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嶋信次

前嶋信次(日语:前嶋 信次まえじま しんじ、1903年7月20日—1983年6月3日)是日本伊斯兰史、东方史学家、东方学者。曾任台北帝国大学助手、台南第一中学校(今南二中)教谕

前嶋信次肖像

生平

外部图片链接
  1940年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学校(现国立台南二中)“第二十二回卒业记念册”。前嶋信次时任五年西组主任。
  郑其仁墓掘获石马现场。立者左起依序为石旸睢、南一中教谕前嶋信次、教头盐塜胜之、安平史料馆主事野田八平以及地主唐金禄。后面则是六角型的石华表,“勋昭东港千秋勇气壮山河”。朝日新闻社于1933年11月12日摄。

前嶋信次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出生于今山梨县笛吹市八代町一个汉医家庭,[1]原名前岛信次。历经山梨县立日川高等学校,1921年进入东京外国语学校法语科就读,毕业后于1924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受藤田丰八影响。大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在西域唐与大食之关系》(西域における唐と大食との关系)。

昭和三年(1928年),藤田丰八出任甫成立的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部长与文政学部史学科东洋史讲座的教授,由于藤田的关系,前岛东京帝大毕业后便担任台北帝大东洋史讲座的助手,开启他的台湾时代。1929年藤田丰八去世,台北帝大东洋史讲座教授由原来的助教授桑田六郎升任,助教授的职缺出缺。1932年青山公亮升为助教授,前岛信次离开台北。

昭和七年(1932年),前岛信次至台南担任州立台南第一中学校历史科主任教谕。在南一中教谕期间,认识台湾本土学者石旸睢。昭和八年(1933年)夏天,前岛信次以“关于乡土历史、传说、迷信”为该年学生暑假作业的主题,其中一位学生小林悦郎以石马传说为作业。前岛信次将此事告知野田八平后,野田八平与台南一中教头盐冢胜之、前岛信次、锦町坂本写真馆主坂本宪章及石旸睢5人,一起探查传说答案。同年11月12日于新丰郡永康庄园地发现五尺高的石柱,然后在石柱不远处杂草发现被沙土掩埋的坟墓,以及郑其仁墓的墓碑。并在地下六尺处发现一只石马,长六尺、高四尺,重1500馀斤。[2][3][4]:76-77

昭和十五年(1940年),满铁东亚经济调查局透过在该局任职的台北帝大史学科毕业生中村孝志传达,邀请前嶋到此工作,结束他的台湾时代。

战时,前嶋信次任职南满洲铁道东亚经济调查局。战后的1951年~1971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研究介绍伊斯兰史。对日本伊斯兰协会、日本东方学会的设立营运有相当贡献,致力于日本伊斯兰学的研究发展。

著书一览

  • ‘1.千夜一夜物语と中东文化’
  • ‘2.イスラムとヨーロッパ’
  • ‘3.〔华丽岛〕 台湾からの眺望’
  • ‘4.书物と旅 东西往还’

关连项目

注释

  1. ^ 山梨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年8月21日阅覧。
  2. ^ 野田八平. 〈石馬發掘に就て〉. 《台湾教育》 (台湾教育会). 1934-01-01, 378号: 页137–139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3. ^ 〈夜な畑を荒す墓前の大石馬 と部落民に盜まれた銀の首級〉. 《台南新报》. 1933-11-15: 第三版. 
  4. ^ 戴文锋. 《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 台南县永康市公所. 2010-12. ISBN 978-986-02-5530-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