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
母校(拉丁语:alma mater,英式英语发音:/ˈɑːlmə ˈmɑːtər/、美式英语发音:/ˈælmə ˈmeɪtər/),源自拉丁语,本意“母亲的哺乳”,词源与校歌相通,是一个使用于古罗马各式地母神的头衔,特别是刻瑞斯或者西芭莉(希腊神话),亦使用于中世纪基督教的圣母玛利亚。
位于义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于1988年,430位大学校长在大学著名的大广场上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 (Magna Charta Universitatum Europaeum),正式承认与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Alma Mater Studiorum,为世界上所有大学的母校。[1]
语境
拉丁语“alma mater”一词用作“母校”解时,意味“滋润头脑”、“喂食知识”、“慷慨的母亲”(generous mother)。[2]。
现代的母校
在现代,其义指一个人在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在该机构接受到教育的“滋养”,毕业后即称其为母校。一般而言,母校一词用在高等教育机构上,学生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或从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获得专业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等,毕业生会称其完成教育的机构为母校。[3]更有延伸至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机构上,如小学或中学,一般人也会称其为母校。[4]
美洲
- 在美国,学生在一个学院接受大学教育,毕业之后学生会获得第一个学位,之后学生继续往专业学院深造,如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获得JD、MBA、MD等硕士级学位,若继续深造,则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因此一位接受美国教育人士,可能会拥有多所母校。
欧洲
亚洲
- 在中国,一般“母校”的使用并不囿于“毕业”学校,也包含肄业、修业等教育机构[5]。
- 在日本,母校的使用,常用于颁发学士学位、硕士[注 1]或博士学位的教育机构,若未接受高等教育,则常以高中为母校。东京大学举办的Back to Alma Mater Project,即研究所学生回到高中去介绍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研究的一个企划,该企画用“alma mater”来称呼高中[6]。少数如京都大学网站的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中,则以各人取得学士学位的教育机构作为alma mater的代表[7]。小学馆出版的数位大辞泉,说明母校为个人在该地曾经受过教育而后毕业的学校[8];三省堂出版的大辞林,说明母校为个人在该地曾经受过教育而后毕业的学校,或是目前正在该地学习中的学校[9]。
- 在台湾,通常不区分毕业与否,只要曾在该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学生,皆称该教育机构为母校[10]。
注释
参考文献
- ^ The University today: numbers and innovation. Università di Bologna.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英语).
- ^ "alma mater" in Oxford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英语).
- ^ Definition of alma mater in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Incorporated.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4日) (英语).
- ^ 中正國小校友有愛 贈母校遊戲場. 自由时报. 2014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華字典》 第11版.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7704-0.
“母校”解释:“称自己曾经从那里毕业或肄业的学校”。
- ^ 大学院生出張授業プロジェクト. Tokyo: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2015年1月22日] (日语).
- ^ Japanese Nobel Laureates. Kyoto: Kyoto University.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6日) (英语).
- ^ 松村明 (编). デジタル大辞泉の解説 【母校】. 小学馆.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3日) (日语).
- ^ 大辞林 第三版の解説 【母校】. 三省堂.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3日) (日语).
- ^ 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修訂版. 台北市: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母校”解释:“称呼自己所毕业或曾就读的学校。如:‘回国后,我将回母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