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花园乐队
声音花园 (英语:Soundgarden)是一支美国的摇滚乐团,于1984年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组建,最初的阵容是主音兼鼓手克里斯·康奈尔、吉他手金·泰伊尔(Kim Thayil)、贝斯手山本宏(Hiro Yamamoto)。后来,正式鼓手马特·卡梅伦(Matt Cameron)在1986年加入,山本宏则在1989年退出了乐队,其位置被本·谢泼德(Ben Shepherd)在1990年取代,形成乐队的经典阵容。
声音花园 | |
---|---|
组合 | |
音乐类型 | 另类金属、另类摇滚、油渍摇滚 |
出道地点 |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
活跃年代 | 1984–1997年 2010年至今 |
唱片公司 | Sub Pop Records SST Records A&M Records |
相关团体 | 皮肤围场(Skin Yard) 狗之寺庙(Temple of the Dog) 珍珠果酱(Pearl Jam) 音魔乐队(Audioslave) |
现任成员 | |
金·泰伊尔(Kim Thayil) 马特·卡梅伦(Matt Cameron) 本·谢泼德(Ben Shepherd) | |
已离开成员 | |
克里斯·康奈尔(Chris Cornell) 山本宏(Hiro Yamamoto) 斯科特·森德奎斯特(Scott Sundquist) 贾森·埃弗曼(Jason Everman) |
声音花园是早期的油渍摇滚乐队之一,曾加入独立唱片公司Sub Pop。1988年,声音花园成为首个与大型唱片公司签订合同的油渍摇滚乐队,但乐队没有即时得到商业成功。直至1990年代早期与涅槃乐队(Nirvana)、珍珠果酱(Pearl Jam)和爱丽丝囚徒(Alice in Chains)等共同推广油渍摇滚,才获得了国际声誉。乐队在1994年发行的专辑《Superunknown》取得重大商业成功及极佳评价,名列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的榜首,《Black Hole Sun》和《Spoonman》更同时成为格林美奖的获奖歌曲。
然而,在1997年,乐队发行第五张专辑后的一年,却以“创作理念不合”这样的传统理由宣布解散,直至2010年,主音康奈尔才带来声音花园重组的消息。除后乐队在及后两年间参加了数个大型音乐节与电视节目演出,并在2012年推出十六年以来首支单曲《Live To Rise》和全新专辑《King Animal》。截至2008年为止,声音花园在美国的专辑销量已经达到八百万张,在全球达到二千万张。
历史
1984-1988
声音花园的前身是一个名为“The Shemps”的乐队,它在1980年代的初成立[1],是由日裔贝斯手山本宏、主唱兼鼓手克里斯·康奈尔组成,后来山本宏离开乐团,康奈尔找来了金·泰伊尔充当新的贝斯手[1]。不久,泰伊尔、山本宏和布鲁斯·帕维特(后来创办了著名独立唱片公司Sub Pop[2])搬到了西雅图,而山本宏跟康奈尔仍有保持联络,两人再次想组织乐队,并找回了泰伊尔[1] 一起创建另一队乐队。
1984年,康奈尔、吉他手泰伊尔和贝斯手山本宏在西雅图组建了声音花园乐队。声音花园的名字来自西雅图某个公园的一件雕塑,当风吹入雕塑内的空管时就会发出声音。吉他手泰伊尔认为这个名字可以在视觉想像上引起强烈的震撼。1985年,乐队招来了鼓手斯科特·森德奎斯特(Scott Sundquist),好让康奈尔将精力集中于演唱[3],及后,乐队便以此阵容到处演出了一年多。乐队亦跟当时西雅图的其他油渍摇滚乐队一起录制了一张名为《Deep Six》的合辑,并为合辑灌录了三首歌曲。1986年,森德奎斯特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而退出乐队[1],而乐队则找来了曾经一起灌录唱片的皮肤围场(Skin Yard)的鼓手马特·卡梅伦(Matt Cameron)来填补位置。
一次,KCMU电台的唱片骑师乔纳森(Jonathan Poneman)在看过乐队的演出后,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欲为乐队发行一张专辑,泰伊尔建议乔纳森与帕维特合作,于是,乔纳森花了两万美元资助转型成为一间正式的唱片公司[4]。而声音花园亦跟Sub Pop签了合同,并在1987年推出了第一张迷你专辑,内含单曲《Hunted Down》,而其B-side的歌曲《Nothing to Say》亦收录在KCMU电台的合辑磁带中,此举令更多人认识到声音花园[5]。
后来,Sub Pop分别在1987年和1988年为乐队推出了迷你专辑。
1988-1990
虽然乐队一直在拉拢各大唱片公司,但还是先与一间规模比较少的SST唱片公司签约,并在1988年10月31日发行了乐队首张专辑《Ultramega OK》,乐队为单曲《Flower》制作了第一个音乐录影带,导演是马克·米尔蒙(Mark Miremont),并在MTV的节目“120分钟”定期播出。而乐队亦为《Ultramega OK》展开第一个海外巡演[6],在1989年开始,所经地区包括美国和欧洲,这次巡演亦令声音花园得到第一次格林美奖提名[7]。
从《Ultramega OK》巡演期间,声音花园与大型唱片公司A&M签订了合约,却使得旧支持者对乐队非常失望。随后,乐队开始创作第一张由大公司发行的唱片,1989年9月5日,乐队推出了第二张专辑《Louder Than Love》,可以看到声音花园的音乐遂步走向金属主流,但其中一些歌曲的歌词却引起专辑的发行和销售问题,尤其是《爱不释手》和《Big Dumb Sex》两首单曲[8]。《Louder Than Love》成为乐队第一张进入“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排行榜的专辑,最高峰是排在一百零八名于1990年。
在开始《Louder Than Love》巡演前一个月,贝斯手山本宏对自己未能为乐队作出太大贡献而沮丧[9],并决定离开乐队,继续大学学业[10],而乐队找来了前涅槃乐队第二吉他手贾森·埃弗曼(Jason Everman)来顶替他的位置。声音花园在1989年12月展开了北美巡回演出,至到1990年3月结束,而巡演的开始和结束请来了Faith No More一起演出[10],中途亦为Voivod的《Nothingface》巡演作演出。接著,乐队到欧洲巡演。1990年中期,乐队完成巡演及《Louder Than Love》的宣传工作后,便开除了贾森。
1991-1993
本·谢泼德取代了已离开的贝斯手贾森,成为声音花园的新贝斯手。1991年,声音花园开始以新阵容著手灌录第三张专辑,康奈尔赞赏谢泼德为新专辑带来创新[11],而其他成员都认为他的音乐知识和编曲能力改良了乐队的音乐[12]。同年的10月8日,乐团发行第三张专辑《Badmotorfinger》。但专辑中的单曲《Jesus Christ Pose》及其音乐录影带的片段却激怒了很多听众,他们都觉得这是一支反基督的单曲,同时MTV亦禁止播放这首单曲的音乐录影带[5],乐队甚至因此在英国宣传专辑的时候,收到了死亡恐吓[13]。康奈尔后来解释这支单曲只是批评公众人物利用宗教来宣传自己[14]。虽然在当时,这专辑被涅槃乐队专辑《从不介意》的光芒盖过,但《Nevermind》亦给同为油渍摇滚乐队的声音花园带来更广泛的关注[15],使单曲《Outshined》和《Rusty Cage》经MTV及其他另类摇滚电台播放,而受到听众的欢迎。《Badmotorfinger》最终得到在1992年格林美提名最佳金属演出[7],且成为1992年的一百大最畅销专辑之一[16]。
在《Badmotorfinger》的发行后,声音花园开展了北美巡演由1991年10月至11月[17]。随后,乐队亦被枪与玫瑰亲自选定为担任其《Use Your Illusion》巡演中的演出乐队[18]。1992年,声音花园在皮肤围墙的《Slave to the Grind》巡演中作演出[19],然后转往欧洲继续领衔巡演,为期一个月[12],及后再回到了美国巡演。夏天,乐队又到欧洲,继续为枪与玫瑰的《运用你的幻想》巡演作演出,当时还有Faith No More乐团加入了巡演[12]。被问及与枪与玫瑰一起巡演,康奈尔说在巡演中没有得到太大的乐趣,亦指出有不少听众都没有留意他们的歌曲,他认为这是件奇怪的事情[13]。接著,乐队又与呛辣红椒、Ministry、珍珠果酱等乐队在1992年的Lollapalooza音乐节中共同演出。同年,乐队推出了《Badmotorfinger》专辑的限量版其中包含了乐队演奏的黑色安息日歌曲《Into the Void》,碟片中名为
《Into the Void (Sealth)》,这个版本更被格林美提名最佳金属演出于1993年[7]。后来,乐队又发行了一个影像专辑《Motorvision》,这是1992年在西雅图的派拉蒙剧院中拍摄的,专辑有一首名为《Birth Ritual》的单曲,是乐队在1992年为电影《Singles》所创作的。
1993-1995
在宣传《Badmotorfinger》的同时,乐队亦开始制作第四张专辑。康奈尔说在这次录制让乐队拥有的空闲时间比以往的都要多,泰伊尔指出成员能有更多时间投放在录制歌曲上。《Superunknown》在1994年3月18日发布,专辑受先行单曲《Spoonman》、《The Day I Tried to Live》、《Black Hole Sun》、《My Wave》和《Fell on Black Days》的带动,成为乐队的最具突破性的专辑,一举登上“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的榜首。专辑中的歌曲表现出乐队的创新及恢复了早期作品的沉重,同时又展露出乐队的新风格,这张专辑的主题相当黑暗及神秘,亦涉及到抑郁、滥用药物和自杀等问题。康奈尔指出灵感是来自希薇亚·普拉斯的作品中。而这专辑亦比以往的更具实验性,当中有曲目加入了中东、印度音乐的元素。滚石杂志的J.D.康西迪恩(J. D. Considine)说《Superunknown》的影响力比很多乐队的生涯中全部作品更为深远,亦表示专辑对悲惨和绝望的描述都比《In Utero》做得更好。单曲《Black Hole Sun》的音乐录影带成为了MTV的热播,并在1994年获得MTV的最佳金属/硬式摇滚影片奖及在1995年获得另类音乐视频的克里欧奖(Clio Awards)。声音花园更在1995年从格林美获得了两个奖项,分别是《Black Hole Sun》的最佳硬式摇滚演出及《Spoonman》的最佳金属演出,《Superunknown》亦被提名为1995年最佳摇滚专辑。《Superunknown》已经在美国得到五倍白金的销量,且仍是声音花园最成功的专辑。
1996-1997
1998-2009
2010-现在
风格及影响
成员
专辑
录音室专辑
- Ultramega OK (1988)
- Louder Than Love (1989)
- Badmotorfinger (1991)
- Superunknown (1994)
- Down on the Upside (1996)
- King Animal (2012)
获奖与提名
格林美奖
年份 | 提名作品 | 奖项 | 结果 |
---|---|---|---|
1990 | Ultramega OK | 最佳重金属演出 | 提名 |
1992 | Badmotorfinger | 最佳重金属演出 | 提名 |
1993 | Into the Void (Sealth) | 最佳重金属演出 | 提名 |
1995 | Spoonman | 最佳重金属演出 | 获奖 |
1995 | Black Hole Sun | 最佳硬摇滚演出 | 获奖 |
1995 | Superunknown | 最佳摇滚专辑 | 提名 |
1997 | Pretty Noose | 最佳硬摇滚演出 | 提名 |
2011 | Black Rain | 最佳硬摇滚演出 | 提名 |
参考资料
- Nickson, Chris. Soundgarden: New Metal Crown. St. Martin's Griffin. 1995. ISBN 978-0-31213-607-9.
- Prato, Greg. Grunge Is Dead: The Oral History of Seattle Rock Music. ECW Press. 2009. ISBN 978-1-55022-877-9.
注释
- ^ 1.0 1.1 1.2 1.3 Anderson, Kyle. Accidental Revolu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Griffin. 2007: 112–116. ISBN 0312358199.
- ^ DeRogatis, Jim. Milk It!: Collected Musings on the Alternative Music Explosion of the 90's. Cambridge: Da Capo, 2003. ISBN 0-306-81271-1, pg. 69
- ^ George-Warren, Holly, Patricia Romanowski, and Jon Pareles. The Rolling Stone Encyclopedia of Rock & Roll. Rolling Stone Press. 2001. ISBN 0-671-43457-8.
- ^ Berkenstadt, Jim, and Charles R. Cross. Classic Rock Albums: Nevermind. Schirmer, 1998. ISBN 0-02-864775-0, pg. 19
- ^ 5.0 5.1 Gilbert, Jeff. "Primecuts: Kim Thayil". Guitar School. May 1994.
- ^ "Haughty Culture". Kerrang!. April 8, 1989.
- ^ 7.0 7.1 7.2 Awards Database. Los Angeles Times.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3).
- ^ Barber, Patrick. "Soundgarden". Pit. 1990.
- ^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Sounds. October 21, 1989.
- ^ 10.0 10.1 Loera, Carlos. "Soundgarden". Loud. 1990.
- ^ "'Garden of Eden". Kerrang!. August 31, 1991.
- ^ 12.0 12.1 12.2 Neely, Kim. "Soundgarden: The Veteran Band from Seattle Proves There's Life After Nirvana". Rolling Stone. July 9, 1992.
- ^ 13.0 13.1 "I Don't Care About Performing for 20,000!". Raw. September 15, 1993.
- ^ Magnuson, Ann. "Sub Zep?". Spin. February 1992.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Soundgard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lmusic. Retrieved on June 13, 2005.
- ^ Lyons, James. Selling Seattle: Representing Contemporary Urban America. Wallflower, 2004. ISBN 1-903354-96-5, pp. 136
- ^ "Colour Me Badmotorfinger!". Raw. October 30, 1991.
- ^ Sherry, James. "Soundgarden". Metal Hammer. December 1991.
- ^ Jones, Alison F. "Pounding for Pot: Soundgarden's Matt Cameron". High Times. July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