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昇

中国历史学家(1904—1970)

冯家昇[注 1](1904年8月16日—1970年4月4日),字伯平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石像村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被学术界列为“辽史三大家”之首,另两位是傅乐焕陈述[1]妻子张秀龄是绘画家[2]

冯家昇
伯平
出生(1904-08-16)1904年8月16日
 大清山西省孝义县
逝世1970年4月4日(1970岁—04—04)(65岁)
 中国北京市
母校燕京大学
职业历史学家、语言学家
信仰基督教
配偶张秀龄

生平

七岁入学于石像村私塾,同年丧母。小学毕业后,入学山西省汾阳县河汾中学,因家贫辍学,之后返回小学教书谋生。1921年,在舅父的资助下,考入汾阳教会学校铭义中学,或获得学校津贴得以维系生活。次年洗礼为基督教徒。之后因学习优秀,考入燕京大学史学系,因陈垣教授在《史学名著选读》中提及二十四史中唯独辽史研究甚少,冯家昇决定钻研辽史、金史,并专攻满文蒙古文[3],并加入了共青团[4]

1932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9月获得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从事契丹研究[5],1934年毕业,之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担任历史系任讲师、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名誉编辑[6],同时与顾颉刚主编《禹贡[7][8]。1937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邀请,在该图书馆工作,[9]1939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任研究员,研究辽史,又在该校人类学系进修,学习回鹘文突厥文[10]。1947年返回中国,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共内战结束后,冯家昇任教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1]

1950年,参加九三学社。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授[12]。1959年春,第二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组织新疆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组,由刘格平、冯家昇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赶赴新疆,指导当地各少数民族编写历史和方志工作,并亲自参与撰写维吾尔族历史[13]。同年5月,根据中国科学院苏联科学院的合作计划,他参加了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组织的中亚调查队[14],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加盟共和国和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往返行程二万六干五百公里[3]。同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调为研究员,后又兼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室副主任。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16]。1970年4月4日,因心脏病发,猝死于北京,享年65岁[3]

学术成就

冯家昇在史学三个领域取得重要学术成就。他早期专注研究东北史地及辽国史,与美国学者魏复古合著《辽代社会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负责第二册资料汇编,此部份取材广泛,选择精严,注释明晰[17]:512。直至20世纪末,此书仍是史学界中最重要的辽史著作,对辽国社会组织、经济生活、机构制度都有详细论述[18]。其次,冯家昇考证出中国发明火药,传至西方[17]:513李约瑟推许他为火药史研究的“先驱”,把欧洲人发明火药的说法“一扫而光”[19]。此外,冯家昇在美国学习回鹘文,返国后研究回纥文文书,是这领域的开创学者。然而他不谙现代维吾尔语,没有修过语言学,这方面的成就未能独当一面[17]:513-514

著作

  • 《辽史源流考与辽史初校》(1933年)[3]
  • 《契丹名号释》(1933年,学士论文)[3]
  • 《辽史与金史、新五代史互证举例》(1934年,硕士论文)[3]
  • 《辽代社会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与卡尔·魏特夫合著)(1949年)[3]
  • 《火药的发明和西传》(1954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考证火药实为中国传入世界[10][20][3]
  • 《维吾尔族史料简编》(1952年)[3]
  • 《冯家昇论著辑粹》(1987年)

注释

  1. ^ 汉字简化,部分文献记作冯家升

参考

  1. ^ 二十四史中《辽史》最寂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书局官网。
  2. ^ 现代中国. 中国福利会. 1993: 66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阿拉腾奥其尔. 鞠躬尽瘁的史学家冯家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 1989, (03): 29–30+28 [2022-04-07]. ISSN 1002-68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4. ^ 张秀龄:〈冯家昇传略〉,载《冯家昇论著辑粹》,页505。
  5.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 北京出版社. 2006: 101 [2022-08-17]. ISBN 978-7-200-0653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6. ^ 降大任. 山西史纲.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98 [2022-08-17]. ISBN 978-7-203-0493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7. ^ 王学典; 孙延杰.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 33, 209-210 [2014-07-05]. ISBN 978-7-80603-4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8. ^ 吴楚克. 中国边疆政治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125–127 [2014-07-05]. ISBN 978-7-81056-97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6). 
  9. ^ 张秀龄:〈冯家昇传略〉,页505。
  10. ^ 10.0 10.1 戴磊;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冯家昇留美时期的学术活动概述. 新西部. 2013年, (20期): 89. 
  11. ^ 简论冯家昇先生的边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6).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辞典 (1949-1989).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 92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5). 
  13. ^ 新疆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新疆考古三十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3: 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14. ^ 新疆通志 语言文字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69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15. ^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50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2). 
  16. ^ 历史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1998: 70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3). 
  17. ^ 17.0 17.1 17.2 夏鼐:〈《冯家昇论著辑粹》跋〉,载《冯家昇论著辑粹》,ISBN 7-101-00241-2NLC 000454043
  18. ^ Herbert Franke等:《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页765。
  19. ^ Joseph 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7分册,页48-49。
  20.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300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参考书目

  • 冯家昇:《冯家昇论著辑粹》(北京:中华书局,1987)。
  •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Denis C. Twitchett(崔瑞德)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Joseph Needham(李约瑟)著,刘晓燕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7分册“军事技术:火药的史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