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原是古印度叙述事史诗的《摩诃波罗多》(Mahābhārata)里,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位及其护法,已存在于婆罗门教教义中,后密宗印度兴起,袭承八方天的信仰[1][2],还加上日天、月天、上方天及下方天等,成为佛教的十二天信仰。

八方天

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中有八方天之谓,即居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方位护法。佛教密宗吸收为护法部众,也称为八方天[3][4]

汉译名 梵文名 印度教名 方位
帝释天 Śakra/Indra 因陀罗
火天 Agni 阿耆尼 东南
焰摩天 Yāma 阎摩
罗刹天 Rākṣasa 罗刹 西南
水天 Varuṇa 伐楼拿 西
风天 Vāyu 伐由 西北
毘沙门天
(多闻天王)
Vaiśravaṇa 俱毗罗
伊舍那天
(自在天王)
Īśāna 湿婆 东北

十二天

佛教密宗在八方天又添加为十二天,分别是[5][6]

汉译名 梵文名 印度教名 方位
帝释天 Śakra/Indra 因陀罗
火天 Agni 阿耆尼 东南
焰摩天 Yāma 阎摩
罗刹天 Rākṣasa 罗刹 西南
水天 Varuṇa 伐楼拿 西
风天 Vāyu 伐由 西北
毘沙门天
(多闻天王)
Vaiśravaṇa 俱毗罗
伊舍那天
(自在天王)
Īśāna 湿婆 东北
梵天
(大梵天王)
Brahmā 梵天 天(
地天 pṛthivī 颇哩提毗
日天 Sūrya 苏利耶
月天 Cāndra 苏摩

形象、真言

  1. 梵天,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右腰,左手五指相著,竖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三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宁,娑嚩诃(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诃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为其种子字,以下例亦然)。
  2. 地天,即颇哩提毗,印相为先合掌,人指已下,四指头相胫,而前方大开,二拇指各著于人指之侧。真言曰:──喃,毕哩体微曳(地),娑嚩诃。
  3. 月天,即战捺罗,印相同于前之梵天印,但于仰掌中有月之洁白之相。真言曰:──喃,战捺罗也(月也为声),娑嚩诃。
  4. 日天,即苏利耶,印相与前之地天印无异,但以二拇指驻于人指下节。真言曰:──喃,阿[何-可+尔]底也(日),娑嚩诃。
  5. 帝释天,即因陀罗,乘白象王,住五色云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当心,左手托左胯,左脚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莲华,或以盘盛杂花。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小指无名二指屈中节,以人指著于中指之背,拇指屈中节。真言曰:──喃,因捺罗耶(帝),娑嚩诃。
  6. 火天,即阿耆尼,乘青羊,赤肉色,遍身火焰。右二手,一持青竹,一持军持;左二手,一举掌,一持念珠。有二天女,持天花。左右置苦行仙。垂右足,蹉左足。印相为左手作拳安于腰左,右手五指,直竖相著,屈拇指纳著掌中,人指屈中节,与娑婆诃相招。真言曰:阿哦娜曳。
  7. 焰摩天,即阎摩,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侍,二鬼使者持刀捧戟。赤黑色,垂右脚。印相为先合掌,二小指屈中节而背相著,二人指亦屈而背相著,以拇指各持人指中节。真言曰:──喃。焰摩耶(平等又静息),娑嚩诃。
  8. 罗刹天,乘白狮子,身著甲胄,右手持刀令竖,左手大指押中小二指,赤肉色。二天女侍其左右,二罗刹鬼持三股戟。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右,左手五指,竖而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以拇指端押小无名指之甲。真言曰:──喃,乃哩底曳(彼趣方言),娑嚩诃。
  9. 水天,即伐楼拿,住于水中,乘龟浅绿色。右手执刀,左手持龙索,冠上有五龙,四天女持妙花。印相:右手如前,左手握拳,拇指不入掌中,人指直竖,中节少屈。真言曰:──喃,嚩噜拏耶(水),娑嚩诃。
  10. 风天,即伐由,云中乘獐,著甲胄,左手托胯,右手执独股头剑,剑上有绯幡。二天女侍之,并有药叉众。印相:右手如前,左手五指,真竖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真言曰:──喃,嚩耶吠(风),娑嚩诃。
  11. 毗沙门天,即多闻天王,坐二鬼上身著甲胄,左手掌捧塔,右手执宝棒。身金色,二天女持宝花等。印相:先合掌十指内相叉,二小指头竖而相柱,二人指竖少屈,左拇指入右掌中,押左中指之甲,右拇指越左拇指,入左掌中,押右中指之甲,二风与娑嚩诃相招。真言曰:──喃,吠室嚩啰拏耶,婆嚩诃。
  12. 伊舍那天,旧云摩酰首罗天,又云大自在天。乘黄丰牛,左手执劫波杯(髑髅杯),右手执三戟剑,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中人拇三指各少相去。真言曰:──喃,伊舍曩曳(自在),娑嚩诃。

图例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的平安时代后期东寺十二天像,是日本国宝。缺独缺帝释天像。

参见

参考来源

  1. ^ 八方天[永久失效链接]
  2. ^ 《施八方天仪则》CBETA 电子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数位藏经阁汉文电子佛典,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3. ^ 《佛光大辞典》【八方天】:指主宰八方的护法之神祇。密教建立曼荼罗时应知者,即帝释天主东方、伊舍那天主东北方、焰魔天主南方、火天主东南方、水天主西方、罗刹天主西南方、毘沙门天主北方、风天主西北方。大日经疏卷五(大三九.六三○下):“行者应知护方八位,凡所造作漫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次第随转至南方焰摩罗、西方嚩噜拏、北方毘沙门、东北伊舍尼、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西北为嚩庾。”〔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4. ^ 《佛学大辞典》【八方天】:(名数)东方因陀罗,帝释天也。南方焰摩罗,焰摩天也。西方[口*缚]噜拏,水天也。北方毘沙门,毘沙门天也。东北伊舍尼,伊舍那天也。东南护摩,火天也。西南涅哩底,罗刹天也。西北[口*缚]庾,风天也。约于八方之天神而立方名。大日经疏五曰:“行者应知护法八位,凡所造作漫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次第随转至,南方阎摩罗,西方[口*缚]噜拏,北方毘沙门,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西北为[口*缚]臾。”
  5. ^ 《佛学大辞典》【十二天】:(天名)一、梵天,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右腰,左手五指相著,竖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三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宁,娑[口*缚]诃(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口*缚]诃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二、地天,印相为先合掌,人指已下,四指头相胫,而前方大开,二拇指各著于人指之侧。真言曰:──喃,毕哩体微曳(地),娑[口*缚]诃。三、月天,印相同于前之梵天印,但于仰掌中有月之洁白之相。真言曰:──喃,战捺罗也(月也为声),娑[口*缚]诃。四、日天,印相与前之地天印无异,但以二拇指驻于人指下节。真言曰:──喃,阿[何-可+尔]底也(日),娑[口*缚]诃。五、帝释天,乘白象王,住五色云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当心,左手托左胯,左脚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莲华,或以盘盛杂花。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小指无名二指屈中节,以人指著于中指之背,拇指屈中节。真言曰:──喃,因捺罗耶(帝),娑[口*缚]诃。六、火天,乘青羊,赤肉色,遍身火焰。右二手,一持青竹,一持军持;左二手,一举掌,一持念珠。有二天女,持天花。左右置苦行仙。垂右足,蹉左足。印相为左手作拳安于腰左,右手五指,直竖相著,屈拇指纳著掌中,人指屈中节,与娑婆诃相招。真言曰:阿哦娜曳。七、焰摩天,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侍,二鬼使者持刀捧戟。赤黑色,垂右脚。印相为先合掌,二小指屈中节而背相著,二人指亦屈而背相著,以拇指各持人指中节。真言曰:──喃。焰摩耶(平等又静息),娑[口*缚]诃。八、罗刹天,乘白狮子,身著甲胄,右手持刀令竖,左手大指押中小二指,赤肉色。二天女侍其左右,二罗刹鬼持三股戟。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右,左手五指,竖而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以拇指端押小无名指之甲。真言曰:──喃,乃哩底曳(彼趣方言),娑[口*缚]诃。九、水天,住于水中,乘龟浅绿色。右手执刀,左手持龙索,冠上有五龙,四天女持妙花。印相:右手如前,左手握拳,拇指不入掌中,人指直竖,中节少屈。真言曰:──喃,[口*缚]噜拏耶(水),娑[口*缚]诃。十、风天,云中乘獐,著甲胄,左手托胯,右手执独股头剑,剑上有绯幡。二天女侍之,并有药叉众。印相:右手如前,左手五指,真竖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真言曰:──喃,[口*缚]耶吠(风),娑[口*缚]诃。十一、毘沙门天,坐二鬼上身著甲胄,左手掌捧塔,右手执宝棒。身金色,二天女持宝花等。印相:先合掌十指内相叉,二小指头竖而相柱,二人指竖少屈,左拇指入右掌中,押左中指之甲,右拇指越左拇指,入左掌中,押右中指之甲,二风与娑[口*缚]诃相招。真言曰:──喃,吠室[口*缚]啰拏耶,婆[口*缚]诃。十二、大自在天,伊舍那天,旧云摩酰首罗天,又云大自在天。乘黄丰牛,左手执劫波杯,右手执三戟剑,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小无名二指屈中节,中人拇三指各少相去。真言曰:──喃,伊舍曩曳(自在),娑[口*缚]诃。曼荼罗之配位如图。见十二天供仪轨。
  6. ^ 《十二天供仪轨》CBETA 电子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数位藏经阁汉文电子佛典,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