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福楼拜

法國文學家(1821-1880)

古斯塔夫·福楼拜(法语:Gustave Flaubert法语:[ɡystav flobɛʁ];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生于法国鲁昂,法国文学家,《包法利夫人》的作者。

Gustave Flaubert
古斯塔夫·福楼拜
出生(1821-12-12)1821年12月12日
 法国鲁昂
逝世1880年5月8日(1880岁—05—08)(58岁)
 法国鲁昂
职业文学家
国籍 法国
体裁长篇小说、散文
文学运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
配偶终身未婚未育
父母Achille-Cléophas Flaubert
Anne Fleuriot
受影响于乔治·戈登·拜伦维克多·雨果歌德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施影响于安东·契诃夫让-保罗·萨特弗朗茨·卡夫卡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艾兹拉·庞德居伊·德·莫泊桑埃德蒙·德·龚古尔阿尔封斯·都德埃米尔·左拉伊万·屠格涅夫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签名

生平

福楼拜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第地区的鲁昂,父亲是当地市立医院的院长,颇有名望,深受当地居民的爱戴。

小时候的福楼拜常和妹妹一起爬到窗帘上偷看停放在医院里的尸体,使得幼年的福楼拜对许多事都看得很淡。

中学期间他认识了美丽的少妇爱丽莎,这份近乎离谱的暗恋注定单相思,福楼拜这份情感转移至他的小说《情感教育》。

后来他认识了女作家路易丝·柯蕾,两人很有默契的维持著男女关系,1852年12月给路易丝·柯蕾的信中提到:“作者在其作品中,应该犹如宇宙间的上帝,他无所不在,但又无迹可寻。”

作品创作

1856年他的大作《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连载,因内容太过敏感而被指控为淫秽之作,诗人拉马丁告诉他,“在法国没有一个法庭能定你的罪”。果然后来经法院审判无罪,开始声名大噪。

《包法利夫人》被视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书中主角爱玛是一位农庄的女孩,美丽但不文静,在成为包法利夫人后,沉浸在追求炙热爱情的美梦中,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最后被社会所欺骗,被情人所抛弃。福楼拜透过无数的繁琐细节描写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状态,他对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页正反两面写满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删节到最后只剩下不到500页,他视文字、文学创作为生命,作品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是每一句、每一字,极尽可能的反复修改,优美的文字呈现出呕心呖血的结果,他认为“一句好的散文应该同一句好诗一样,是不可改动的,是同样有节奏,同样响亮的。”福楼拜描写女主角爱玛服毒自杀,为具体了解砷中毒的症状,竟认真去研究医学专著,他感到自己好像也中了毒。他认为,写文章要尽量做到像科学那样客观严谨,描写人物要像定义标本一样。在法国文学史上他上承写实主义,其创作理念极大的影响了左拉以后的自然主义作家。

1867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

去世

福楼拜终身未婚,但感情方面行径极端荒唐,常流连风月场所。

1880年5月8日福楼拜准备巴黎之行,他突觉得晕眩,医生到达前已死于中风(一说是梅毒并发症),埃德蒙·勒杜(Edmond Ledoux)说福楼拜是在浴室上吊自杀。一说长时期追求灵感喝咖啡,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并发症亡

福楼拜长眠于鲁昂,有300人参加福楼拜的葬礼,由于墓地太小,一时竟无法将棺材放进去,此事见诸于《龚古尔日记》。

作品

参考

外部链接

Online Texts

更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