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和平

内维尔·张伯伦声明

我们时代的和平”(英语:Peace for our time,又译为一代人的和平)是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于1938年9月30日在伦敦就《慕尼黑协定》及稍后的英德宣言发表的谈话中所使用的一句短语[1]。虽然张伯伦是这句短语最知名的使用者,但他并不是首次使用该短语的英国首相;1878年,时任首相的班杰明·迪斯雷利就曾于自柏林会议返国时说道:“我从德国带回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1938年9月30日,甫返抵英国的内维尔·张伯伦向公众展示由他及希特勒签署的英德宣言

这句短语因欧洲局势的后续发展而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讽刺象征:在《慕尼黑协定》签署的不到一个月后,1938年11月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南部裁给了盟友匈牙利王国波兰第二共和国趁机占领扎奥尔杰;希特拉在1939年3月15日便违反协定出兵占领英语Occupation of Czechoslovakia (1938–1945)了剩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共和国,将捷克保护国化并成立傀儡政权斯洛伐克国,匈牙利趁乱吞并了喀尔巴阡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完全被肢解。9月1日挥军入侵波兰,进而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英文中,这句短语经常遭误写为因载于《公祷书》中而广为英国人民所熟知的“peace ‘in’ our time”。该书中记载了一段译自七世纪拉丁文圣歌《主啊,请赐予和平英语Da pacem, Domine》的内容:“主啊,请赐予我们的时代和平;因为除了您,主啊,再没有人会替我们战斗。”[2]。无法得知张伯伦使用与祷词类似的短语是否是刻意为之。

演说

张伯伦于1938年9月30日返抵赫斯顿飞行场英语Heston Aerodrome后便向在场等候的民众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在我看来,刚刚达成的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解决,只是规模更大的解决方案的序曲而已,而这项方案将使整个欧洲都能获得和平。今天早上,我与德国总理希特勒先生进行了另一次会谈,而这张纸上有他和我两人的签名。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纸上所写的内容了,但我还是想念给各位听:“我们将昨夜签署的协定与《英德海军协定》视为两国人民永远不再对彼此发动战争的象征。”[3][4]

当天稍晚,张伯伦在唐宁街10号外再度朗读了该文件,同时总结道:

我的好朋友们,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自德国光荣地带回了和平。我相信这将会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们由衷地感谢各位。回家睡个好觉吧。[3]

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张伯伦的归来。在他返抵国门当天,特拉法加广场上便聚集了15,000名示威者抗议《慕尼黑协定》的签署;这个数字是在唐宁街10号迎接他的人数的三倍。张伯伦此后对英国广播公司加强了言论审查,导致关于慕尼黑会议的新闻遭到压制[5]。尽管如此,反对的声音仍然存在,例如工党的发言人休·道尔顿就曾公开讥讽张伯伦手上挥舞的那张纸“是从《我的奋斗》上撕下来的。”[6]

此外,不信任张伯伦的美国作家以撒·艾西莫夫也于1939年7月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潮流》,当中述及一场爆发于1940年的世界大战。艾西莫夫后来写道:“我(对于战争爆发的时间)太过于保守了。”[7]

其他使用

英国剧作家诺尔·寇威尔于1947年发表了一出名为“我们时代的和平英语Peace in Our Time (play)”的舞台剧,背景设定于架空的1940年,英国输掉了不列颠空战,德军掌握了制空权,而英国则沦为德国的占领区。

“我们时代的和平”是收录于艾维斯·卡斯提洛1984年发行的专辑《再见了残酷的世界英语Goodbye Cruel World (Elvis Costello album)》中的一首讽刺歌曲,当通提及了张伯伦。

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在其1963年的《美利坚大学演说英语American University speech》中也借用了这个短语,并称“我们不只要寻求我们时代的和平,更要寻求永久的和平。”[8]

搞笑团体蒙提·派森的1969年短剧《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英语The Funniest Joke in the World》中包含了“英国战前笑话”的桥段,其内容为张伯伦挥舞著《慕尼黑协定》。

参见

参考资料

  1. ^ Neville Chamberlain. Number 10. [9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September 2008). 
  2. ^ The Order for Morning Prayer. Book of Common Prayer. Church of England. 1662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3. ^ 3.0 3.1 Neville Chamberlain's "Peace For Our Time" speech. eudocs.lib.byu.edu. 30 September 1938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4. ^ Faber, David. Munich, 1938: Appeasement and World War II.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2008: 4–5 [2022-04-14]. ISBN 978-1-4391-49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英语). 
  5. ^ McDonough, Frank. Neville Chamberlain, appeasement and the British road to war.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4–133 [2022-04-14]. ISBN 0-7190-4831-1. OCLC 368760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6. ^ McDonough 1998,第106–107页.
  7. ^ Asimov, Isaac. The early Asimov; or, Eleven years of trying.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2: 79–82. ISBN 0-385-03979-4. 
  8. ^ Sachs, Jeffrey D. To Move the World: JFK's Quest for Peace .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3: 74. ISBN 978-081299492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