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1856年12月23日—1904年10月3日[1]),字道希,号芸阁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潮州。光绪八年壬午科顺天乡试中举第三名,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榜眼,清翰林,政坛“清流派”领袖之一,帝党重要人物,与福山王懿荣、南通张謇、常熟曾之撰并称“四大公车”。

文廷式
大清翰林院侍读学士
籍贯江西省袁州府萍乡县
族裔汉族
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12月23日)
逝世光绪三十年(1904年10月3日(1904岁—10—03)(47岁))
出身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及第

生平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廷式生于潮州,当时其祖父文来任潮州知府。同治十一年,在广州菊坡精舍师从陈兰甫。光绪七年,入张树声幕下。八年,应试中举。十二年,参加会试不第,与陈三立易顺鼎等交游,此时文廷式的已经名声在外。光绪十六年(1890年)文廷式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曾任珍妃瑾妃老师,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同龢)门六子”,是帝党重要人物。

甲午战争期间多次上疏反对对日求和,中日宣战后与张百熙等五十馀名京官上《联衔纠参督臣植党疏》,参奏李鸿章及其同僚盛宣怀张士彬丁汝昌卫汝贵龚照玙刘含芳李经方等。[2]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支持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探讨强国之路。次年二月,遭御史杨崇伊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永不叙用。[3][4]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清先乘坐张之洞的楚才号轮船北上,到了镇江时慈禧已复权,密电访拿,江西巡抚翁曾桂以及刘坤一等捉拿不成,文廷式隐匿于湘潭。不久依靠陈三立、蔡乃煌的谋划,由湘潭至汉口,又在日本驻上海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的帮助下来到上海。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十一日赴日本,同年三月十二日回国,期间与日本汉诗人永井久一郎往来,为其《西游诗续稿》作序。[3]回国后,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参加唐才常召开的“国会”。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清廷复下令“严拿”。此后数年,文廷式颠沛流离于萍乡上海南京长沙之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二十四日,卒于萍乡家中。[3]葬于杨岐山[5]

著作

著杂记《纯常子枝语》40卷。另有《中兴政要》1卷,《云起轩词钞》1卷,《大元仓库记》1卷。曾译《铁木真帖木儿用兵论》2编27章。为道光丙申(1836年)恩科进士、镶黄旗满洲词人承龄的《大小雅堂诗集》作跋。

传闻

叶德辉记载,文廷式从清翰林院盗走百馀册《永乐大典[6];不过依据钱仲联《文廷式年谱简编》的说法,这些永乐大典是文廷式于光绪十三年在北京借阅时的手抄本。[3]另传其与梁鼎芬妻子有染,但梁鼎芬完全不在意,竟由他们而去。[7]赵铁寒在整理文廷式的诗文时下了很大功夫,据他所言文廷式有随意取斋名的坏习惯,有时一册笔记同一内容都会有两种不同命名,而且文廷式用中古时笔附于文的写法,不把诗词和文章分开,导致整理他的作品难度增加。[3]

纪念

香港原居民五大家族的文氏,原籍江西,分别在新田大夫第麟峯文公祠泰亨善庆书室等建筑墙上挂上文廷式“榜眼及第”牌匾。

参考文献

  1. ^ 陆, 有富. 文廷式年谱长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021: 1 [2023-11-24]. ISBN 97871011483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4). 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23日),先生生于广东潮州,为文星瑞第三子。《萍乡文氏族谱》:(文廷式生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辰时。 
  2. ^ 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卷五十一,兵政七兵机一
  3. ^ 3.0 3.1 3.2 3.3 3.4 文, 廷式. 陆, 有富 , 编. 文廷式诗词集.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文廷式年谱简编. ISBN 9787532583645. 
  4. ^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86,曰:“御史杨崇伊奏、词臣不孚众望,请立予罢斥一折。据称翰林院侍学士文廷式,遇事生风,常于松筠庵广集同类,互相标榜,议论时政,联名执奏,并有与太监文姓结为兄弟情事等语。文廷式与内监往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且该员于每次召见时,语多狂妄,其平日不知谨慎,已可概见。文廷式著即革职,永不叙用,并驱逐回籍,不准在京逗遛。此系从轻办理,在廷臣工务当共知儆戒,毋得自蹈愆尤。”。
  5. ^ 刘洪辟. 昭萍志略. : 477页 卷二营建志茔墓十八. 
  6. ^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永乐大典》有百馀本在萍乡文芸阁学士廷式家。文故后,其家人出以求售,吾曾见之。皆入声韵,白纸八行朱丝格钞,书面为黄绢裱纸。盖文在翰林院窃出者也。”
  7. ^ 苏同炳:《近世学者与文人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