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1753年—1815年),字蓉裳、字才叔[1]江苏省常州府金匮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生平

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乾隆四十四年,任庆阳府环县知县。后改伏羌县知县,平定当地回民叛乱。乾隆五十二年,任宁夏府灵州知州[2]。嘉庆三年,甘肃平凉府知府。后入朝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3]。因母丧丁忧归乡,主讲衢州正谊书院、杭州诂经精舍锦江书院。著有《芙蓉山馆诗文钞》[4]

曾祖父为杨宗濂,祖父杨孝先。伯父杨潮观、父杨鸿观。有从兄杨抡、弟杨揆杨英灿。有子杨承宪杨承惠;从子杨承懋杨承慧杨承愻。女婿秦承霈龚瑞谷张嗣敬。孙杨应韶杨应融

参考

  1. ^ 皇清书史 ,1册14卷 ,455
  2.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稿 ,701004343号
  3. ^ 碑传集 ,7册108卷 ,96
  4. ^ 《清史稿》(485卷):芳灿,字蓉裳。母梦五色雀集庭树而生。诗文华赡,学使彭元瑞大异之。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廷试得知县,补甘肃之伏羌。回民田五反,县民马称骥应之。未发,芳灿从称骥甥马映龙侦得,立捕斩之,因城守。贼奄至,以无应,解围去。憾映龙泄其谋,扬言映龙故与通,约五日后献城也。阿桂逮映龙,将杀之,卒以芳灿言得免。叙功,擢知灵州,顾不乐外吏,入赀为户部员外郎。与修会典,益务记览。为词章,尝曰:“色不欲丽,气不欲纵,沉博奥衍,斯骈体之能事矣。”丁母忧,贫甚,鬻书以归。著芙蓉山馆诗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