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中
杨沂中(1102年—1166年11月30日),字正甫,代州崞县人[1](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南宋大将,官至少师、宁远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封恭国公;太师致仕,进封同安郡王;追封和王,赐谥武恭。
生平简介
将门之后
杨沂中是敦武郎、知麟州杨震长子,武功大夫、贵州刺史、永兴军路马步军副总管杨宗闵之孙,身材魁梧,善于骑射[2]。
屡立战功
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末年从军,积功至忠翊郎[3]。宋钦宗靖康元年(1128年),杨沂中随中大夫、知信德府梁扬祖投奔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4],隶属于武功大夫、后军统制张俊[5]。由于张俊的推荐,受到康王召见和赏识[6],但此后杨沂中仍在张俊麾下任职。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从破任城贼李昱,加阁门祗候[7];二年(1128年)从破嘉兴贼徐明,迁遥郡荣州刺史[8];三年(1129年)从定苗刘兵变,迁遥郡贵州团练使,授神武右军中部统领[9];四年(1130年)参与明州之战,迁遥郡文州防御使、神武右军中军统制[10];绍兴元年(1131年),参与镇压叛变的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舒蕲光黄镇抚使、兼知舒州李成[11],迁遥郡密州观察使[12]。
掌管禁军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中侍大夫、密州观察使、神武右军中部统制杨沂中被任命为神武中军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兵[13]。于时神武中军只有三千人,杨沂中沙汰老弱,招募勇壮,半年之内使其得到较大改观[14]。三年(1133年),平定严州贼缪罗,除带御器械,加遥郡保信军承宣使,兼权殿前司公事[15]。五年(1135年),兼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兼权发遣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16],以神武中军为殿前司军,正式改为禁军番号[17]。六年(1136年),迁正任密州观察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18],率万人救援少保、保静、宁武、宁国军节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抚使刘光世[19],在藕塘之战中大破伪齐,生擒万余人,俘获船数百艘,车数千辆[20],以功迁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主管殿前司公事[21]。
后事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 ^ 《宋史·杨存中传》:“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
- ^ 《宋史·杨存中传》:“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
- ^ 《宋史·杨存中传》:“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两宋武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自正二品至从九品共计五十二阶,每升一阶称为转一官。第四十二阶武翼郎以上每转一官即转两官,称为双转,至第二十七阶武功大夫止;以上则必须由皇帝特旨任命。忠翊郎是武阶五十二阶第四十八阶,正九品。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大夫、知信德府梁扬祖以兵万人、马千匹继至,统兵官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皆在麾下,王壮之。”
- ^ 《宋史·张俊传》:“靖康元年,以守东明县功,转武功大夫。……金人围汴京,高宗时为兵马大元帅,俊勒兵从信德守臣梁扬祖勤王。高宗见俊英伟,擢元帅府后军统制。”
- ^ 《宋史·杨存中传》:“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时元帅府草创,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帝知其忠谨,亲信之。”
- ^ 《宋史·杨存中传》:“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存中请复往,帝止之。存中曰:‘此贼胆碎,即成擒矣。’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 ^ 《宋史·杨存中传》:“建炎二年,讨贼徐明于嘉兴,先登。主帅将屠城,存中力谏止之,戮其渠魁而已,郡赖以全。迁荣州刺史。”
- ^ 《宋史·杨存中传》:“高宗南渡,以胜捷军从张俊守吴门;苗、刘之变,又从俊赴难。迁贵州团练使,寻为御前右军统领。”
- ^ 《宋史·杨存中传》:“金人攻明州,又从俊与田师中、赵密殊死战,破之。以奇功迁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四年六月)乙丑,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李成引众在舒州,即以成为舒、蕲镇抚使、兼知舒州,成虽受朝命,称兵如故。……(绍兴元年五月)辛巳,诏李成罢舒蕲光黄四州镇抚使,削夺在身官职,俟获日依法施行。”
- ^ 《宋史·杨存中传》:“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迁宣州观察使。”此处疑误,应为遥郡密州观察使,自靖康以后杨沂中所历武阶史书皆阙载。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三月己酉)中侍大夫、密州观察、神武右军中部统制杨沂中为神武中军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兵。”南宋军职分为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同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部将、队将、押队、拥队。杨沂中资历尚浅,虽为一军主将,军职仍为统制。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时卫兵不满三千,沂中病其寡弱,于是招丁壮、营牧圉,未半岁军容果张,由是上益眷之。”中侍大夫是武阶五十二阶第七阶,正五品。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三年七月甲戌)神武中军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自严州还,以沂中兼带御器械。……庚辰,诏沂中以旧官领保信军承宣使,将士进秩有差。……(九月乙亥)神武中军统制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兼权殿前司公事。”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五年七月)乙未,神武中军统制杨沂中兼权主管殿前司公事,代刘锡也。……(九月辛卯)中侍大夫、保信军承宣使、带御器械、神武中军统制、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权发鄜延路马步军副都总管。”鄜延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为闲职,例由观察使以上武阶充任。杨沂中时为遥郡承宣使,故称为权发遣。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五年十二月己亥朔)神武中军都统制、权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并中军隶殿前司。沂中自刘锡之罢,已暂权殿前司,至此真除也。自五军外又置选锋、护圣二军,每军皆有统制。……(庚子)自渡江以后,三衙名存实亡,逮赵鼎、张浚并相,乃以杨沂中所将隶殿前司,解潜部曲隶马军司,统制官颜渐部曲隶步军司。沂中之军本辛永宗部曲,后又益以他兵,故其众特盛;潜之军才二千余,渐所统乌合之兵而已。颜渐今月乙巳差充湖南安抚司使唤,其兵以壬寅日隶步军司。”北宋军制,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司,合称两司;侍卫亲军司又分为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殿前司置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都点检、副都点检不常置,故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实际长官。杨沂中因资历甚浅,故称为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实际履行都指挥使职权。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六年二月)戊午,诏中侍大夫、保信军承宣使、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以入队万人赴都督行府使唤,张浚欲以沂中助韩世忠,故有是命。后二日,诏沂中落阶官,为密州观察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遣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是禁军军职,从五品,作为加官以示荣宠,称为带军职;密州观察使是正任观察使,正五品,为杨沂中实际官阶。正任观察使不须继续在武阶五十二阶中晋升,只须再晋升为正四品的承宣使、从二品的节度使,便可升至最高武阶正二品的太尉。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六年五月)庚寅,少保、宁武、宁国节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抚使刘光世为保静、宁武、宁国军节度使,赏刘龙城之捷也。”
- ^ 《宋史·杨存中传》:“(绍兴六年)十月,存中与刘猊战于藕塘,大破之。猊之初入也,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欲弃庐州,退保太平。贼众十万已次濠、寿间,浚命张俊拒之,使存中往泗州与俊合。及至泗,则光世已舍庐去。浚遣人谕之曰:‘一人渡江,即斩以徇。’光世不得已还庐驻兵,与存中相应。贼先犯定远县,存中以兵二千袭败于越家坊。既而与猊兵遇藕塘,贼据山列阵,矢下如雨。存中急击之,且使统制吴锡以劲骑五千突其阵。阵乱,存中鼓大军乘之,自以精骑冲其肋,大呼曰:‘破贼矣!’贼错愕骇视。前军统制张宗颜自泗来,乘背击之,贼大败。猊以首抵谋主李愕曰:‘适见髯将军,锐不可当,果杨殿前也。’即以数骑遁去。余党万人僵立失措,存中跃马叱之,皆怖而降。麟在顺昌,孔彦舟方围光州,闻之皆拔砦遁去,北方大恐。所得贼舟数百艘,车数千两。”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六年十二月丙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密州观察使、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主管殿前司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