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英语:Two-factor theory),也称作激励保健理论(英语: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0年代末所提出。

理论来源

1950年代末,赫茨伯格匹兹堡进行研究发现: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例如:挑战性的工作、认可、责任)使职工感到觉得满意;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工作安全感、薪水福利)使职工感到觉得不满意。前者被赫茨伯格称作激励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后者被称作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理论特点

该理论认为:

  • 激励因子:生涯发展、工作特性、责任、成就、赏识。
  • 保健因子:工资、改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地位、福利。

该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和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不同,赫茨伯格认为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并不会产生激励效果,相反,其只会导致不满意感的消失[1]

批评评论

  • 没有把“组织目标的达到”与及“个人需要的满足”联系起来。
  • 工作满足和高度激励的关系不确定。

参考文献

  1. ^ Denhardt, Robert B.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U.S.A: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50. ISBN 978141295667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