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
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丹麦语:Muhammed-tegningerne)是2005年至2006年间由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引起的系列新闻及政治事件。这些漫画最初于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销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上刊出,引发伊斯兰世界的强烈不满。在伊斯兰世界,刊登穆罕默德的图像被认为是亵渎的行为;因此《日德兰邮报》此描绘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导致穆斯林民众的抗议,也带来部分极端主义分子的恐怖威胁。
尽管丹麦政府谴责刊登这类漫画的行为,但也指出丹麦民族的诙谐特质,并强调捍卫民主与言论自由。随后,丹麦、德国、瑞典、挪威、比利时、冰岛及其他部分欧洲国家及美国的报纸也陆续刊登这些漫画,立场同样是捍卫言论自由。伊斯兰世界的抵牾情绪与动作亦逐步升温,该事件成为国际瞩目的新闻及政治事件。
事件线索
- 2005年9月17日,丹麦《政治家报》(Politiken)以“批评伊斯兰的深层恐惧”为题,报道丹麦作家哥勒·布律根在找寻画家为他关于穆罕默德的儿童读物绘画插图时,基于画家恐惧遭受极端伊斯兰教徒袭击,而遇到困难。
- 9月30日,丹麦销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12幅描绘穆罕默德的漫画。该报的文化版编辑费林明·罗斯(Flemming Rose)表示,这是呼应布律根找不到插画师的事。当天报社就接到几个以死威胁电话。
- 10月14日,3,500 人在《日德兰邮报》哥本哈根分社门前举行和平示威。漫画家当中的两人在接到死亡威胁后接受建议转入地下[1]。
- 10月19日,十一位伊斯兰国家的驻丹麦大使约见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希望他与《日德兰邮报》刊登的漫画以及丹麦媒体上的其他对伊斯兰教不友善的言论保持距离。首相以言论自由不得干预为理由谢绝会见这些大使。
- 10月20日,伊斯兰团体向首相拉斯穆森表达不满。
- 12月19日,二十二位退休丹麦大使批评首相拉斯穆森拒绝会见十一位伊斯兰国家大使。
- 2006年1月6日,丹麦日德兰维堡地方检察官决定就“公开污辱宗教信条”、“藉个人信仰而污辱特定族群”等两项刑事罪名,免予侦查及起诉。该项决定的理由是,没有足够理由质疑《日德兰邮报》的行为对国家造成犯罪,同时言论自由必须得到保障[2]。
- 1月10日,挪威一报纸刊登了这些漫画。
- 1月26日,沙特阿拉伯召回驻丹麦大使以示抗议。
- 1月30日,有巴勒斯坦穆斯林武装份子闯入欧盟驻加沙办事处,要求丹麦及挪威政府道歉。
- 1月31日,《日德兰邮报》主编卡斯田·尤斯特(Carsten Juste)发表公开信致歉。
- 2月1日,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报张也跟著转载这些漫画。《法国晚报》甚至以头版刊登一则漫画揶揄四大宗教的神祇。
- 2月2日,穆斯林武装份子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劫持了欧盟办事处一名德国籍工作人员。
- 2月3日,印度尼西亚的抗议人群洗劫了丹麦大使馆所在的高层建筑大堂。在苏丹达富尔地区、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的欧盟观察员让丹麦和法国籍工作人员撤离。
- 2月4日,丹麦、挪威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领使馆被抗议者纵火焚烧。同日,梵蒂冈罕有地发表声明,谴责欧洲传媒刊载有关漫画,表示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冒犯他人信仰的自由”。
- 2月5日,丹麦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领事馆被抗议者纵火焚烧。
- 2月6日,法国巴黎有约1000人游行抗议穆罕默德漫画,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谴责国际上因抗议有关漫画而造成的暴力事件,但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和忍让不同信仰。雅加达、印尼各地亦有游行活动,而阿富汗的示威里则因军警发射子弹及催泪弹驱散群众造成4死19伤。同日,伊朗政府宣布中断与丹麦的所有贸易。奥地利驻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使馆遭抗议者投掷汽油弹。
- 2月7日,埃及、白沙瓦、巴基斯坦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就漫画事件作出抗议。尼日利亚、菲律宾亦有和平游行。激进伊斯兰教组织塔利班则呼吁伊斯兰教徒发动圣战。英国加地夫大学的学生报编辑则因刊出漫画而被停职。
- 2月8日,法国政治讽刺周报查理周刊刊出12幅漫画外,更加上一幅新漫画,写着“被白痴爱上真倒霉”。尽管法国的伊斯兰团体曾尝试于事前阻止,却无功而还。
- 2月9日,阿富汗警方向试图冲入一个美军基地的抗议者开枪,造成3死20伤。
- 2月10日,肯亚警方在对漫画事件的示威中开枪,造成最少一人受伤。而亚洲则有数以万计的人抗议。英国、法国、丹麦驻德黑兰的大使馆,则遭汽油弹和石块攻击。
- 2月14日,巴基斯坦成千上万抗议漫画的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当拉合尔的一家银行遭到抗议者的攻击时,安全保卫人员开枪,造成两名抗议者丧生[3]。马来西亚国内安全部宣布吊销该国第二大中文夜报《光明日报》夜报出版许可证两周,以处罚该报刊登一张外电的照片,显示一名读者正在阅读一份登有漫画的报章[4]。此外,意大利右翼的体制改革部长罗拔图·卡尔代罗利(Roberto Calderoli)穿着印有漫画的T裇上电视。
- 2月15日,大约七万名群众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游行示威。一些群众抢掠挪威电信公司办事处,并焚烧肯德基快餐店和电影院。该市的暴力示威造成两人死。一名面部中枪的八岁男童;一条被子弹击断掉下来的高压电线造成一名25岁的男子触电而死[5]。伊朗糕饼师协会下令将丹麦酥饼(Danish pastries)改名为“先知穆罕默德玫瑰饼”[6][7]。
- 2月16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与漫画风波有关的暴力行为。声明欧盟和丹麦以及其他所有受到暴力影响的国家站在一起,进而声明,穆斯林们也许受到这些漫画的冒犯,有权利和平示威抗议。然而,言论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审查的影响[8]。意大利部长卡尔代罗利穿着漫画上衣一事,导致利比亚的骚乱,逾千人在意大利领事馆外抗议,警方开枪镇压,造成最少16死50伤,死者包括利比亚人和被暴徒殴打致死的基督徒[9]。大约4万人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参加和平示威游行,焚烧丹麦首相模拟像[10]。
- 2月17日,香港几千名穆斯林在尖沙咀游行示威,抗议欧洲报纸刊登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11]。巴基斯坦召回驻丹麦大使紧急磋商,丹麦关闭驻巴基斯坦使馆[12]。白沙瓦阿訇Maulana Yousaf Qureshi悬赏125000美元杀死漫画家。赏金后来增加到一百万美元[13]。
- 2月18日,利比亚的骚乱过后,意大利卡尔代罗利因压力辞职,而利比亚内政部长被停职,当地警方则在骚乱中拘捕了110多人[14]。另外,尼日利亚的暴力事件中,有16人丧命,当中不少是基督徒,11间教堂被纵火[15]。英国一万人穆斯林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了抗议示威[16]。
- 2月21日,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伊沙诺鲁(Ekmelettin Ihsanoglu)表示任何对漫画家的狙杀令皆违反伊斯兰教义,认为狙杀令是非伊斯兰的,劝穆斯林避免暴力抗议,同时对一些报纸与政府向穆斯林道歉失败表示遗憾,拒绝它是言论自由议题的辩护[17]。此外2月22日,尼日利亚红十字会表示当地暴力活动猖獗。漫画事件引发基督徒与穆斯林间的冲突,至今当地已有最少24人死[18]。
- 3月10日,丹麦外交部在哥本哈根主持了一次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学者参加的会议,以便改善同穆斯林世界的关系[19]。
日德兰邮报刊载漫画当日报导内容
2005年9月30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一则标题为“穆罕默德的脸孔”(丹麦文:Muhammeds ansigt),里面有12幅讽刺漫画并附上注解。日德兰邮报的文化版主编费莱明·罗赛(Flemming Rose)评注如下:
- 有些穆斯林拒绝接受非宗教性的现代化社会,他们坚持自己宗教特殊的感受与生活方式。然而这样的坚持却与民主精神格格不入,而且与言论自由背道而驰。在言论自由底下,我们会随时要准备好去接受嘲讽、侮辱、或是戏谑。许多迹象表明,我们正在接近一条自律的滑梯,无人知晓将伊于胡底……有鉴于此,《日德兰邮报》向丹麦插图画家协会约稿,画出心目中的穆罕默德形象。
图片说明
以顺时钟方向,从11点钟方向开始看:
- 伊斯兰教的芒星和弯月构成穆罕默德的脸。
- 穆罕默德的头巾上有个引线已经点著的炸弹,上头写著伊斯兰教条。这幅被认为是12件作品中最具争议性的。
- 把伊斯兰教的弯月横挂在穆罕默德的头上。弯月中间部分被盖住,像魔鬼的角。
- 伊斯兰教的弯月和犹太教的大卫之星构成抽象的脸形,旁边的诗句意思是:“先知你这疯小子,拿著枷锁捆女子!”
- 夕阳西下,只身在沙漠流浪的穆罕默德背后跟著一头驴子。
- 画家一边战战兢兢地画穆罕默德,一边不安地偷看背后。
- 拿著弯刀和炸弹的两个愤怒的穆斯林冲过来,而穆罕默德告诉他们:“放轻松点,老兄!只是某个南日德兰的异教徒画的图罢了!”(“南日德兰”给丹麦人的感觉是“无关紧要的偏僻地方”。)
- 一个阿拉伯模样的男孩指著黑板,上面用波斯语写著:“《日德兰邮报》的编辑群只是一堆嘴贱的保守派。”旁边指示这个男孩是“穆罕默德,瓦尔比小学,7A”,暗示他是移居丹麦的二代移民,而非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男孩衣服上写著“未来”。
- 手持弯刀的穆罕默德准备要去打仗,眼睛部份被黑条挡住;随从是两个用传统伊斯兰面纱蒙面的女人,只露出眼睛。
- 穆罕默德站在云端,对著已经牺牲的自杀炸弹客高喊:“停!停!我们的处女不够了!”讽刺伊斯兰教给予殉教者的承诺。
- 一颗柳丁掉在丹麦作家哥勒·布律根的头巾上,柳丁上写著“作秀”,手上拿著一个像是孩童所画的穆罕默德像。(因为哥勒·布律根 的新作《〈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Koranen og profeten Muhammeds liv)缺乏插图,《日德兰邮报》便征求40位插画家去画穆罕默德像,最后选出12件作品,并酿成剧烈争议。“头巾上的柳丁”就是丹麦语“倒楣”的意思。)
- 中间图:七个嫌疑犯一字排开,证人说:“嗯……我指认不出来。”而这些人并不是很容易可以立即辨认,从左到右分别是:(1) 一个嬉皮士、(2) 丹麦人民党党主席皮娅·凯尔高(Pia Kjærsgaard)、(3) 似乎是耶稣、(4) 似乎是佛陀、(5) 似乎是穆罕默德、(6) 印度教贤者、(7) 哥勒·布律根。
后续反应
穆罕默德漫画的问题影响深远。瑞士神学家汉斯·屈恩认为西方应该为漫画作者应该负起何等责任而反思,而阿拉伯世界同样亦应该为其暴力行为而反思。[20]另外,《为什么要民主?》纪录片系列的其中一部纪录片《血腥漫画》(英语:Bloody Cartoons)就是以此事件作为其主题。
2008年初,巴基斯坦又因此事发生了系列抗议活动[21]。巴基斯坦政府也因此下令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屏蔽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22]。
参见
参考文献
- ^ kasø. Tidslinie: Muhammed-sagen. tv2.dk. 200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5).
- ^ Response by the Danish Government to letter of 24 November 2005 from UN Special Rapporteur on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Ms. Asma Jahangir, and UN Special Rapporteur on contemporary forms of racism, racial discrimination, xenophobia and related intolerance, Mr. Doudou Diéne, regarding cartoons representing the Prophet Mohammed published in a newspaper (PDF). 2006-01-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5).
- ^ 巴基斯坦民众抗议漫画与警察冲突. BBC中文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3).
- ^ 黄文惠. 漫画风波蔓延 大马华文报纸遭禁. BBC中文网. 2006-02-14 [200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Cartoon protests escalate in Pakistan.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2-15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 ^ Ali Akbar Dareini. Iran Renames Danish Pastries. Associated Press. 200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01).
- ^ 伊朗抗議諷刺漫畫事件別出心裁,將丹麥酥餅更名為"先知玫瑰". 雅虎香港. 200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 ^ Europa veroordeelt het cartoongeweld. VRTNieuws. 200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1).
- ^ 意大利部長穿辱回漫畫上衣. 雅虎香港. 200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9).
- ^ Thousands in Pakistan join protests of cartoons.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2-16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 ^ 香港穆斯林抗议“亵渎先知”漫画. BBC中文网. 2006-02-17 [200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Muslim cartoon row timeline. BBC News. 2006-02-19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Pakistan crackdown over cartoons. BBC NEWS. 2006-02-17 [200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 ^ 意部長穿褻瀆漫畫上衣辭職. 雅虎香港. 200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0).
- ^ 諷刺漫畫風暴延燒奈及利亞16死;兩部長下台為利比亞抗議衝突負責. 雅虎香港. 200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0).
- ^ 英国穆斯林举行最大规模漫画抗议. BBC中文网. 2006-02-18 [200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OIC denounces cartoons violence. BBC News. 2006-02-21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尼日利亞宗教暴亂24人亡. 雅虎香港. 2006-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06).
- ^ 宗教漫画:丹麦召开宗教关系会议. BBC中文网. 2006-03-10 [200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3).
- ^ 施泰芬·莱德尔. “西方应该反思!”.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07-08-15 [2007-08-15].
- ^ Protests Spread to Pakistan Over Reprinting of Muhammed Cartoons. BlogBurst (reuters). 2008-02-15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9).
- ^ Pakistan blocks YouTube for 'blasphemous' content: officials. AFP (Yahoo News). 2008-02-24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8).
外部链接
- Muhammad Cartoon Gallery [穆罕默德漫画廊]. 200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