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啬宫
25°03′02″N 121°28′34″E / 25.050496°N 121.475982°E
先啬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新北市三重区五谷里五谷王北街77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神农大帝 |
例祭 | 农历四月廿五 |
建立时间 | 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地图 | |
三重先啬宫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 新北市三重区五谷王北街77号 |
官方名称 | 三重先啬宫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详细登录资料 |
先
沿革
二重埔早期为平埔族群武劳湾社的渔猎场所[1]。后来因新庄人口拥挤,移民沿淡水河北边搬迁,依离新庄的远近与开垦顺序,陆续开辟了头重埔、二重埔、三重埔[2]。乾隆十年(1745年),李姓先民来二重埔开垦,民众从福建恭请神农大帝神像奉祀[1]。当时垦民依靠沙洲一带耕作的田,所以拜起此农神来[2]。乾隆二十年(1755)元月十一日建此庙于三崁店,为今新庄区交界大汉溪畔,约金陵女中后方,取名“五谷先帝庙”,又名“五谷王庙”[1]。因屡遭大汉溪水患,迁建于五谷王村[3]。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由地方仕绅林茂盛倡议重建,扩建成两殿[1][3]。由林本源家族、林顺成等人捐建,名字刻于重建碑、木刻诗签版上[4][5]。
日治时期改名为“先啬宫”[1]。“先啬”之名取自八蜡的农业神之一,排首位,也就是神农氏[6]。大正十四年(1925年),林清敦邀集李种玉、李声元、黄论语、蔡雍、郑根木等保正仕绅再度集资重建[1]。
战后时期庙址为五谷王北街77号[1][7],属五谷里[8]。1954年12月6日补修竣工[9]。1972年,地方信徒集资,进行屋顶部分修缮[10]。1976年10月动工新建地下一层及地上三层的建筑,每层建坪约90坪,耗费500馀万元,其中370万由庙方董事长连清传代垫,但因位于洪水平原管制区,涉及违建案被警方查报遭勒令拆除[11]。1982年增建后殿[1]。
因年久失修,寺庙建筑多处受损,于是2001年11月12日举行施工棚架动土典礼,文化局秘书俞鸿村、庙方董事长李乾龙等人主持[12]。整体修缮在2004年2月动工[13][14]。由符宏仁建筑师事务所规画、监造,庆洋营造有限公司以3000多万元承包,剪黏部分有95%换新并材质从玻璃改变成陶碗片[13]。同年12月29日,二百周年纪念碑完工,原文乃顾问曹秋圃撰书[15]。整修在同年竣工,12月31日举行安座大典,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及台北县代理县长林锡耀参与[14]。
资产
1998年5月7日,受文建会委托评定国家指定古迹的尹章义、王启宗、黄富三、周宗贤、徐裕健、赖志彰、赵工杜等人来此庙参观,由董事长李乾龙带领,介绍庙中林旭初、张书绅、陈维英、陈维菁、李种玉、罗秀惠等人的石柱联文、及一尊有两百多年的神农大帝神像[16]。后,该年庙宇被列为三级古迹[17]。
对场作
先啬宫建筑形制,堪称全台湾现存对场作最明显建筑,主要由前殿、正殿、后殿、东西护室等组成[1]。据李乾龙表示,当时(1925年)先啬宫重修工程,两派争取承揽,于是庙方决定让双方同时施作[18]。虎边由陈应彬率黄龟理制作;龙边乃吴海桐率王款施工[1]。
大门两侧门联上方各有一只蝙蝠,就看出不同造形[8]。虎边的螭虎窗有两只螭虎的虎尾相对,龙边则虎头相对[18]。前步口龙边附壁架上制狮座,虎边则为夹筒[1]。进去后,在回廊、斗拱、悬挂在横梁的花篮、凤凰等等,只要是石雕、木雕,左、右两侧呈现的就是风格迥异的艺术[8]。像是栋架上狮座龙边为杏眼、昂首、侧腿、左挂彩,球尾部有三只少狮;虎边的石狮右挂彩球露出尾端狮毛,并置人物两尊[1]。
两派工匠的竞争也衍生趣事,当时唐山(中国大陆福建 )师傅在庙门旁雕刻一位有胡子的仆僮跪迎主人,但台湾师傅认为有影射、贬抑他们之意,双方闹僵,后来才把仆僮胡子刻除。1990年代末,传说庙宇的屋瓦掉落,庙方发现屋瓦内藏著一张画有鸟啄人眼的符咒,被认为是诅咒台湾师傅。[3]
此外,1925年整修时,庙身石材采用台北的观音石,庙壁由一凿一斧堆砌而成,迥异于中国大陆石材的平整雕法,不规则的斧凿痕迹反而成为一大特色[3]。
匾额
庙方拥有咸丰、光绪年间的古匾,写有“稼穑维宝”的匾额则为道光年间所赠[19]。
1954年庙方庆祝建庙200周年,孙立人曾致赠一面写有“圣启民农”的匾额,悬挂前殿上方,后来孙立人卷入政争,庙方唯恐遭受波及,将匾额上孙立人署名涂黑[3][18]。
花砖
1925年整修期间工匠在前殿墙面打造四大幅的花砖墙,2013年被报导时是北台湾最大的花砖墙[7]。写有《台湾老花砖的建筑记忆》一书的康锘锡,推荐此庙为是入门研究花砖的好地点[20]。收集花砖的徐嘉彬指出,庙方的花砖墙面以花卉为主题,由绿底花砖围绕著小红花砖,四周再加长条形的红花条砖做为画框,形成百花祈福的样貌[7]。
九龙壁
2004年全面整修时,并请本土陶艺家李国钦在高2.4公尺、宽8.6公尺的正殿后方墙上雕塑九龙壁,2005年2月5日完成龙戏珠的粗坯[21]。制作经费500馀万元,在2006年5月21日揭幕[22]。
祭祀
主祀神农大帝,配祀文昌帝君、注生娘娘、伏羲大帝、延平郡王、九天玄女、保生大帝、天上圣母等[1]。正殿奉祀神农[19][23]、偏殿奉祀文昌帝君与注生娘娘[23]、后殿二楼奉祀轩辕黄帝[19]。庙内一尊翡翠所雕的天上圣母(妈祖)神像是大甲镇澜宫的分灵[23]。
三重与芦洲的行政分界,是以先啬宫与芦洲涌莲寺的祭祀圈来区分,此往事在陈万富的回忆录中也有提及。台湾战后时期之初,鹭洲乡发展迅速,庄根藤、林溪岩、李炎、连清传等地方仕绅于是提出芦洲、三重分治案。当时的乡长李干财提议应把芦洲加三重的总面积平分为二,亦即以今日的三重后竹围街为分治乡界,却遭到三重籍的乡民代表反对,提议以这两庙祭祀圈来分。此建议在1947年4月1日由乡代会通过。之后,两寺此后即被称为“兄弟庙”。[24]
农历四月二十五日的三重大拜拜,源自先啬宫的四月廿六神农大帝生日,该廿五日及廿六日两天,阵头都会分区到三重绕境游行,而三重民众也在此时大宴宾客,过去曾有“一天吃掉一条桥”的说法[25]。属于其信仰圈的社子岛堤外的溪洲底居民会在该日前往;堤内的社子、葫芦堵则依附在大龙峒保安宫信仰圈[26]。摄影师梁正居回忆当天,台北桥上人行为之途塞,从台北要去三重的人潮就如一长列行进的军伍[27]。当日一到,警方就管制台北桥,成为行人徒步区,中兴桥则成为车辆转进北市桥梁[25]。在1955年报导时,说有些食客不愿在桥上拥挤,就搭乘小船过淡水河,形容当时中、小船如“过江之鲫”[28]。1972年阁揆蒋经国开始提倡十项革新,1973年三重市长郑宗艺宣导“大拜拜,不浪费”,铺张浪费的情况才逐渐改善[25]。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林昭彰. 三重先嗇宮 除夕發紅包. 《联合报》. 2015-02-01 (中文(台湾)).
- ^ 2.0 2.1 丁木发. <街頭誌> 五谷王北街為廟開道. 《联合报》. 1992-10-26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沈旭凯. 兩岸師傅對場作 兩種廟風迥異. 《联合报》. 2001-05-07 (中文(台湾)).
- ^ 卢礼宾. 道光古物 重現三重先嗇宮 籤詩木刻 林本源等聞人名列其上 具150多年歷史. 《联合报》. 2002-05-22 (中文(台湾)).
- ^ 张力可. 先嗇宮整建 古文物出土. 《中国时报》. 2002-05-22 (中文(台湾)).
- ^ 李雅雯. 〈台北都會〉先嗇宮慶260年 神將週日遶境. 《自由时报》. 2014-05-16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中文(台湾)).
- ^ 7.0 7.1 7.2 邱璟绫. 【千萬種故事】台灣老花磚,失落的美麗. 《自由时报》. 2018-03-11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台湾)).
- ^ 8.0 8.1 8.2 陈燕模. 《行家帶路》 先嗇宮 「對場作」爭艷. 《联合报》. 2008-09-21 (中文(台湾)).
- ^ 拜拜雖謂大 卻省不少錢 三重昨祭神農大帝 李糧局長未克親臨. 《联合报》. 1954-12-07 (中文(台湾)).
- ^ 沈旭凯. 樑蛀瓦裂頻漏水. 《联合报》. 1999-12-21 (中文(台湾)).
- ^ 先嗇宮建廟宇工程 已耗資五百餘萬元 涉及違建案信徒表關切. 《联合报》. 1977-10-15 (中文(台湾)).
- ^ 沈旭凯. 三級古蹟 建築樸素 至今仍留有清末民初匠師藝風 先嗇宮年久失修 搭棚準備大修. 《联合报》. 2001-11-13 (中文(台湾)).
- ^ 13.0 13.1 陈燕模. 三重先嗇宮 百年大修 屋頂全掀 橫梁、脊柱以鋼纜懸吊 今天上梁 配合神農誕辰 熱鬧到周日. 《联合报》. 2004-06-10 (中文(台湾)).
- ^ 14.0 14.1 陈燕模. 三重先嗇宮 今天安座大典 連戰、馬英九、林錫耀 都將參加 祈安法會一連三天. 《联合报》. 2004-12-31 (中文(台湾)).
- ^ 《城鄉小調》先嗇宮重修紀念碑 落成. 《中国时报》. 2004-12-30 (中文(台湾)).
- ^ 林家群. 三重先嗇宮深具古蹟相豐富文物深受專家讚嘆咸認「過關」沒問題. 《中国时报》. 1998-05-08 (中文(台湾)).
- ^ 林家群. 先嗇宮拓碑見證歷史正殿神龕壁上出現虎形痕跡被指為神蹟. 《中国时报》. 1998-12-12 (中文(台湾)).
- ^ 18.0 18.1 18.2 沈旭凯. 先嗇宮匾額 孫立人署名被塗黑 三重三級古蹟將再修繕 老廟幾度重修風格互異 也曾為避白色恐怖而自保. 《联合报》. 2001-11-13 (中文(台湾)).
- ^ 19.0 19.1 19.2 谢荣华. 有個透明琉璃肚的神農大帝 夏天的神. 《民生报》. 1981-05-28 (中文(台湾)).
- ^ 郭佳容. 聽老花磚輕呢喃 康鍩錫20年無悔. 《中国时报》. 2015-09-07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台湾)).
- ^ 陈燕模. 先嗇宮的九龍壁 名家出手 陶藝家李國欽創作 九龍各異. 《联合报》. 2005-02-06 (中文(台湾)).
- ^ 卢礼宾. 先嗇宮 九龍壁揭幕 300塊陶瓷組成 文物館同步開幕 稀有筆墨登場. 《联合报》. 2006-05-22 (中文(台湾)).
- ^ 23.0 23.1 23.2 赖筱桐. 〈台北都會〉大甲媽分靈 進駐三重先嗇宮. 《自由时报》. 2013-01-22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台湾)).
- ^ 吴明伦. 先嗇宮、湧蓮寺信徒劃分為三重、蘆洲人兩地分治耆老津津樂道年輕一輩已經少有人知. 《中国时报》. 1999-04-07 (中文(台湾)).
- ^ 25.0 25.1 25.2 林家群. 三重大拜拜花費令人咋舌. 《中国时报》. 1997-06-01 (中文(台湾)).
- ^ 陈盈珊. 社子島非島 有神則有靈. 《中国时报》. 2000-02-13 (中文(台湾)).
- ^ 梁正居. 飲饌之歌 系列4 辦桌. 《联合报》. 2002-02-11 (中文(台湾)).
- ^ 三重大拜拜 吃掉千萬元. 《联合报》. 1955-06-1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