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Template:猪笼草属

Template:猪笼草属

 
说明:猪笼草属全部原种和自然杂交种大功告成,请大家对模板内所有条目进行评议。—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7日 (一) 15: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1月7日 15:00 (UTC) 至2011年12月7日 15:00 (UTC)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 “阿根”十之八九是参考阿根廷,虽然发音都很接近,但不能照搬,台湾媒体跟政府机构才不会这样译。
  2. “便史东”,史东(stone)是对的,但“便”是错的,“Benjamin”台湾也是本杰明。
  3. “邦苏山”,“Bungsu”是指Youngest,为什么后面加个山?可能以为“Putri”是山,但“Putri”是女儿。“Merapi”台湾有三种“麦拉匹”、“麦瑞比”、“梅拉比”。「"邦蘇山" -豬籠草 -猪笼草」看google可以查到什么,我只看到“生活花卉园艺论坛”提到。
  4. “包希”是啥?“布凯”是啥?这些都是乱译的,如果有对照IPA,至少是同音字。
  5. “丹舍”台湾没这种的,查“"丹舍" "dancer" site:tw”或““"丹舍" "Danser" site:tw”。Danser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是归在Dancer,是“丹瑟”没错。
  6. “迪恩”有可能。但“Dean 狄恩 site:tw”比“Dean 迪恩 site:tw”笔数多,中央社译名档是收录“狄恩”。
  7. “庸忽”发明这种译名的是天才,不但发音错得离谱,译音字也用得超冷门。
  8. “东巴”?“东巴岛”Google才8笔…。台湾官方是用“都峇岛”,“峇”在马来华人念“巴”。
  9. “罗威那”Goggle第一笔查到“Lovina”(位于巴厘岛),“那”的发音是根据rowanae,而不是Rowan吧?Rowan台湾是译“罗旺”或“罗文”(早期)。
  10. “Low”很早以前台湾就译“罗”了,并不是“劳”。查「"Low" "羅氏" site:tw」跟「"Low" "勞氏" site:tw」看差多少。

--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2:40 (UTC)[回复]

 
 
(:)回应,其实不知道这问题(宽度设置无效)是因为表格的问题,还是用户设置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用户并没有反应说模板对其存在问题。使用表格做的话,如果以后需要添加或删减内容的时候就会很麻烦。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13日 (日) 03:13 (UTC)[回复]
(:)回应,很显然它的IE,会让width变回预设值100%,原因不明。而我的情况是,width设定950px,对我来说还不够,至少要1050px。否则中文字与英文字会自动断行,字尾会有一个字词跑到第二行。这样子,中文字跟后面的学名会有一两个无法对拢。(1024x768,Firefox)--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9:25 (UTC)[回复]
(:)回应:先草草留言给两位一下,因为最近我在外面有很多活动,所以比较无法抽空详谈一些我很有兴趣的事。这篇同行评审的讨论我有稍微读过,我觉得两位讨论的很好。夏洛特的译名的确是值得再论的,一部分中译是来自台湾趣味玩家之间流通的称呼,某种程度上已是公认中文名(虽然跟种小名会比较有落差);另一类则是由夏氏和他的友人研议出来的。像是 Utricularia humboldtii 译作“逊氏狸藻”,个人就认为不太合适。而夏氏的专长领域其实是在热带植物的野外调查、原生地探险,因此中文名有疏漏也算是在合情合理之内。总之,目前的情况是,除了陆、港、台有原生的食虫植物会有出版品介绍,其余种类的中名,目前只有该书有订出一部分。你跟我在维基上自行拟定的中名其实不能算做是可靠名称,因为没有任何出版品(也就是可靠来源)记载这些中名。像是Mihara57提到的“庸忽猪笼草”那就是我自己乱定的,似乎造成了各位的困扰。但是那时我才刚读大学,那时还没读过植物学。一直到前年才我才有机会到园艺系去修一些相关课程,觉得植物博大精深。我的结论是,希望两岸学术单位有机会能拟定一些规范的中名,如此就能解决目前的中名窘境。(P.S.我对狸藻被唤作“挖耳草”不太满意,这个中名草率的包含全部陆生种,也就意味着狸藻属下的200多种,只有约20种是“狸藻”,其余180多种被称作“挖耳草”,我觉得听起来很怪。)--章·安德鲁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06 (UTC)[回复]
我后来看书序想想,夏洛特平时应该是记它原本的学名,对他来说中文译名并非必要。但是当时出书若没有中文译名是不利读者理解的,因此暂时订出译名也情有可原。“庸忽猪笼草”我一两个礼拜前对照书末,已注意到没有,那么这部分修正好就没事了,请不要介意我的胡言乱语。其他中译名称,我想问题在于是否要规范化?以及夏洛特的翻译标准在哪?比如「羅威那」是少数对学名音译的,但其他都是对人名跟地名的音译,所以「羅威那」可能是他当初不知是地名。还有部分意译也有少数疑点,例如泉氏猪笼草,我想不是指姓氏(虽然日本有这姓氏),其他条目我就不多说了。也许将来有机会整理后,再反映给夏洛特知道,让他仔细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再版的书中若能修正会更好。若不能,就只能等两岸看谁先拟定规范化的中文译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59 (UTC)[回复]
(:)回应:其实夏洛特书中给出的存在争议的译名并不多,仅为“邦苏山猪笼草”、“包希猪笼草”、“布凯猪笼草”、“盾叶猪笼草”、“克罗斯猪笼草”、“罗威那猪笼草”、“东巴猪笼草”、“多摩利猪笼草”,这8个,如章·安德鲁考虑到,这些名称是有可靠来源支持的,虽然其本事并不是那么的正确;另一方面,相对正确的名称又没有可靠的来源。所以我选择还是使用这些有可靠来源的名称。之外存在争议的名称,一律按照正确的译法进行命名。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37 (UTC)[回复]
(:)回应:我之前看到的似乎还不只这些,等以后有空再说吧。另容洪猪笼草的地区转换我删去了,那可能在参考Template:德语译音表时,译者对Junghuhn有不同解读造成的(huhn合起来是洪,但huh+n却是胡恩),一般印象是《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的“容洪”会较权威。台湾“中央社译名档”可能是参考到中国大陆“容胡恩”的这一版本,例如《世界科技人名辞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0)便是解读成“容胡恩”(另可参考forvo的Junghuhn发音)。--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1:46 (UTC)[回复]
夏洛特书上写的就这8个存在差异。huhn的发音类似于两者之间,那就按容洪吧。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27日 (日) 12:13 (UTC)[回复]
是这样的,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的命名是根据艾利斯·罗恩(Ellis Rowan)这个人名,所以乌拉跨氪便一起音译为“罗恩”。夏洛特原本也是这么音译,除了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这少数的例外,它直接对学名rowanae音译「羅威那」,有点不寻常。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跟Lovina(无论是羅威那或羅威娜)这个地名产生混淆,所以我当然不建议了。--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5 (UTC)[回复]
「羅威那」是来源于夏洛特的,他根据的是种加词英译,而不是词根,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