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临界量

单车临界量(英语:Critical Mass),又名临界量或临界质量,指世界各都市举办的单车集结上街活动,通常是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举办一次,偶尔也会看到滑板直排轮溜冰鞋爱好者一起自发性地加入。活动最初的诉求是反应对单车骑士不友善的道路设计。时至今日,由于非官方领导的活动特性,它的诉求也越来越难以概括性地下定义,单车临界量的目的也相当简单地定义为直接行动——仅设定地点和时间,一群人相约都市骑乘单车。

2005年11月,超过100名单车骑士在墨尔本参加10周年活动。

背景

单车临界量有自发性,非商业与非竞赛三个基本定调,所有活动的走向都是非正式,同时没有特定领导的模式,通常这样子的活动也不会向主管单位申请活动许可。活动的规划相当随性,通常仅地点和时间是固定的,在某些地方可能会规划固定的路线,终点以及途经观光景点。参与者的目的各异,例如盛赞本身选择单车为交通工具,[1]享受无车的都市街道社交活动。[2]

单车临界量被视为是一种抗议活动,2006年某期《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的文章形容纽约的单车临界量为“每个月的政治抗议骑乘活动”,并将之归类为社会运动[3]英国一个发表不少单车临界量照片与内容的网路杂志Urban75英语Urban75将这场活动形容为“单车骑士每个月争取路权的抗议活动”[4]。不过,活动的参与者坚持主张这些活动应该被视为是一种“庆祝”与随性的群聚,不是抗议或者展示会。[5][6]这样子的主张也可以合法地解释为何这个活动不需要事先向政府单位申请。[7][8]

各地单车临界量的活动内容各异,诸如举办的频率与人次差异相当地大。例如许多较小的城市每月一次的活动仅20人不到,而相反的例子包括匈牙利布达佩斯每年仅举办两次(9月22日世界无车日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次活动吸引上千上万人的参与。据估计2007年4月22日布达佩斯的单车临界量活动,大约有五万名单车骑士参与。

历史

 
旧金山 2005年4月29日单车临界量。

单车临界量源自1992年9月25日傍晚6点的旧金山市区。当时这场最初被称为“通勤凝结”(Commute Clot)的活动,由数十名在市中心市场街(Market Street)收到活动传单单车骑士组成。[9]

活动之后不久,一些参与者接著前往当地的单车店观赏Ted White的纪录片“Return of the Scorcher”(风火轮大反击),一部关于世界各地单车文化的影片。片中美国人力交通工具三轮车设计师乔治·布里斯英语George Bliss提到,“在中国,如果在没有交通号志的路口,单车骑士与一般驾驶有种默契,每边等待的车次要一直累积到一定的‘临界量’之后才会集体前进。”至此“临界量”成为第二次活动的正式名词。[9]

当第四次举办这个活动的时候,大约已经有一百名参与者,日后的活动参与人次逐次增加,如今平均每场活动都会有一千名左右的骑士上路。[9]

“单车临界量”(Critical Mass)迅速成为世界各地类似活动代名词,据估计目前有超过三百二十五个都市进行这样子的活动。“临界员”(Messer)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时常参与这些活动的人们。[来源请求]

组织

单车临界量和其他社会运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的草根性(rhizomal非科层制)的组织,没有任何领导或会员等地位的分别。某些地方的活动路线通常是由骑在前面的人随机决定,有些则是出发前大致投票从预先准备好的路线影印传单里面做选择。后者这个决定的过程称之“影主制度”(xerocracy英语xerocracy,影印机的代名词Xerox与民主制度Democracy组合而成)-任何对于路线有意见的人可以自行制作地图发给所有的骑士。不过大部分的骑士们仍然相当和谐地决定路线。这种非官方没有组织的活动方式反而避免因为主办单位决定诉求而产生局限。此外也由于没有活动单位,这个活动也不会产生组织运作资金上的问题。成功举办这个活动的唯一门槛是参与者的人数够多,多到面积足以霸占马路,达到所谓的“临界量”即可。纽约加州奥瑞冈的政府单位对这样子缺乏核心组织的活动表达关切,担心这个没有领导的活动形式会难以约束个别的参与者。[10][11] [12]

 
Joel Pomerantz制作,介绍其“交通软木塞“的海报.

交通软木塞

由于单车临界量没有固定的路线或活动许可,参与活动的临界量成员们采用一种称为“交通软木塞”的技巧,用以维持队伍的完整性。这个技巧基本上由几位骑士挡住路口交通让队伍不受交通号志的影响顺利通过,这个技巧同时也发展出更多活动内容,包括骑过路口的时候绕个大圈,或者进行芝加哥霸王(Chicago hold-up)-在平常对自行车来说相当危险的路口处挡住交通,停下来举起脚踏车欢呼的传统项目。

然而批评者认为“交通软木塞”这样子的行动方式违反了单车临界量“单车也是交通的一部份”这个基本价值,因为一般而言自行车使用道路时仍然需要依照规定遵守交通号志。这个招式同时也往往造成汽车驾驶与骑士之间的冲突,由此造成的暴力事件与警方逮捕也时有所闻。[13]

批评

在一些单车临界量常态举办的城市,这项活动也通常饱受政府单位与汽车驾驶的批评。一些人认为这个活动的目的是用来完全阻挡汽车交通,妨碍正常都市交通运作,而活动参与者们也相当不公平地拒绝遵守其他交通工具用户们必须共同遵守的交通规则。[14]

历年来单车临界量的活动发生过不少冲突,例如曾经在旧金山,一群单车骑士们围攻休旅车,刮花烤漆并拿单车砸破玻璃;在柏克莱发生过一名汽车驾驶刻意冲撞活动车队,最后同样引发骑士砸车的暴力事件。旧金山市市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于2007年4月公开呼吁参加单车临界量的成员们必须好好自我约束,并指出这种攻击行为对于提倡单车路权的活动只会产生负面影响。[15] 这个活动曾经发生几次和政府单位之间的冲突。例如1997年旧金山的市长威利·布朗(Willie Brown)曾经主张管制单车临界量,并且以逮捕或者取消单车路权当作威胁的手段。紧接著的活动吸引了七千名参与者,分头骑上了非官方版的路线,造成当晚许多逮捕与冲突事件。

 
伦敦市区警察们等待活动的展开(2006年4月)。

自行车团体的反应

一些提倡单车通勤的团体认为单车临界量这样的活动可能反而会造成社会的反感[11];另外也有一些团体,例如旧金山单车协会(San Francisco Bicycle Coalition)即认为这样子的活动能有效地为自行车的路权发声。[9]

单车守法临界量

在旧金山,单车临界量另外发展出一支称为“单车守法临界量”(Critical Manners)的单车上路活动,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固定举办,唯一的不同点是所有活动的参与者都得遵守交通规则。[16][17]


影响

虽然这个活动对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民意诉求的影响的看法不一,活动本身倒是激发了不少次文化。首先它的名字常常被广告或其他活动拿来当素材。[18]

1997年旧金山活动时发生的警民冲突也随后带动了“单车夏天”(Bike Summer)这个国际性的单车宣扬活动。活动的无政府组成模式也被引用到兰德公司发表的白皮书《What Next for Networks and Netwars?》,认为这样子的组织方式可以被运用在战场上。[19] 此外关于活动的出版品诸如书籍[20]、纪录片[21]、壁画[22]等也相继问世。

台湾的单车临界量

 
台湾 最早临界量活动网站的设计。

台湾,单车临界量最早是由旅居台湾的外国民众发起,不过活动纪录在2000年之前即停止。此后开始出现较具规模的形式为2006年5月20日由高雄市单车社团长鬃山羊俱乐部发起的“单车免费早餐”,透过扮装骑单车与送早餐的活动,鼓励市民以单车通勤,并期许高雄市成为单车优先的友善城市。2006年内举办数次后,于2007年转变为每月一次微笑单车上路活动。

台北市在2007年也有了草民版的Critical Mass,前身为“收复街道运动”(收复街道联盟旧站[23]/新站[24]),与PTT单车版和NGO连结。活动集结方式是透过微笑单车的Google群组[25]讨论以及微笑单车上路blog(不分城市)[26]串连。微笑单车基本的精神与做法仿效单车临界量,但是做法更加强调将单车融入整个都市交通的一环[27]

台湾的临界量活动暂停了一阵子,直到2013年4月20日下午4点举办了一场全台都市串连的临界量活动(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与屏东市)。目前台北市持续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晚间7点30分,于市政府前广场集合。相关的讨论可以在Facebook的“台湾单车临界量”找到。

稍早的活动详见:

更多资讯请参考:

照片

参考文献

  1. ^ Carlsson, Chris, Introduction, Carlsson, Chris (编), Critical Mass: Bicycling's Defiant Celebration, Edinburgh,Scotland: AK Press: 6, 2002 [2007-09-13], 1-902593-5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2. ^ Bernie, Blaug, Crit Mass, Carlsson, Chris (编), Critical Mass: Bicycling's Defiant Celebration, Edinburgh,Scotland: AK Press: 73, 2002 [2007-09-13], 1-902593-5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3. ^ Mcgrath, Ben. Holy Rollers. 2006-11-13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4). 
  4. ^ Critical Mass London. Urban75. 2006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31). 
  5. ^ Pittsburgh Critical Mass.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8). 
  6. ^ Critical Mass: Over 260 Arrested in First Major Protest of RNC. Democracy Now!. 2004-08-30 [2017-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4). 
  7. ^ Seaton, Matt. Critical crackdown. The Guardian. 2005-10-26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6). 
  8. ^ Rosi-Kessel, Adam. [*BCM*] Hong Kong Critical Mass News. 2004-08-24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8). 
  9. ^ 9.0 9.1 9.2 9.3 Garofoli, Joe. Critical Mass turns 10。.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2年9月28日 [2007年7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月20日). 
  10. ^ http://www.registerguard.com/news/2006/05/20/a1.criticalmass.0520.p2.php?section=cityregion[永久失效链接]
  11. ^ 11.0 11.1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12.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7). 
  13. ^ Gutierrez, Scott. 2 bicyclists arrested at Critical Mass get out of jail.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2006-07-03. 
  14.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5.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1). 
  16. ^ Steve, Rubenstein. Critical Manners takes a stand for sharing,harmony,red light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pril 14, 2007 [200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17.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18.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9. ^ 存档副本 (PDF).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11-23). 
  20.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21.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22. ^ 存档副本.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23. ^ 存档副本. [201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24. ^ 存档副本. [201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5. ^ 存档副本. [200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26. ^ 存档副本. [200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27. ^ 存档副本. [200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参见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