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内文引用
内文引用是维基百科引用列出方法之一,能让读者直接找到内容对应的可靠来源。内文引用标注方法不限,但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多用序号角标列出。
内文引用一般标在句末或段末。内文引用来源可以是电子媒介,也可以是传统出版品,即书籍、杂志、百科全书、词典、网页都可接受。来源不要求媒介但必须可靠,即来源作者必须可信权威,出版流程必须可靠。对深究者而言,条目可由来源查证则更可信。
与内文引用相对的是一般引用,多直接罗列在文末;这种方式不直接指出内容对应哪条来源,但一般能部分或完全支持内容。所谓“一般引用”即并非具体支持哪句或哪段,而是在大体上支持条目。
内文引用和维基百科
不少维基百科条目都有内文引用,典范条目、优良条目和甲级条目还是强制的。来源格式指引介绍了几类内文引用方式,编者可以任选一种格式,但一篇条目必须统一用一种格式。
哈佛引用
哈佛引注体系指以插入括号在内文列出来源。哈佛引注表现格式略有差别,如(作者, 时间)
、(作者, 时间:页码)
等。哈佛引注一般直接列在文内,且置于标点之前,而完整的参考书目以字母顺序列在文末。
引用标记
脚注系统由Cite.php架设,常用“<ref>
标签”打出,这是最常用的来源引用方式。引用性脚注和解释性注释都可以用这套系统。编辑在<ref>
和</ref>
这组开闭标签中填写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脚注并排号。编辑可直接输入wiki标记文本,也可用引用模板统一引用格式。编辑可在要显示脚注的地方输入<references />
,也可换用更强大的{{Reflist}}
模板。
若同一来源在内文中多次出现,可以为该来源指定refname参数,后续提及时直接引用该参数即可。具体做法是将参考资料开头的<ref>
标签改成name="X"
,效果为<ref name="X">
[1]。和前文所说的一样,该操作会在文句的末尾生成一个数字。您可以将"X"
参数改成其他字母或汉字,这样计算机就知道该跳转到哪条被多次引用的参考链接[1]。这种带有<ref name="X">
标签的参考资料会在内文以同一数字多次出现。后续引用的时候,您只需要输入<ref>
标签外加一个斜线即可,例如:<ref name="X" />
。
“Ref”和“Note”模板
这种引用方法比较过时,但仍有少部分条目会使用。这个模板会在内文声称上标的数字,读者点击会自动跳转到页面底部的参考资料。
Reference和Note模板由两部分组成:{{ref|参考代号}}
和{{note|参考代号}}
。您可以在需要列明来源的地方插入{{ref| }}
模板,在“|
”后输入代表该参考资料的文字,以便告诉计算机点击链接应跳转到哪一条参考资料。
举个例子,譬如要引用的书本《The Navy》:先在文句的末尾输入参考标签{{ref| }}
,在“ref|
”输入代号“Navy1
”,这样就有了{{ref|Navy1}}
。 这种方法会在句子的后面生成一个数字,代表着其所引用的参考资料,读者点击就可以跳转到相应的参考资料。有别于<ref>...</ref>
标签的统一格式,使用ref模板可以自定义参考标签,譬如 、 都可以。具体用法参见Template:Ref/doc。
超链接/嵌入式链接
您可以在文句的末尾使用超链接,具体做法为[ URL链接 ''']。
譬如中文维基百科首页的超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首页]
此方法生成一个带蓝色数字编号的链接:[2]。 要出现具体的文字,在后方框前输入即可,例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首页 维基百科首页]
效果为:
之后在条目末尾的“参考资料”段落插入完整的参考内容(见WP:CITE)。但这种方法容易出现失效链接,故不推荐使用。
请不要仿效上面的例子引用维基百科作为来源,因为维基百科的可供查证方针特别说明“维基百科上的条目与用户发言,或其他维基百科镜像网站上的内容,都不能作为来源使用”。
手动引用
有些编辑会自己创建来源,即在文句后面标上一个数字,以此代表参考资料前的编号。一旦条目得到扩充或重新编排,这种做法就失效了,所以我们不鼓励手动引用。
特殊引文格式
有些领域有自己的内文引用格式,譬如法律引用。譬如引用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州案,格式为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 480 (1965).
。
类似地,一些科学引文系统通过仅在文章末尾输入期刊名缩写、卷号和页码来提供参考。
引述文本内容
引述文本内容指的是直接引用文本中的内容,例如:
爱丽丝·琼斯在她2008年的著作中说过:“太阳真的很大......”
这种引述方法可以让读者直接了解所引用的具体内容,但一般会配合其他内文引用系统来引述直接引文、转述及任何有争议或独特性的内容(特别是编辑希望吸引读者注意来源名的时候)。
必须内文引用的情况
按维基百科内容方针要求,下列四种情况必须内文引用可靠来源:
- 直接引言 - Wikipedia:可供查证
- 任何有质疑的断言(比如内容被删,有用户在讨论页留言质疑,或标有
{{Citation needed}}
等标签) - Wikipedia:可供查证 - 任何觉得可能有质疑的断言 - Wikipedia:可供查证
- 所有涉及生者的争议内容,无论负面、正面还是中立 - Wikipedia:生者传记
此外内容有内文引用不代表满足其他方针,比如改述内容极似原文就有侵犯著作权之虞,即便有内文引用可靠来源也不合格。
虽说编辑基本将全盘内文引用当底限,但来源方针并不强求四类情况外的内容。无内文引用的内容可能由一般参考支撑,也可能内容本身就是来源。如果你诚心检查了来源但还没找到,可在讨论页问讯或请求来源。
理论上,如条目没有以上四类内容,编辑者可以选择不标明来源,不管是内文引用还是一般参考都一样。针对其他类型的内容,方针只要求当一个有动力、受过教育的人尝试通过如网络搜寻或图书馆等方法寻找已出版且可靠的来源时,这些内容的来源是可以被找到的。可是,当条目不再是小作品时,要避免以上四类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在判断条目内容是否有问题的时候,编辑需要作出周全的判断。比方说,有些条目出现了空白的段落,这种情况可能是受人破坏导致,而非内文引用要求。
内容是否遭质疑有赖于编者公正判断,比如清空段落可能会当破坏处理。
- 针对优良条目,请参见位于Wikipedia:优良条目标准的五项标准。
- 针对典范条目,请参见WP:何时引用。
- 针对特色列表,请参见Wikipedia:特色列表标准。
来源密度
维基百科没有“一个句子一条引文”“一个段落一条引文”的规则,即便是特色条目。需不需要引文是依照“内容”来定的,不是语法和组成要素。然而有些条目(涉及争议人物)就几乎要每一句话都要列明来源,而有些段落(例如精密的科技话题)甚至要求一句话要列出几个来源。其他内容可能不需要来源。
例如一段话只需列明一个来源的情况:
教育专家玛丽·琼斯认为现在的学生可以分成三类,一类一收到作业就马上开始做,一类收到作业隔一段时间才做,一类完全不把做作业当回事。[1]
因此在整段话出自同一来源的情况中,只需要使用一个引文即可。引文可以放在合理的位置,最普遍的位置是在段落的后面。如果之后的编辑在段落中加上其他来源的内容,他们就需要组织一下引文,确保内文和引文的关系明晰,保持文本与来源统一。
文本与来源统一
使用内文引用,即便是不一定需要内文引用的内容,都有助于内容保持文本与来源统一,其他人可以迅速判断相应内容是否得到验证。
来源在文句中位置需要编者判断,如果是特别有争议的字词,可以考虑在旁边插入引文,否则一般在文句或段落结尾插入即可。增加或编排内容的时候,编者必须十分注意文本是否与来源统一。
参考资料/脚注段落
页面底部参考文献段落用来集中展示条目所使用的来源,一般名叫“参考资料”,也有叫“注释”、“脚注”、“参考文献”(按普遍程度递减排序)。而“来源”、“引用”、“参考书目”三种命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来源”可以指一件产品的获取方式,“引用”也可以指引述具体内容,“参考书目”一般指平面印刷的材料。
有些条目可能需要好几个段落来组织参考资料,譬如使用短脚注的条目就需要额外开一个段落,一个归纳短脚注,一个展示完整的引文。
请不要把参考资料列入Wikipedia:外部链接或延伸阅读,两者只用来展现与条目话题相关、但未被引用的材料。想要了解参考资料段落的格式,请参阅Wikipedia:列明来源。
参考资料段落和“ref”、“note”模板
夹在条目内容中的注释以脱字符“ ”显示,这种注释是采用了{{note|
模板,具体用法为{{note|Navy1}}
。还记得我们之前建了一个{{ref|Navy1}}
的参考资料吗?现在你只要点击这个参考资料,就会转到这里来。若要实现这种效果,请确保{{ref}}
和{{note}}
两个模板使用的都是同一个代号。具体的参考模板格式请参见Wikipedia:参考资料模板。对于刚刚例子提到的Navy1参考资料,完整内容为:
使用ref和note模板的参考资料不会像cite模板那样产生数字,如果你想要数字,可以在参考资料前加入一个“#”,例如:
#{{note|Navy1}}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Navy''. Barnes & Noble Inc, China ISBN 0767076218X
这样参考资料旁边就会出现一个序号: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Navy. Barnes & Noble Inc, China ISBN 0767076218X
在上面的例子中,1.
出现在参考资料引文前。假如您点击过来发现这里的序号是2的话,引文就不对上了,这种情况要么是内容本身的问题,要么是参考资料排序的问题。考虑到参考资料的排序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条目后来增加的内容和引文会把次序搞乱,我们十分建议您使用参考资料模板,这样参考资料就会自动排序。
参考资料/脚注段落
如果您所有参考资料都采用<ref>
和</ref>
标签,只需要在参考资料/脚注段落插入<references />
代码或{{reflist}}
模板,就可以自动生成引文列表。
内文引用与条目等级
典范条目、优良条目及A级条目均未规定提名条目需要列出多少内文引用,或是采用何种引文方式。最好的建议就写在典范条目标准中:编写良好、全面。不管是一条引文还是100条引文,只要能达到编写良好的目的,都可以。
另见
- Wikipedia:格式手册/版面布局 – 页面布局基本入门
- {{More footnotes}} — 标记内文引用不足条目的维护模板
- {{No footnotes}} — 标记没有内文引用条目的维护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