制流程, 所以要译为 循环这个链接才不会显示为红色.
我现在是在英文条目中首先打开相应条目再从左边的链接转到中文条目来判断是否存在, 很麻烦, 以刚才的例子, 我需要先在英文 AutoHotkey 中点击loops, 打开这个英文条目后查看左边是否有中文的条目,然后我才能确定我应该如何翻译这个条目.我是想是否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确定一个英文条目是否有相应的中文条目?
还有,我在翻译上面条目的一些部分时,由于其中含有bbs/wiki的链接而被确定为不可靠来源(原英文条目中链接,非后面添加),该如何处理呢?

amnesiac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2:30 (UTC)回复

您好, 现在遇到一个问题: Autoit. 这个是我新建的条目, 当时比较粗心没注意标题中的 i 小写的, 实际的名称中是大写的, 我找了下帮助, 好像我自己没法修改, 现在要如何处理呢? 顺祝新年快乐~ amnesiac (留言) 2012年1月5日 (四) 05:52 (UTC)回复

有关弱哥德巴赫猜想

您好,在哥德巴赫猜想条目中的“起源”一段中有提到“弱哥德巴赫猜想现已基本解决”,看似弱哥德巴赫猜想已解决。但“在弱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一段中只提到“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而“不是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此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决,想确认一下在下这部分的认知是否正确,祝编安--Wolfch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04:16 (UTC)回复

返回“Snorri/archive11”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