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上圳

卑南上圳为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乡境内的灌溉水圳系统,因该乡另有一座灌溉水圳系统名为“卑南大圳”,为区隔两者而得名“卑南上圳”,水圳目前由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卑南工作站进行维护与管理。

卑南上圳
 中华民国台湾)圳道
卑南上圳进水口麦德姆台风侵袭后复建中
概要
隶属单位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
创立者台湾省政府水利局
灌溉区域台东县
兴建时间西元1977年(民国66年)
完成时间西元1986年(民国75年)
拦取水源鹿野溪卑南溪水系)
圳路长度干线12,770公尺、支线四条共7,270公尺
灌溉面积1,517公顷
位置台湾台东县卑南乡
兴建费用新台币10亿元
官方网站[1]

沿革

起源

卑南上圳工程最初始于日治时代末期当时日本台湾总督府计画于台东红叶清水地区建设水坝与水力发电厂进行发电的计画,该计画代号为清水计画[1],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向还在日本殖民政府统治下的台湾进行轰炸导致物资缺乏,使得日本殖民政府在离开台湾前,清水计划始终没有实际执行。直到二战后因为卑南平原一带之农地地势较高,无灌溉设施。台湾省政府为平衡东部地区发展,再加上当时台湾社会处于与中国大陆的紧张关系之下,因此积极将台湾各地之荒地改造成稻田,以做为储备粮仓。[1]

规划

省府委员南志信曾率领地方人士极力争取卑南上圳[2]。在时任总统的蒋中正来到该地区访查后,指示清水地区应该建设卑南上圳工程[1]

因此,1948年(民国37年)起先后省政府水利局、台湾电力公司水资会等机关多次调查规划。在1970年(民国61年)11月成立第四规画调查队,由队长,当时陈大庆省府第八工程处胡江东刘定远随同部分第八工程处人员以鹿野溪下游罗试地区兴建进水口拦水坝为前提下进行调查工作,在1971年(民国62年)6月提出第一期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在经过鹿野溪罗试地区钻探后,该区砾石堆积层太厚,非常不利于建设水坝,应重新寻找新的地点建筑卑南上圳所需的拦水坝。[1]

1971年11月,经由省政府水利局探勘队探勘后,选定在原罗试水坝预定地下游约0.8公里处的上里地区,该区鹿野溪的两岸硬岩裸露,为适合兴建水坝与卑南上圳进水口的极佳地点,并以这个地点进行全面调查。最终在1973年(民国64年)完成卑南上圳灌溉工程计画报告书[1]

兴建

卑南上圳工程于1977年(民国66年)由当时谢东闵省府拨款10亿元台币正式动工。[1]

工程项目包括拦河堰暨进水口各一座,延平乡与卑南乡之间的山区,兴建卑南上圳导水隧道4,086公尺、干线12,770公尺、支线四条7,270公尺、灌溉干管三条16,100公尺及其他灌排设施。其中4.08公里的导水隧道形式为2R(R=1.17公尺)的标准马蹄铁型,并且,该隧道是目前全台最长的山岳中型导水隧道。导水隧道开凿时,因地形所限制,故隧道全线开凿时,无法借由设置纵坑或是横坑来加快隧道挖掘,仅能以上下游头尾挖掘方式开凿。[1]

在卑南上圳长达10年的工期中开凿导水隧道的工程当中一名技工胡仙吉不幸触电身亡,另外隧道崩坍事件造成四名坑工殉职,总工程一共有五位工程人员不幸殉职。[3][1]

崩塌事件

卑南上圳的导水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及多次崩塌事件其中以1983年(民国72年)3月15日发生之崩塌最为严重。[1]

1983年(民国72年)3月15日下午04点40分,在导水隧道第五期工程开挖时,隧道上段桩号1K435处(1.435公里处),上方断层带突然发生严重天然坍方。石屑,块石夹带大量泥沙从崩塌处冲到桩号1K280处(1.280公里处),而泥浆更流到桩号0K980处(0.980公里处),等同于坍方的压力将土石往已开凿的隧道向外推挤了455公尺。[1]

导水隧道崩塌事件也造成了当时正在挖掘处施工的人员柯荣安、柯瑞木、柯清春、陈仁喜四人不幸罹难。[3][1]

完工

长达4公里的导水隧道最终在1985年(民国74年)4月25日全线贯通,整体工程在1986年(民国75年)5月31日完工,并于1986年(民国75年)10月15日正式通水拨交给台东农田水利会接管,同时,台东农田水利会成立卑南工作站,以办理卑南上圳灌溉管理营运之相关业务。[1]

改善工程

  • 卑南上圳进水口第一沉砂池排砂道天兔台风灾害修复工程

由于在2013年9月底天兔台风来袭并造成卑南上圳进水口遭砂石掩埋,农田水利会紧急进行抢修,总计耗费一个多月修复进水口,然而因鹿野溪溪水混浊、含砂量高,导致沉砂池磨损严重,为解决溪水浊度高之问题,台东农田水利会宣布卑南上圳全线自2014年2月17日起至2014年4月28日将中断供水70天以待溪水中的泥沙沉淀。[4][5]

设施

进水口

卑南上圳取水口坐落于鹿野溪上游南岸的延平乡红叶村上里部落[6],设有六孔拦污栅进水孔,设计最大引水量为每秒7.206立方公尺,每孔宽度5.0公尺总长30公尺,槛顶标高212.5至212.85公尺,进水口底标高EL.212.0公尺。

制水闸门共设有两座,长宽各两公尺。

拦河堰

卑南上圳于进水口设有一座拦河堰,名为上里拦河堰,全长71公尺,坝高20.4公尺,坝顶标高213.4公尺,坝顶宽度5.8公尺,坝型为重力坝,坝体内设置有廊道,廊道高2.2公尺,宽1公尺,水平长度35公尺。[7]

于上里拦河堰下方设置有一座拦砂坝,以保护上里拦河堰基座,避免遭到水流刷深,拦砂坝坝顶标高205公尺,坝高13公尺,坝长21.5公尺,坝顶宽3公尺,拦砂坝工程于1987年(民国76年)4月27日完工启用。

沉沙池

卑南上圳沉沙池共设有两座,第一沉沙池进水处设有两座闸门,沉沙池末端设有排砂闸门三座及中央控制闸门一座,第二沉沙池则设有一座排砂闸门。[1]

  • 第一沉沙池,总净宽13.4公尺,总长55公尺,平均流速0.3公尺,最大淤沙体积(淤满至210.33公尺)462立方公尺[1]
    • 进水闸门:高2.0公尺,宽2.0公尺。[1]
    • 排砂闸门:高1.8公尺,宽1.8公尺。[1]
    • 中央控制闸门:高2.35公尺,宽2.35公尺。
  • 第二沉沙池,总净宽38公尺,总长6.7公尺,平均流速0.3公尺,最大淤沙体积(淤满至210.5公尺)148立方公尺
    • 排砂闸门:高2.0公尺,宽2.0公尺。[1]

调整池

卑南上圳调整池最初在1985年(民国74年)开始规划,1986年(民国75年)全面推动调整池计画,并规划设有两座调整池,一座位于卑南乡宾郎四格山山腰处,该调整池即为现今的十股调整池

第二座调整池原计画设置于卑南乡卑南国中后方与卑南文化公园之山腰处,后因当地土地征收问题迟无法解决,因此取消第二座调整池之兴建计画。

十股调整池位于卑南乡宾朗村四格山坡的高台地,由卑南上圳干线的上游段引水,经由四公里的管线送至调整池,运用自然落差蓄水,实施喷灌[8]

台东农田水利会于该调整池周遭设有休憩公园。

导水设施

排砂隧道两座,位于第一沉沙池的排砂隧道长86.5公尺,形式为为直径2公尺的圆形隧道,位于第二沉沙池的排砂隧道长75.57公尺,其中,95.57公尺段隧道形式为直径2公尺的圆形,其馀16公尺为箱涵形式。

导水隧道4,086公尺,断面为2R(R=1.17公尺)的标准马蹄铁形式,初始计画之通水量为每秒7.206立方公尺,流速为每秒1.8立方公尺,其中隧道进水口(上里端)标高210.15公尺,出水口(初鹿端)标高206.07公尺。

主干线12,770公尺,并在干线上设置有六座电动耙污机,而支线共四条,总长7,270公尺、灌溉干管共三条总长16,100公尺及其他灌排设施若干座。[9][10]

水利公园

  • 进水口水利公园

自2002年(民国91年)起,台东农田水利会著手规划于卑南上圳进水口进行绿美化工程。该工程在进水口管理站周围设有植栽工程1全,凉亭2座,木制栏杆,1全仿木栏杆1全。[11]

水力发电

卑南上圳小型发电厂,是全台第一座利用农田灌溉水圳圳道高度落差来进行发电的小型的民营水力发电厂,于1990年(民国79年)完工并启用。[9]

周遭景点

资料来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赖亮郡. 國立台灣大學 館藏目錄 卑南上圳25週年回顧. 2012年 [2014年] (中文(繁体)). [永久失效链接]
  2. ^ 林志兴. 《原住民文献》 (台湾: 原住民委员会). 2014-12, (2014年12月第十八期) (中文(台湾)).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 ^ 3.0 3.1 人間通訊社 台東卑南上圳完工通水25週年回顧暨表揚有功人員慶典活動. 人间通讯社.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7) (中文(繁体)). 
  4. ^ 更生日報 卑南上圳進水口淤砂 無法灌溉. 更生日报.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中文(繁体)). 
  5. ^ 自由時報〈南部〉整修沉砂池 卑南上圳將斷水70天. 自由时报.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中文(繁体)). 
  6. ^ 台東縣政府 台東觀光網 卑南上圳.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7. ^ 灌排系統 台東農田水利會灌排系統 卑南上圳.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8. ^ 台東農田水利會 卑南上圳 十股調整池.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9. ^ 9.0 9.1 台東農田水利會 卑南工作站.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10. ^ 農田水利會 獎勵人員. 农田水利联合会.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11. ^ 台東農田水利會 卑南上圳水利公園.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