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
张全义(852年—926年),初名言,一名居言,唐朝赐名全义,后梁赐名宗奭,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唐末、五代十国军事人物,唐时为黄巢部将,黄巢之乱结束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争执,被迫投奔朱温。后梁时封魏王。后唐时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推荐李嗣源前往平定邺都之变,嗣源反被叛军拥立,全义忧惧而卒,谥忠肃。
简介
农民出身,早年在家乡种田,后为县吏,颇受县令之侮辱,隧随黄巢陷长安,黄巢以之为吏部尚书、水运使。
黄巢之乱结束后,投降河阳(今河南孟县东南)节度使诸葛爽,授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光启二年(886年),诸葛爽病死,李罕之拥立其子诸葛仲方,与刘经争夺洛阳渑池(今属河南),李罕之驻兵洛口(洛河入黄河处,在今巩义市东北)。刘经派张全义抵抗李罕之,张全义却联合李罕之反攻河阳(今河南孟县),不胜,退到怀州(今河南沁阳)。李罕之得李克用之助,收复河阳。封张全义河南尹。李罕之勇而无谋,性贪暴,不得人心,见张全义治理洛阳功效显著,就骂张全义为“乡巴佬”,称:“此田舍一夫儿!”经常向张全义勒索金钱,张全义故意表现软弱,如数供给。文德元年(888年),张全义趁李罕之攻打河东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时,领占河阳。张全义俘其全家,自任河阳节度使。李罕之得李克用之助,以三万人围攻洛阳。张全义粮食且尽,仅食木屑为活,死在旦夕,不得已向朱温求救。朱温派大将丁会、牛存节解洛阳之围,张全义自此依附朱温。随朱温入唐,唐僖宗赐名全义。
朱温一名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张全义立为魏王,又兼河南尹,并自请避讳(朱温又称“朱‘全’忠”),又得赐名张宗奭。张对朱温忠诚恭谨,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在蓨县(今河北景县)不敌符存审,兵败,返回洛阳。朱温在张的会节园,见张家的妻女颇有姿色,便强迫侍寝,张继妻储氏也被召来强与交欢。其子张继祚对此愤恨不已,想手刄朱温,张苦苦劝阻,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击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才劝阻了继祚。
后梁灭亡,张更回原名,是为张全义。再降后唐,特自洛阳往汴梁迎接李存勗,又厚赂皇后刘玉娘,刘皇后拜为义父。以国丈之位,任中书令、河南尹,改封为齐王。
同光四年(926年),天雄军士兵皇甫晖煽动同袍,自称“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斩杀主帅杨仁晸,立偏将赵在礼为大帅,攻下邺都,是为邺都之变。元行钦讨贼无功,李存勗打算亲自征讨,全义推荐李嗣源前往平乱,嗣源至邺都,被本部士兵挟持,与乱兵合流。全义忧惧不食而卒,谥忠肃。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称张全义“惟勤课劝,其实敛民附贼,以固恩宠”。
延伸阅读
[编]
参考书目
- 王明清:《挥尘录后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