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梵语dhūta;或头陀支,梵语、巴利语:dhutaṅga ),佛教用语,也音译作杜多杜荼毒他投多偷多尘吼多,是基于中古汉语发音的音译(中古汉语 头 /du/ 陀 /da/),如兼顾意译,可作抖擞淘汰抖拣洮汰浣洗[1],是佛教僧侣的一种修行方式,通常称为头陀行、头陀事或头陀功德(dhūta-guna)。修头陀行的人的称为“头陀行者”。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叶就是头陀第一。因他们长居阿兰若,远离人群,故又称阿兰若比丘,或森林比丘丛林比丘。又因严行托乞食之祖制,又名托钵僧

老挝琅勃拉邦

头陀一词传到中土之后,广泛的解释中也指行脚乞食的出家人之意,那通常是行脚日语行脚天下,流落江湖,不理头发的苦行僧

简介

头陀,梵文意指修治、抖擞、弃除,也就是说要涤除烦恼与尘垢,舍却不需要的衣、食、住来修练身心。由于古代印度的宗教里一般的出家者大多是禁止所有欲(占有欲),所以他们认为出家人为了修行功德,居所、饮食都不需要挂念,托钵乞食,堪受人天供养。这“三衣一钵”就是出家修行者最基本之物。

释迦牟尼反对传统沙门的各种苦行,但他同意僧团可以接受一部分使人少欲知足的传统沙门修行方式,因此,他制定了头陀修行法。与头陀相对的,称为聚落比丘,他们平常居住在城镇或是聚落的近郊,与俗人混居。头陀行的例外是结夏安居时期,头陀行者需要回到僧团之中,参加诵戒布萨。在这段期间,除非经过上座长老的允许,僧人不得独自居住或外出。

《十二头陀经》中,头陀法有十二项。此修行针对一般日常的生活立下十二种修行的条件,所以亦称为‘十二头陀行’。《解脱道论》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有十三项[2]。依据头陀法,修行头陀行只要生活上有最低的需求“三衣一钵”就足够了。所谓“三衣一钵”是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的三衣(又称为袈裟),与一个使用于饮食的钵。不同经典中,对于头陀行规定的详略不一[3]

传至后世,头陀行因为履行十二项规定,居无定所四处行脚乞食,所以一般也称为这些修行者为头陀,在世俗看法上这是佛教的苦行僧。

头陀行

《十二头陀经》[4]记载,头陀行有以下十二项,分别针对食、衣、住的规定。而这些只是制定修行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最终是为了修行功德以达成正果。

  1. 阿兰若(阿兰若处),居住在森林树下,尽量离开尘世人居住的地方而住在较安静的场所。
  2. 常行乞食,受天、人供养,不为食而烦恼。
  3. 次第行乞,乞食不分贫富之家,沿门托钵。
  4. 每日一餐(受一食法),一日只吃一餐。
  5. 饮食节量,控制食量,不过食,钵中只受一团饭足矣。
  6. 过午不食(午后不得饮浆),过中午之后不得饮浆。
  7. 著弊衲衣,又作粪扫衣,穿著用废弃的旧衣布料制成的衣服。
  8. 只蓄三衣(但三衣),除了三衣之外不需要其他多馀的衣物。
  9. 墓地宿止(冢间住),居住于墓地之间。
  10. 树下修行(树下止),在树下修习佛法。
  11. 露天禅坐(在露地坐),择空旷露天之地打坐
  12. 常坐不卧,长时间坐禅,不躺下睡觉

解脱道论》为头陀十三支[2],《解脱道论》和南传上座部的《清净道论》比前者多出的是:

  1. 随处住,不选择居住的地方,随自己游行所至而住。

根有律亦为头陀十三支[5],“饮食节量”以“钵乞食”代之,亦多出“随处住”。

头陀十八物

 
这是现代日本和尚在上野车站前托钵的情境,他手上所拿的黑色碗就是钵,而他胸前背著的带子就叫做头陀袋,衣著为袈裟

汉传佛教中,《梵网经》记载修行头陀行者可以保有十八种道具,称为头陀十八物[6]。修行头陀四处云游时,大乘比丘常会携带十八种道具,这就是头陀十八物。这十八种分别是:杨柳枝(用以净牙)、澡豆(洗净用的豆粉)、三衣(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水瓶、钵、坐具锡杖、香炉、香匣、漉水囊、手巾、小刀、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等十八种。

参见

注释与引用

  1. ^ 释济群《佛教的头陀苦行法》
  2. ^ 2.0 2.1 解脱道论·头陀品》:“何者为头陀,有十三法:二法衣相应,谓粪扫衣,及三衣;五法乞食相应,谓乞食,次第乞食,一坐食,节量食,时后不食;五法坐卧相应,一无事处坐,二树下坐,三露地坐,四冢间坐,五遇得处;坐一勇猛相应有一种,谓常坐不卧。”
  3. ^ 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文殊师利!有众生乐粪扫衣,我说粪扫衣;如是乞食,树下坐、露地坐、阿兰若冢间,一食,过时不食,遇得住处,三衣等,为教化彼,我说头陀。”
  4. ^ 《十二头陀经》:“佛告迦叶。阿兰若比丘。远离二著形心清净行头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伹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5.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若阿兰若人欲见我者,无问时节随意来见,并与十三杜多功德相应者,亦随意来见。若粪扫衣人、但三衣人(此二与衣相应)、常乞食人、次第乞食人、一坐食人、钵乞食人、不重受食人(此五与食相应)、住阿兰若人、树下居人、露处住人、随处住人、尸林住人(此五与处相应)、常坐人(此一与策进相应),小军当知,斯等诸人随情见我”
  6. ^ 梵网经》:“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像。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