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
39°55′06″N 116°23′22″E / 39.91835°N 116.38940°E
历史
养心殿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建成于嘉靖十六年以前,曾作为明神宗寝宫,[2]明朝崇祯年间,太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卷十七 大内规制纪略》载:
过月华门之西,曰膳厨门,即遵义门。向南者曰养心殿。前东配殿曰履仁斋,前西配殿曰一德轩。后殿曰涵春室,东曰隆禧馆,西曰臻祥馆。殿门内向北者,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值房也。其后尚有大房一连,紧靠隆道阁后,祖制宫中膳房也。逆贤移膳房于怡神殿,而将此房改为秉笔值房。养心殿之西南,曰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系世宗炼丹药之处也。其制不用一木,皆砖石砌成者。月华门之西南巍然者,曰隆道阁……
由上文可知,明朝进遵义门之后,院内北侧朝南者为养心殿,院内南侧朝北者为“司礼监掌印秉笔之值房”;该秉笔值房的南侧有“大房一连,紧靠隆道阁后”,原为膳房,后被魏忠贤也改为秉笔值房。养心殿西南有祥宁宫,祥宁宫前(祥宁宫南侧)朝北者为无梁殿,是明世宗炼丹药之处。月华门西南有隆道阁,隆道阁北侧即上述“大房一连”。这个“大房一连”约为清朝遵义门内南侧的膳房,而和祥宁宫无梁殿无关。
养心殿及其各配殿的得名,史籍无考。查“养心”二字,可见《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修身》:“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养心殿前西配殿“一德轩”之名“一德”,可见《易·系辞下》:“恒以一德。”养心殿前东配殿“履仁斋”之名“履仁”,可见焦赣《易林·大畜之需》:“躬体履仁,尚德止讼,宗邑以安,三百无患。”但具体得名渊源,仍不可知。
清朝初年,清世祖(顺治帝)病逝于养心殿。[1]康熙时期,“养心殿、武英殿等处管制造、带西洋人事。”[3]康熙四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1709年3月6日),清圣祖(康熙帝)发上谕,表扬西洋人南怀仁、安文思、徐日升、利类思等为清廷效力,且在皇帝御体欠安时跪奏“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今传众西洋人都在养心殿,叫他们知道。”[4][5]
康熙年间,养心殿曾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雍正初年养心殿总监造赵昌、李英贵等人被清洗后,造办处各作坊乃逐渐迁出内廷,养心殿便一直作为清朝皇帝冬天[6]的寝宫,乾隆年间又接受改造、添建,形成一组供皇帝召见群臣、理政、读书、居住的多功能建筑群。直到逊帝溥仪出宫,清朝共有八位皇帝(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逊帝溥仪)先后在养心殿居住。[1]世祖[1]、高宗[7]、穆宗[8]于养心殿内驾崩。
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前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其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也分别居住在养心殿的体顺堂、燕禧堂。[1]宣统帝在位期间,因其年幼,其父载沣在养心殿代为摄政,处理政事。“平时朝见在养心殿,正中设御座,东倒设监国摄政王座,座前均设案。王公百官向皇帝请安、谢恩等均向御座(空座)进行。摄政王召见时,大臣先向御座行礼,然后到东暖阁,在面西的王座前对话,王座旁备有矮杌凳,如摄政王命召对之员坐,即坐凳上,不命坐则侍立启对,命退即退。”[9]
隆裕太后从皇后升格为太后之后,从东六宫的钟粹宫移居西六宫的长春宫和太极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2月7日,总理公署秘书许宝蘅在日记中载,隆裕太后同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谈话达一小时,隆裕太后称:“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同南方各省和谈。[10]
1912年2月2日,许宝蘅在日记中载,他当天至总理公署,见国务大臣赴养心殿内同隆裕太后商酌优礼皇室条件,“闻太后甚为满意,亲贵亦认可”。同年2月3日,袁世凯便将经隆裕太后认可的《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关于蒙满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分列为甲、乙、丙三项电告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10]
1912年2月12日,6岁的宣统帝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逊位。逊位诏书颁布十天后,上海的《申报》于1912年2月22日刊发了题为《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的报道称,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未阅毕即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这时,反对逊位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称:“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入内,乃盖用御宝陈于黄案,“清后仍大哭。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10]
2015年12月,故宫博物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养心殿开始闭门谢客。2018年9月3日下午,故宫养心殿正式启动古建筑修缮工程,预计在2020年故宫600岁“生日”时,以原状陈列的方式重新开放[11]。
建筑
遵义门
坐西朝东,进门为黄琉璃影壁一座,从南侧绕过影壁即至养心门外的狭长院落的东端。
养心门
为养心殿前的正门,坐北朝南,庑殿式琉璃门楼。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陡匾悬挂在养心门前檐下。[12]门前有一对鎏金铜狮子。门外有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该院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逾墙,进深不足4米,是宫中太监、侍卫、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1]这三座值房中,一座位于遵义门内的黄琉璃影壁背后(影壁西侧);一座位于该值房以南至遵义门内南侧,呈曲尺形,处在院落东南角;一座位于院落西端,平面呈“匚”形,填充了院落的西侧及西北、西南角。养心门外正南面有玉影壁一座,养心门内正北面有木照壁一座。养心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门,门内分别有一个曲尺形琉璃照壁,曲尺的角均朝向养心殿方向。
养心殿
为“工”字形殿,即前殿、后殿之间用穿堂相连接。[1]养心殿前檐下悬挂“养心殿”陡匾。[12]
前殿
面阔三间(通面阔3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2米)。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西次间接有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所以外观形似九间。[1]
前殿明间
皇帝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方悬挂雍正帝御书“中正仁和”匾。[1][12]宝座东侧北面的小门上方悬挂“恬澈”匾(咸丰帝题,上钤“咸丰宸翰”印),宝座西侧北面的小门上方悬挂“安敦”匾(咸丰帝题,上钤“咸丰宸翰”印)。前殿明间南侧挂“日监在兹”匾(咸丰帝题,上钤“咸丰宸翰”印)。木制楹联为“化日宏开仁寿宇,慈云长焕吉祥光”(朱汝珍书,落款“臣朱汝珍敬书”)。[12]明间东、西墙上开门,门上方有毗庐帽。明间北侧有一东西向的夹道,恬澈、安敦二门开在该夹道南侧,夹道内悬挂“咸宜”匾、“大有”匾,以及“登祥”匾、“荐祉”匾(四匾均为咸丰帝题,上钤“咸丰宸翰”印)[12]前殿明间的宝座后屏正面两侧有对联“保泰常钦若,调元益懋哉”(乾隆帝题),中间有乾隆帝题诗,原文为竖排自右至左书写,无标点,以下将竖排改为横排,格式不变,并添加标点:
西师归振旅,东陆舒由庚。执徐奉执规,持躬凛
持盈。三白乵宿岁,万机
简新正。闲中足养心,而予
有所怦。怀安岂良图,无
逸斯元亨。自强励不息,
善长时偕行。
— 庚辰新正御题
东壁悬挂乾隆御笔《养心殿铭》,西壁悬挂董邦达画《溪山清晓图》。乾隆御题诗:天淡云闲古今情,新图即景益分明。爽澄兰沼波吹细,风度松林籁泛轻。白帝精神昨夜入,虚堂飒杳此时生。四家六法何须论,领略堂前妙趣呈。
东暖阁
- 前殿明间东侧的“东暖阁”曾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两宫听政处。[1]东暖阁内分成五室:
- 南半部:东暖阁前部东仙楼上,在乾隆、嘉庆时供佛,仙楼下向西设“东大宝座床”,两侧博古格各一,道光时宝座床前添矮床,两旁设宝座椅;南半部为明窗,西侧有门通往前殿的明间。南半部分为两室,中间由花罩隔开:西侧和中间为一大室,室东的花罩前设有朝西的宝座,垂帘听政时由皇帝坐;东侧为一小室,小室的仙楼东栏杆罩下设有东大双座宝座床,垂帘听政时由两宫皇太后坐,前有一琴桌。垂帘听政时,将二室之间花罩的帘子放下,两宫皇太后在东侧的小室,皇帝在西侧的大室,即可垂帘听政。大室南侧的窗下设有坐榻。
- 寄所托:北半部中间小室,道光时改为“藏脩室”,咸丰仍改寄所托,同治年间改“福寿仁恩”匾,寝宫床,罩上挂“鱼在藻”匾,《翁文恭日记》载同治皇帝崩于此。寄所托为后室门额,有联曰:“汲古得修绠,守道无异营。”又联曰:“书圃礼园无斁好,瓯香研净有馀清。”
- 西小室:北半部西侧为一小室,光绪以前为随安室,联曰:“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北侧窗下设宝座,朝南,宝座旁贴落后有一暗门,挂“味道清心”匾。南侧有门通东暖阁南半部的大室,东侧有门通寿寓春晖。
- 随安室:北半部东侧为一小室,光绪前为寝宫[13]、斋室[14],道光年间改书检斋,咸丰时再改检斋为温室,该室北侧设床榻,上方挂“随安室”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室内还有“松鹤斋”匾(康熙帝题,上钤“康熙御笔之宝”印),“仁者寿”匾。[12]随安室正南有一门,通东暖阁南半部的小室;西墙有一门,通往寿寓春晖。曾于道光朝改为“直内居”,每年所制春帖子皆悬于此。
西暖阁
前殿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分隔为数室:
- 东过道:南半部东侧是东过道。东墙开门通往前殿明间。西墙开门通往勤政亲贤,两侧贴有对联“梅报平安信,鸟传如意春”,此门内北侧背靠西墙立一紫檀木半出腿穿衣镜,可为大臣觐见皇帝时整肃仪容之用。[15]北墙上靠西有一窗户可通佛堂东南角的小室,窗户东侧有一小门通往佛堂外东侧的夹道,此夹道向北可通前殿明间北侧的夹道。此夹道的西侧板墙上开有南、北两个窗户,窗外是佛堂,北窗户北侧是佛堂的楼梯,南窗户南侧是一通往佛堂的门。
- 勤政亲贤:南半部中间是皇帝阅看奏折、和大臣秘谈的小室。[1]北侧挂“勤政亲贤”匾(雍正帝题),匾下挂有屏文(见下),其左右两侧对联为“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出自张廷玉奏章,雍正帝题,[12]仿张蕴古《大宝箴》作,《大宝箴》亦出现于康熙朝御制柜门上。东墙靠南有门,通往东过道;西墙靠北有门,通往三希堂的后室。勤政亲贤北墙上挂的屏文为乾隆帝题写,原文为竖排自右至左书写,无标点,以下将竖排改为横排,格式不变,并添加标点:
- 三希堂:南半部西侧为一小室,原名“温室”,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三希堂”,是乾隆帝的读书处,其名取“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堂内原来存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又传为米芾临摹)、王珣《伯远帖》三件珍贵书法。三希堂分为南侧的前室、北侧的后室,二者中间有木隔扇。前室设有高低地炕,高炕东侧的墙上挂“三希堂”匾(乾隆帝题,上钤“乾隆御笔”印),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乾隆帝题)。[1]前室西墙上挂有通景画一幅。后室北侧正中摆放朝南的宝座。三希堂后室东墙开有两门,靠南者通往勤政亲贤,靠北者通往一条过道,过道向东可到佛堂南侧仙楼下层,向北再折向西可到长春书屋。
- 佛堂:北半部为一佛堂。[1]佛堂中央有一座大型木制的无量寿宝塔,佛堂内四周设有仙楼,仙楼二层挂有许多唐卡。仙楼的楼梯设在东北角,为一东西走向的楼梯,紧靠北墙,下楼梯即正对前殿明间北侧的夹道,向右即佛堂外东侧的夹道。仙楼北侧有窗户。西侧仙楼二层悬挂著“大圆觉”匾额,两侧对联为“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二层供奉著10幅唐卡(南、北两壁各一幅大唐卡,西壁五幅大唐卡,五幅中间的三幅上同时各挂一幅小唐卡);一层中央为一小室,小室安有花罩,花罩以东的南北两侧是门,小室西壁正中挂一“福”字,两侧对联为“□□瑞云盈宇宙,□□□□□□□”,北壁正中为一窗户,窗户两侧对联为“□□□□□,乾坤一气中”;一层南、北两侧朝东各开一门,进入南侧的门向南再向西即可到长春书屋北门外,进入北侧的门向北折向西,经西侧仙楼西侧的夹道向南也可直达长春书屋北门外。东侧仙楼二层无对联,供奉有多幅大唐卡;一层仅中间开门,门内小室的东壁设有一床榻,小室南、北两壁各开一门,出北门可见仙楼的楼梯下方,以及位于楼梯南侧的佛堂外东过道西板墙靠北的窗户,出南门向东再出一门可到佛堂外东侧的过道,出南门向南可到一小室,该小室位于佛堂的东南角,平面呈曲尺形;东侧仙楼以东便是佛堂外东侧的夹道。北侧仙楼二层挂有一副对联,供奉有多幅大唐卡;一层开有一门,门内北侧为窗户。南侧仙楼二层挂有一副对联,供奉有多幅大唐卡,一层向西即从三希堂后室东侧出来的过道。
- 长春书屋:三希堂北侧与佛堂之间有一小室,其北门外侧的垂罩上悬挂“长春书屋”匾(匾朝北)。[1]长春书屋东门即上述从三希堂后室出来的过道,长春书屋北门出去即佛堂西侧仙楼的南部,长春书屋西墙(即前殿西山墙)上原来开有一窗,此窗位于梅坞南侧。
- 梅坞:西暖阁西侧外接有一耳殿,是皇帝休息之处。[1]梅坞是乾隆三十九年添建。此殿坐北朝南,面阔一间,黄琉璃瓦硬山顶。从西暖阁西山墙辟门通往该耳殿,门额题“梅坞”,此门开在佛堂西侧仙楼以西的夹道西墙上。梅坞前檐槛墙上是玻璃屉窗,再向上是冰裂纹棂格支窗、冰裂纹横披窗。梅坞的西山墙上开有一小窗,窗外安装有梅花纹窗罩,窗外为西围房院。
- 无倦斋:佛堂西侧,长春书屋北侧
穿堂(工字廊)
前殿明间正北侧有穿堂,通往后殿明间。[1]穿堂的门上悬挂“积学储宝”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12]
后殿
是皇帝寝宫,共五间。东西稍间是寝室,分别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1]后殿外东、西两端的南侧均有南北走向的墙,将后殿分别和体顺堂、燕禧堂前的院子隔开,墙上开门。
- 后殿西稍间(华滋堂):北侧设床榻。东墙开门,门两旁对联为“荣生苑树春光绕,瑞启瑶台矞采多”(张百熙书,落款“臣张百熙敬书”)。[12]华滋堂西北角挂有一幅“九九消寒图”。
- 后殿西次间(昕宵勿怠):南侧设坐榻,坐榻南侧的窗户上方挂“昕宵勿怠”匾(慈禧太后题)。[12]西墙开门,门上挂“华滋堂”匾(咸丰帝题)[12];门两边各有一窄而高的座钟,座钟顶端为钟面,下部长形的钟体上有对联“八表山川征乐寿,重霄日月烛升恒。”西次间北侧设一对紫檀云龙纹柜,其间为一紫檀小柜,小柜上摆放一只座钟,三柜合为一体。两高柜之间的空当上部作一垂花罩门。这组柜子恰与墙的尺寸吻合,是专为此处设计定做的。[15]
- 后殿明间(乾元资始):北侧设坐榻,坐榻前方的花罩上挂“乾元资始”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西侧设花罩,花罩上东侧挂“庄敬日强”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12]北侧坐榻背后的墙上挂有屏文,原文为竖排自右至左书写,无标点,以下将竖排改为横排,格式不变,并添加标点:
- 后殿东次间(天行健):北侧设宝座,宝座后的墙上有木制楹联“应律璿枢临太乙,敷天春色遍寰中”。宝座前设花罩,花罩南侧上方挂“天行健”匾(慈禧太后题,上钤“慈禧皇太后之宝”印)。东次间南侧挂“含谟吐忠”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东次间东墙开门,门两旁对联为“富贵三春景,平安两字金”(书者待查),横批为“自彊不息”(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12]
- 后殿东稍间(又日新):北侧设床榻,上方挂“又日新”匾。西墙开门,门两旁对联为“修身先谨懔幽独,读书在培养本原”(书者待查),横批为“毋不敬”(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东墙上挂有对联“六合清宁调玉烛,万春景命辉珠躔”(赵汝珍书)。[12]
体顺堂
养心殿后殿东耳房,面阔五间。明朝称“隆禧馆”,清朝咸丰年间更名为“绥履殿”,光绪年间更名为“体顺堂”。皇帝居住养心殿时,此处是皇后随居之处。清朝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太后住在东侧的体顺堂。[1]
- 体顺堂西稍间:内为寝室,北侧设床榻,床榻外上悬“與福相迎”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西稍间东墙开门,门两侧对联为“乾坤征合德,日月耀重光”(潘祖荫书,落款“臣潘祖荫敬书”),横批为“延福”(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12]
- 体顺堂西次间:北侧设条案,条案正中有一钟表。西次间东侧为一木隔扇;西墙开门,门两侧对联为“芝兰增喜色,松鹤庆恒春”(徐郙书,落款“臣徐郙敬书”),横批为“永天庆”(慈禧太后题)。[12]
- 体顺堂明间:北侧上方悬挂“绥德安家”匾(慈禧太后题)。匾下设坐榻,坐塌正中有一小几案。南侧上方悬挂“福喜盈积”匾(光绪帝题,上钤“光绪御笔之宝”印)。[12]
- 体顺堂东次间:北侧设条案,条案正中有一钟表。东次间东西两侧均为木花罩,东侧木花罩上方西侧悬挂“祥开麒趾”匾(潘祖荫书,落款“臣潘祖荫敬书”)。[12]
- 体顺堂东稍间:东侧设有坐榻,上方悬挂“尧饮舜舞”匾(徐郙书,落款“臣徐郙敬书”)。东稍间西侧为一木花罩,花罩上的东侧悬挂“含和履中”匾(慈禧太后题)。“含和履中”匾和“祥开麒趾”匾挂在同一个花罩的两侧。[12]
燕禧堂
养心殿后殿西耳房,面阔五间。明朝称“臻祥馆”,清朝咸丰年间更名为“平安室”,光绪年间更名为“燕禧堂”。皇帝居住养心殿时,此处是贵妃等人随居之处。清朝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禧太后住在西侧的燕禧堂。[1]燕禧堂门上悬挂着“燕喜堂”匾额。
其他建筑
- 东配殿:位于养心殿前东侧,面阔五间出廊。明朝称“履仁斋”。清朝设为佛堂。
- 西配殿:位于养心殿前西侧,面阔五间出廊。明朝称“一德轩”。清朝设为佛堂。
- 水晶灯:位于体顺堂前、养心殿前殿东侧的院内,是一块水晶石。水晶石下有汉白玉福禄石座,寓意光明磊落、纯洁无瑕。如今外面罩有玻璃阁罩进行保护。[16]此院南侧有墙,与养心殿前的院落隔开,该墙西到养心殿前殿东山墙,东到东围房西侧。
- 东围房、西围房:位于养心殿院落的东西两侧,东西配殿的后面,东西各有十余间,房间较为矮小,室内陈设简单,是皇帝居住养心殿时,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之所。[1]
- 吉祥门:位于体顺堂北侧。进门便是东围房和体顺堂之间的穿廊。
- 如意门:位于燕禧堂北侧。进门便是西围房和燕禧堂之间的穿廊。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养心殿,故宫博物院,于2013-10-23查阅. [201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明神宗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乙亥戌刻,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一时俱烬,上时居养心殿,密迩二宫立火光中吁祷甚切幸不至蔓延
- ^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9月18日,教宗任命嘉乐(Carolus Mezzabarba)任出使中国及附近国家特使,加亚历山大宗主教衔。嘉乐又派费理薄(Philippus Maria Cesati)、何济格(Onorato Maria Ferrari)二人提前来华,携教宗致康熙帝的亲笔信。康熙帝对费理薄、何济格二人的身份表示怀疑,谕两广总督等人调查,谕曰:“养心殿、武英殿等处管制造、带西洋人事;伊都立、张常住、王道化、赵昌钦奉上谕,传与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九月十六日到来西洋人费理薄、何济格二人,称系教化王所差,并带来教化王奏帖一件,询其来由,并无回奏当年所差艾若瑟传旨之事。但云教化王随即差人复命,因无真实凭据,其奏帖皇上亦未开看;费理薄、何济格亦不曾着与在京西洋人见面。此二人现留在京等候,此字到日,尔等可即速将此二人来历问明回奏。又先年自西洋来山遥瞻(Fabre Bonjour)、德理格、马国贤三人,自称系教化王差来之人,皇上待之甚厚,前岁,山遥瞻已病故,德里格,马国贤二人,看其行止,亦不是教化王近使差来之人。此二人果系教化王所差否?查明回话。再五十五年曾有教化王带来禁约告示一件到山东省,因此告示可疑,皇上故发红票去。此告示果系教化王带来,或真或假,一并查明回奏。”见话说康熙与“中国礼仪之争”,信德2009-3(第19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康熙皇帝与葡萄美酒,中国档案资讯网,2009-6-4[失效链接]
- ^ 郭豫斌,皇家气派,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8页等多部现代书籍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圣祖于养心殿接见罗马教宗所遣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宗表章,并赐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等。但这段叙述的原始出处不详,各书也均未写明。查嘉乐来华后,多次受到清圣祖接见,最早是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二日嘉乐觐见清圣祖,最晚是在康熙六十年。见话说康熙与“中国礼仪之争”,信德2009-3(第19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郭黛姮《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 》《五朝皇帝园居概况及规律》清代皇帝每年春、夏、秋三季驻园或北狩,冬季呆在紫禁城。平均只待三四个月。
- ^ 《国朝事略》载,“嘉庆四年正月十三日,太上皇帝崩于养心殿,圣寿八十有九,葬裕陵。”
- ^ 《王氏东华续录》载,“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上崩于养心殿东暖阁。”
- ^ 万依、王树卿、刘潞,清代宫廷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74页
- ^ 10.0 10.1 10.2 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人民网,2013-04-08. [201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 养心殿开修 2020年重现“帝居”原貌.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一方编著,北京名胜楹联匾额选:故宫匾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 ^ 《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东暖阁寝宫、寄所托、随安室著做毯。
- ^ 《嘉庆联句诗注》:阁中匾曰寄所托、随安室、斋室,东仙楼西向一匾曰“如在其上”
- ^ 15.0 15.1 清朝宫廷陈设欣赏,中华古典家具网,2011-09-08.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体顺堂中的水晶,中国观赏石协会,2010年03月12日. [2013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4日).
延伸阅读
- 施庆华,明清宫廷档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 7561334370 ISBN 9787561334379
- 徐立亭,咸丰·同治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ISBN 78052871104 ISBN 9787805287102
- 施枫,趣谈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ISBN 7503218312 ISBN 978750321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