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式陆上攻击机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中日战争日本帝国海军对中国城市进行轰炸的主力轰炸机。

三菱G3M九六式陆上攻击机
G3M九六式陆上攻击机
概况
类型轰炸机
制造商三菱重工
设计者本庄季郎
主要用户日本海军
制造数量1,048架
历史
首飞1935年7月
退役日期1945年8月15日

研发简史

1934年日本海军提出要有双发动机的陆上轰炸机去轰炸1,500公里外的陆上或海上目标,最后三菱重工交出的设计是全金属制单翼和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的G3M,这在当时为一种极为前卫的概念,以至外国传媒不相信是由日本人设计,而认为其是由德国公司(容克)为日本人研制。

基本资料

  • 乘员:7人(正副驾驶,投弹手和机枪手)
  • 机长:16.45米
  • 翼展:25米
  • 机高:3.68米
  • 空重:4,965公斤
  • 最重:8,000公斤
  • 最快速度:375公里/小时
  • 航程:4,400公里
  • 昇限:9,200米
  • 发动机:三菱重工制金星四二型风冷发动机(1,075匹马力)X2
  • 武装:3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机背一挺20毫米口径机炮+800公斤炸弹或鱼雷

实战

 
正编队飞行去轰炸中国城市的九六式机群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8月14日,日军驻台湾的鹿屋航空队派出18架九六式去轰炸中国空军的笕桥空军基地,但惨被以高志航为首的霍克三机队迎头痛击,九六式被击落6架伤两架而中国空军无任何损失,被击伤的九六式后来在日本公开展示,每个弹孔都插上一枝箭,以作为日本海军飞行员在中国奋战的宣传。

8月21日,日本海军参谋大西泷治郎乘坐木更津航空队的九六式去中国战场视察,当日有6架九六式去轰炸扬州,在中途已遇上中国空军战机,有3架九六式当场被击落,大西泷治郎乘坐的那架九六式一直被中国飞行员董明德驾驶的霍克三追著打,被打成满身子弹孔后在济州岛降落。

 
1938年,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正越过孙中山陵墓

9月19日,大批九六式轰炸南京,中国空军飞行员刘粹刚又在南京市民面前击落了一架九六式,9月27日,九六式进犯华南,企图炸毁粤汉铁路但被陈瑞钿驾驶的霍克II击落了一架,1938年6月16日,9架九六式再次空袭华南但也被陈瑞钿驾驶的格斗士战斗机击落两架,此外,九六式也曾轰炸武汉和重庆等中国城市,由于为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护航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航程不足,要深入中国内陆的九六式因此被中国空军击落,战损超过百分之十,这令日本海军不得不让三菱研制零式战斗机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六式从台湾和印度支那的日军基地起飞去轰炸马来西亚的英军和菲律宾的美军,12月16日第一航空队的26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与鹿屋航空队的18架一式陆上攻击机从台湾飞到香港岛轰炸英军的基地及海防炮台[1]。1942年后九六式渐被一式陆上攻击机取代。

消灭英国远东舰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开始不久,日本帝国海军收到由菲利普海军少将率领的一队由威尔斯亲王号战舰反击号巡洋战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国远东舰队已从新加坡出发,北上要对付日本登陆部队,12月10日,这队英国舰队被日本侦察机发现,下午1时,8架九六式到达并向反击号投下炸弹,一枚炸弹命中令反击号受轻伤,反击号的防空炮火也打伤了两架九六式,10分钟后,又有16架九六式到达分别向反击号和威尔斯亲王号投下鱼雷,两舰在水上不停回避,最终威尔斯亲王号被炸中两枚而反击号被炸中一枚,威尔斯亲王号虽然击落了一架九六式但它被鱼雷炸断了螺旋桨轴,舰底被撕开了一个大洞,海水不停涌入,两舰也已受到受创,失去航行能力,之后又有6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向反击号投鱼雷,其中4枚命中,反击号终于在下午约2时20分被击沉,与此同时,威尔斯亲王号也被5枚由一式陆攻投下的鱼雷命中和两枚由九六式投下的炸弹炸中舰尾,威尔斯亲王号也在下午约2时50分被击沉。

相关机种

八试特殊侦察机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的原型机,搭配广海军工厂生产的九一式引擎、具备每小时最快时速266公里的性能。

九试中型陆上攻击机甲案型

以八试特殊侦察机为主、改造尾端与机身的机种。

九试中型陆上攻击机丙案型

将机内原先侦查员与飞行员的位置作调整变更,有比甲案型略为缩短的机身。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一一型

由甲案型为基础制作的量产机种,搭配金星三型引擎。在螺旋桨上的设计有些许更动。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二一型

搭配金星四二型引擎的机种。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二二型

强化对战武装性能、变更搭乘人员数量的版本。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二三型

改交由中岛飞机代工量产的机种。

相关条目

使用国家

流行文化

  • 2015年电视剧东方战场出现九六式轰炸机轰炸上海,被霍克三战斗机击落的情节。
  • 2020年电视剧小娘惹出现九六式轰炸机轰炸新加坡,轰炸之下人民逃命的情节。

参考资料

  • 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陈应明/廖新华,航空工业出版社,ISBN 978780183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