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短冠鬣蜥
美洲鬣蜥科低冠蜥属的一种爬行动物
斐济短冠鬣蜥(学名:Brachylophus vitiensis)是20世纪80年代在斐济群岛西北部发现的一种极危物种。当地爬虫与两栖动物学者约翰·吉布斯(John Gibbons)博士在一部电影的镜头中首次发现了它,后将它命名为“Brachylophus vitiensis”,并归类于美洲鬣蜥属。
斐济短冠鬣蜥 | |
---|---|
2011年拍摄的一只斐济短冠鬣蜥。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鬣蜥亚目 Iguania |
科: | 旧大陆鬣蜥科 Agamidae |
属: | 低冠蜥属 Brachylophus |
种: | 斐济短冠鬣蜥 B. vitiensis
|
二名法 | |
Brachylophus vitiensis Gibbons, 1981[2]
| |
命名
吉布斯任职于位于斐济的南太平洋大学。电影《蓝色珊瑚礁》拍摄完成后,吉布斯曾受邀观看该片(不清楚是观看样片还是观看成品)。吉布斯当时正好在研究鬣蜥,他注意到电影画面中拍到了一些他从并不认识的蜥蜴。[3]职业敏感驱使他亲自登岛去考察这些小家伙。吉布斯在一片干燥的树林中发现了它们。在确认这是一种新生物后,他将其命名为“Brachylophus vitiensis”。[3]
其属名可拆分为“brachy-”(βραχῦς, 意为“短”)、“lóphos-” (λοφος, 意为“冠”或“羽”)和属名后缀“-us”,合起来就是“短头冠之属”。种名可拆分为“Viti”(即“斐济”, 来自汤加语, 本意“岛屿”)和“-ensis”(“来自...当地的”),意即“来自斐济的”。另外,也有些人在命名生物时喜欢在“lóphos-”之后接后缀“-ius”而非“-us”,如卡尔·林奈给𩽾𩾌属起的学名“Lophius”。
参考资料
- ^ Harlow, P., Fisher, R. & Grant, T. Brachylophus viti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5年1月19日].
- ^ Gibbons, J. R. H. The Biogeography of Brachylophus (Iguanidae) including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B. vitiensis, from Fiji. Journal of Herpetology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Jul 31, 1981, 15 (3): 255–273. JSTOR 1563429. doi:10.2307/1563429.
- ^ 3.0 3.1 Robert George Sprackland. Giant lizards. Neptune, NJ: T.F.H. Publications. 1992. ISBN 0-86622-6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