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狗

拉丁美洲作家略萨小说

《城市与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是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成名作,被认为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4部里程碑小说其中的1部,与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其他作品同样在作者祖国秘鲁的威权时代里被禁毁,出版不久,当时的军政府就在作者母校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里烧掉1500本这书的秘鲁版。

场景与人物

《城市与狗》以位于秘鲁首都利马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校园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著几个中心人物展开铺陈:

军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学-“美洲豹”(el Jaguar)、“奴隶”(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纳Ricardo Arana的外号)、“诗人”(el Poet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号)、“博阿”(el Boa,这个称号是大蛇的意思,由来自他很长很大的生殖器)、“山里人”el serrano“卡瓦”Cava;甘博亚中尉(Teniente Gamboa,负责带他们5年1班的军官);核心女角-特莱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隶”的邻居和暗恋对象;“诗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时的邻居和好学伴(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与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隶”、“诗人”有著关键性的连结)等。

(“美洲豹”、“博阿”、“山里人”“卡瓦”、“鲁罗斯”Rulos是班级地下组织“团体”el Círculo的4大主将,cava这个外号本意是挖掘,外号的主人是秘鲁山区原住民,rulos这个外号意思是卷发的,作者没有揭示“美洲豹”和“博阿”这2个主要人物的全名,只透露“美洲豹”妈妈姓多米提拉Domitila,“博阿”的哥哥全名里卡多·巴迪维索Ricardo Valdivieso,“美洲豹”哥哥叫贝利戈Perico)

其他人物如下:

  • 埃莱娜(Helen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进军校前的初恋情人。
  • 玛尔塞拉(Marcel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毕业后的情人。
  • 贝拜(Bebe)、普鲁托(Pluto)、埃米略(Emilio):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的邻居和玩伴。
  • 佩索阿准尉(Suboficial Pezoa):甘博亚中尉的助手,被军校学员贬称为老鼠rata。
  • 封丹纳老师(Profesor Fontana):军校的法语教师,常被学员恶整。
  • 保林诺(Paulino):军校的小卖部“珍珠小店”(La Perlita)的主人,店里的地堡reducto周末都聚集很多4、5年级的军校学员,喝酒和比赛手淫,优胜者可以得到保林诺给的奖金或奖品。
  • 金脚(Pies Dorados):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嫖的第1个妓女,5年级1班的很多人都嫖过她。

结构与主要情节

小说分成第1部(8章)、第2部(8章)和尾声1章共17章,几条主线由“美洲豹”、“奴隶”(里卡多·阿拉纳的外号)、“诗人”(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的外号)、“博阿”4个人物贯串,几乎每个章节都安排许多“美洲豹”和“博阿”的内心独白,这2条线(“美洲豹”的独白1条,“博阿”的独白1条)用意识流让读者看到许多故事,“美洲豹”的独白从第1部第3章1直延伸到第2部快结束,这条线是他内心对个人成长过程的回忆,可以独立切割来看,这部分让读者更多认识进军校前的“美洲豹”,“博阿”的独白则伴随著军校的生活前进,处在进行式与过去式交替的状态,让读者跟著“博阿”的眼睛和内心活动看到很多军校的风风雨雨和人物事态的变迁。另外1条很重要的线由1个比较超然的部分全知观点叙述者掌控,以“奴隶”和“诗人”的成长经历、兄弟情谊及与校外女孩子特莱莎间发生的故事为主轴,这许多条线交织成1张大网,网中又有贯穿全书的1条轴线,就是军校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

第1部的主要情节:5年1班在还是军校新生(秘鲁军中常用公狗perro贬称新兵,中译作狗崽子或狗东西,本书题名后半的perros是复数形,los是阳性复数名词的定冠词,单数是el perro,都是军校资深学员对新进学员的蔑称,主要人物“博阿”还养了只母狗“玛尔巴贝阿达”la perra Malpapeada,题名前半的城市la ciudad特指秘鲁首都利马,另,赵德明的汉译本用1个源于日本语的词“士官生”来对应西班牙语单词cadete,日本语士官等于台湾军官,台湾的士官等于日本语的下士官士官生1词在汉语日本语的意思是相同的,长得很像英语单词cadet的西班牙语单词cadete是军校学员或军校生的意思,赵德明后期的译作已多半改译军校学员)时遭到高年级名为“洗礼”(el bautizo)的学长制虐待,勇猛的“美洲豹”独自力抗学长,成为惟1没受到“洗礼”的传奇人物,并领导全班32人组成“团体”,展开1连串报复行动,被带班教官甘博亚中尉发现后,全班的大团体瓦解,“美洲豹”、“博阿”、“山里人(意思是住在山线地区的人)”“卡瓦”、“鲁罗斯”4人组成“小团体”,进行报复高年级、欺负新生的暴力活动和偷大考试题卖给同学、偷窃学员财物变卖、卖酒、卖烟、聚赌等地下经济活动,此外还有反抗校方威权管理的行为:羞辱和恶整女性化的法语教师等,这部分的高潮是国际性庆典上的大起哄。

第1部的著墨最多的军校重大事件是“山里人”“卡瓦”由小团体推派去教务处偷化学考试的题目,得手后不慎弄破玻璃留下证据,当晚,外号“奴隶”的里卡多·阿拉纳(外号的起源是他在与“美洲豹”偶然的肢体碰撞中,面对“美洲豹”的痛殴,不敢辩解也不敢还手,甚至不敢逃走,只颤抖著跪在地上求饶,美洲豹说他简直是奴隶,这是班上发生的第1次打架)替“美洲豹”站岗放哨(站哨),和外号“诗人”的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他编写色情小说和代写情书卖钱买烟抽而产生这个外号)同时段,“诗人”对“奴隶”鼓励有加,又帮他解决困难(“奴隶”的军装被同学偷走或剪破,“诗人”带著“奴隶”去偷了1套完整的),两人从此有了交情,不久举行化学大考,功课较好的“奴隶”想帮助没买到考题的“诗人”而传纸条给他,被监考的甘博亚中尉发现纸条,“奴隶”出于胆怯承认作弊而受到禁足(禁假;扣假,周末不准外出)处分。

“奴隶”暗恋邻居少女特莱莎,托“诗人”传情,“诗人”却借机与特莱莎展开交往,不久考题外流(随著破碎的窗户玻璃)事发,军校高层震怒,下令没查出元凶以前,考题失窃当晚站夜哨的兵(夜间哨兵)全体禁足,“奴隶”悬念想象中的情人却不能相会,焦虑中失去理智,向负责管理全年级的上尉告发考题是卡瓦偷的,禁足解除,“奴隶”得以外出,“卡瓦”被关进禁闭室等候军官会议发落(最后被剥夺军阶开除出校,但没有牵连同伙),吃醋(同时害怕横刀夺爱被发现)的“诗人”冒著被开除的风险从军校翻墙出去,到特莱莎家中表白。不久军校举行大规模实弹演习,“奴隶”头部中弹,被送去急救,第1部在这里结束。

第2部的开展是“奴隶”接受救治,军方将他严密隔离,连他的父母都不能探视,更别说是很关心“奴隶”的“诗人”,“诗人”遇到“奴隶”的爸爸,才知道“奴隶”根本没机会向特莱莎告白,不久“奴隶”手术失败死掉,军方以“奴隶”误扣步枪扳机误伤自己结案,“诗人”非常悲伤,直觉“美洲豹”是杀害“奴隶”的凶手,向甘博亚中尉告发“美洲豹”和“小团体”的行为,甘博亚中尉将“美洲豹”和“诗人”与同学隔离,展开大调查,在宿舍地毯式搜索,查出烧酒、烟、开锁工具、赌具,严厉质问“美洲豹”为什么杀死“奴隶”和搞地下活动,“美洲豹”坚不承认杀人,其他方面则辩称全体同学都是共犯结构的1部分(只有“奴隶”没有买过考卷),还与军官爆发小规模肢体冲突。

“诗人”和“美洲豹”被关在同1小间,“美洲豹”本想托“诗人”传讯给死党,“诗人”向“美洲豹”摊牌,质问“美洲豹”为什么迫害和杀死“奴隶”,说出就是自己告发“美洲豹”,于是2人斗殴,另方面,甘博亚将种种横逆写成报告,上级不愿事情闹大,极力压制,上校校长也在军官会议接见“诗人”,说他所有的指控都没有证据,并以“诗人”以前编写的色情小说要胁,要是再提这件事就开除他。

2人获释回宿舍后,班长阿罗斯毕德Arróspide指控“美洲豹”出卖全班,是soplón(奸细;告密者),“美洲豹”只回以轻蔑和不屑,只有“博阿”挺身给“美洲豹”出头,演变为班上其他同学都起来反对“美洲豹”,响应班长带头的起哄,在“博阿”、班长、“美洲豹”3人的肢体冲突中,其他同学1拥而上痛殴“美洲豹”和“博阿”,从此,“美洲豹”就都不跟大家来往,也分不清是大家孤立他还是他冷落大家。“诗人”看到“美洲豹”蒙受冤屈既不辩解,也不告诉大家其实是他跟上级报告,非常感动,想跟“美洲豹”结交,“美洲豹”不为所动,第2部在这里结束。

最后1部是尾声,只有1章,因著甘博亚1度坚持要彻查杀人事件,后来又坚定的想查办学员宿舍中的弊端,被上级调离军校,外放到偏远山区,临行前,他与“美洲豹”在校外会谈,问“美洲豹”为什么在调查时不愿承认,他不做学校教官后又写信表明自己杀害“奴隶”,“美洲豹”说自己终于能体会“奴隶”被欺负的心情,知道别人比奴隶更坏,自己为大家抵挡高年级的欺负,大家却出于胆小怕事而背叛他。甘博亚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大家是“诗人”告发他们,“美洲豹”说因为“诗人”是为了给朋友报仇,其他人纯粹是胆小怕事,中尉说自己对“美洲豹”报仇、忠诚的想法没兴趣,告诉他让军事当局承认错误比让“奴隶”起死回生还难,而且事情不会那么容易了结,要他从“奴隶”的死吸取教训,毁掉他自承罪状的信。

尾声以“诗人”的毕业象征著全班都毕业了(除了“奴隶”和“卡瓦”)。“诗人”已和特莱莎分手,先前第2部中,“诗人”给特莱莎报告“奴隶”的死讯,特莱莎不很在意,仍只爱著“诗人”,“诗人”很悲愤,就已埋下伏线,小说的结尾是1大段“瘦子”伊盖拉斯(el flaco Higueras)跟“美洲豹”的谈话,这段话呼应前面所有的“美洲豹”内心独白这条线,从这条线可以看到:“美洲豹”爸爸是因公殉职的公务员,抚恤金根本不够维持他和妈妈的生计,“美洲豹”和邻居特莱莎从小青梅竹马,1起做功课,还去特莱莎读书的学校等她下课1起回家,后来妈妈不供他继续上学,他哥哥(这个军校里无人能敌的打架好手是哥哥调教出来的)去当兵前的朋友“瘦子”就带他1起偷东西,“美洲豹”分到的钱就给妈妈。后来“美洲豹”跟1个男生在海滩上为特莱莎争风吃醋打架,把对方的头打破,被抓到警察局,又从警察局跑出来,跟“瘦子”到处流浪,偷东西、嫖妓、打架样样学样样来,“瘦子”被捕后“美洲豹”回到利马投靠教父(类似干爹),教母(类似干妈)勾引他,反倒让他借机透过教母让教父支持他投考军校。

在尾声“瘦子”跟美洲豹的谈话中,可以看到“美洲豹”已经完成学业,在银行上班,是个正经人hombre serio了,特莱莎被“诗人”抛弃后,跟“美洲豹”重逢,2人陷入热恋,15天以后结婚了。

军校文化采风

  • 站直角(ángulo recto):1种比罚6分轻微的处罚,被处罚的军校学员弯腰90度,双手护住2颗睾丸(huevos),让执行处罚的人踢屁股。(第1部第2章)
  • 罚6分(seis puntos):1种较严重的处罚,受到这种处罚的人周末会被禁足。(第1部第2章)
  • 洗礼(el bautizo):学长制虐待。(第1部第2章)
  • 打赌(la apuesta):军校学员间比赛谁先让自己射精的自慰游戏。(第1部第5章)
  • 偷鸡摸狗:第1部第1章末尾写到偷母鸡的事情,“博阿”养的母狗“玛尔巴贝阿达”常常出现。

作者的回忆录也写到了站直角、洗礼、自慰游戏。

站直角(ángulo recto)和鸭步走(la marcha del pato,蹲姿往前行进或原地踏步,英语叫duck walk)这2种体罚本来是教官使用的处罚方式,学长用它们来整学弟,“洗礼”中的站直角有学长踢学弟(小说和作者回忆都有写到),也有学长命令学弟互踢(作者的回忆)。

洗礼的项目很多:在脸上、身上吐口水,在脸上、身上尿尿,拳打,脚踢,抢走身上的钱、烟、值钱的东西等。

这些捉弄(fregado)的手法不只在学长对学弟展现权威的洗礼出现,同学欺负同学的时候也这样做。

学长还常迫学弟做1些事情:比赛手淫、互相站直角、给学长整理内务等(小说有写到给学长整理内务,作者当年还被迫互相站直角和比赛手淫,先打出来可以被放回去,输的要给学长整理内务)。

军校学员流行嫖妓,作者和小说的主要人物“诗人”同样都是读军校时第1次嫖妓(作者在皮乌拉读普通的国立中学时还拉同学去绿房子,回忆录里都有写到)。

小说以外的花絮

文学

作者在1988年完稿的A Writer's Reality美国雪城大学出版社,1990年;英国法伯法伯有限公司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91年,伦敦,国际标准书号0-571-16300-9,暂译《作家的真实》)第3章Discovering a Method of Writing: Sartre,Military School and The Time of the Hero(暂译〈写作方法的探索:萨特、军事学校、《英雄岁月》〉) 写到:

“我的小说《城市与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文标题是《英雄岁月》(The Time of the Hero),我要说我不喜欢它,因为《英雄岁月》和原标题所给的意象不一样,但是这个标题是我的出版者挑的,当我建议《城市与狗》(The City and the Dogs)时,他说那个标题根本不好听好记(catchy),我们也就给这本小说比较好听好记的标题,但是《英雄岁月》和原标题不是真的相当。”

“我1958年到1961年间写这本长篇小说,是我的第一次(先前我已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写这本书花了我三年时间,这是个重要的经验,因为我发现很多有关文学和我自身的东西”。

作者给1997年西班牙出的《城市与狗》35周年纪念版写的前言里,向几位影响自己很深的作家:法国萨特马尔罗福楼拜;美国的福克纳和其他每1位迷惘的1代(失落的1代;迷失的1代;Lost Generation;la generación perdida)小说家表达了钦敬。

作者在小说第1部前引用J.P.萨特的剧本,第2部前引用萨特的好兄弟保罗·尼赞的名言,隐隐透露出法国左派思想和现代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尾声前的引言是向秘鲁本土名家卡洛斯·嘉曼·贝以(Carlos Germán Belli)致意。

作者1958年到1961年写书时,正维持著第1段婚姻,还是个怀抱共产主义理想,饱读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的左翼青年,写作过程里得到当时还是他妻子的胡莉娅姨妈很多帮赞。

作者年青时就充分掌握了法语英语,在母语西班牙语文学作品和接近母语的加泰罗尼亚语文学、葡萄牙语文学以外,还读了很多很多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回忆录和《作家的真实》提到的还有大仲马儒勒·凡尔纳小仲马梅尔维尔海明威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萨德侯爵等许多位。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1994年)同样成功掌握了法语和英语,从青年时代就精读了许多法国文学和英美文学,1970年代起就与年纪相近的作者有密切的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大江健三郎亲口向采访者说:“1970年前后,也就是我35岁左右,正是拉美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重大成功的时期。最初我阅读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日译本,其后不久,升任《海》主编、东大法文专业的同学塙 嘉彦告诉了我很多法译文本,我便开始了阅读。尤其是巴尔加斯·略萨与我年岁大致相同,我最爱阅读他的作品。”(《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许金龙译)

大江健三郎给作者写的第1封公开信(原文发表在《朝日新闻》,收在‘暴力に逆らって书く 大江健三郎往复书简’,罗京莉的汉译发表在《中华读书报》,收入汉语《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谈到《城市与狗》:“您曾写过一些精美的故事从内心深处描写那些城市青年的思维方式。”

作者最早的工作和小说人物“美洲豹”同样是银行职员,都是很年青就结婚了,1989年参选秘鲁总统时,在他身旁保护安全的人员给他起的代号就叫做“美洲豹”。

作者和小说人物“奴隶”同样被爸爸从小打到大,都在秘鲁北方与母亲、母亲的家人共同度过幼童时期(父母复合后才搬到利马与独生子组成小家庭),家里的汽车都是蓝色的,都梦想过要当海员(el marino海上的船员;水手),读的小学都叫做萨莱西诺学校(Colegio Salesiano)。

作者和小说人物“诗人”同样叫做阿尔贝托(Alberto是西班牙语世界里很普遍的男性的名字,作者在秘鲁共产党内为党做工作时用了这个化名),都家世很好,爸爸都是工程师,中学前2年(秘鲁的中学学制是前2年初级中学,后3年高级中学的5年制,1年级、2年级读完可参加升学考试,考取后读3、4、5年级,5年级毕业后可报考高等校院)都同样读利马市名校:拉萨叶学校(Colegio La Salle,天主教办的私立男校),同样在军校里开始烟瘾很大、开始嫖妓、开始热爱文学和试著写作。

“美洲豹”、“诗人”同时带有秘鲁印第安人白人的血统,作者也是。

正如作者1997年加写的序文(赵德明汉译,收在2009年新版):“为了编写故事,我首先得成为孩童时期的阿尔贝托、“美洲豹”、山里人卡瓦、“奴隶”(那个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的士官生)、快乐区米拉芙洛尔大街上的孩子和卡亚俄港珍珠区的邻居(Para inventar su historia, debí primero ser, de niño, algo de Alberto y del Jaguar, del serrano Cava y del Esclavo, cadete del 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 miraflorino del Barrio Alegre y vecino de La Perla, en el Callao)

秘鲁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法兰西斯科·何塞·隆巴尔迪(Francisco José Lombardi,通常写Francisco J. Lombardi,还以Pancho Lombardi名见知于世,1949年8月3日-,秘鲁塔克纳出身)1985年在《城市与狗》原著小说基础上改编的同名彩色故事电影片得到这1年西班牙圣塞巴斯第安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San Sebastián)的最佳导演银贝壳奖(Concha de Plata al mejor director),是秘鲁电影在世界史上第1次得到国际大奖,同时打破了1980年到1984年这几届各国都没有作品得最佳导演银贝壳奖的世界纪录。

电影和小说的小小比较

何塞·渡边(1935年3月17日-2007年4月25日)编剧,法兰西斯科·何塞·隆巴尔迪监制、导演的这部片长2小时15分钟,彩色。

配乐用了不少小鼓小号而洋溢军乐风,在暴虐(cruel)和雄纠纠(macho machismo)的层面多所著墨,洗礼、站直角、偷考卷、化学考试、鸭步走、跳墙等都有改编呈现,还出现了小说没有写到的1些景象比如开阁跳、俯地挺身(俯卧撑)和1些捉弄手法。

简短评述

  • 本书细致深刻的描绘出人性的幽微复杂层面,成功刻划难测的人心及人与人关系的多变和飘忽,丰富的技巧、奇诡的结构、绚丽的描写(比如本书大量使用的意识流和电影蒙太奇手法)也是本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 有些评论认为,本书控诉抨击腐败专横的秘鲁军事政权,然而此书的复杂和丰富程度,实在不是这样简短就可概括的,其揭示的面向和所承载的可让读者接收的各种讯息,远远不只这样。
  • 本书可与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水中鱼》(El pez en el agua)的单数前几章交互参照阅读,叙述巴尔加斯·略萨儿童青少年成长经历和文学经验的《水中鱼》单数章节同时也收入中文版《谎言中的真实》(副题名:巴尔加斯·略萨谈创作)。
  • 由Lysander Kemp(1920年-1992年)翻译的《城市与狗》英译本题名为The Time of the Hero(1966年问世,在英美多次再版,1987年日本译者杉山 晃(1950年-)从西班牙语译出日译本,日本语题名‘都会と犬ども’是直译),也许可翻作《英雄时代》或《英雄岁月》,英文题名里的英雄是单数形,应该是单指1人,英译者认定的英雄或许是第1主角“美洲豹”(作者从头到尾都刻意不让读者知道“美洲豹”真实姓名),“美洲豹”“男儿宁当格斗死”(语出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的情怀,让人想到《水浒传》里的弟兄聚义逞豪强,在他对忠义的执著和实践里,已洗净了污秽的层面,只留下骁勇气概和豪情。杀害“奴隶”虽可说是他的最大污点,然而他勇于面对良心的谴责,好汉做事好汉当,愿意接受法律制裁,为自己寻求救赎。最后虽出于他的预期,但后来的表现也说明他听了中尉的劝告,真的从“奴隶”的死获得教训,完成学业,努力工作,对朋友情义相挺,做了正派人,没有像家长、师长、同学认定的进监狱。
  • 其他的男性主要人物也有各自的英雄形象:“奴隶”善良而正直;灵巧的“诗人”不惜代价要给自己兄弟伸冤;在全班性的大背叛中,“博阿”仍毅然挺身支持自己兄弟;“卡瓦”1人承当所有责任,牺牲自己保全同伴;甘博亚在长官强大的压力下,还是狂热的坚持保有相当程度的理想性。这些“英雄”(包括“美洲豹”)虽然都各有软弱的面向与失败的处境,仍散发著某种动人的光芒。

在世界文学的位置

  • 有些评论认为1963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与1962年出版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3年出版的《跳房子》(Rayuela)和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又译《百年孤寂》或《一百年的孤寂》)将拉丁美洲文学带进爆炸(el boom,英语Boom,或译“勃发”)时期。[来源请求]
  • 巴尔加斯·略萨也因此和这3部小说的作者: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又译马奎斯,1982年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者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4大主将(4人以外还有智利何塞·多诺索乌拉圭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等作家)。
  • 这部小说出版前的1962年,书稿便得到西班牙Seix Barral出版公司举办的简明图书奖(Premio Biblioteca Breve,又译简明丛书奖或小丛书奖),让巴尔加斯·略萨成为本奖第1位拉丁美洲得主,评论者也把这1年当作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起始年。
  • 1963年问世当年连获年度的西班牙文学批评奖(Premio de la Crítica Española,1966年巴尔加斯·略萨又以《绿房子》La casa verde第2度获得本奖)、福明托文学奖(el segundo puesto del Prix Formentor,2奖,法国)。
  • 迅速被翻译成20种以上的语文(现在已超过30种不同语文)。
  • 1985年在秘鲁首度改编成同名电影,秘鲁诗人;作家何塞·渡边编剧,秘鲁导演Francisco José Lombardi(法兰西斯科·何塞·隆巴尔迪)监制、导演,得到年度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影展(电影节;Festival de San Sebastián)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 1986年,智利导演Sebastián Alarcón在苏联改编第2个电影版本,片名《美洲豹》(El Jaguar)。
  • 汉语版由北京大学赵德明西班牙语原文译出,是第1部被翻成汉语介绍到中国巴尔加斯·略萨作品,1981年和1996年由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和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又收入该社《世界禁书文库》出精装版)先后出版。
  • 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09年8月出了赵德明汉语译本21世纪新版,加译了作者给1997年35周年西班牙纪念版新写的序。
  •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在2009年10月推出世界史上第2个汉语译本曾永锐新译本,同时让《城市与狗》成为世界史上第3部有著2个汉译本的巴尔加斯·略萨长篇小说作品(前2部是《青楼》;《绿房子》和《天堂在另1个街角》;《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延伸阅读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城市与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水中鱼》,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孙家孟译,《潘上尉与劳军女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孙家孟译,《谁是杀人犯·叙事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孙家孟译,《绿房子》,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王成家、孟宪臣译,《狂人玛依塔》,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李德明、蒋宗曹、尹承东译,《胡莉娅姨妈与作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段玉然、赵振江译,《世界末日之战》,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孙家孟译,《酒吧长谈》,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谎言中的真实:巴尔加斯·略萨谈创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昆明。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情爱笔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天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中国套盒:致1位青年小说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天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尹承东译,《首领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城市与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朱景冬译,《替白脸蒂朗下战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朱景冬译,《无休止的纵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顶风破浪》,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李德明译,《利图马在安第斯山》,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长春。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上海。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给青年小说家的信》,联经出版公司,2005年,台北。(台湾版将作者译为巴加斯·尤萨)。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关文军译,《天堂在另1个街角》,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台北。(台湾版将作者译为巴尔加斯·尤萨)。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城市与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公羊的节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曾永锐译,《城市与狗》,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台北。(台湾版将作者译为巴尔加斯·尤萨)。
  • 赵德明,《巴尔加斯·略萨传》,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北京。
  • 赵德明、赵振江、段若川、孙成敖,《拉丁美洲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北京。
  • 赵德明,《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昆明。
  • 朱景冬、孙成敖,《拉丁美洲小说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天津。
  • 白安茂著,游淳杰译,《西班牙文学史》,茂昌图书公司,1993年,台北。(这里的西班牙系指语文,不是指国家,所以也包含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文学)
  •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洪范书店,1986年,台北。(〈巴尔加斯·略萨之页〉卷含〈关于秘鲁〉和〈胡利亚姨母与剧作家〉2篇)
  • 西西,《传声筒:阅读笔记之二》,洪范书店,1995年,台北。(卷四〈巴加斯·略萨的时空浓缩结构:试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一章〉)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