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岩开漳圣王庙

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位于台湾台北市内湖区的开漳圣王庙,位于内湖碧山路碧山岩尖峰,也称“尖顶开漳圣王庙”。为台湾最大的开漳圣王庙之一,亦是内湖大庙,在内湖在地人心中更被视为圣山。庙内主祀开发漳州的唐代民族英雄陈元光,其被视为漳州人守护神并尊称“开漳圣王”。配祀其大将李伯瑶马仁两位将军。

碧山岩开漳圣王庙

碧山岩俯临台北盆地,白天站在庙前平台,可见蜿蜒的淡水河,近处可见鲤鱼山、牌楼外左侧为白石湖吊桥。山脚下的梯田全景。夜晚眺望台北盆地台北101圆山大饭店台北松山机场触目可及,车阵川流不息;另可眺望南港、台北东区的夜景。碧山岩的旁边有石阶步道直通忠勇山山顶,山顶是一个小公园,平日均有许多民众在此运动游憩。

历史

 
碧山岩牌坊
 
李登辉亲题的“义烈垂范”匾

康熙末年,漳州府人氏黄某携眷配带开漳圣王香火渡海来台垦荒。行于碧山之尖顶,忽闻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停步视之,其声传自身前一块石下小洞,认为此处适合于安座开漳圣王之蜂穴,为难得一见的吉地,遂将随身佩带香火悬挂于石洞中,膜拜后离去。

值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碧山尖顶一带,土匪猖獗,结党成群,聚众劫舍,掳人勒索,蛮横无比。某日黄昏,匪徒又在山下聚集,计议行劫,忽见尖顶山头金光万道,锋芒四射,战鼓齐鸣,宛如万马奔腾。匪众闻见丧胆,斯时悬挂圣王香火之石块巨响一声分裂为三(传说石块乃开漳圣王化身,而两边石块即为李、马两将军化身,现目前奉祀于庙内后方石室开基祖庙)仍立在原地不动外,周围散石一直滚落山下匪徒聚集处;匪众纷纷弃械,鼠窜而逃,此后遂无土匪为非作歹。事后附近居民闻讯,立制石室(其石室体积为140 × 170× 168公分)膜拜奉祀,自此香火日盛。

嘉庆六年(1801年)因鉴及香客日增,石室祖庙无法容纳大批香客膜拜,于原址小庙前另建本殿,并雕造镇殿圣王及李、马将军金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第一次修建,后历经两次重修;大正三年(1913年)第四次重修,民国四十七年某日风雨交加之夜,发生山崩地坍,庙庭全毁无立足之地,惟有本殿丝毫未损,人皆称奇,实系圣王显灵保护宝殿而未波及。遂由委员会与地方人士共同策画整修并加建地下室香客大楼等设备,扩建本殿及庙庭,民国六十年(1971年)第五次重修成目前建筑物。

2016年起整修地下室餐厅部,2017年完成整修并开放为艺文休闲中心。除了提供申请宴会餐饮外,平日也提供有机咖啡供大家享用。

2019年3月下旬起,因配合拜殿屋脊整修,而将中井拜埕铁制半透明隔板拆除,也使得受遮蔽的本殿全貌得以恢复。

开基祖庙由来传说

白石湖地区盛传,在开基祖庙尚未兴建前,居住于附近的先民常于清晨破晓时分,听到自尖顶方向传来的鸡啼声,但该处并无住户。于是先民便好奇循著方向前往查看,看到该处石块上悬挂著开漳圣王香火,咸认是圣王显灵。于是便由白石湖地区五大姓“黄.林.郭.简.郑”共同集资兴建石室奉祀。

湾仔庄一带则是盛传于某次漳泉械斗时,漳州人因为人数较少,寡不敌众因而退守至白石湖。困顿之际,遇见了一位白须老人指示漳民割树藤.再绑上石头,俟泉民进攻时,齐割树藤飞石直落,一举击退对敌。漳民欲齐跪叩谢白须老人指点,惟老人已不见踪迹。漳民才体悟到此老人乃是开漳圣王显灵化身,遂于圣王显灵处兴建石室,信众争相日日虔诚朝拜,香火绵延鼎盛。

神尊奉祀

 
开基祖庙
 
正殿主祀:开漳圣王文身王公

本庙主祀开漳圣王文身王公,两旁配祀李伯瑶将军、马仁将军金身,圣像均为1801年扩建正殿时以糯米、石灰等原料恭塑而成,乃台湾少数年代久远珍贵之神尊,有217年的历史。2014年(岁次甲午年)因鉴于镇殿百年李伯瑶将军、马仁将军金身年代久远虽多次整修仍有损坏之忧,本庙乃重修金身,原料采精选樟木依原貌塑成,并于2015年(岁次乙未年)吉日入火安座。原圣像保存于本庙艺文休闲中心供大众瞻仰。

左右神龛配祀福德正神、武身王公,奉祀土地公原只有6尺寸高之神尊,系因早期内湖地区乃传统农家社会,每当种植季节来临时,农民皆会携带种苗,前来祈求圣王公及土地公,庇佑农工顺利,五谷丰登,祈求均应验,灵感非凡,于民国60年辟殿奉祀。

左右小港间奉祀斗姥星君太岁星君以及文昌帝君。系内湖各寺庙第一个奉祀两神的地方,以供善信大德祈求元辰光彩,功名禄利。

庙务管理

 
庙埕晨曦门

台湾日治时期战后时期,由前内湖庄长或乡长担任该庙管理人。民国六十一年十月起,改由信徒票选产生董事会(第三届后成立管理委员会),并设置监事会监督之;历任董事长或主任委员,有陈登谷、林再和、陈健治(代理)、郭富雄(任一届董事长后,改任第一届主任委员)、郭雄涂、林明脩。民国初年,庙内即有庙祝进驻;历任庙祝(现职位改称总干事)为潘老时居士(死后遗言要葬在庙地,以庙食祭祀,其墓址在原禅房部入口处右下方)、谢大笨、谢阿火、达净法师(峰碧山圆觉寺开山住持,师承观音山凌云寺本圆法师)、骆净法师、陈阿宝、林阿扁、阿信法师、高木草、黄明月、林金得(1925-2017,兼任碧山里里长)、林义胜、谢天来、林山峰、谢树地、张纹瑞(福田)、郑明达、张国辉、施福等,旧时的庙务支出、必须仰赖庙祝挑著“米篮担”(大米篮)四处化缘经费,方能维持庙务运作,后来政府免费提供许多公有土地让信众停车,增加其香火收入,以及靠观景咖啡随喜收入,逐渐运作步入轨道。

庆典法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位于碧山山脚下之公馆庄武身开漳圣王公回驾进香。农历二月十六日为开漳圣王圣诞,本庙自十四日起一连三天举办祈安祝寿法会,各地信众及友宫庙皆会恭迎之家神及友宫庙神尊前来进香看戏,庙方亦提供面寿龟及寿面供善信大德求取保平安,并聘请布袋戏酬神。

农历六月初七日凌晨子时起,举办传统民间信仰——“开天门”延寿补运。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举办内湖区联合统一中元普渡法会,以示慎终追远孝亲报恩之意。

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七日,是一年一度的祈安礼斗消灾法会,为内湖一大盛事,本庙礼聘法师带领诵经人员全天诵经祈福,并逐一诵念登斗之大德疏文,以求大家平安、健康、快乐。并经由善信大德捐献之经费,提供平安汤圆及素食烩饭与大家分享,请大家届时莅庙享用福食,并恳请兴趣者帮忙搓汤圆,很好玩哦。

而本庙自有五大角开漳圣王公轮值炉主组织,由内湖五大角(湾仔,十四份,港墘,枧头,番仔坡)各里轮流奉祀一年,并于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圣王公圣诞前,择日恭迎炉主神圣驾回庙,敬演大戏及敬备牲礼祝寿。

此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内湖新里族三大角(湾仔庄、石潭、葫芦洲十四份 )关渡宫天上圣母绕境,农历三月一日内湖地区六大角(枧头、顶番陂、港墘、新陂尾、下番陂、山脚)妈祖圣诞,白石湖地区三年一次农历三月一日关渡妈祖千秋及农历四月初一士林外双溪溪山里妈祖祭典,丽山市场中元普渡等庆典,亦恭迎圣王公圣驾,供善信大德祈求阖家平安,万事如意。

观光休闲

 
远眺内湖碧山岩

明治43年(1910年)日人推展学校远足活动,社会上也逐渐发展郊游登山风气。碧山岩位处台北市郊,背倚忠勇山、群山环绕,蔚为观光胜地。成为当时学校学生郊游远足的理想地点,同时也是喜好健行者的好去处,日治时期更列入台北州指定之地方级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

台湾光复后,假日登山、健行更是蔚为风气。台北市政府为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在山区修建道路与步道,更有山区小型公共汽车。由于附近有不少名胜,碧山岩本身也吸引众多的香客,因此成为台北市民周末郊外踏青的好场所。

在历年来庙方的精心策画下,规划整修本庙主体及观光服务设施,周围亦有桃园三结义、岳母精忠报国刺字、慈母园等石像,以宏扬传统文化、引领国内外人士驻足观光进而繁荣地方、更愿艺术之美善化群众。

附近区域是台北市近郊著名的旅游胜地,区内有著名的白石湖吊桥及许多寺庙古刹与登山健行步道,非常适合全家大小同游。此区有许多市政府及内湖区农会辅导的观光草莓园,采收期为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五月,诚挚欢迎全家大小一起享受田园野趣及知性、健康、休闲的一天,饱览群山美景,实为假日午后最佳休闲。

庙内地下室一楼附设“艺文休闲中心”及观景咖啡座,以随喜功德箱的经营模式,由服务志工冲泡美式咖啡与信众结缘。

公益慈善

碧山岩开漳圣王庙秉持圣王公之精神,服务于社会大众,回馈公益。

  • 1992年捐赠台北市政府消防局3套油压破坏器材及8组16条的灯绳,有效提升火场救人灭火的救灾效能。
  • 捐赠宜兰县政府-消防局福斯(KOMBI L 2.0 TDI)救护车乙辆,及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救护车数辆。
  • 赞助弱势团体花莲安德启智中心、黎明教养院、嘉义圣心教养院、台东创世社会福利基金会、新庄爱心育幼院、宜兰神爱儿童之家等18间,每间50,000元及宜兰自闭症协会30,000元,总计:1,380,000元整。
  • 春节慰问内湖区低收入慰问金849,000元,,办理急难慰助2,004,000元,赞助内湖区各国小特教班相关活动,赞助财团法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清寒学生基金会180,000元。
  • 参加台湾开漳圣王庙联谊会等公益事迹。兴办社会教化事业成效卓著不计金额之功绩,并提供奖学金以鼓励低收入户学子努力向上。
  • 其他公益慈善社会教化合计:10,376,194元。
  • 获得内政部103年度宗教团体表扬大会殊荣,105年宗教团体表扬大会内政部表扬社会教化之殊荣。对公益不遗馀力,深获各界大德之肯定。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资料来源

  • 碧山岩开漳圣王庙管理委员会【碧山岩开漳圣王庙庙志】
  • 台北市内湖区公所【内湖区志】
  • 内湖文化史工作室【内湖传家宝-碧山岩开漳圣王庙章节】
  • 宋光宇【寺庙经营与社会变迁:以台北市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为例】《台北文献》]
  • 简有庆【台北地区开漳圣王的信仰与传说初探】
  • 1910年3月24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白石湖名胜】
  • 1905年3月9日《台湾日日新报》【碧山岩神像】
  • 1897年9月1日《台湾日日新报》【碧山有岩】

25°05′49.48″N 121°35′15.28″E / 25.0970778°N 121.5875778°E / 25.0970778; 121.5875778