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 (唐朝)
天祐(904年闰四月—907年四月)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号,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四月李柷禅位于朱温,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天祐
| ||
政权 | 唐朝、吴越、南吴、前晋、岐、契丹 | |
君主 |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 吴越太祖钱镠 南吴烈宗杨渥 南吴高祖杨隆演 晋王李克用、李存勖 岐王李茂贞 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 | |
历时 | 全国4年,最长使用21年 | |
|
---|
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钱镠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南吴太祖杨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南吴烈宗杨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908年)五月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1]
晋王李克用原奉天复年号,从907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2]
吴越太祖钱镠907年五月用该年号。[3]
改元
大事记
出生
逝世
纪年
唐朝
天祐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
公元 | 904年 | 905年 | 906年 | 907年 |
干支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吴越
天祐 | 4年 |
---|---|
公元 | 907年 |
干支 | 丁卯 |
吴
天祐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
公元 | 907年 | 908年 | 909年 | 910年 | 911年 | 912年 | 913年 | 914年 | 915年 | 916年 |
干支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天祐 | 14年 | 15年 | 16年 | |||||||
公元 | 917年 | 918年 | 919年 | |||||||
干支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前晋
天祐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
公元 | 907年 | 908年 | 909年 | 910年 | 911年 | 912年 | 913年 | 914年 | 915年 | 916年 |
干支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天祐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
公元 | 917年 | 918年 | 919年 | 920年 | 921年 | 922年 | 923年 | |||
干支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岐
天祐 | 19年 | 20年 | 21年 |
---|---|---|---|
公元 | 922年 | 923年 | 924年 |
干支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契丹
天祐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
公元 | 907年 | 908年 | 909年 | 910年 | 911年 | 912年 | 913年 | 914年 | 915年 | 916年 |
干支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 中国
- 开平(907年-911年):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
- 乾化(911年-915年):后梁—朱全忠、朱友贞之年号
- 凤历(913年):后梁—朱友珪之年号
- 贞明(915年-921年):后梁—朱友贞之年号
- 应天(911年-913年):燕—刘守光之年号
- 天宝(908年-912年):吴越—钱镠之年号
- 乾亨(917年-925年):南汉—刘䶮之年号
- 天复(907年-908年):前蜀—王建尊奉之年号
- 武成(908年-910年):前蜀—王建之年号
- 永平(911年-915年):前蜀—王建之年号
- 通正(916年):前蜀—王建之年号
- 天汉(917年):前蜀—王建之年号
- 光天(918年):前蜀—王建之年号
- 乾德(919年-924年):前蜀—王衍之年号
- 天复(907年-922年):岐国—李茂贞尊奉之年号
- 安国(903年-909年):大长和—郑买嗣之年号
- 孝治(910年-914年):大长和—郑仁旻之年号
- 天瑞景星(915年-916年):大长和—郑仁旻之年号
- 安和(917年-920年):大长和—郑仁旻之年号
- 贞祐(921年-924年):大长和—郑仁旻之年号
- 初历(925年-926年):大长和—郑仁旻之年号
- 神册(916年-922年):契丹—耶律阿保机之年号
- 天赞(922年-92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之年号
- 同庆(912年-966年):于阗—尉迟乌僧波之年号
- 朝鲜半岛
- 日本
参考文献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44页。
- ^ 欧阳脩.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一. 维基文库.“〔天复七年〕是岁,梁灭唐,克用复称天祐四年。”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46页。
- ^ 薛昌序.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维基文库.“至天复二十年庚辰至壬午岁……天祐十九年岁次壬午二月壬子朔二十六日丁丑记。”
- ^ 脱脱. 遼史志第七地理一.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十三年,太祖于城东金铃冈受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
- ^ 刘昫. 舊唐書本紀第二十上昭宗.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门,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复四年为天祐元年……’”
- ^ 欧阳脩. 新唐書本紀第十昭宗.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大赦,改元。”
- ^ 司马光. 資治通鑑唐紀八十.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御光政门,赦天下,改元。”
- ^ 薛居正. 舊五代史梁書三太祖本紀三. 维基文库.“〔开平元年四月〕戊辰,即位。制曰:‘……可改唐天祐四年为开平元年,国号大梁。……’”
- ^ 欧阳脩. 新五代史梁本紀第二. 维基文库.“〔开平元年四月〕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
- ^ 司马光. 資治通鑑後梁紀一. 维基文库.“〔开平元年四月〕戊辰,大赦,改元,国号大梁。”
深入阅读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2-01-03].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参看
前一年号: 天复 |
唐朝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后梁:开平 |
前一年号: -- |
吴越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天宝 |
前一年号: -- |
南吴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武义 |
前一年号: 天复 |
前晋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后唐:同光 |
前一年号: 天复 |
岐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 |
前一年号: -- |
契丹年号 天祐 |
下一年号: 神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