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 (台北市)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清治日治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庄,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庄,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庄[1][2]。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3]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大安
假名だいあん
平文式罗马字Daian
龙安坡黄宅濂让居

大安的范围约为今大安区忠孝东路三、四段、济南路三段、仁爱路三、四段、信义路三、四段、和平东路一、二段、辛亥路二段、新生南路一~三段、建国南路复兴南路敦化南路、安东街、永康街、青田街、温州街、金华街、通化街等。本区西半部学校林立,在日治时代晚期也发展出一些新兴住宅区。

战后大安六张犁下内埔福住町锦町合并为大安区,1990年由16区改为12区时富田町顶内埔)划入大安区、六张犁东半部划归新设之信义区

小字

日治时期大安下辖“十二甲”、“坡心”、“龙安坡”三个小字

十二甲

十二甲
汉字 十二甲
白话字 Cha̍p-jī-kah
台语罗马字Tsa̍p-jī-kah

地名起源于拓垦当时的地基共计十二甲,原点在忠孝东路三段台北科技大学一带。辖区为今大安区西北部民辉、民炤、昌隆、诚安、义村、和安等里及大安、福住、仁爱、仁慈各里一部分。大致在新生南路一段以东,东至复兴南路东侧一带,北至纵贯线铁路,南以信义路为界,尚包括国际学舍之西、南边附近。[4][5]

龙安坡

龙安坡
汉字 龍安埤
白话字 Lêng-an-pi
台语罗马字Lîng-an-pi

原作龙安陂(“陂”通“埤”)。地名源于当地一名为龙安的池塘,确切位置以难考。辖区为今大安区中部龙安、龙坡、龙门、龙渊、新龙、龙生、龙阵、龙图、住安等里及群贤里部分。约略在金华国中、丽水街南段、泰顺街北段以东,邮政总局、建安国小、复兴南路二段以西,信义路以南至台湾大学北部。[4]

坡心

坡心
汉字 埤心
白话字 Pi-sim
台语罗马字Pi-sim

原作陂心(埤心)。原为一占地一百馀甲的大埤,位于今日仁爱路四段以南,敦化南路、安和路、通化街及乐利街到和平东路二段之间。日治时期,埤水渐干,填土成地。辖区为今大安区东北部的建安、建伦、光武、德安、敦煌、敦安、义安、通安、通化、临江、法治、全安等里及仁爱、仁慈、龙云三里一部分。今临江街夜市旁的坡心市场即以此为名。[4][6]

设施

新兴住宅区

  • 大安町(台北工业学校一带)
  • 堀川町(现仁爱路、新生南路一带)
  • 昭和町(大学官舍一带,现和平东路、青田街、温州街一带)
  • 三笠町(昭和町以东,现和平东路二段与瑞安街交叉口一带)

庙宇

相关项目

参考文献

  1. ^ 曾迺硕. 卷一沿革志封域篇. 臺北市志.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3. ^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改正臺北市全圖(1936年).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4. ^ 4.0 4.1 4.2 發現大安. 台北市政府.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5. ^ 十二甲. 中华民国内政部 地名资讯服务网. [2019-03-18]. [失效链接]
  6. ^ 坡心. 中华民国内政部 地名资讯服务网. [2019-03-18]. [失效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