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清严禁北路理番弊端碑

24°12′34″N 120°42′43″E / 24.209561°N 120.712066°E / 24.209561; 120.712066

阿里史社碑
位置 台湾台中市潭子区潭阳里石牌公园
材料砂质硬岩
建成时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官方名称潭子清严禁北路理番弊端碑
类型登录等级:一般古物
评定时间2014年12月10日
详细登录资料

潭子清严禁北路理番弊端碑,俗称阿里史社碑,是位于台湾台中市潭子区潭阳里石牌公园内的石碑,内容为乾隆时期官府令汉族不得剥削巴宰族劳工的规定,列为台中市文化资产

历史

潭子区潭阳里古为阿里史社所居,古名“番仔社”[1]。当地还有地名“马邻埔”[1],“马邻”在平埔族语为死灵的意思[2]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张所受在此立碑,规定禁止汉人剥削阿里史社人工资,雇规定原住民挑夫工役,每里每人给钱三斗,一日所得约一百廿到一百四十文等内容[3]。该碑长二公尺、宽六十公分、厚廿公分,为当地“石牌”地名的由来[1]

不过当地原住民还是受汉族压迫,依姚莹《东槎纪略》所载,他们于嘉庆九年(1804年)在潘贤文、大乳汗毛格带领下,与岸里、阿束、东螺、北投、大甲、吞霄、马赛诸社迁至葛玛兰五围[2]。嘉庆十四年(1809年),这群原住民遭漳州人夜袭,头目遇害[4]。今宜兰罗东留有俗称“番仔庙”的罗东城隍庙[5]。至于马邻埔日后成了潭子乡第一公墓[1]

二十世纪中叶,进行工程的林正忠在水中挖出阿里史社碑[1]。本来没有人要,被放在沟上当做踏脚石,后来放在潭子乡公所地下室[6]。公所曾请专家鉴定,又被认为字迹风化、模糊不清,不具历史价值,直到1990年潭子乡公所编乡志,请学者考证,证实为清乾隆年间的文物[3]。1991年,第一公墓筑成潭子石牌公园,就将此石碑迁到此,一旁并将拓印下来的内容另以正楷书写[1]

1996年报导,碑面被不明人士破坏喷漆[3]。至2001年时,潭阳村长林亭辉抱怨,近来石碑被很多国中生写下很多不雅的文字,还有人拿小刀刻字[7]

碑亭
说明

参考

  1. ^ 1.0 1.1 1.2 1.3 1.4 1.5 曾秀英. 民眾焚琴煮鶴百年石碑成花臉 中縣潭子古蹟遭破壞修復困難地方痛心. 《中国时报》. 1996-08-06 (中文(台湾)). 
  2. ^ 2.0 2.1 刘还月. 聯合報第壹拾肆屈小說獎 報導文學獎佳作 巡訪噶瑪蘭. 《联合报》. 1992-10-1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曾秀英. 拓下碑文不顧原物保存 大錯. 《中国时报》. 2001-02-08 (中文(台湾)). 
  4. ^ 王秋霖. 在台灣廟宇中所供奉者通常以漢人神明居多. 《中国时报》. 1999-10-27 (中文(台湾)). 
  5. ^ 李振华. 羅東城隍廟 立祀平埔族頭目潘賢文. 《中华日报》. 2015-08-18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中文(台湾)). 
  6. ^ 曾秀英. 古蹟修護重專業工匠難覓費思量. 《中国时报》. 1996-08-06 (中文(台湾)). 
  7. ^ 林宛谕. 百年石碑 魔手塗鴉 中縣民建議裝電眼 揪出破壞者. 《联合报》. 2001-07-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