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助手

志愿助理Hilfswilliger,缩写 Hiw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招募志愿人员在被占领的地区从事服务工作,例如司机厨师医院服务员弹药运输员、送信工兵等。

志愿助理
Hilfswilliger, Hiwi
摄于1942年1月,两名加入了德意志国防军的前苏联士兵被加许颁赠德军普通突击徽章英语General Assault Badge
存在时期1941–1944
国家或地区二次大战东线战场德占波兰
效忠于纳粹德国
部门 德国国防军
党卫队
种类伪军、辅助武装力量
规模600,000(1944年)
别称Hiwi, 阿斯卡里

志愿助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常期间通常伴随著通敌叛国合作,像是苏联境内的反布尔什维克运动(在德国也是相同情况)。一些苏联志愿助手在绝望的情况下被押入德军队伍中,像是在史达林格勒德国第6军团前线因此增加了 25%(50,000)兵力[1] 。一些德国师配置更高比例的志愿助手,例如第71步兵团和第76步兵团志愿助手人数参半。[1]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审讯时一名被俘的志愿助手说道: “在德军眼里俄国人被分成三个类别:

  • 第一:士兵被德军调动,被称为哥萨克,附属于德国师。例如:
  • 第二:自愿助理——俄罗斯当地平民或战俘志愿或红军士兵背叛加入德国人。这些佩带自己全套的军衔和徽章德国制服。他们吃的和德国士兵一样,隶属于德国兵团。
  • 第三:俄罗斯犯人做的肮脏的工作,例如厨房、马厩等。各类别不同的待遇,但志愿人员的待遇最好。[2]

志愿助手被苏联当局称作“前苏联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手上,通常是死亡或是劳改营[3]

志愿助手的存在暴露出纳粹思想家与德军指挥官之间的矛盾。纳粹领导人,像是独裁者希特勒把所有斯拉夫人视为“次等人类”,因此认为他们对亚利安人、德军来说是毫无价值的。[4]但相对地,德军需要人力,而且德国情报机关明白到分裂苏联人的需要。于是纳粹思想和军事需求的矛盾就以“哥萨克人”这分类来解决。[5]第11军团参谋长海尔穆特·葛罗斯库尔特(Helmuth Groscurth)上校写给路德维希·贝克将军的信说:“我们为势所逼要用俄国战俘强化作战部队,允许他们配上枪支,这做法真令人不安。时局真奇怪,我们要和一直战斗的“禽兽”和谐共存,同生同死。”第6军团前线部队的四分之一都是由 Hiwi 组成的。[1]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Beevor, Anthony. Stalingrad. London: Penguin. 1999: 184. ISBN 0-14-024985-0. 
  2. ^ Beevor, Anthony. Stalingrad. London: Penguin. 1999: 184–185. ISBN 0-14-024985-0. 
  3. ^ Beevor, Anthony. Stalingrad. London: Penguin. 1999: 186. ISBN 0-14-024985-0. 
  4. ^ Davies, Norman. Europe at War 1939-1945: No Simple Victory. London: Pan Books. 2007: 169. ISBN 978-0-330-35212-3. 
  5. ^ Beevor, Anthony. Stalingrad. London: Penguin. 1999: 185. ISBN 0-14-024985-0. 

延伸阅读

  • Ordinary men : 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 and the Final Solution in Poland, New York : HarperCollin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