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卡里巴
沙卡里巴(盛り場/さかりば Sakariba)现今指称为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内康乐市场的小吃群聚地,形成于日治时代,起源为台南在市区改正计画下,进行西市场后田町开发,将西门圆环小公园一带零散的摊贩集中搬迁形成集市,并在两度迁址下来落脚于现址,知名小吃有棺材板、鳝鱼意面、鼎边趖等等,此外也是成衣集散中心。[1]:112
“盛り场”在日文中,原有形容是“人潮聚集的地方”或“热闹的地方”之意,,非单一地点的专有称呼。随著日益摊贩数量与营运规模的拓展,在一九三六年后,“沙卡里巴”逐渐成为台南小吃的重要代名词之一。[1]:113
战后保留“盛り场”的日文发音,以汉字写作“沙卡里巴”(サカリバ/Sakariba)[2],继续有商家在此地营运。直至1993年,因海安路拓宽工程,原址部分拆除为道路、小吃摊搬移、中正商圈人潮脉络等影响,沙卡里巴一度没落。在2000年后,海安路地下街转为停车场、地面景观工程与艺术活动的政策,周遭商圈人潮陆续回流,沙卡里巴的状况也慢慢回温。沙卡里巴内除小吃店外,也有服装批发商店。
历史
沙卡里巴的位置原是鱼塭地,其兴起是在1930年代后,台南市进将鱼塭填为平地,行都市改正计画,以及西市场周边田町道路的开发有所关联。
西门圆环小公园摊贩搬迁
以西市场为中心,1927年在田町与末广町之间的道路开辟完工后,西市场后方的渔塭地被填平,形成一大块空地。在1932年时,依据都市计画预计要完成西门圆环工程,然在此处原有称为“西门町小公园”的夜市摊贩百馀摊,因此由市役所与警察署进行搬迁安置,其中一个安置地即西市场后方原为鱼塭地的空地,市役所规划欲将末广町正在开发的商业店铺,与田町的这些摊贩市集,扩散整合出一个连结末广町与田町的商圈。同年十二月西门町小公园摊贩们完成搬迁完成。[1]:107-110
西市场田町夜市
1932年底搬迁至田町的原西门町小公园摊贩们[3],在周遭一带有商铺、电影院等商业和娱乐活动的聚集效应下,形成颇具规模的田町夜市。当时有报导以“台南盛り场の卖店人气を呼ふ”为,说明田町夜市的热闹程度,“台南盛り场”的名称逐渐传开来。[1]:111
台南市劝业协会将田町约一千坪的土地作为田町夜市的扩展地,摊贩业者在向其承租空地或既有店铺。然为加管理随日益兴隆的田町夜市所伴随而来的卫生整洁问题,市役所改善卫生与建筑设施,于1933至1935年间,在原所在空地与西市场南面的临田町道路,扩大市集规模。[1]:110
一九三六年新盛场
1936年田町的摊贩因都市计画再次搬迁,移至今所在位置。原本田町夜市是政府规划上即一个暂时性的安置地,最初为未开发的鱼塭填空。随著这一代日益繁华,在1936年市役所的都市计画中,欲开发末广町至田町的店铺街,将原田町夜市所在的西市场南侧邻田町道路出售以兴建店铺。[1]:112-113
原有摊贩们经由台南劝业协会出面承租更往南侧的大片土地,再转租重新开业。[4]此时的摊贩与店铺规模已达近三百间,成为台南著名的“盛り场”。[1]:113-114
战后
沙卡里巴的没落,一方面是因多老旧木造建筑,发生过多次大火,导致许多店家迁至它处[5],另一方面是邻近小北夜市在1990年代兴起。由于1993年海安路地下街工程的影响,周遭中正商圈的人潮也受到巨大冲击而人潮没落。
著名小吃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陈秀琍著. 《臺南西市場》. 台南市文化局、聚珍台湾. 2021.
- ^ 【台語是安娜】用外來語喚起在「沙卡里巴」大啖美食的舊日記憶.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6-09-13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 ^ 臺南小公園露店徙西市魚市場後-盛燃煙火爆竹竹而遷徙之. 《台湾日日新报》. 1932-12-03.
- ^ 臺南市田町夜市決該地售諸商人別購地二千坪準備轉移. 《台湾日日新报》. 1936-08-03.
- ^ 臺南市市場處-市集介紹-市集資訊. tnma.tainan.gov.tw. 台南市市场局.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老台南人才知!「沙卡里巴」市場5家厲害小吃:國宴級米糕、棺材板始祖、週賣3天海鮮粥. Yahoo奇摩电影.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