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
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英语:Daniel Domscheit-Berg,1978年—),曾经使用丹尼尔·施密特这个名称,是一位德国籍技术人员。截止2010年9月,他因为是揭密机构维基解密在德国的发言人和随后对维基解密的“背叛”。他也是《解密维基:我和朱利安·阿桑奇在世界上最危险的网站工作的日子》(Inside WikiLeaks: My Time with Julian Assange at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Website)的作者。[1]
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 Daniel Domscheit | |
---|---|
出生 | 1978年(45—46岁) |
国籍 | 德国 |
别名 | 丹尼尔 施密特 |
知名于 | 维基解密前任发言人 OpenLeaks创始人 |
2011年1月,他公布了一个创建在线匿名揭密网站Openleaks的计划。在2001年8月召开的混沌计算机俱乐部大会上,他宣布该网站开始运行并且欢迎黑客们来测试OpenLeaks系统的安全性。但结果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批评他利用俱乐部的良好名声来谋求个人私利并且将他从俱乐部中除名。[2]这项决定在2012年2月被撤回。[3]在2011年9月,几个新闻组织称丹尼尔·伯格因为和朱利安·阿桑奇在泄露美国25万份外交文件上的分歧而决裂。
2011年和被《外交政策》杂志将他和萨米·本·加尔比亚,阿列克赛·纳瓦尔尼等人评委“年度全球100大思想家”。
维基解密阶段
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在2007年的混沌计算机俱乐部年度会议上遇到阿桑奇之后加入了维基解密。2010年9月25日,在被阿桑奇停职之后,丹尼尔·伯格告诉《明镜周刊》他辞职了,他称“维基解密有一个体制上的问题,我不想继续为这个错误承担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我离开它的原因。”(“WikiLeaks has a structural problem. I no longer want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 and that's why I am leaving the project.”)[4]
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在瑞典国家电视台2010年拍摄的纪录片《维基解密的斗争》中受到了高度的称赞。
2011年2月,有关于他在维基解密中的经历和他与维基解密决裂的书在德国出版。一些天之后,该书的英文译本也由一家澳大利亚出版商出版。[5]在书中,丹尼尔·伯格批评了阿桑奇对阿富汗战争日记的处理方式以及他的领导风格。
丹尼尔·伯格说他在离开维基解密时销毁了大量维基解密的数据。他希望确保那些数据被完完整整地删除了。在他离职后,维基解密声称丹尼尔·伯格拿著一些未被出版的文件和组织内部交流信息向维基解密提出赎金要求,一些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成员在其中斡旋。但是,丹尼尔·伯格告诉《明镜周刊》他没有从维基解密拿走任何文件。丹尼尔·伯格后来因为在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推广OpenLeaks被混沌计算机俱乐部除名,[2]这一项决定在2012年2月被撤回。
维基解密后来确认超过3500份未发布的揭密文件,美国政府禁飞名单,5GB美国银行材料和一个拉丁美洲国家滥用刑罚的证据被销毁。[6]
2010年9月,丹尼尔·伯格宣布他有开始一个新的网站“OpenLeaks”的计划,他希望创造一个比维基解密更加透明的揭密网站,“在最近的几个月,维基解密组织并没有表现出它的透明,它失去了它对大众的承诺”。(the WikiLeaks organization has not been open any more. It lost its open-source promise)。[7]
丹尼尔·伯格说他的OpenLeaks系统是这样运行的---由线人指定的媒体去审查,发布文件而非由OpenLeaks来发布,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法律纠纷。
OpenLeaks原本计划在2011年1月开始公开运行,但是在2012年12月23日,丹尼尔·伯格称网站不会按预定计划上线,他们现在更关注于传播信息和探寻如何开设和运行一家揭密网站而非自己直接地参与揭密。[8]
OpenLeaks有两个公开身份的参与者,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和赫伯特·斯诺伦森,他们都曾参与过维基解密的一些活动。[9]
参考
- ^ 维基解密阿桑奇: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aily Telegraph.(2010.12.11)
- ^ 2.0 2.1 Chaos Computer Club: Hacker distanzieren sich von OpenLea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镜周刊》(2011.8.13)
- ^ CCC撤销对丹尼尔·伯格的除名决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cc官网
- ^ 维基解密发言人离职:留给我的唯一选择便是离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镜周刊(2010.9.27)
- ^ Scribe News: Scribe acquires rights to Inside WikiLeaks: my time at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website[永久失效链接](2010.12.10)
- ^ 维基解密前任发言人摧毁维基解密未发布文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08.21
- ^ OpenLeaks创始人批评WikiLea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12.17
- ^ Hello world - OpenLeaks blog.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
- ^ 关于OpenLea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penLeaks官网 (2011.1.28)
延伸阅读
- McAllester, Matt. "Exit Int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Domscheit-Berg) The New York Times. 18 February 2011.
- Zetter, Kim. "Former WikiLeaks Spokesman Disputes Claims About Destroyed Fi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red. 23 August 2011.
- "'I Doubt Domscheit-Berg's Integrity': Top German Hacker Slams OpenLeaks Found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r Spiegel. 15 August 2011.
- Last, Jonathan V. "When Daniel Met Jul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eekly Standard. 15 April 2011. Volume 16, No. 31.
- Taylor, Adam. "WikiLeaks' Bank Of America Bombshell May Have Been Destroy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siness Insider. 22 August 2011.
外部链接
- OpenLeaks的Facebook专页
- Daniel Domscheit-Be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lected news and commentary at Der Spiegel
- A convers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split between Wikileaks/Openleak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